中國製造2025從兩化融合到工業4.0
《中國製造 2025》將是中國工業未來 10 年的發展綱領、頂層設計
政府的諸多行動向市場傳遞出強烈信號,顯示工業轉型將迎來大突破、大提速。
工業 4.0:互聯網+製造業,中國製造業的升級方向
——工業 4.0 是以信息物理系統為基礎、智能製造為主導、將物聯網、服務網和數據網集成於製造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 4.0 是「互聯網+」的重要部分,互聯網技術降低了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速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反饋,催生出 C2BC 模式,因此工業 4.0 的核心技術特徵是互聯。
——工業 4.0 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GE 估計採用工業 4.0 技術將會使 2030 年全球 GDP 增加 15 萬億美元。德國的示範效應凸顯了工業 4.0 對經濟的強力支撐,近年來德國在歐元區疲弱的環境下經濟率先復甦。
《中國製造 2025》:從兩化融合到工業 4.0
——工業是我國經濟的中堅支撐力量,但是,傳統增長模式已經走不通,創新轉型、提質增效已刻不容緩,工業智能化改造是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必由之路。
——對於中國製造業的改造應該因地制宜制定規劃,分類推動企業工業智能化發展,包括:
(1)工業 3.0 的普及。對於尚未實現自動化生產、停留在工業2.X 階段的企業,應大力發展自動化、信息化以快速升級到工業 3.0。(2)工業 4.0 的推進。自動化程度較高、處於工業 3.X 階段的企業,應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研發運用工業 4.0 時代的互聯網、物聯包括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
《中國製造 2025》戰略下的投資機會
投資邏輯 1:工業 3.0——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自動化改造。
結合東北振興等國家戰略、國企改革的規劃,關注相關的併購重組、產業升級的機會。
投資邏輯 2:工業 4.0——先進企業的智能改造。
工業 4.0 全產業鏈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硬體和終端提供商、軟體提供商和率先試點工業 4.0 的企業。前兩者將是工業 4.0 主要受益的企業,從今年以來的股票表現來看,軟體提供商依次大於硬體和終端提供商、應用商的漲幅。
各行業研究員推薦:機械(機器人(300024)、廣日股份(600894)、東土科技(300353)、華工科技(000988)、京山輕機(000821)、漢得信息(300170)、鼎捷軟體(300378)、東土科技(300353)、電力設備(匯川技術(300124)和英威騰(002334))、環保(漢威電子(30007))、中小盤(海得控制(002184))。
德國工業 4.0 代表企業——SAP(思愛普)
《中國製造 2025》:未來十年工業發展綱領
《中國製造 2025》將是中國工業未來 10 年的發展綱領、頂層設計。政府的諸多行動向市場傳遞出強烈信號,顯示工業轉型將迎來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計劃大體分三步、用三個十年左右時間實現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製造 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將指導中國進入全球製造業的第二方陣。
本文,我們將從中國製造 2025 的戰略導向入手,深入分析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未來方向和具體路徑,特別是涉及「工業 4.0」、互聯網+製造業、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工業 3.0 的升級等等。
工業 4.0:互聯網+製造業,中國製造業的升級方向
工業 4.0 是德國最早提出的,是德國角逐新一輪工業革命和製造業競爭格局,試圖通過佔領先機、制定標準和規則、培育市場和消費、強勢輸出新模式新範式的戰略博弈。2014 年 3 月 28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在《法蘭克福彙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重點提到德國「工業 4.0「戰略。2014 年 10 月 10 日李克強總理訪德,中德簽署《中德合作行動綱要》,正式宣布兩國將合作「工業 4.0」。
工業 4.0 驅動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特徵是互聯
工業 4.0 是以信息物理系統為基礎、智能製造為主導、將物聯網、服務網和數據網集成於製造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 1.0 是蒸汽機推動的工業革命,2.0 是電力奠基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3.0 是信息技術引導的自動化。工業 4.0 是系統性配置要素資源,從客戶到工廠全價值鏈下定製、智能、動態生產的模式,物聯網、服務網以及數據網將取代傳統封閉性的製造系統成為未來工業的基礎。
工業 4.0 是「互聯網+」的重要一部分,互聯網技術降低了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速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反饋,因此,催生出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而工業4.0 是實現這一模式關鍵環節。
工業 4.0 代表了「互聯網+製造業」的智能生產,真正實現「C2B2C」的商業模式。工業 4.0 使得生產製造系統滿足高度個性化的定製,可以快速響應市場,憑藉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分析、3D 技術、雲計算等技術,系統性過濾噪音,使得生產柔性化、數字化、透明化。
工業 4.0 孕育大量的新型商業模式。從工業 3.0 時代的「大規模生產+大眾營銷」的消費者被動購買方式,轉變為「需求定製+大數據營銷+參與制造」的消費者主動的體驗行為。「互聯網+」和物聯網解決了供需之間信息巨大的不對稱和滯後性,大數據、雲計算使商家更精準地營銷,智能移動終端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更緊密地互動,工業 4.0 將實現「C2B2C」而取代「B2C」。
因此,工業 4.0 的核心技術特徵是互聯,包括兩個層次的含義:
企業內部數據互聯——依託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CPS),系統元件具有計算、交換信息、控制、遠程協調和自治等功能,實現內部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集成。物聯網連接的生產設施,雲端大數據分析,使生產柔性化、高效化,真正實現了智能製造和數字化工廠。
全價值鏈的「端到端」的互聯——工業 4.0 強調客戶端和廠商端之間系統性決策優化,既能滿足客戶個性化定製需求,又能完成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間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
工業 4.0 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工業互聯網的調查報告,超過 74%的受訪企業認為工業 4.0對最優化配置資產、減少運營成本、提高員工生產率、創造新利潤等「非常或極其重要」。 GE 估計,如果工業 4.0 可以把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速提振到 1995 年IT 革命時期的水平,那麼在 2030 年與不採用工業 4.0 技術相比,全球 GDP 將增加 15 萬億美元,亞太地區增加約 4.2 萬億美元。
以德國為鑒:工業 4.0 強力支撐了經濟發展
近年來,德國經濟在歐洲整體疲弱的環境下保持了較高的勞動生產率、率先進入了復甦軌道,更加凸顯了工業 4.0 鼓勵社會創新、技術進步對經濟的強力支撐。德國聯邦政府的工業政策直接刺激了德國勞動生產率。2006 年推進的「高新技術戰略」使得當年生產率比 05 年增加 3.1%。2008 年德國政府遠見性地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支持計劃和 2010 年的「2020 高新技術戰略」使得勞動效率迅速從金融危機中恢復。2013 年之後的「工業 4.0」戰略,扭轉了生產率下降的趨勢。
《中國製造 2025》:從兩化融合到工業 4.0
中國進行工業改造刻不容緩
工業是我國經濟的中堅支撐力量,但是,創新轉型、提質增效已經刻不容緩。以前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帶來產能過剩、高能耗高污染等問題,已經影響了工業發展並制約中國經濟。我國工業增速已由過去 10%以上高速轉向 10%以下的中高速水平;在 GDP 的佔比也呈下降趨勢,從過去的 40%以上下降到 2014 年 35.8%。
中國工業智能化改造是中國製造業轉型提質的必由之路。中國製造業的傳統優勢正在被嚴重削弱,最典型例證就是我國製造業人力成本不再低廉且仍在上漲。而德國依靠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使得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在 2002 年至 2012 年期間以年均 0.3%的幅度下降。
中國工業改造需因地制宜,同時推進 3.0 和 4.0
與德國相比,中國是工業大國,而非工業強國,對於中國製造業的改造不能簡單地使用「拿來主義」,應因地制宜地制定規劃,分類推動企業工業智能化發展。
中國與先進位造業國家的差距較大: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關鍵在於技術效率的提高。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競爭力指數僅排名第 28 位,創新能力排名 33 位。
中國正在經歷工業 3.X 的追趕與演進:在信息基礎設施、科研投入、數據資源、科研成果轉化率、工業自主標準化體系、高新產業等方面投入力度尚需加大,中國還沒有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在許多高端裝備、核心技術領域無法自主研發、亟待突破。
因此,對於我國的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應從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制定工業智能化的路線:
工業 3.0 的普及:對於尚未實現自動化生產、停留在工業 2.X 階段的落後工業,應大力發展自動化、信息化以快速升級到工業 3.0 階段。這類企業效率低、生產工藝落後,應大力淘汰落後技術、強化工業基礎建設、推進自動化生產線和信息化管理,快速升級到工業 3.0。
工業 4.0 的推進:對於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處於工業 3.X 階段的製造企業,應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積極研發運用工業 4.0 時代的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轉型為「中國智造」。不論是在工業 4.0 產業鏈中的硬體、終端設備供應商,控制軟體供應商,還是下游的應用商,工業 4.0 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改善和新商業模式。
《中國製造 2025》戰略下的投資機會
投資邏輯 1:工業 3.0——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自動化改造
對於工業企業進行 3.0 的改造主要是對針對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其中東北是最主要的老工業基地。東北曾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出現過眾多能源、原材料和裝備製造為主的戰略產業和骨幹企業。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速度逐步落後於東部沿海,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企業設備和技術老化。因此,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首先需要進行的是自動化(工業 3.0)的改造,且東北地區老牌工業國企眾多,結合東北振興等國家戰略、國企改革的規劃,建議關注相關的併購重組、產業升級的機會。
2003 年政府首次提出「振興東北戰略」促進東北地區發展。新一屆政府上台以來也十分重視東北地區發展:
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
2015 年 3 月,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在區域發展戰略中,重點強調落實好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並就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工作作重要講話:深入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產業體系。
投資邏輯 2:工業 4.0——先進企業的智能改造
按照德企主營業務以及對工業 4.0 全產業鏈的貢獻和角色,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工業 4.0 必須的硬體和終端提供商:數據採集(感測設備等)、數據存儲(存儲器等)、數據傳導(工業乙太網等)、執行載體(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等)。代表公司包括倍福(Beckhoff)、庫卡(KUKA)、英飛凌(Infineon)等;
工業 4.0 必須的控制軟體提供商:數據處理與模擬決策(大數據計算、雲平台等)、控制器(自動化軟體、PLC、FPGA、ARM 等)。代表公司包括思愛普(SAP)、西門子(SIEMENS)、菲尼克斯電氣(PHOENIX)、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等;
率先探索試點工業 4.0,運用生產智能化的應用商,代表公司包括博世(Bosch)、戴姆勒(Daimler)和巴斯夫(BASF)等。
中國的工業 4.0,既包含了「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成長性科技概念,也是新一屆政府謀求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三步走的頂層設計。考慮到工業 4.0 相關的 A 股的投資機會:
首先,控制軟體提供商是整個工業 4.0 價值鏈的核心技術部分,也是利潤最高的環節。考慮到技術壁壘和中國工業的現狀,具備 4.0 時代競爭力的控制軟體提供商短期目前尚未誕生。但中國互聯網、物聯網、商務軟體、大數據等技術進步和爆發可能超預期,甚至大有反超世界領先國家的概率。
此外,軟體提供商擁有數據流量和互聯網基因的先天優勢,更有可能成為平台型甚至生態鏈型企業。例如漢得信息、用友軟體等 ERP 軟體提供商,近期紛紛利用其積累的數據資源涉足了供應鏈金融和電子商務,向著產業鏈上資源整合者的角色進軍。
其次,短期中國的硬體、終端提供商轉型 4.0 的壁壘更低,且很可能收益於政府對工業 4.0 基礎技術的投資,比控制軟體提供商更可預測的相對穩定的增長。
最後,應用商企業在於運用工業 4.0 提升其生產效率,受益程度較前兩者低。根據 2015 年 3 月 10 日中證指數公司發布的工業 4.0 指數,樣本標的共 47 只,涵蓋與工業 4.0 相關的控制硬體、控制軟體、終端硬體,以及其他受益於工業 4.0 的公司,主要的行業分布集中在機械、計算機、電子和電氣設備。從今年以來的股票表現來看,控制軟體依次大於硬體、終端提供商和應用商的平均漲幅。
各行業研究員工業 4.0 標的推薦
機械(吳華、王俊)
工業 4.0 的 A 股投資標的,我們首推工業自動化行業、感測器行業、軟體行業和工業乙太網行業相關標的。重點推薦公司包括總包商:機器人、匯川技術、廣日股份,配套商:東土科技、華工科技、京山輕機。
華工科技(000988):激光業務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業務,有望快速發展;感測器業務未來將從家電行業逐步拓展至汽車電子和移動通訊等行業,空間巨大。二次創業,業績拐點有望出現,2014-2016 年,預計每股收益分別為 0.25、0.39 和 0.56。
京山輕機(000821):公司力圖通過國際化、服務優質化和提高高端產品比例三大戰略,實現包裝傳統印刷機械業務穩步增長;公司收購惠州三協 100%股份,進軍軍工自動化設備業務。2014-2016 年,預計每股收益分別為 0.12、0.23 和 0.31。
機器人(300024):公司是機器人行業龍頭,綜合實力突出;國內工業自動化升級背景下,本土機器人公司有望獲益;公司產品線豐富,作為行業龍頭,將伴隨行業成長實現高增速。2014-2016 年,預計每股收益分別為 0.5、0.75 和 1.03。
漢得信息(300170):核心業務是高端 ERP 諮詢業務,服務領域涉及企業信息化的各個方面,客戶需求巨大;通過收購將產品線擴展到 PLM 領域,與優勢 ERP 業務深度融合。鼎捷軟體:核心業務為自製 ERP 軟體產品及其服務,台灣地區最大的 ERP 服務提供商,毛利率保持在 99%以上,盈利能力較強。我國 ERP 普及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行業空間很大。
東土科技(300353):國內工業乙太網交換機領軍企業,在軍工市場基礎穩固且通過收購獲得渠道,預計軍品訂單將大幅增長。而乙太網交換機涉及信息安全問題,國產乙太網交換機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電力設備(雒風超、曾韜)
匯川技術(300124):公司是工業控制自動化的領軍企業,產品性能向外資一線品牌靠攏,受益進口替代與產業升級,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公司在工控領域已打通控制、驅動及執行層,成功轉變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新產品新能源汽車控制器進入放量階段,機器人伺服研發獲得重大突破,是技術實力雄厚,成長價值突出的工業4.0 核心標的,預測 2015-2016 年 EPS 為 1.08、1.31 元,持續給予增持評級。
英威騰(002334):公司是國內工控龍頭企業之一,專註於電氣傳動、工業控制領域,是極少數成功研製矢量型變頻器並實現產業化的內資變頻器企業。公司深度布局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電主軸產品已進入庫卡機器人試用階段,同時與欣旺達強強合作切入電動車控制器、電機及充電機等領域,並開展電動車分時租賃業務。公司作為工業 4.0 核心標的,我們預測 2014-2016 年 EPS 為 0.48、0.66、0.86 元,持續給予增持評級。
環保(汪洋)
漢威電子(30007):公司主營感測器業務技術門檻高,與瀋陽金建結合、設立漢威公用進入智慧市政成效初顯;收購嘉園環保,布局污水處理和 VOCs 治理行業;同時實行員工持股計劃激勵設置精巧,激勵到位,未來公司高增速可期。我們預測2014-2016 年備考 EPS 為 0.54、0.78、1.10 元,持續給予增持評級,建議投資者關注!
中小盤(紀雲濤、代雲龍)
海得控制(002184):公司是國內工控自動化領域的領先企業,正由單純的分銷和系統集成向自主研發轉型,風電變流器、PLC 等產品已經取得市場突破;前期投入進入收穫期,大功率電力電子和工業信息化成為公司增長新動力,內生式發展與外延式併購共同驅動業績增長;工控行業解決方案需求成趨勢,系統集成業務價值提升;受益 OEM 市場回升,分銷業務將穩健增長。2014-2016 年,預計每股收益分別為0.24、0.42 和 0.64。
來源:興業證券(文/張憶東、吳峰、李彥霖、翁湉、周琳、張啟堯)
推薦閱讀:
※工業4.0
※我所親歷的制假工業 20080516
※工業文明是環保的敵人嗎|大象公會
※工業4.0的八大關鍵與智能製造四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