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 慈誠羅珠堪布

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

慈誠羅珠堪布

「金剛七句等,祈禱詞~」

我們現在開始講今天的課,講課之前請大家發菩提心,我們為度化一切眾生一定要成佛,為了成佛,我們今天聽法,然後精進地修行!那總有一天,一定會成佛,成佛之後渡化眾生!

今天我們講一講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

為什麼要講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呢?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最終的學佛的目標,就是為了斷除我們的這些煩惱,然後要斷除這些煩惱呢,就必須要證悟。那我們如果要證悟的話,就需要上師瑜伽。上師瑜伽也是建立在出離心跟菩提心的基礎上,這樣子以後呢,上師瑜伽也就成為一個證悟的非常直接的一種方式。那麼今天我們就講一下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

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適合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個,還有沒開始修行,還沒有開始修內加行和外加行。但是呢,準備修內加行、外加行以及其它的一些修法的這種人,也就是剛剛入門的人修,還沒有修出離心、菩提心之前,修一下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這個是非常好的。先修蓮花生大師的修法,念蓮花生大師的心咒,念10萬遍,然後,這個完了以後,再去修外加行、內加行,這樣子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在一般的情況下,比如說,我們大圓滿的前行,《普賢上師言教》根據他的修行的次第來講,那麼第一個不是上師瑜伽,上師瑜伽是最後的一個修法。在最後的上師瑜伽修法之前,修外加行、內加行等,很多的修法修完了以後,去修上師瑜伽。

但是另外一種方法呢,這是麥彭仁波切他講的,就是因為我們在修任何一個法之前呢,我們在修法的過程當中,會遇到一些違緣。這些違緣呢,來自於有可能是一些客觀因素,有可能是我們修行的時候,越是精進的人、越是修行的人,越是會有更多的這些魔障。為了消除這些逆境,違緣,首先我們在還沒有開始修行之前,先修蓮花生大師的修法。然後就修其它修法,這樣子的話修行一定會是非常的順利,所以就修上師瑜伽。這是適合的人,第一個。

然後我們平時修五加行的時候也好,修其它的時候也好,無論是修什麼法,最好是每年就先修蓮花生大師的這個修法,就依靠蓮花生大師的修法,念10萬遍蓮花生大師的心咒,最少念10萬遍,念蓮花生大師的修法、心咒,或者是念10萬遍蓮花生大師的金剛七句祈禱文,這樣子的話,一般是我們在一年當中的所有的這些修行上的很多的障礙、這些魔障一定會消除這個也是很好的。我們每年平時修這個法也是非常好的。

另外一個呢,就是有些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原因也可能是內在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外在的原因,有些時候我們自己感覺,比如說,工作也好,修行也好各方面就是感覺地非常不順利,就是感覺有一些違緣,這樣子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念蓮花生大師的修法,修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然後念蓮花生大師的心咒的話,這些外來的各種各樣的因素,還有內在的一些違緣。比如,內在的違緣是什麼樣子的呢?就是有些時候我們精神似乎就是失控了,有莫名其妙的、很多不應該有的一些念頭,比如說有些時候,我們對上師三寶的一些邪見,一些不應該有的想法啊這些,有些時候會產生這樣子的這些念頭,那我們越害怕,越希望沒有這樣子的念頭的時候呢,這種念頭它反而越多。或者是有些時候,就是莫名其妙地生起一些煩惱,比如說,嗔恨心啊、貪慾啊這些,或者是莫名其妙心裏面很煩躁,不想修行,比如說,以前對上師三寶有信心,對眾生也有慈悲心,菩提心呢也相對還是有一點,也有出離心,但是有些時候,莫名其妙的出離心、菩提心,這些都會慢慢地消失,然後就是因為有其它的貪嗔痴,就來取代這些慈悲心啊、信心啊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念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念蓮花生大師的心咒、修蓮花生大師的修法,這樣子的話,這些違緣就一定會消除。所以蓮花生大師的修法對一個修行人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藏傳佛教裡面,蓮花山大師無論是寧瑪也好,格魯也好,任何一個教派也好,都非常重視蓮師的修法,因為如果沒有蓮花生大師,就是沒有今天的藏傳佛教,這個是肯定的。當時,藏傳佛教從印度弘揚到西藏的時候呢,就是因為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違緣,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邀請了蓮花山大師,然後就消除了種種的違緣,弘揚了藏傳佛教。就是因為有蓮花生大師,所以我們有今天的藏傳佛教。所以每一個教派,過去的非常非常了不起的這些成就者,都對蓮花生大師的修法,都是非常非常地、非常地重視,而且很多的這些,比如說,格魯巴、薩迦派這些教派裡面很多很多的成就者,都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

還有一個,本來我們祈禱任何一個佛菩薩,都是有加持的,都是一樣的,但是呢,比如說我們懺悔的時候,念金剛薩垛,是比任何一個佛菩薩的心咒都有用,效率就更高。然後修慈悲心的時候呢,其它佛和菩薩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像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就是非常的特別。就像我們現在,這樣子的年代,就是末法時代,祈禱蓮花生大師的話,這個加持力是特別地快。蓮花生大師的很多的佛經、或者是伏藏,當中都說蓮花生大師在末法時代,蓮花生大師的這種加持是特別地快,就特別地迅速,而且是特別的好。所以,我們在末法時代的修行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違緣,這個時候我們唯一的方法是,念蓮花生大師的心咒,然後修蓮花生大師的修法,這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我們修蓮花生大師的修法是很有必要。

我們剛才講的,剛剛進入佛門的,開始修行的人或者準備修行的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呢,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已經進入佛門了,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這些障礙,這個時候蓮師的修法也是非常重要。然後我們把外加行、內加行所有的加行都修完了,最後要證悟的時候,證悟的時候,然後蓮花生大師的修法,又是很重要。所以,在開始的時候,中間、最後,都很重要,蓮師的修法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今天講講,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

然後呢,蓮花生大師的這個修法,我們可以當作一個本尊的修法,或者一個密法裡面的生起次第的修法,也可以當作一種上師瑜伽的修法,但是呢,從寧瑪巴的角度來講,蓮花生大師就是作為上師。密宗裡面就講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那上師,絕大多數的人都會修蓮花生大師,本尊呢有很多種,任何一個佛菩薩都可以做本尊,那麼空行母呢,比如綠度母、白度母啊,就可以做空行母來修,在密宗里這就叫三根本。

在三根本當中,如果我們希望證悟的話,這三個當中那個最重要呢,上師最重要,然後,我們把蓮花生大師的修法,要作為上師瑜伽來修的話,我們把自己的根本上師與蓮花生大師融為一體修,這個修法就變成上師瑜伽了。平時我們修上師瑜伽,是證悟空性的一個最直接、最直接的方法,平時我們修行的時候也很重要,依止上師,這個上師瑜伽與依止上師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我們目前也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

我們要學大圓滿的前行,普賢上師言教,這個裡面講了很多,關於怎麼樣去觀察上師,第一個是要觀察上師,第二個就是要依止上師,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去依止上師。第三個就是要學到上師的慈悲心和智慧。這是我們依止上師的最重要的目標。最後我們要得到的是什麼呢,上師的證悟空性智慧和慈悲心。所以整個依止上師的過程就是:第一個要觀察,第二個是依止,第三個是學習。

我們在觀察上師方面,第一個環節,我們已經出了非常嚴重的問題了,現在很多很多的人在依止上師的時候呢,就不觀察,很盲目地去依止上師,後來修行的時候就出了很多很多問題。因為當初在修行的時候沒有觀察上師,所以後來就修行的時候就出了很多違緣。因為當初沒有觀察的這個問題呢,後來就成為修行上非常嚴重的障礙,很大的阻礙。很多人有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在依止上師的時候,一定要觀察,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高度重視!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尤其是學藏傳佛教的,特別地,一定要高度重視觀察。為什麼學藏傳佛教一定要高度重視觀察呢,學南傳佛教、漢傳佛教是不是不需要依止上師呢?不是這樣子的。南傳佛教也需要依止上師,我們小乘佛教裡面的戒律裡面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一定要受了戒以後立即要跟隨一位上師,戒律不允許自己自由活動,至少十年以上,才能自己生活,之前根本就沒有資格自己生活,這是戒律裡面說的很清楚了。漢傳佛教或者顯宗也是這個樣子。沒有上師,就根本學不到任何東西。

藏傳佛教有個特殊情況,因為我們自己如果不觀察呢,我們現在目前有一個叫活佛的這樣子的一個制度,那活佛本來就是過去95%甚至99%的活佛,非常好的,因為過去有著么多的高僧大德,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們認定的絕對是沒有錯的,萬一有錯的話,後來被認定以後的人,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非常特殊培養方式,因為這種非常特殊的培養方式,如果認錯了,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這樣的培養方式非常特別。

今天我們第一個,像過去這樣公認的成就者非常非常少,所以我們誰有資格去認定活佛,誰沒有資格去認定,這個不好說,有這個問題。第二個,我們現在沒有這種非常嚴格的訓練、培養方式,如果有的話,很多人也不接受。所以再這個問題上,有嚴重的問題。比如,我出來說我是活佛,沒有人否定,沒有辦法否定。這是一個很隱蔽的東西,誰都沒有辦法說是或者不是。然後我們身邊一些居士就幫助宣傳,這樣子以後呢,然後很多不懂的人就以為很了不起,然後就依止,依止以後,時間一長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後,我們就在修行的時候成了一個阻礙。什麼樣的阻礙呢,有的人他就以為這就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上師或者活佛,然後呢,他發現問題以後呢,就不想學佛了。很多人都說,我不學了。

其實這是錯誤的。第一個是我們自己沒有觀察,密法裡面已經在三地說要求我們嚴格觀察,第一個是我們自己不觀察。另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為什麼不學呢?學跟這個人的問題,這是兩回事,比如說我們在學校裡面學習的時候,我要去學數學,那我一定要找到一個給我教數學的老師。那麼,如果有一天我發現這個老師有問題,他不懂數學,或者是他很腐敗,或者是其它的問題,那這個時候,就因為我的老師有問題,那我就不學數學了嗎?那肯定不是,我的老師有問題,我可以換一個老師,數學我還是要學啊。數學老師有問題,是不是數學的問題呢,肯定不是。數學和數學老師是要分開的。所以佛也說,我們要依法不依人,這就是充分的說明人和法是分開的,人和法不是一個,不能混為一談,不能看為一個。比如這個人做得很好,他的法是不是很好,這個不一定。人做得很差,他的法是不是也很差,這個不一定。所以這個問題上我們救出了很大的問題了。第一個自己不觀察,這是第一個錯誤。最後呢發現,比如說我們把一個上師當成非常了不起的,然後呢我們依止他,很相信,有一天發現了非常嚴重問題的話,那在他的精神上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這創傷很厲害,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不學佛法了呢?這個是不對的。我們有些人就是有這些情況,這個是我們沒有做好,學藏傳佛教的,尤其是一定要特別地重視這個問題。

第一個要觀察。自稱是活佛的,就不一定是活佛。自稱是成就者的,不一定是成就者。自稱是一個什麼多麼了不起,什麼什麼,多少多少的轉世,不一定的,這個是沒有根據的,我們不知道,沒有辦法肯定,也沒有辦法否定。沒有辦法否定沒有關係,我們不需要去否定。但是呢,我們沒有辦法去肯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啊。所以在這個觀察方面,我們必須要注意。

但是依止上師,是一定要依止的。有的人說,既然這麼複雜,我乾脆就不依止了,我自己好好學。這個不行的。我們自己可以學,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比如我們學生在學校里讀書的時候,比如他要學數學,那麼沒有老師,他自己去看大學、中學的課本,那他能學嗎?不行,肯定是學不會的。一定要有一個老師教,才能夠學得好。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上師,沒有上師,不依止上師,這個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學藏傳佛教呢,尤其是非常的重要。除了藏傳佛教以外,都是一樣,我們依止上師,這個是一定要依止的,無論如何、再怎麼樣都一定要去找一個上師。但是呢,這個上師,我們剛剛講的,必須要謹慎一點,不能太隨便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呢,我們依止上師的過程當中,就以後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我們如果真正能夠找到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上師、成就者的話,那麼我么可以很放心的,在這個修行道路上的一切,都可以交給這個上師。比如,我們過去,漢傳佛教的這些,禪宗的這些一代一代的禪師們,也都是一樣,藏傳佛教也都是一樣。就像米拉日巴大師,當年他依止馬爾巴大師的時候呢,然後他在修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就交給他的上師,就聽他的上師的安排。按理來說應該是這個樣子,比如說,我們到醫院去治病的時候,我們不能要求醫生,給我開一個什麼樣的處方,給我什麼樣的葯,什麼樣的葯我吃,什麼樣的葯我不吃,我們沒有辦法這樣子的選擇,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懂。這是醫生才懂,你應該吃什麼樣的葯,你這個病是怎麼來的,這個病應該吃什麼樣的葯,這個醫生才知道,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要求醫生。同樣的,我們學佛的時候呢,我們的個人的這些貪嗔痴的問題,怎麼樣解決,因為我們沒有學佛之前,我們也不懂,所以我們沒有資格,我應該學什麼,不應該學什麼,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個我們沒有辦法要求上師。這時候呢,我們只能修行的方法全部交給上師,上師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要我們修什麼我們就修什麼,要求我們學什麼就學什麼。但是這個前提是什麼呢,我么必須要找的一個非常標準的上師,如果找不到標準的上師,然後我們就像醫院裡面,我們找一個根本沒有資格的醫生,然後我們整個的治療方案,全部交給他,那一定會出問題的。

另外一個呢,如果這個醫生,醫術方面非常的高明,但是他有一個對別人不負責任,或者有其它目的話,那我們把全部交給他,那這樣子也是非常危險的。同樣的道理,比如說,我們依止一個上師,他根本就不懂,自己也不懂怎麼樣去修行,他也不懂,這樣子的上師依止和不依止其實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意思,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他在理論上懂很多的這些道理,但因為他個人沒有修行,沒有去學,沒有慈悲心,沒有菩提心,沒有證悟,這樣子的話,他不一定對我們很負責任。如果他對我們不負責任的話,那我們這個修行,那麼重要的問題,全部交給他,這樣子不會放心,不能放心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找一個,第一個懂得佛法,第二個必須要、有慈悲心上師。

那要懂得佛法,要懂得什麼樣的佛法呢,六祖壇經、達摩祖師的論典當中講的非常清楚,我記得五祖的著作當中也有,什麼叫善知識呢?證悟的人叫善知識,也就是明心見性的人,才叫善知識,才叫上師。上師的標準是什麼呢,達摩祖師的法脈的標準是什麼呢?證悟的人,就是上師,凡是沒有證悟的人,就不是標準的上師,這是一個。另外一個在大乘佛教裡面呢,發菩提心,比如說我們要發菩提心,我要學菩提心的修法呢,那教我修菩提心上師的標準是什麼呢?大乘佛教裡面講得很清楚,他自己必須要有菩提心,他必須要有非常標準的菩提心,然後我可以把他當作教我菩提心的上師,我可以依止他。那這兩個的標準不一樣,實際上是一樣的。如果我要學菩提心的話,那麼我必須要找一個有菩提心的上師,如果我要證悟,如果我要明心見性、要證悟大圓滿,要證悟禪宗的境界的話,光有一個世俗的菩提心還不夠的,那需要什麼條件呢,必須要有證悟,這個上師證悟了,那麼他就知道,什麼是證悟的境界,他自己有這個經驗,這樣子的人,才能讓我明白真相,或者是讓我證悟。因為他有方法,為什麼,因為他已經證悟了,他的上師用什麼樣的方法使他證悟,或者說明心見性,那他非常的清楚。那在他證悟的過程中,是依靠什麼樣的方法來證悟的。到底什麼叫證悟他非常清楚,他有辦法讓我證悟。如果他自己沒有證悟的話,那他是沒有辦法讓我們證悟的。所以,如果我們要證悟的話,我們自己就必須要找到有證悟的人。然後整個大乘佛法對上師的要求,最低的限度就是,必須要有標準的菩提心。凡是有菩提心的人,他一定會對我們負責任的,這個是肯定的。有菩提心的人當中,就不會有為了一些自私自利啊,為了一些個人的目標啊,做其他事情的這種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少的,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個,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這樣的上師,這個很重要。

然後,找到了以後呢,很多人依止上師的方法是什麼樣子的呢,依止上師的方法上我們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了。我們發現很多人,把上師當成什麼樣的人呢,就是當成家庭的顧問,或者是工作上的顧問,今天在家裡有什麼事情的話,問一問上師,上師不一定知道家裡的事情。生活上的很多問題,上師不一定明白啊,比如說上師是一個藏族人,而且是一個小時候在山裡修行的,那麼沒有這些,他根本不了解我們的這個社會,然後他當然了解人的這種貪嗔痴的問題,根本的問題他當然了解,很多其它的,他不了解,這個社會的狀況他不了解,然後我們很多生活方式也不了解,我們很多人的心態,他也不一定了解。他以為所有人的這個心態,就像他這麼樣的單純,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有這麼複雜的東西。所以上師作為生活的顧問,這個就不一定很成功,這個不是一個很理想的做法。當然,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一些選擇的時候呢,我們讓上師出個主意啊,做一些參考,這個當然是沒問題的。但是呢,上師作為生活上的顧問、工作上的顧問,這個做法是不對的。上師應該給我們做什麼呢?就是給我們指導一條解脫的道路,這是上師的義務,其它的事情呢,上師也不一定懂。所以我們很多人這個樣子,這個是不對的。

那另外一種問題呢,我們依止上師很長時間了,平時上師對我很好啊,很關心我啊,等等,但是我們這麼多年了,根本就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只是念念咒啊、一起放個生啊,這個樣子。大家一起的時候呢,做火供啊,會供啊,然後就唱歌給上師聽啊,等等,我覺得這些也是沒有太大的意義。在我們依止上師一個月也好,一年也好,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做到的是,我們想要從上師身上得到的,就是走解脫的道路,該怎麼去走,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明白,這是我們依止上師的根本目的,如果沒有了這個,失去了這個,就是失去了所有的意義。除了這個以外,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你們很多人也依止了很多自己的上師,這個是非常好的,一個上師是沒有辦法幫助這麼多的人,每一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背景也不一樣。所以,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比如說,佛陀也是沒有辦法的,佛陀當年渡化眾生的時候,有些人呢,以佛陀的身份去渡化,可以渡化,有些人呢,佛陀的身份也是沒有辦法的,但是呢,像目見連、舍利子等這些佛陀的弟子,以他們的身份去渡化,尤其是像文殊菩薩這樣子的大智慧,這個並不是說佛陀沒有智慧,而是說以文殊菩薩這樣子的身份去渡化,反而效果更好,有這樣的情況,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但是我們的上師是誰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唯一的一個共同的目標是什麼,一個出家人的上師也好,在家人的上師也好,女性的上師也好,男性的上師也好,最終的目標,我們必須要從這個上師身上得到,解脫的道路怎麼走,這個我們必須要明白,如果失去了這個,那就是沒有意思了。我們沒有通過這個上師,沒有去聞、思、修,聞思修都沒有,這個就沒有太大意思了。

我們經常到藏地的寺院去朝拜一下,去看一看,上師也下來,就是到漢地很多地方去走一走,大家一起聚一聚,做做火供啊、會供啊,就剛才說的這樣子,大家開心的,唱唱歌啊,這些是沒有意義的,這個當然不是說不能這麼做,但是這個不是我們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最關鍵、不是最需要的。每個人依止什麼樣的上師都是可以的,只要自己觀察了以後,認為上師具備這樣子的條件,可以的。但是我們要明白,我們依止了以後,我們要知道怎麼樣解脫,這個很重要。

然後我們找到了這樣一個上師,也觀察了,我們找到了以後,然後去依止上師。然後呢,以非常虔誠的心去依止。在這樣的過程中呢,如果上師他是一個標準的上師,然後我們自己也很有信心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很快速地獲得上師的加持,這個是肯定的。

這個加持,所謂的加持,我們沒有辦法用肉眼,或者我們的其他感官去接觸到的,這個是沒有辦法,但是呢,我們自己個人修行的當中,我們一定感覺得到,感覺得到上師的幫助啊,或者是佛菩薩的這個無形的力量,就是這個加持。這個是一定會感覺得到,這個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會,每個人都會感覺得到。

祈禱上師的時候呢,比如說我們很不開心的時候,焦慮的時候,孤獨的時候,或者是有其它的原因,非常地不開心非常地煩躁的時候,就祈禱佛祈禱上師,修一下上師瑜伽,修一下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立即內心當中非常平靜,很寧靜,所有的這些不開心、焦慮等等,都一下子都可以消失,同時,出離心、慈悲心、證悟空性的智慧,都明顯地增長,有這個情況的話呢,那麼我們就是獲得了上師的加持。這叫做上師的加持,這個是任何一個人都根本看不見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用肉眼看,用耳朵聽,但是呢,這個無形的力量,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完全是可以感覺得到的,這個是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是一個非常非常需要,如果我們沒有這樣一個非常非常神奇的力量,或者是這樣一個無形的力量的話,我們的修行有的時候可以進,有的時候就退,這樣子進進退退,最後的結果就很不好說,所以上師是非常重要。

那更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對上師的這種信心,是更重要的。那我們要對任何一個上師要產生一種信心,這個是要來自於什麼,那就是來源於上師的功德。那上師本身沒有功德的話,我們怎麼可能對他產生信心,這個不可能。

所以第一個,我們要觀察。第二個,依止的時候,剛才講的,依止的時候,不要當上師是生活的顧問,這個樣子來看。就是要從上師這邊,我們要去聞思修,學習佛法,學慈悲心學智慧,依止的過程當中,這樣去依止。

最後我們依止了五年以後,十年以後我們要總結一下,這個上師我依止了這麼長時間,我得到的是什麼,對我有什麼樣的幫助,那麼這些所謂的幫助時屬於什麼,屬於我生活的範圍,還是屬於我修行的範圍,解脫的範圍。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依止上師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否則的話我們的修行,就不會有進步,第一個。第二個呢,就是因為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不觀察,後來呢,就是要求,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上師,或者是去衡量上師,上師不應該是這樣,應該是這樣,這時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如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的時候,然後立即就失去信心。這個時候呢,不僅僅是對上師失去信心,還對佛法失去信心。這都是我們自己的錯誤,不能這樣子。

依止上師,然後我們修上師瑜伽。當然我們修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的時候呢,就不存在這樣子的問題,我們不需要去觀察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不會讓我們失望,不會讓我們絕望。但是呢,讓我們去學佛陀、修蓮花生大師的這個中介人,就是我們的上師。如果沒有上師,我們不懂得修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也不懂得修什麼樣的法,這個中介人,就是我們的上師。

所以,以人的這個身份出現的這個上師,就是非常的重要。佛經裡面也講,尤其是密法裡面講,我們要把上師要當作佛來看,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是不是所有的上師都是佛呢?這個是不一定的,有的上師這個也沒有辦法排除,也有佛的化身,也有菩薩的化身,都有的。但是呢,有的上師既不是佛也不是一地以上的菩薩,只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修行人當中比較不錯的,也許是這樣子。

那既然上師不一定是佛,那我們為什麼要把他當作佛呢?就是因為他給我們完成了佛的工作。今天我們看不到釋迦牟尼佛,也看不見蓮花生大師,八大菩薩像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我們都看不見,那引導我們走向解脫的,這個是誰?這個不是釋迦牟尼佛,也不是文殊菩薩,也不是觀世音菩薩,這些我們沒有福報看到,就是我們的上師。他實際上是不是佛,這個不重要,他給我完成了這個佛的工作,比如說我今天有福報親眼見到釋迦牟尼佛的話,那佛陀對我會怎麼樣呢,佛一定會給我傳法,讓我修出離心,發菩提心,讓我走向解脫,讓我明白這些道理。如果我們今天見到佛陀的話,那也就是這個樣子。佛陀並不可能以佛陀的神通,把我們像扔石頭一樣,扔到極樂世界。這個不可能的。如果佛陀給我傳法了,我自己不修,那一樣的,就是在佛陀身邊,也有墮地獄的、墮畜生道的都有啊。

所以,今天給我們完成了佛陀工作的這個人就是上師,我的上師無論是佛也好不是佛也好,他給我完成了這工作,所以我要把他當作佛,這個原理就是這樣的。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緣起,第一個,我們要遇到一個很好的上師,是最重要的。就像某一個學校一樣,這個學校能不能培養非常非常出色的人才,就要看這個學校的老師。我們以後能不能成為一個比較不錯的修行人,那就是要看我們的上師,我們的上師是什麼樣的,那我們以後也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比較好的上師,這個很重要。

找到了以後呢,依止的方式是很重要。我們並不是用錢來依止上師,我們並不是用各種各樣的服務去依止上師,這些都不是,那是什麼呢?我們以聞、思、修來依止上師,這些都是不能錯,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無形當中,很多非常重要的東西慢慢的淡化了,慢慢地忘了以後,最終依止了十年八年以後呢,什麼都沒有得到,這樣子就是非常可惜的。這是我們講,一般的依止上師的一些方法,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學藏傳佛教的人來說,這個非常重要,我剛才講的,第一個,一開始的時候不要盲目的依止,有人說自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者啊、空行母啊、都不能輕易地去相信。如果你想去依止這個人的話,那就必須要觀察,如果你不考慮去依止他,那我們不要去觀察別人好與不好,這個沒有必要,但是要依止的話,就必須要觀察。那麼最後,如果出現了什麼問題,你發現這個上師是出了什麼問題,那這個時候,佛經裡面也講得非常清楚了,在末法時代的時候,我們要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上師,也就是說像佛陀一樣,沒有任何的過失,所有的功德都是非常圓滿的這種上師,我們是找不到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子的福報。所以找不到這樣子的上師,但是呢,在他的功德和過失,優點和缺點當中,如果80%左右是優點,那我們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我們允許有,我們接受這樣20%~30%的缺點,為什麼,他也是一個人。但是呢,缺點這個部分我們不學就可以了,我們就學他的優點,他的好的方面我們可以去學。

我們沒有辦法找到一個非常完美的上師,但是呢,我們比如說像比較重要的,菩提心啊,證悟空性阿,比如說一個證悟空性的人,發了菩提心的人,難道他們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嗎?那這個有可能的,比如說,這個上師證悟了,有菩提心的人,他的人格不一定是很完美的。但是這個沒問題阿,我們可以不學這個不完美的一部分,我們就學他的這個菩提心、還有智慧,這個樣子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有問題的話,實際上,也許是我自己理解上的錯誤,也許上實際上也就不是他的缺點。萬一是缺點的話,那也就只能這樣子了,已經依止了,這個時候是不能誹謗的。如果有非常嚴重的,我實在是沒有辦法接受的,有這樣子的,非常嚴重的缺點的話,那我們也不能說,我不學佛了,那我就可以換一個上師就好了。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毀謗,不怎麼樣,不要去生起各種各樣不好的想法,當然我可以遠離,可以找另外一個上師。比如說我們學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老師根本不會教數學,或者是我的老師有其他目的啊等等的話,這個時候,我可以不跟他學,但是呢,我可以換個老師,數學我還是一定要學的。應該學,這不是數學本身的問題。佛法上面也是這樣,為什麼我反覆要強調這個問題呢,因為目前我們現在整個學佛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還是比較混亂。所以我們要把這些,一定要說清楚。這個對我們來說是比較重要了。這個是我們以人的身份的這些上師的依止方法。

接下來呢,我們就講今天的上師瑜伽。蓮花生大師的修法。蓮花生大師的這個修法呢,是麥彭仁波切寫的一個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的儀軌。那麼,這個儀軌呢,是金剛七句祈禱文的上師瑜伽。

這整個修法可以分三個不同的階段。這就像我們修大圓滿的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一樣也是分為三個階段。這個也是一樣的。

第一個階段是觀想,我們去觀想蓮花生大師。第二個部分是供七支供,積累福報的過程。第三個,我們接受灌頂的部分。

首先我們講第一個部分,第一個是觀想。那我們很多人,說我們觀想的時候,觀想不清楚,幾乎所有的修行人都面臨了兩個問題。兩個問題時什麼呢?第一個呢,是我們觀想的時候觀想不清楚。第二個呢,我們打坐的時候呢,心靜不下來。我們要把心靜下來一分鐘、兩分鐘都很困難,為了這兩個我們很多人都很痛苦。那這兩個我們可不可以解決呢?可以解決。

第一個觀想有觀想的方法,如果我們沒有嚴格地按照這個方法去觀想的話,觀想是永遠都不會清楚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我們打坐的時候,那心靜不下來,這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所有人一開始修行的時候,都是這樣子,所有人都是這樣子。但是也有方法,我們有方法解決可以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修禪定。修寂止的修法。

寂止的修法,很多顯宗、密宗的書裡面就有很多很多這種修法。簡單的複雜的都有,但是我們比較通俗易懂的就是《慧燈之光》裡面至少有5~6種不同的寂止的修法,有相的啊,無相的啊,那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用這個小乘佛教,或者漢傳佛教的說法,這個叫四禪八定,這個外道也修,佛教也修,大家都在修,這個是最基本的、最基礎的禪定。這個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解決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呢,《慧燈之光》里也有,簡單地說,一開始修蓮花生大師的時候,觀想的時候我們直接觀想,不去看蓮花生大師的佛像唐卡,我們自己在心裏面直接去想,這個效果是很差的,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請一個蓮花生大師的雙身相,我們觀想雙身相的時候,有些人有點不適應,也就是說不理解啊,有些人不懂這個的內容啊,有些人就懂但也有不好的念頭,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那我們可以觀想單身的蓮花生大師相,也是可以。如果可以理解接受雙身相,那這個裡面講的蓮花生大師的雙身相修法,這個雙身相、單身相是什麼意思,在《慧燈之光》裡面,我們每一個密法裡面的忿怒金剛的這些,一般人不太好接受的這些面孔啊,他的一些器具啊這些,還有身上的一些裝飾、首飾,為什麼是這樣子,它說明什麼,象徵什麼,這個《慧燈之光》裡面都有,大家可以參考。

觀想一個蓮花生大師的一個佛像,我們可以放在前面,坐在蓮花生大師的佛像前面,盤腿,然後七支供,這些做好了以後呢,做完了以後呢,兩隻眼睛盯在蓮花生大師的唐卡佛像上,有些時候呢就看整體,有些時候就看一些局部的,不如說臉啊、手啊、衣服啊等等,這樣子以後,時間長了以後呢,它就有兩種效果,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觀想非常地清楚,這樣子時間長了以後呢,我們閉著眼睛的時候呢,就蓮花生大師的佛像,在我們的腦海裡面就非常非常清楚的顯現出來,就像我們正在睜開眼睛看這個佛像的時候,一樣的清晰,非常地清晰。這是它第一個作用。

第二個作用呢,因為我們看這個佛像的過程當中,這個時候呢,我們不要去思維這個佛像的任何一個事情,或者是除了佛像以外的,過去的,未來的,這些所有的事情,都放下,就是一個非常平靜的狀態中看這個佛像,所以這個時候呢,同時也就可以修出禪定,這個也是修寂止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單是密法裡面有,顯宗經典裡面也有的,就像大乘《楞伽經》等顯宗的這些經典中也講,就是看佛或者是某一個菩薩的像,然後心靜下來,顯宗的經典裡面也講這是種禪定的修法。它有兩種效果,第一個就是觀想清楚,第二個就是心很平靜。達到這兩個效果。那這個具體的方法呢,我們要進一步去看慧燈之光裡面有講生起次第,這個生起次第的修法裡面比較詳細地介紹。然後我們去看,然後就觀想地比較清楚,包括衣服上面的一個圖紋都看得清清楚楚。

這個時候,我們觀想蓮花生大師的像,也就是像空中的彩虹一樣,有顯像,但是他是沒有實有的,沒有實質性的東西的,就像是一個如幻如夢,我們佛法裡面講,除了佛像以外,萬事萬物都是如幻如夢,佛菩薩的身體也不例外。這是觀想的這個階段。觀想一個這樣子的蓮花生大師。

蓮花生大師觀想好了以後,我們就要開始做七支供,觀想前面一個湖,就叫做蓮花湖,印度有一個叫做蓮花湖,當年,蓮花生大師出生的地方。這個湖的中間呢,觀想一個蓮花,然後這個蓮花上面觀想蓮花生大師。觀想好了以後,蓮花生大師的佛父佛母都觀想好了以後呢,然後我們開始供七支供,七支供的第一個,首先以非常強烈的信心來祈禱蓮花生大師,同時觀想自己和一切眾生,向蓮花生大師磕頭、頂禮,這是第一個。第二個,自己的身體,身口意,還有過去現在未來我們所造的所有的善根、所有受用,我們擁有的一切,就供養蓮花生大師,這個是第二個供養。第三,就是懺悔,懺悔我們從無始以來所造下的十不善,五無間罪,等各種各樣的這些罪業。就向蓮花生大師懺悔。第四,就是隨喜,隨喜蓮花生大師以各種各樣寂靜、忿怒等,各種各樣地方式來渡化眾生,我們去隨喜蓮花生大師渡化眾生的各種各樣的功德。第五,請轉法-輪。我們向蓮花生大師請轉無上的法-輪。第六,我們請蓮花生大師長久住世,永遠都在這個世界上渡化無量的眾生。這樣子請轉法-輪,長久住世這兩個。最後,第七,迴向,我們把前面通過七支供所積累的功德,全部迴向給一切眾生。這是第二個階段,我們把這個觀想完以後,就開始做七支供,積累資糧。

七支供完了之後,我們以非常虔誠的心、強烈的信心祈禱蓮花生大師加持我,一個非常可憐的眾生,一個有這麼業障深重,有生老病死痛苦的這樣的一個非常可憐的眾生,祈請加持我從輪迴中獲得解脫,消除我所有的修行上道路的這些違緣,這樣子,然後祈請蓮花生大師賜給我共同和不共同的成就,悉地就是成就,不共同的成就,就是成佛、證悟。共同的成就呢,就是一些暫時的一些利益眾生的一些順緣,就像神通啊,這些也就包含在這個當中,這樣子祈請。

這個完了以後,我們念金剛七句祈禱文,念多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念多一點少一點都沒問題的,七句祈禱文念誦完了以後,我們觀想蓮花生大師的心口發光發出五色的光,然後這個光就融入到我們自己的心口,融入到自己的心中,然後通過這種方式就獲得蓮花生大師的加持,相信蓮花生大師的加持。

然後再念蓮花生大師的心咒,念心咒,念多少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定,念完了以後,最後我們觀想蓮花生大師的眉間發出一個白色的光,喉間發出紅色的光,心間發出藍色的光,這個和我們大圓滿前行當中講的是一樣的。然後這個光是代表什麼呢,這個光是代表蓮花生大師的身口意,那麼前面我們觀想蓮花生大師心口發出的五色光代表什麼呢,代表蓮花生大師的智慧,或者五方佛的五種智慧,也可以說佛的智慧本身只有一個,但是一個智慧又五種功能,顯現為五方佛。五種顏色象徵佛的五種智慧。五種智慧融入了我們心間,意思就是我們獲得了蓮花生大師的五種智慧的加持。後面的身口意發出光,這是象徵我們獲得了蓮花生大師身口意的功德,身口意的加持。這樣子的觀想,然後融入了自己的身體以後呢,就是因此清凈了我們從無始以來身造的罪過,語造的罪業,還有意造的心造的罪業。所有罪業都清凈。這樣子觀想,然後最後,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佛父佛母,或者我們觀想單身的蓮花生大師的話呢,就是蓮花生大師化成一道光,化光的意思呢,就是最後變成一道光,這道蓮花生大師變成的光,有紅白兩種顏色,紅代表空性,白代表智慧,智慧和空性,然後這個光是一個圓圈的光,裡面再觀想一個(轟)(藏文的)字,這個(轟)(藏文的) 字代表蓮花生大師的心。我們也可以這麼說,白色代表蓮花生大師的身,紅色代表蓮花生大師的語,(轟)(藏文的)字代表蓮花生大師的意,最後這個光從頭頂融入自己的心間,然後我們觀想蓮花生大師的智慧,蓮花生大師的身口意和我們自己的心融為一體,然後修禪定,如果是一個證悟的人的話,就專註在證悟的境界當中,如果還沒有證悟,就修過禪定的話,就安住在禪定的境界中,禪定修得很好,他不一定證悟了,比如說我們前面說到四禪八定修得很好,比如進了四禪八定以後,心非常清凈,幾乎不會有什麼雜念,但是還沒有證悟,這個外道都可以修,沒有證悟的。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如果禪定修得比較好的話,就進入禪定的狀態中。那我們如果既沒有證悟,也沒有禪定,這樣子的話,這種情況下要怎麼辦呢?這時候,我們把前面的這些觀想,都觀想完了以後,然後心靜下來,什麼也不想,過去現在未來任何事情,都不要去思考,不要去追究,就停下來,這樣子停止意識的活動,停止所有思維的活動,一分鐘、兩分鐘都可以,這樣子以後,就可以起坐。我們最後修的是什麼呢,我們可以這樣子講,上師有勝義諦的上師,有世俗諦的上師,有兩種上師,比如我們修菩提心的時候呢,有一個勝義諦的菩提心,有一個世俗諦的菩提心,那上師也有勝義諦的上師,有世俗諦的上師,那佛也有勝義諦的佛,有世俗諦的佛,那勝義諦的佛是什麼呢,是佛的法身。實際上佛的法身是什麼呢,是我們自己心的本性,是如來藏。所以密宗還有很多第三轉法-輪的顯宗裡面講的,眾生都是佛,我們自己的心的本性是佛。我們經常看到這樣子的話,那這個意思是什麼呢,因為我們心得本性是如來藏,所以我們可以說眾生是佛,因為我們的心本性是佛,現在就是佛,那是什麼樣的佛呢?他不是佛的化身,而是佛的法身,所以就叫做勝義諦的佛,然後世俗諦的佛是什麼呢?釋迦牟尼佛,2500多年前,很多人用肉眼可以看到的這個佛,是佛的化身。實際上這是世俗諦的佛,實際上這不是真正的佛,就像金剛經裡面講的一樣,我們的肉眼是沒有辦法看到真正的佛,我們的耳朵是沒有辦法聽到真正的佛的聲音,所以都叫世俗諦的佛。那上師也是一樣的,我們剛剛講的要觀察啊,依止啊,學習啊,這樣子的上師,是世俗諦的上師,我們最後蓮花生大師融入心間,最後我們進入禪定啊或者進入證悟的境界,這時我們的心本性是勝義諦的上師。實際上,我們的心的本性既是佛也是上師,他是勝義諦的上師也是佛。這個完了以後,我們可以起坐。最後我們平時在生活當中,觀想上師啊,就像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裡面講的很清楚了。這個地方也是一樣。

這時我們剛才講的是一個完整蓮花生大師的修法,我們修的時候,最少最少要念蓮花生大師的心咒10萬遍,最好是金剛七句祈禱文,念10萬遍,這個是最好的。但是,因為你們很多人需要念其他的一些經文啊,一些心咒啊,如果沒有時間,那就念蓮花生大師的心咒10萬遍,那也是很好的。今天我們在座的當中,有的還沒有正式的去學,去修加行,但是呢,有準備修加行的,那就修我們今天講的蓮花生大師的修法,然後念10萬遍心咒,這個修完了以後,然後從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去思維的話,那我們以後的修行就不會有太多的不順利的事情,一切都是很順利的,這個非常重要。這個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也講過。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們專修上師瑜伽,是把前面的修法修完了以後,才可以修,但是呢,這個是我們為了以後修行的道路上走得很順利,還沒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前,修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這個從緣起上講呢,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呢,我們是不是可以用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的修法,是不是可以代替外加行呢?這個是不可以的。必須要有出離心、菩提心。外加行:人身難得、死亡無常這些修法是在修什麼呢?就是在培養出離心。出離心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將來走的是什麼樣的路,是走解脫道,還是在積累人間的福報,走解脫道還是大乘的道、小乘的道,或者人天道,這個就去決於出離心,以出離心來劃分輪迴和解脫的界限。這個並不是說我們燒了頭香啊,或者燒了高香啊,念多少個經啊,不是以這個來劃分的。沒有出離心,我們修上師瑜伽修得再好,其它的本尊或者其它的修法修得再好,這個方向,以出離心來決定以後我們的修行走哪一條路。所以必須要修出離心,不能用上師瑜伽來代替,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出離心修完了以後呢,菩提心還有其它的,像皈依啊,曼陀羅啊這些能不能用上師瑜伽來代替呢?這些也不可以,菩提心是培養慈悲心,如果沒有慈悲心的話,那我們上師瑜伽修得再好也好,那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個人的解脫,根本就不是為了利益眾生。那我們修的上師瑜伽,也就成為小乘佛法,根本不能算是大乘佛法。所以,這個不能以上師瑜伽來代替出離心和菩提心等等,每一個修法都要認認真真去修,每一個修法都很重要,最後,上師瑜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最後的時候,上師瑜伽就特別重要,如果我們要證悟的話,通過其它的方法,我們沒有辦法證悟。比如大圓滿的證悟也好,明心見性也好,它本身是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描述的,這個因為他的本質,本來面目已經超越了所有語言的範圍,所以我們的語言是沒有辦法特別清楚地來描述。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以上師瑜伽的修法來證悟。所以這個時候,上師瑜伽的修法就非常重要了。但是在這個之前,出離心有它的作用、菩提心有它的作用,這個不能相互之間替代的。所以大家在修得時候,一定先要好好把出離心、菩提心修完,最後修這個修法,那這個是非常好的。

那我們今天蓮花生大師的整個修法都講完了。

願我迅速以此善,成就蓮花生大師,一切眾生盡無餘,悉皆安置彼佛地!


推薦閱讀: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十 (10)
入瑜伽論
妖艷賤貨令人不爽?10個瑜伽體式為你重塑美好心情!
四式瘦手臂瑜伽 讓蝴蝶袖快快走
《瑜伽師地論》第五冊(四十一至五十卷)

TAG:花生 | 瑜伽 | 大師 | 蓮花 | 蓮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