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為改善中歐關係的驅動力
6月16日至21日,李克強總理赴英國舉行中英總理年度會晤,並對英國、希臘進行正式訪問。境外媒體對此訪的主要議題予以關注,主要觀點如下:
翻開中英關係新一頁 英國《金融時報》6月16日報道:卡梅倫2013年訪華後,英中全面恢復外交關係,李克強此行意在鞏固這一成果。
美聯社6月16日報道:訪英期間,李克強總理將與英國女王會晤,並參加旨在促進雙方脆弱外交關係的會談。訪問的目的還包括重建兩國因卡梅倫首相2012年會見達賴而冷卻的政治關係。專家稱,女王同意與李克強會晤是一種很重要的政治姿態。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6月17日報道:法新社指出,中國總理本次正式出訪倫敦,替冰凍了18個月之久的中英關係翻開新的一頁。此前,雙方關係因英國首相卡梅倫與達賴會面陷入低谷。
美國之音網站6月17日報道:李克強倫敦之行給英國帶來至少300億美元的經濟利益,英國政府以高規格接待作為回報。李克強的訪問被認為旨在修復兩國關係。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6日報道:李克強此次訪英,是對2013年12月卡梅倫訪問中國的回訪,卡梅倫2013年率領龐大的商界代表團訪華,會談的內容包括兩國的貿易和網路安全方面的合作等問題。
訪英是大國外交重要一環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7日報道:經貿合作僅是李克強訪英的直接目標和短期目標,如果把這次訪問置於近期國際地緣政治發展的大背景下來看,那麼其意義便遠非止於「言商」。何謂當下國際地緣政治的大背景?首先是美國加快了其「重返亞洲」的戰略轉移;其次是俄羅斯與西方的重新交惡,以及由此導致的俄羅斯「東轉」。在這些錯綜複雜的多邊關係中,中國是全方位的當事國和利益的直接攸關者。面對二戰以來最大的世界秩序變革情勢,李克強此次訪英之行的深層意義,其實是大國外交的重要一環:講明中國在國際大格局中的立場、闡述國際和平與發展過程中中國的根本利益和底線、解釋諸如中日關係和南海等亞洲爭議的歷史形成、阻止再一次冷戰對立的形成,這一切估計都會滲透在整個訪問過程之中。
經貿關係居核心位置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18日報道:陪同李克強出訪的有很多商界領袖。此次訪問被稱為中國與歐洲國家「支票簿外交」的範例。
英國《衛報》網站6月17日報道:140億英鎊對中國來說是小菜一碟,但對英國來說則是巨額大單,因而首相全力以赴禮遇中國總理李克強。
路透社6月17日報道:李克強訪問英國期間,兩國於17日簽署價值超過140億英鎊的經貿協議,主要集中在能源和金融領域。李克強此行旨在加深兩國間的商業聯繫,放下有關「西藏問題」的爭議。
美國《紐約時報》6月19日報道:貿易是雙邊關係的核心這種印象在18日得到了加強,當天兩國領導人見證了中英雙方簽署的一系列貿易協議。
香港《信報》6月17日報道:李克強訪英,兩國將就核電、高鐵、金融和高科技等領域簽署逾40項合作協議。李克強此次訪英,相信可以為兩國未來合作注入新動力。此行有逾200名中方商界領袖隨行,充分表明在中英關係中,經貿關係處於最突出位置。
政治問題處次要地位 《日本經濟新聞》6月18日報道:中國以經濟實力和巨額投資資金為依託,在談判中底氣十足。西藏和人權等問題一直是英中關係面臨的定時炸彈,但在此次會談中,英國政府並未深入提及這些問題,而是鮮明擺出將經濟放在優先位置的姿態。英國如此「厚待」中國資金,背景原因是其經濟如今高度依賴外資。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18日報道:李克強這次訪問期間,在英中兩國官員和企業家們簽署互利協議時,有爭議的政治問題很可能處於次要地位。
香港《南華早報》6月15日報道:分析人士稱,儘管中英在人權、西藏和其他政治議題上存在分歧,但經濟已經成為改善兩國關係的驅動力。悉尼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袁勁東表示,考慮到歐洲自2008年起的經濟復甦,商業將是李克強此行的關鍵。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像以往一樣,人權、西藏和香港問題將會被列入議程,但兩國在政治議題方面不會達成什麼重要協議。
能源交通合作受矚目 英國《金融時報》6月18日報道:英國石油(BP)簽署了價值200億美元的協議,將從2019年起持續20年向中國供應液化天然氣。這是李克強訪英期間兩國簽署的多項協議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6月17日報道:儘管面臨種種挑戰和潛在分歧,但英中在重大問題上仍有更密切合作的空間。能源應當處於雙邊討論的中心地位。
英國《衛報》網站6月17日報道:中國公司贏得了擁有和運營一座核電站並幫助建設高速鐵路的權利,使中國有機會在下階段英國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獲決定權。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18日報道:儘管有人擔心會影響國家安全,但英國仍允許中國設計、擁有並運營英國的新一代核電站。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8日報道:能源、交通、電訊等可能影響到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行業該不該向中國投資企業開放、開放到何種程度,在英國政界、商界和社會上是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兩國可能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從長遠來看,中國投資深入英國經濟的程度根本取決於英中的互信程度。
英國《衛報》6月17日報道:隨著中國企業獲得權力參與英國核電站及高鐵項目運作,中國已贏得了參與英國能源和運輸業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建設的關鍵性籌碼。這兩方面的合作包含在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期間簽署的價值超過140億英鎊的經貿協議中,也是協議中最具爭議的兩方面內容。
金融領域中英相互需要 英國《獨立報》網站6月16日報道:在金融領域,英中互相需要。中國需要為其高達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尋找投資方向,希望獲取西方能源和基礎設施公司及其他較小型公司的股份。但是中國對美國和歐洲企業的投資遇到了很大的政治障礙。在這方面英國可以發揮作用。英國政府希望促進國內基礎設施投資,但因為其作出的緊縮承諾,自己不能花錢。所以英國歡迎中國人來投資,希望其能填補空白。
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18日報道:中國央行18日宣布,允許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央行宣布上述消息正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英,凸顯出在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倫敦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路透社6月17日報道:倫敦證券交易所17日說,已與中國兩家大型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簽署協議,推動離岸人民幣在英國市場的發展。
致力於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英國《衛報》6月17日報道:中英已達成共識,認為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最重要挑戰。兩國首次簽署了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將致力於通過更緊密的合作來應對氣候變化。此舉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只是中國第二次簽署這樣的聯合聲明,此前曾與美國簽署過唯一一份。這反映出中英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強勁勢頭。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中英兩國是顯而易見的合作夥伴。英國的優勢在於聚合本國科研能力、經驗以及中國龐大的規模與能力,從而創造出低成本的解決方案。通過合作,可以扭轉氣候變化的趨勢並保護未來的幾代人。
英將放寬對華簽證申請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6日報道:就在中國總理李克強抵達英國進行訪問之際,英國內政部宣布,一個簡化的簽證申請新程序將向所有申請訪英的中國人開放。
美國之音網站6月17日報道:作為送給李克強的見面禮,英國政府宣布將簡化中國遊客、學生和商務人士到英國旅行的簽證申請,以便吸引更多有能力購買奢侈品的大量中國遊客到英國消費。
「俄羅斯之聲」6月18日報道:中國是英國外交中的優選方向。雙方簽署的簡化中國人入境英國簽證協議也證明了這一點。
中英緊張關係依然存在 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15日報道:儘管李克強和他率領的龐大商務代表團來訪英國是一個積極信號,但中英關係的演變過程並非不存在挑戰。英國知名葯企葛蘭素史克在華腐敗案和網路安全問題引發了外界對中英商業合作的關注。
路透社6月15日報道:這是李克強擔任總理以來首次訪問英國,此次出訪的重點在於跨過兩國以往在政治上的分歧,簽署超過3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但中英緊張關係依然存在。
經貿領域與希臘彼此需要 美聯社6月19日報道:希臘政府希望,李克強總理此訪能帶來貿易和投資協議,以刺激為衰退所困的希臘經濟。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6月20日報道:據法新社報道,李克強訪問雅典首日,雙方簽署了19項經貿合作協議,總值達46億歐元。
德國之聲網站6月19日報道:中國問題專家佐戈普魯斯表示:「中國是從戰略角度出發行事的。通過希臘,中國貿易可以進入歐洲市場;希臘當然也可以從中獲益,因為其急需投資。」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4_102014.html
推薦閱讀:
※中歐聯手分割2000億美元巨款 美國都吃醋了
※劉學偉:中歐:挑戰與機遇
※溫家寶:中歐貿易兩大問題十年未解
※中歐錢滾滾
※新視角第676期:中歐光伏之爭是互相競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