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文學凸顯「四大缺失」
文章說,與世界上許多公認的大作品相比,當下的中國文學,包括某些口碑不錯的作品,總覺缺少了一些什麼。一直以來,總有人不斷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在今天,我們還出現不了偉大的作家,出現不了我們時代的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現不了新的曹雪芹?出現不了新的魯迅或者胡適式的大家?事實上,從整體狀態看,毋寧說,我們今天的文學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危機。今天,中國文學已進入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作家們在寫什麼和怎樣寫上,可說享有了相對充分的自主權。何以還是產生不出多少公認的大作家大作品呢,根源究竟何在?或者說,與莊嚴的文學目標相比,我們現在的文學到底缺少些什麼呢?
文章指出,任何作家都不可能脫離他身處其間的時代,就某種意義來說,是具體的時代的文化氣候決定著該時代一般作家的文學命運,個別例子除外。當前,文學創作上的浮躁現象源於兩個尖銳得幾乎無法克服的矛盾:一個是出產要多的市場需求與作家「庫存」不足的矛盾,焦慮感壓迫著作家,不少人只有拚命地寫,這對作家自身資源的耗損極大。另一個大矛盾是:市場要求的出手快與創作本身的要求慢、要求精的規律發生了劇烈的矛盾,這一矛盾更加要命。現在很多作家身陷於兩大矛盾之中,精神焦慮,甚至虛脫。出現這些現象不能全怪作家,是文學的生產機制、規律與市場的需求之間,與作家的自我形象塑造之間發生了尖銳的矛盾。
文章分析道,如果分析現在中國文學的缺失,首先是生命寫作,靈魂寫作,孤獨寫作,獨創性寫作的缺失。與之相聯繫的,有一個作家與讀者的關係,文學與受眾的關係。其實,最值得肯定的態度還是把讀者當對手——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你得千方百計地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征服對手,你要提供出使你的對手意想不到的更多新東西,你會因對手的矜持而激起真正的創作慾望和獨創能力。這才是最大程度的尊重讀者,也最有益於大作品的產生。可惜的是,今天逢迎讀者和消解讀者的寫作現象比較普遍,如兇殺、暴力、色情文學,不負責任的網路寫作、地攤寫作甚至堂而皇之的「成人寫作」以及由出版社策劃、從市場找熱點、多名槍手共同協作的「新三結合」寫作。而具有「深度」、「本質」和原創性的征服性寫作比較罕見,這導致了創新精神的失落。
其次,中國文學「最缺少」的是肯定和弘揚正面精神價值的能力,而這恰恰應該是一個民族文學精神能力的支柱性需求。今天的不少作品,如新鄉土寫作,官場文學以及工業改制小說等等,並不缺少直面生存的勇氣,並不缺少揭示負面現實的能力,也並不缺少面對污穢的膽量,卻明顯地缺乏呼喚愛,引向善,看取光明的能力,缺乏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缺乏正面造就人的能力。中國作家在特定的政治語境中,在與瞞和騙的文藝的鬥爭中,形成了一種錯覺,往往把激憤批判之作等同於批判現實主義,並把批判性文學當作世界文學的高峰來看,凡揭露性的就是好的,就是中國文學的方向,就是中國文學的最高水平。這種看法的偏頗在於,它?視了,一個民族的文學倘若沒有自己正面的精神價值作為基礎,作為理想,作為照徹寒夜的火光,它的作品的人文精神的內涵,它的思想藝術的境界,就要大打折扣。
中國文學第三方面的「最缺少」是:缺少對現實生存的精神超越,缺少對時代生活的整體性把握能力,面對慾望之海和現象之林不能自拔,如個人化寫作或者私人寫作,「70」後的慾望敘事以及為賺取市場賣點的商業化寫作等。這就大幅度降低了當前文學的質量和格調。作家的根本使命應是對人類存在境遇的深刻洞察。一個通俗小說家只注意故事的趣味,而一個能表達時代精神的作家,卻能把故事從趣味推向存在,他不但能由當下現實體驗而達到發現人類生活的缺陷和不完美,而且能用審美理想觀照和超越這缺陷和不完美,並把讀者帶進反思和升華的藝術氛圍中去。
中國文學第四方面是「最缺少」是:缺少寶貴的原創能力,卻增大了畸形的複製能力。據統計,上世紀90年代年均產長篇小說800部左右,真正以藝術質量進入評論範圍的每年只有幾十部,大量注水、或千書一面,用幾個模式可以一言道盡的,比比皆是。這已經導致當前文學中數量與質量比的嚴重失衡,威脅著當今文學的整體藝術水準。千篇一律的偷情故事,千篇一律的受難故事,捂住作者名字,你是絕對看不出有啥區別的。不少名家,漸漸形成萬變不離其宗的結構「秘方」,把幾種他最熟絡的審美元素拿來調製一番,就能調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其實他永遠在寫著同一部作品。問題不在重複,而在於精神探尋的遞進性,由遞進而展示思想和心理的豐富性、深刻性和原創性。許多作家的精神探尋缺乏這種「精神的遞進性」。
推薦閱讀:
※青春需要愛情 愛情需要文學
※要想準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從天文學的角度入手,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
※文化城·鳳凰里中的「蘇州園林」--聲蜚上舍
※寡婦和她的芝麻糊
※[情感文學]一個拚命的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