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何處安放我們的鄉愁?

今天,何處安放我們的鄉愁?
袁躍興

著名作家馮驥才對於我國古村落文化和歷史遺迹逐漸消失的趨勢,曾有痛徹的感悟:「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不能沒等我們去認真翻閱它、閱讀它,就讓這些古村落在城鎮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見。」是的,今天,像現在這樣的村落、故園,因為快速的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很多已是徒具「美麗」的容顏,千百年來積澱的文化內涵被掏空,或者瀕臨著消失的危險,我們面臨的歷史的連續性斷裂的現象,可能會更多地刺痛我們的神經:無處懷鄉、無處安放我們的鄉愁,或許會成為我們生命和靈魂永遠的灼痛!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發布《關於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計劃用3年時間,使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文化遺產得到基本保護。

這個政策意見,發布得可謂非常及時,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傳統村落的消失十分迅速。相關調查顯示,在長江、黃河流域,頗具歷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築藝術研究價值的傳統村落,2004年總數為9707個,到2010年銳減至5709個,平均每年遞減7.3%,每天消亡1.6個。另據住建部統計數據,在過去幾十年的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傳統村落大量消失,現存數量僅佔全國建制村總數的1.9%。專家估計,有較高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現存不到5000個。

尤其令人痛惜的是,隨著傳統村落的消失,與之相應,傳統村落原來所具有的代代相繼、傳承至今的文化形態正在發生急劇裂變,傳統文化的內在結構,譬如古老的建築、獨特的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支離破碎的危險。我們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關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有形的文化遺產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是不可逆的。這正如一些專家學者的文化警告: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傳統村落和留存農村特色文化的符號將會消失殆盡,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的鄉土中國便會徹底消失……

古村落為什麼面臨著岌岌可危的局面和命運?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缺乏對古城歷史文化價值的深入研究,古城保護意識淡薄、保護理念不正確,造成了古城保護和利用的隨意和無序,出現了簡單化和趨同化的傾向;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各地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壞空間格局、改變山水脈絡、過度商業開發等造成的。放眼中國,各地有多少古建築、古院落、古文物這樣的歷史遺迹正在遭此命運?一個個歷史古鎮,可能由於旅遊或搞建設的目的,大肆開發,填土、造景、設纜車、建旅館、砌橋鋪路、開餐飲娛樂,而文化的質感和歷史的內涵卻被徹底犧牲,以致一直到古迹古鎮完全「死亡」為止。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使文化成為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的祭品。

我們的傳統村落平均每年遞減7.3%,每天消亡1.6個……讀著這樣的新聞,不禁令我們心中悚然:我們知道,我們很多人在精神上、心靈上都擁有鄉土情結,而且很多文化人、作家都把自己皈依的鄉土、鄉土文化、鄉土文學,作為自己的文化的故鄉、精神的故鄉。這樣的傳統村落、這樣的古村落,傳承著我們的歷史和文脈,承載著我們濃濃的鄉思和鄉愁!若再這樣發展下去,我們還能不能擁有曾經屬於自己的家園和故鄉,尤其是文化的故鄉、精神的故鄉呢?

當代社會快速發展,但一個令人憂慮的問題是,我們日益面臨著歷史的連續性斷裂的危險。為了保持歷史的連續性,保持我們與歷史和傳統的聯繫,亟須我們盡心盡責保護好歷史遺迹,盡最大可能保留下真實的歷史樣式,留住我們的歷史記憶,不讓我們與歷史、傳統造成更大的裂縫和距離,以免遺憾地留下更多的「文化空巢」。

這又使人想到曾為傳統村落的保護竭心儘力的馮驥才,對保護古村落文化的呼籲:「為什麼傳統村落的保護這麼重要,因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痕迹,比如節日、民俗、音樂、舞蹈、美術、曲藝、雜技等等,大部分都活態地保存在各地的村落里。」如果村落沒了,那麼,這筆國家文化的財富便會消失殆盡。

推薦閱讀: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對男朋友好點咯!男人也需要關愛呢。。。
今天,你讚揚孩子了嗎?
祝??今天是2016年10月19??農曆9月19??99999??久久久久久??送給你的,越早打開越...
今天告訴朋友們一個可以養生的穴位

TAG:鄉愁 | 我們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