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尊」稱和「謙」稱
先說一個笑話:有一人到別人家住宿,夜裡貓追老鼠,打倒了油瓶,瓶里油撒到此人的脖子上。第二天,此人對東家說:「昨夜令毛攆令鼠,打倒了令瓶,令油撒到家脖子上了」。
這個笑話就是針對濫用「尊稱」和「謙稱」的。
古代中國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處處要顯謙謙君子風度,古人在言談和文字當中就有很多「尊詞」和「謙詞」。其中,稱呼別人的家人用「令」,如「令尊」(父親)、「令堂」(母親)、「令兄」(哥哥)、「令閫」(妻子)、「令妹」(妹妹)、「令郎」(兒子)、「令愛」(女兒)、「令親」(總稱);稱呼自己的家人用「家」,如「家父」、「家母」、「家兄」。古人交往一般不談對方妻子,所以「令閫」的稱呼只在書面語中出現。而自己的妻子則連「家」也不配,直接稱「拙荊」或「賤內」。
但將「令」和「家」推而廣之到動物和物件上,則就迂腐了。呵呵,一笑。
古代的「尊」和「謙」還有很多,笑話之後,再例其餘。
一、尊稱
1、令。這是用的最廣泛的,前已述及。
2、惠。用於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惠臨、惠顧(指對方到自己這裡來)、惠存(請別人保存自己的贈品)、惠贈(指對方贈予財物)、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
3、垂。用於別人對自己的行動。如垂問、垂詢(指對方詢問自己)、垂念(指別人想念自己),還有「垂青」、「垂問」、「垂察」、「垂愛」等,意在感謝別人對自己的關注或者照顧。
4、賜。指所受的禮物。如賜教(別人指教自己 賜膳:別人用飯食招待自己)、賜復(請別人給自己回信)。
5、請。用於希望對方做什麼事。如請問(希望別人回答)、請教(希望別人指教)。
6、高。稱別人的事物。如高見和高論(指別人的見解)、高足(尊稱別人的學生)、高壽(用於問老人的年紀)、高齡(用於稱老人的年齡)、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
7、華。稱跟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華翰(書信)、華誕(生日)、華廈(房屋)。
8、賢。稱呼對方,多用於平輩或晚輩。如:賢弟、賢侄、賢內助。
9、奉。用於自己的行為涉及對方。如:奉送、奉還、奉勸、奉陪。
10、尊。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敬辭,如「尊兄」、「尊親」、「尊夫人」等即是,跟「令」的用法基本一致。
11、台。舊時社交場合或書信往來,常會用到「台甫」「台駕」「台鑒」等詞語,口語中「兄台」「台端」等,是有意抬高對方身份的一種說法。
12、還有尊稱與客套兼而有之的敬辭,如:
駕臨:稱對方到來。
鼎:請託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如「鼎力」,「鼎言」為重大、重要等義項,含有明顯的褒揚色彩,用來指稱對方行為時,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 閣下:外交場合常用」,古人在稱呼對方時,不直呼其人,而轉呼其侍從者轉告之,「因卑以達尊」。這樣,「閣下」就逐漸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稱。
梵音:形容別人的言論、教誨使自己獲益匪淺,如「如聆梵音」。「梵」來自古印度的梵語,意為清凈。把別人的言論、教誨等比作「梵音」,是一種美譽。
見:見教,指教(我);見諒,表示請人諒解。
借:借光,用於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進:進見(晉見),前去會見,多指見首長;進言,向人提意見(尊敬或客氣的口氣)。
久:久違,好久沒見;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說)。
勞:勞步,用於謝別人來訪;勞駕,用於請別人做事或讓路。
留步:用於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出去。
賞臉:用於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
台端:舊時稱對方,(多用於機關、團體等給個人的函件);台甫,舊時用於問人的表字;台駕,舊稱對方;台鑒,用在開頭的稱呼之後,表示請對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依賴別人的富氣使自己幸運。
識荊:與人初次見面或結識時,表示禮貌。
斧正:用於請人修改文章的敬辭,意謂對方動筆刪改,有如巧匠運斤,能使原稿生色。
二、謙詞
謙辭當然都是自謙,一般只謙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能力。
1、寡人。君王自稱「寡人」,取「寡德之人」的意思,謙稱自己的德行還有所欠缺。實則是一種炫耀,天下獨一無二。
2、哀家。皇后自稱「哀家」,大有慈悲為懷之像,然則後宮三千,難集寵愛於一身,雖貴為千歲,也堪悲哀的。
3、貧僧、貧道。僧人、道士自稱「貧僧」、「貧道」。指學識、道行的不足,是修為不夠、功德未滿的謙辭,不是出家人自嘆貧窮。
4、塗鴉和芻議。文人稱自己的文章或書畫作品為「塗鴉之作」,戲稱隨意的創作,或用來比喻書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則是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文章還可謙稱「芻議」,指自己的言論淺陋、不成熟。塗鴉為口頭之謙,芻議可在文章標題中出現。
5、舍。自己的住處謙稱「舍間」或「舍下」;自己的親人謙稱「舍親」。
6、鄙人。常人自稱「鄙人」,是謙稱自己的識見、修養均不如人。
7、補壁。書畫家將自己的作品贈送給他人時,常會謙虛地說一句「聊供補壁」。「補壁」的字面意義就是修補牆壁,就是自己的作品價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補牆壁的材料。然「補壁」只能用于贈送方,不能用於受贈方。
8、忝。在表示謙虛的時候,做學生的,常會說「忝列門牆」,做朋友的常會說「忝在相知之列」,作者常會說「忝為著者之一」。「忝」,義為羞辱。
9、芹獻。作為菲薄的禮品的代稱。
10竊。在謙辭中,「竊」也常用於自稱。如:「竊聞」「竊思」「竊以為」。「竊」在這裡為引申義私下和私自。
11、續貂。用于謙稱續寫別人的著作,後比喻用差的續在好的東西後面。
12、璧還。歸還別人的東西,我們可以禮貌地稱作「璧還」。這一謙稱的出處想必大家都知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面所列僅為尊稱和謙稱之一部分。即使這一部分,今人大多也都不用了。「謙謙君子」、「文質彬彬」,也隨著這些詞語的被淹沒而成為九霄雲外客。
大抵對別人都該尊該敬,對自己就該謙。但也有例外,比如別人問「貴姓?」大可不必說「免貴姓X」,因為人有貴賤,姓氏沒有貴賤。說自己姓氏免貴就是過謙了,反而是自己侮辱自己。
推薦閱讀:
※古人低碳度夏日
※中國古人那麼迷信,為何宗教力量沒有像古代西方那樣強大呢?
※古人不娶做原配正室的女子
※古人所說的「活」是什麼? 武夷雀舌一枝獨秀。
※如果穿越返古代,同古人溝通冇壓力嘅一定系廣東人!
TAG: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