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現狀:從窮忙到窮懶
三個詞可以概括社會現狀:未富先懶、上行遇阻階層板結。以前是窮忙,現在是窮懶;以前是勤勞而不富有,現在則是小富而不勤勞;以前是創富,如今是創閑。物質主義、享樂主義混搭犬儒主義,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為什麼未富先懶?因為既得利益集團阻礙了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中國的改革自上而下,高層開明官員是30年改革開放之龍頭,龍頭帶動龍身,飽含個人發展慾望的城市與農村貧民跟從,改革開放因此波瀾壯闊。2007年,《新周刊》為中國人的慾望排榜,「更多的錢」高居首位。求發展、謀富裕是30年國人個人發展的主題關鍵詞。 30年改革之路近半,當年的高層要麼年事已高,要麼權力財富在握,鬥志消減。更可怕的是,他們極有可能因獲取壟斷利益、社會主宰權力與話語權,成為進一步改革開放的絆腳石。龍頭慢下來,龍身的步伐也隨之停滯。而且既得利益者勢力之強,操控範圍之廣,已阻礙了企業或個人的向上提升。「未富先懶」成為上行遇阻社會的最常見景象。 一些官員未富先貪。河南商城、寧夏涇源、安徽潁上等國家級貧困縣相繼成腐敗高發區,官員貪腐之惡劣程度,較發達縣市有過之而無不及。「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59歲現象」早已過時,取而代之的是「35歲現象」:根據重慶市人民檢察院2008年發布的職務犯罪報告,2003年至2007年35歲以下職務犯罪嫌疑人總數在重慶市的職務犯罪中所佔比例一直維持在15%左右,超過了同期查辦的55歲以上嫌疑人的8.49%。官員腐敗的年輕化與基層化,證明了官場腐敗進入新階段:靠這樣的貪腐官員,如何領導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 在與國企央企的較量中,民營企業未富先敗,曾是改革開放主力軍的企業家們發現「天花板」無處不在。沒有政府的保護與銀行的扶持,在每一次經濟危機和宏觀調控面前,他們毫無自保能力。國家4萬億的投資投放下去,獲益者皆為國企央企或背景企業,民企連殘羹剩水都分不到。聰明的企業家如萬科王石、蒙牛牛根生,為自己戴上了「紅帽子」,倒霉的只能被國企擠壓得空間全無。2009年9月,虧損的山東鋼鐵為何能收購盈利的日照鋼鐵?因為前者為國企,根正苗紅,收購身為民企的後者。名正而言順。民企痴心妄想要收購國企的也不是沒有,建龍的陳國軍就因此被數千名通鋼職工活活打死。 民營企業家選擇了未富先撤:產業投資利潤微薄而風險巨大,他們只好將資金轉移至國外,在海外花天酒地,宗慶後就是這麼做的;要麼轉戰於國內房市股市,山西煤老闆與溫州炒房團——中國最赫赫有名的兩大炒房主力軍,前面遭遇國進民退式堵截,後面是產能過剩的圍堵,唯一的出路只能在房地產領域了,再配合央企們圈地為王的動作,房地產市場再一次被種下被惡炒的種子。 回歸到個人層面,那隻能未富先墮了,如今再也不是那個「隨便放槍都能打死一排鹿」(胡潤語)的年代了。創業不如就業,就業不如被就業;經商不如做公務員,陞官必然發財;打工不如啃老,反正都買不起房。 對於這一代年輕人來講,社會資源早已被侵佔完畢,上行既然無望,不如自行墮入下流社會:以前是窮忙,越窮越忙,現在是窮懶,越懶越窮;以前是勤勞而不富有,現在則是小富而不勤勞;以前是創富,如今是創閑。物質主義、享樂主義混搭犬儒主義,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上行遇阻的社會 為什麼上行遇阻?因為新的社會不平等正在出現,起點的不平等造成了結局的不平等。 身處改革開放前30年的中國,人人都被上行之社會所裹挾,有意無意展開個人與國家命運的快步走。個人生涯與國運密切相關,人人積極進取。個個都有上升空間與成長機會,天生都是於連·索黑爾與了不起的蓋茨比。 這30年中國個體命運的詭譎波折,為近300年內所僅見:首富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今年首富,明年階下囚:是金子總會發光,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波還未過去,一波卻又來襲;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和一夜風流的活劇日日都在上演。你完全可以指責其過程的粗鄙、簡陋與荒謬之處,但無可否認:那種種渴望改變個體命運的蓬勃意志、種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壯舉、代表自由精神的觀念激烈碰撞,是前30年所留下的最寶貴財富。 如今,社會大局初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已一目了然。贏者通吃的邏輯正在發揮效用,他們佔據了最好的資源、渠道與話語權。後來者如想取而代之,難度只會越來越大。不僅如此,產業、人才和戶籍政策、部門管理體制、社會結構分工機制、財富分配機制、行業規則和潛規則、生活與安居成本等都成為個人進步的阻礙,個人發展的代價太大,成長成本太高,路徑變窄,到處有看不見的「天花板」,機會變得少而不均等。 中國的改革史就是一部權利的收放史,「放」是主旋律。改革開放,放權讓利,放開搞活,都有一個放字。收放主要指政府與民眾權利邊界的調整。放,就是放權,擴大自由。收,就是收權,縮小自由。中國的經驗是「一放就活,一收就死」。但眼下的現實卻是國家的權力邊界越來越大,個體的個人空間越來越小。 國家機構越來越臃腫,壟斷國企越來越強大。期待中的「大部制改革」幾度難產,數次機構改革之後都難逃「精簡-膨脹-再精簡-更膨脹」的惡圈,中國以不到世界7%的土地,養育了世界近1/4的人口尚不算難事,難的是30年近9%的GDP增長,數倍於9%的財政收入增長率,尚難以支撐這個世界上隊伍最龐大、最人浮於事的官僚體系。 經濟海嘯一來,財政收入吃緊,地方政府除了賣地就是賣地,稅務總局高喊「加強稅收稽查力度」,明眼人都明白:又一場剪羊毛運動開始了。央企等國家隊有天然免死金牌,受傷的依然是中小企業和中下階層。不要談還政於民了,更容易些的還產於民都難以實現:土地名為國有,卻以高價賣給地產商,開發成房子賣給老百姓還要課以重稅。 壟斷國企打著「發展民族經濟」的旗號,乾的卻是與民爭利的事情。中移動日賺3.1億元,工商銀行成世界最賺錢銀行,靠的都是壟斷這塊牌牌。 中國是一個精英性特徵極其明顯的國家,社會資源和利益被少數精英集團所壟斷,那種遵循「沉默的大多數」原則所提煉出來的共同體,則面目模糊,話語全無。珠三角的民工月薪十幾年來名義上都未見提升,更何況實際價值的下降!這直接決定了一旦失業,他們還是農民,只能離開他們辛苦建設和精心維護的城市。 至於商家、媒體和社會學家熱衷的「白領」、「金領」、「中產」等美麗標籤,在脆弱現實面前,看上去似乎是個誤會。的確,中國中間階層正在浮出水面,但其上行之途,困局重重,對於這些上行社會的生力軍來說,從畢業到工作,從成家到養家,從結婚到生子,從接受教育到找工作,從買房到生病,他們面臨大大小小的上行阻礙:如戶籍和行政管理制度陳舊、企業用人制度落後、勞資關係緊張、醫療費用昂貴、社會保險保障嚴重缺失等等。 顯而易見的現實是:近10年來,伴隨著房價市場化、醫療教育產業化、社會保障空白化,大多數中國人的大半生辛勞所得,已被銀行、房地產商、教育部門、醫療部門悉數拿走。的確,社會學家所談的理想中橄欖型社會要求更多的中間階層,但在上行中的中國,這個還沒真正到來的中間階層正在開始集體下沉。 階層板結的社會 為什麼階層板結?因為社會機制出了問題。 我們曾經自豪於新中國頭30年時期的無階層差別:依靠歷次政治運動,中國社會形成了簡單而差異不大的兩個階級(工人、農民)和兩個階層(幹部、知識分子),這也是一種板結的、超穩定的社會結構。我們也曾興奮於改革開放後30年階層混亂時期的活力景象,所謂「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那種社會布朗運動的無序狀態是創業者、野心家、天才和自由主義者誕生的豐富土壤。 但不過30年,又不得不面對社會流動板結化、社會結構固定化的難題:改革開放把工農兵學商變成了現在的十大階層,但其中的真實邏輯卻如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言,中國又重回古代到現代以來一直沿襲的「潛水艇夾肉麵包的社會結構」:上面一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龐大官僚體系,底下一層是沒有明顯差異的農民,二者之間其實一直缺乏一種比較精確有效率的制度來進行「數目字上的聯繫」,中間階層始終難以出現。 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集團化是當下現實。社會的垂直移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平層面的移動,MBA班的精英們身家數以億計,廉租屋的鄰居們只求溫飽。權力可最終轉化為財富或名聲,反之亦然。不然你何以解釋重慶黑社會窩案中的夜總會「警方乾股」,或華誼李冰冰僅為別人1/50的持股成本? 在欠缺社會保障與公平補償的社會機制之下,貧富差距的加大,只會導致階層的分化乃至板結。財富分化進而影響到包括教育、居住環境、休閑、視野在內的諸多資源,階層落差從一代人過渡到下一代人身上,財富和貧窮都將被世襲。 贏者通吃(更準確的說法是權者通吃)的邏輯則讓競爭者難以在同一個平台上競爭:官二代富二代從『開始就享有最好的教育、醫療、生活資源,而農二代貧二代卻只能為最微薄的資源奮鬥。甚至連平等地佔有食物、水和空氣的機會也失去了。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地區,富人們可以自由遷徙,窮人們卻只能被動接受。顯然,他們既沒有生存權,又欠缺發展權。 為數不多的幾種上行躍升方式也看似機會渺茫:高考看似公平,卻也有貓膩(重慶高考亂加分案):大學學費越來越高,已足以讓農家子弟卻步:而畢業之後依然前途未卜,創業無門,欠缺經驗、資金和技術的扶持,「空手套白狼」似的神話再也難現;報考公務員難於上青天,沒有權力背景,你亦難以在官場獲得擢升:貌美的女子可以通過婚嫁來改變命運,但每個人總有保質期,你不見90後都出來混了嗎? 連影視劇也開始心態炎涼起來:台劇韓劇寶萊塢里常見的丑小丫邂逅王子、窮小子與富家千金私奔的橋段從來欠奉,有的只是孔雀男配鳳凰女的人間悲劇,其潛台詞不言而喻:門當方可戶對,浪漫總要建築在物質之上。 當然你還可以中中彩票實現財富夢,但不透明的彩票黑幕讓這一平民的最後希望都籠上陰影。貧富分區居住的倡議一出爐,就招致眾口非議,但事實正在形成:中國的貧民窟甚至更難走出百萬富翁,留給他們的資源和機會,已經不多。 適逢舉國同慶60大慶,展望下一個60年之際,「未富先懶」是慶賀聲之外的非主流之音。前30年的奮鬥勁頭,悄然萎靡。不解決龍頭不舞、龍身下陷、龍尾沒奔頭的局面,遑論大國崛起,大國民崛起了。 官二代事件簿 誰頂替了羅彩霞? 2004年高考,湖南省邵東縣考生羅彩霞考了514分,卻沒有被任何高校錄取,她的身份被當地公安局政委的女兒王佳俊冒名頂替。王佳俊父親王崢嶸利用個人關係違規獲取高考相關信息,花3萬塊打通關係,偽造高考紙質檔案和戶口遷移證,為女兒順利完成了學籍檔案等一系列造假。 河南同胞「官二代」子承父業 著名網友張洪峰在其博客里發文稱,河南省固始縣在2008年全縣選拔正科級幹部和縣局級幹部任用中,最後確定的12名鄉長大多是幹部子女和縣裡兩大房地產老闆的親戚。事實上,「富二代」子承父業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河南,在中國各地都相當普遍。 雲南副縣長之女變身「女衙內」 2009年5月18日,就因對男友的「前女友」看不順眼,雲南省孟連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之女,初三女生小思(化名)帶領7名同校女生,將該校15歲的初二女生小艷(化名)拖進廁所,打耳光、用高跟鞋砸頭、拳打腳踢。其間小艷嘴巴被強塞入從廁所里撿起的臟衛生巾,外衣被脫下丟進糞坑,整個施暴過程長達10分鐘。 李肇星兒子娶閻維文女兒 2006年12月28日,前任外交部長李肇星的公子李禾禾和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的女兒閻晶晶的婚禮在北京王府井一家白金五星級酒店舉行。喜宴每桌8880元,總共開了30桌左右,有政界、文化界諸多人士參加。兩個名門的聯姻,被網友稱為「真正的門當戶對」。 重慶高考亂加分 2009年6月,重慶市巴蜀中學部分高考考生的少數民族成分造假被曝光,文科狀元何川洋也因此被北大放棄錄取。經調查,該市共有31名考生為獲得高考加分,更改民族成分,將戶籍遷入少數民族聚居地。這些學生為典型的官二代,他們的家長多任職於當地政府部門。去年北大在重慶招錄的24名文科考生中,17名獲得加分學生的父母,也大多非官即商。 湖南官二代公車秀 2009年9月,一組曝光湘潭大學門口大量公車送新生上學的圖片在網上熱傳。從照片上看,湘潭大學門口簡直是公車大聚會,從警車、公檢法用車到國土部門,衛生監督用車,甚至血防專用車,無所不有。 重慶高官子女殺人案 2009年7月13日,在重慶江北茂業百貨大樓前,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武裝部部長兒子鄒鴻成,因為向一名喜歡的女生楊詩雅求愛被拒,一怒之下持刀把楊砍死。鄒鴻成有犯罪前科,2008年曾強姦家庭女教師,但是此事被其父母利用關係和金錢壓下,未作處理。 紹興高考加分俱樂部 紹興一中2009年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考生的家長是當地各級領導幹部。而在該中學總共73名以體育競賽獲獎者身份獲加20分的考生中,有30名是政府官員與事業單位領導的子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