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語言和孩子說話好處多
正面語言和孩子說話好處多
文:醉梅(練麗丹)
【家教現場】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吃早餐,和我坐同一張桌子的對面是一對母子。那個小男孩看上去4歲多,正上幼兒園的年齡。在等飯的時間裡,孩子坐不住,一會兒踢踢桌角,一會兒把凳子當馬騎,嘴上還說「卡噠卡噠」;一會兒玩桌子上的一筒衛生筷;一會兒跑開,媽媽在看在眼裡,一臉的生氣,那在那兒訓孩子:「不要把凳子弄響,人家有意見的!不許玩筷子,沒聽見嗎!不要亂跑,規矩點!」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我發現這個媽媽說了十多次的「不要「這樣的話,而孩子呢,根本不聽!你制止了這個,他又玩那個!
這個時候,我也在等飯,於是就把這孩子招呼過來,說:「小朋友,來,你過來。阿姨
想和你說個話。」孩子走過來了,問我什麼事。我立即拉起他的雙手,微笑地對他說:「你很可愛,很聰明。」他聽了我這話,奇怪地看著我。「你看,你在等飯的時間,沒有浪費時間,做了這麼多事。你會擺筷子,你想把凳子擺好,你想讓自己活動活動,在鍛煉身體。是不是?」孩子半信半疑,回答「是」。
這時我看到孩子的媽媽很驚訝很不理解的樣子,正奇怪我為什麼這樣說。我只管繼續對孩子說:「其實,這些事可以在家做的是不是?飯店裡人多,其他人也要吃飯,如果這些事情放在家做,就不會影響別人,你還可以盡情的做這些事,快樂的玩,是不是?」孩子聽了我的話,使勁點點頭。我又表揚一番:「嗯,我沒看錯。一看你就是懂事的好孩子!」
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朝我友好地笑了,有興趣地和我攀談了一會兒。
【家教啟示】
從這個個案中,我們看到,這個孩子對媽媽的話似乎充耳不聞,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聽話,這當然讓媽媽很惱火。而當我把孩子叫過來做了一番溝通後,孩子就不再搗亂了,變得很乖了。這前後的對比,會給我們什麼家教啟示呢?
醉梅認為,問題出在家長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喜歡用負面的語言,比如個案中這個媽媽用了很多類似「不要」的字眼。這些否定性的語言給孩子傳遞的是什麼信息呢?一是告訴孩子::你是不對的,你是錯的,你不應該這樣的,你是不聽話的等等,用的是批評、指責、命令等一類的負面語言來教育孩子。如果我們家長用負面的語言多了,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造成孩子不聽話;二是只阻止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記住了「不要」做什麼,而沒有從正面告訴孩子建設性的意見,即你該做什麼,你能做什麼。其實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你不可以做什麼」更有效果。
個案中媽媽越說他越不聽,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他順著他作為一個孩子的天性,玩他該玩的,做他該做的;他也不懂得區分場合,不知道在公共場合要遵守什麼規矩;還有媽媽老經常性地說這些沒有建設性的話,也會導致孩子聽覺麻木而不聽了。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如果這位媽媽講了道理,孩子也有可能不聽,那也沒關係,我們可以用正面的建設性的方法,比如:
1.轉移注意力法。比如問孩子一些幼兒園的事,給孩子講個新聞或笑話,或引導孩子講個小故事。
2.用正面的語言暗示。比如這樣說:「寶寶,媽媽知道你很乖的,不會亂動這些東西的。寶寶是很有禮貌的,很文明的,有修養的,在飯店裡看得到你是個好孩子呢!」
3.引導孩子作換位思考。比如這樣說:「在飯店裡動這個動那個是不好的,如果是我們開的飯店,是不是也不希望他們這樣來動這個那個?」
4.表達你的願望。比如對孩子說:「飯店是公共場所,有禮貌有修養的好孩子是能安靜地坐下來不亂跑亂動的,要是你也這樣做就太好了,媽媽就不用擔心別人說我了,人家人會說:看,這孩子多懂事,多有教養。」
所以,方法是有的,就看我們是否動腦筋想了,並不是只有批評、阻止、嘮叨、命令等一類的教育方式。
【延伸學習】
一種話可以有兩種表達。如要讓孩子愉快做事,最好要用正面的語言說,而不要用負面的語言說。因為孩子也和成人一樣,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責。只是我們的傳統的教育思維習慣,導致我們一不小心就說容易說出負面的語言。那麼怎麼避免「禍」從口出呢?可事先來作一種句式的練習,然後在生活中嘗試著運用。
方法是:你希望孩子怎麼樣,你就把這個詞說出來。這叫希望詞,再找出它的反義詞,然後把反面的說法改為正面的說法。
例一:希望詞:勤快反義:懶。
反說:不要這麼懶,你怎麼這麼懶!你真夠懶的!
正說:你勤快一點,你比上次勤快多了。
例二:希望詞:認真反義:粗心
反說:你不要這麼粗心。
正說:你認真一點
例三:希望詞:快反義:慢
反說:你這麼慢。
正說:你快一點,我相信你能快起來。
例四:希望詞:乾淨反義:臟
反說:你弄這麼臟。
正說:你乾淨一點。
博主推薦閱讀:
【家長必讀】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習慣【調查】一家「飛」出三個博士的四快高效學習法推薦閱讀:
※給孩子鼓勵和愛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終於找到了不懲罰也不寵溺地管孩子的辦法!|正面管教
※摔跤吧!爸爸:爸爸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動態圖:治熊孩子哭鬧的絕招,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