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科普 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是指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蓋某個信息不讓別人知道,卻越勾起別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別人試圖利用一切渠道來獲取被掩蓋的信息 。這種由於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象,即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有一句諺語:「禁果格外甜」,就是這個道理。

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這種由於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象,即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

禁果效應的來源

「 禁果」(forbidden fruit)一詞來源於《 聖經》《 舊約·創世紀》的第二節和第三節 。它講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樹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貶到人間。這種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現象稱之為禁果效應。後來人們通常用偷吃「禁果」來比喻少男少女初嘗人事。從聖經故事中引申出來的「禁果」,其含義就是指因被禁而更想得到的東西。

傳播中的「禁果效應」是指,當外界壓力迫使人們無法自由獲取信息時,人們往往會對被迫疏離和失去的那部分信息有更強的了解慾望,施壓者與受傳者之間的隔閡因此加大。「禁果效應」在信息傳播中的表現可以劃分為三種情形 :1.禁書引來人們對所禁書籍的興趣、2.封鎖信息引來流言蜂起用、3.「禁果效應」作為一種營銷手段 。

禁果效應的心理分析

1

期待—召喚結構

「禁果效應」存在的心理學依據在於,無法知曉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觸到的事物對人們有更大的誘惑力,也更能促進和強化人們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訴求。我們常說的「 吊胃口」、「 賣關子」,就是因為受傳者對信息的完整傳達有著一種期待心理,一旦關鍵信息的闕如在受傳者心裡形成了接受空白,這種空白就會對被遮蔽的信息產生了強烈的召喚。這種「期待-召喚」結構就是「禁果效應」存在的心理基礎。特別在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人們恐懼的往往不是確定的事實,而是不確定的、難以知曉的事情,在無法知曉和渴望知曉的搏殺過程中,公眾會因為恐懼心理而像饕餮一樣渴望獲得信息。

2

好奇與逆反心理

「禁果效應」跟兩種心理有關 。一種是好奇心理,一種是逆反心理,兩者都是人類的天性,人們傾向於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產生好奇,而逆反則基於人們掙脫束縛、追求自由的天性 。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寫過一本《趣味心理學》,在書的前言中他特意提示讀者請勿先閱讀第八章第五節,然而大多數讀者卻採取了與作者告誡相反的態度——首先翻閱第八章第五節 。因為面對「被禁」的事物,人們首先會產生好奇:這種事物為什麼「被禁」?它是否真的會對我們產生危害?如果這種好奇得不到解決(發布禁令者對禁止原因的解釋通常是模糊的,不足以令人信服),人們就會傾向於逆反,也就是親自嘗一嘗「禁果」 。

禁果效應的實例

流傳的禁書

「禁果效應」在古往今來的傳播實踐中屢見不鮮,表現形式也是形形色色。我國歷代統治者,經常把他們認為是「誨淫誨盜」的書列入「 禁書」之列,如《 金瓶梅》就以「禁書」而聞名。

西方文化史上, 薩德、 王爾德、 勞倫斯等人的著作也都「享受」過被禁的「待遇」。羅馬教廷早在1559年就發表了一份《 禁書目錄》(Index librorum prohibitorum),列入其中的書均被教廷認為對天主教徒的思想「具有危害性」 。這份《禁書目錄》在漫長的歷史中修訂了32版,直到1966年才被教皇保羅六世廢止 。著名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也一度被查禁 。

被禁並沒有使這些書銷聲匿跡,相反讓更多的人因此知道了它們。《金瓶梅》和《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也分別因為對世情風俗的深度刻畫或成功地描繪了性心理而成為經典 。《禁書目錄》所包含的書目,幾乎就是中世紀以來的西方文明史,不僅在嚴厲的「禁止」中被保留下來,而且被大家認同,並成為各個學科的經典 。「好奇與逆反」所驅使的「偷食禁果」有時候也能夠推動人類文明的前進 。

禁果效應對我們的啟示

教育中禁果效應的運用

一個孩子學了一年的電子琴,覺得沒有什麼意思,想放棄了。這個時候聰明的媽媽就買回了一架高級的電子琴,放在自己的卧室,不許孩子碰它。孩子急了說道:媽媽,電子琴不是給我的嗎?為什麼不讓我碰?媽媽故意激她:「反正你也學不會,碰它幹嘛?」「誰說的?」孩子叫了起來,「我一定會學會的」。以後,每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她悄悄偷著彈。

禁果效應的經典運用

巴蒙蒂埃是法國著名的農學家,當年他在德國做俘虜時,曾吃過馬鈴薯,被釋後他帶著馬鈴薯回到法國,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無法說服人們栽種馬鈴薯,導致馬鈴薯在法國有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發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牧師把馬鈴薯稱之為「魔鬼的蘋果」,醫生認為馬鈴薯有害於身體健康,農學家則認為馬鈴薯會使土壤枯竭。

於是巴蒙蒂埃決定採取一個計策。1787年,巴蒙蒂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法國國王,讓國王批准他在一塊以貧瘠著稱的土地上種植馬鈴薯。同時巴蒙蒂埃要求國王派遣全副武裝的士兵在田野里,白天守衛,但到晚上一定要撤兵。人們發現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心想:那塊土地上到底種了什麼東西,為何派重兵把守呢?這種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人們有所行動:人們開始在晚上偷偷地把馬鈴薯挖去,種到自己的菜園裡。而這正是巴蒙蒂埃所企求的。

最後,本期的心知科普就到這裡了!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本期的心知科普就到這裡了。其實,禁果效應更多的運用在商業上,運用在生活中的較少。但並不是說生活上就沒有了哦,仔細而有智慧的你有沒有想到在生活中的運用呢,想到了可以留言來告訴小編哦!

傳遞微笑傳遞愛

心理健康與你同在

心理健康發展中心 劉萬權制

成都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主辦


推薦閱讀:

為什麼原生家庭問題科普中充滿偽心理學?
海洋科普 | 有哪些常見的海洋哺乳動物?
【親身經歷】巴爾幹半島科普貼——揭開大家腦海中的迷霧,給你一個真實的巴爾幹
如果要寫一個介紹鴻茅藥酒危害性的文案,適合往家族群里轉發的那種,該怎麼寫?
傳福音與搞科普

TAG:科普 | 禁果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