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漢民族的成功並非戰鬥力強大!!而是強大的文明!

有時,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是誰?我們源自何方?我們的族群憑什麼走到今天,是我們祖先的戰鬥力特強嗎?

我認為不是,更多的是先進文化與生產力的體現!

那我們先從遙遠的蠻荒時期說起吧,最早走進東亞地區的並非黃種人,而是棕色人種(如澳大利亞的土著及日本的蝦夷人等),很久之後,黃種人開始進入東亞地區,華南地區的棕色人種除外遷的都被黃種人不分男女全部滅絕,而不是融合(我們不能用現代眼光看待遠古的人類,生產力極其落後的遠古時代,生存空間的爭奪本就這麼殘酷),進入華北地區的黃種人對棕色人種則採取殺男留女的方式取而代之,所以現代漢族在遺傳基因上,母系方面有一定的棕色人種基因。

這些黃種人是怎樣進入東亞地區的呢?

他們一支從內陸地區由南往北推進,到達西北地區,在約8000年前左右開始,由西往東分批進入中原地區,也就是我們說的「內陸支」群體,續後他們逐漸形成了部落聯盟,這些人就是最早的華夏人,另一支黃種人則沿著海岸線向北推進,他們就是「沿海支」群體,最早的東夷人。

很多人可能不會知道,遠古的東夷是東亞地區文化最為發達的一群,對於他們而言,當時的華夏人可能也是一群蠻夷,但生產力未能發展到拉遠雙方人口的距離,兩個群體誰也征服不了誰,在與東夷人的長年接觸中,華夏人的文化不斷提高,華夏人的勢力亦繼續往東滲透,部分華夏人更加入了東夷集團。

約5000年前,東夷文化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華夏人的龍山文化,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基因檢測中顯示,這時期的龍山人全部來源自內陸支,所謂的華夏一族!

那原來的東夷人都去了哪呢?部分東夷人往北遷移,征服了當地的棕色人種,形成了眾多的早期北方民族,部分向南返回,形成了後來的百越群體。

對於中原而言,奴隸制的出現,是民族融合的真正開端,這時的人們開始保留俘虜,用作勞動力的補充。

民族融合的高潮發生在五胡亂華時期,但遠沒有一些人想像的來得猛烈,經歷了殺胡令,胡人間百年的互相攻伐,殺戮等一系列事件後,這時期的北方漢人依然佔大多數,南方是漢人為主體的東晉。

《周書·卷十四 列傳第六·賀拔勝》是這樣記載作為西魏主力之一的爾朱天光率領的賀拔岳軍團的,「天光之眾,不滿二千」,也就是說,這時期他的鮮卑軍隊已不足二千人了。

在《資治通鑒第一百六十五卷》有這樣的描述「泰廢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齊王廓,去年號,稱元年,複姓拓跋氏,九十九姓改為單者,皆復其舊。魏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滅絕。泰乃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姓,次者為九十九姓,所將士卒亦改從其姓。」

《周書·文帝下》亦有這樣的記載:「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

大家看到「後多絕滅」這句嗎?

說明胡人間百年的相互攻伐殺戮,真正的鮮卑人已經不多了,其他胡人更不用說了,於是他們只能大力起用漢人,用改姓的方式讓自己族群注入新血,隋朝楊家,唐朝李家的鮮卑姓均來自這一時期,《晉書》,《新唐書》,《周書》,《北史隋本紀上》等都有相關記載,在這就不再多說了,西魏的八國柱中就有幾個漢人和所謂的鮮卑別部,真正的鮮卑反而不佔多數。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主動還是被動也好,鮮卑化或胡化並非當時的個別現象,如建立北齊的高歡家族,建立北燕的馮跋家族等。

就連下殺胡令的冉閔也曾經是白種人羯族人的養子加得力戰將,還有什麼不可以呢?所以跟胡人打工的不一定就是胡人!

東魏方面,鮮卑化漢人高歡則採取以鮮卑為兵,以漢人為農的體制,經歷了與西魏,北周的長年征戰,鮮卑人口進一步銳減,北周,北齊(高洋取代東魏建立的王朝)也不得不大量啟用關隴大姓氏族及所謂的「華人勇士」作為軍隊的補充,漢人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經歷百年混戰後,本來人口就不佔優勢的鮮卑普通部民大量減少,到了隋唐時代,還有餘輝的就只剩高層的鮮卑家族集團了,這時期的鮮卑民族亦逐漸淡出歷史舞台,融入漢族之中。

五胡中最為強大的鮮卑亦如此,其它參與這百年混戰的胡人應該不會比他們好吧,所以說,這一時期的民族融合遠沒有很多人想像的厲害,民族融合最為徹底的當屬現代,只是有個身份證把我們的族屬區分開來而已,不然,誰都分不清哪個是哪族的。

周代的分封制,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可正是這分封制讓很多本不屬於周「天下」的土地變成華夏一族的生存空間,原本的土著要麼被融合,要麼被迫退進貧瘠的深山峻岭,演變成一些少數族群,更多的土地讓人口膨脹得更快,更激發華夏族人對可耕作土地的強烈渴求,華夏人或者說漢人對可耕作土地的不斷征服由此進入高潮,如秦,漢時期的大規模擴張!

我們要理解歷史就必先正視歷史!

漢族的成功不單在於武力,更多的是因為有先進且具有盈聚力的文化與強大的生產力!

文化讓大家相互認同,始終團結在一起,在再艱難的時刻始終記住自己的身份——華夏,漢!

先進的文化催生了先進的社會體系,先進的生產力催生了人口的大量增長。

人口多了又需要更多的土地,直到四周已是草原,沙漠,大海,雪域,密林,這種針對可耕作土地的征伐才走向緩和!

眾多的人口又讓漢民族幾度熬過民族危機。

就如傳說同是黃種人創造的「古埃及文明」就只存在於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一帶,沒有華夏族群那麼廣袤的生存空間與迴旋餘地,縱使綿延了數千年,也不能發展出華夏那麼龐大的人口,最終,文明消失,民族消亡!

西亞地區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創造者被證實為黃種人(看來黃種人是最聰明的種族),他們的活動範圍只局限於兩河流域的所謂「新月沃地」一帶,被歷史學家稱作「早期高度文明」,同樣由於活動範圍的局限,經歷了二千年亦不能發展出華夏族群一樣龐大的人口,最終,在外族的打擊下同樣文明消失,民族消亡,現在的中東地區再無黃種人族群存在!

而漢民族卻因有廣袤的生存空間與迴旋餘地,龐大的人口基數,讓漢民族多次熬過最危難的時刻,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林中,並不斷發展壯大,當然,漢民族堅韌的民族性和歷代先人的不斷奮鬥也是漢民族屹立不倒的重要元素。

說到武力,相比周邊的強悍族群,以整體而言,漢民族並不強大,漢民族有的只是先進的軍事體系與眾多的人口基數,很多時的勝利只能體現在天才級的戰將與部分軍人勇氣上,而非整體民族的戰鬥力!

說到整體民族的戰鬥力,可以直白的說,作為農耕民族的漢族肯定不會是游牧民族與漁獵民族的對手,這是肯定的!

農耕民族天天對著土地,人家卻天天騎馬射箭,追捕獵物,過著近乎軍事化的生活,哪怕你體魄再強壯又如何呢?

就像一幫沒有軍事知識的壯漢總不會是一幫天天接受軍事訓練的軍人對手一個道理!

更何況對方多為來如風,去如影的騎兵部隊呢?

秦,漢時期的全民皆兵制度是華夏群體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時代,可惜在晉代取消了,這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

唐代的安史之亂使唐由盛轉衰,走向覆亡,也間接導致宋代統治者採取極端的重文輕武政策,也讓武力上對比馬上民族原本就先天不足的漢民族進一步走向弱勢,民族性格亦流失尚武的風氣,不再是過去剛猛重義的一群,很多人變得極度自私,沒有一點團結精神,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也能解釋為什麼近代的國人會是一盤散沙,這,很值得我們反思!

華夏族群經曆數千年走到今天,途中碰到過不少強敵,而這些強悍的族群,帝國又為何會一個個的消失,一個個的被融合或走向消亡呢?

有軍事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不是軍事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主要是由文化衍生的先進生產力促成的人口差距因素,好比一些古代強族在與漢民族群體的戰爭中,漢民族能承受十次的重大失敗,而看似強悍的族群卻可能因一次重大失敗就走向滅亡,從此消失,這就是人口眾多的優勢!也是文化先進的優勢,因為先進的文化是發展生產力的原動力,先進的生產力是人口快速發展的主要元素,這,就是漢民族成功的密碼!

回復 頂98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內心強大自信的成功者?
世界全在你一指掌握:獨創超強大易讀36個世界全時區功能
媽媽內心越強大,對家庭的貢獻越巨大!
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得強大,但為什麼司馬遷如此貶低商鞅?
印度女人的生活現狀,一個不尊重女性的國度強大嗎?

TAG:民族 | 成功 | 原創 | 文明 | 戰鬥力 | 戰鬥 | 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