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私人銀行家的神秘面紗
一個稱職的私人銀行家,幾乎可以和「無所不通」劃等號。
他首先必須是一個成功的投資顧問,半個專業的律師或稅務會計師,還要是個業餘的高爾夫選手,以及入門級的紅酒、藝術品鑒賞家。當然,他還要對國際事件保持敏銳的嗅覺,一邊攪動著咖啡勺,一邊可以跟客戶侃一侃朝韓關係對國際金價的影響。
田鍇很符合人們對私人銀行家的想像。他滿面陽光,談吐謹慎而不拘謹,言語專業而不晦澀。他會在交談中不經意地蹦出幾個英語縮寫,又馬上周到地做一下解釋。這也許就是海歸派理財顧問的特質。
富人的「財富管家」
同樣是海歸私人銀行家的張燁說,私人銀行始於美國洛克菲勒家族,該家族原有一個團隊專門打理本家族的財富,而後團隊人手增加,慢慢地也接手其他家族的財富管理工作,最後就衍生出了專業的私人銀行。
在美林、渣打等私人銀行打拚多年的田鍇,學會了如何跟億萬富豪們打交道,也明白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私人銀行的客戶,本身就是『賺錢高手』,絕大部分人不需通過資產配置來賺錢,實現從零到有。」富豪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維持現有的生活品質,讓資產可世代傳承下去,並發揮財富的意義和作用。
要實現這些目的,需要進行複雜而瑣碎的金融資產配置,這便要由一個「財富管家」來打理。私人銀行正是為高凈資產人士做「從搖籃到墳墓」的具體規劃。
「一個國家有關財富的法律有多健全,私人銀行的生存空間就有多大。」田鍇坦承,國外金融法規完善,使得富豪不得不依賴專業人士來處理複雜的金融問題,更願意為知識「買單」。
他曾遇到這樣一個客戶,後者繼承了一筆豐厚遺產,但並不是錢,而是母親留給他的一些股票。顯然,如果將這些股票全部出售,意味著需繳納高額稅款。
正當客戶為遺產稅頭痛不已時,私人銀行教給他合理避稅的訣竅:把一部分股票作為禮物贈送給家人朋友。根據美國稅法,個人每年可享受12000美金的免稅饋贈額度,而一次性可以使用5年的額度。於是,這筆遺產中有60000萬元,就不用交一毛錢的稅。
張燁說,讓另一個人了解你全部的財富狀況,需要極大的信任。私人銀行家與客戶之間,往往會超越工作關係,建立一種私密的朋友關係。「比如一個客戶的妻子剛剛去世,他第一個反應就是打電話給他的理財顧問,因為家裡出現重大變故,他的財產配置肯定會發生變化。他會和理財顧問一起去辦喪事。」
田鍇也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從非洲移民到美國的客戶,在美國接受教育,打拚多年,積聚了一些財富,想回自己的國家開辦醫院。這個願望看似簡單,但牽涉到很多複雜的金融問題。這時,他的理財顧問、律師和會計師便坐下來商量:醫院應該怎麼開,如何去盈利。「後來,在建醫院大樓的時候,奠基的第一鏟,是由他和理財顧問一起合作的。」
一些資深的理財顧問,最後和客戶的關係會變得很深厚。「幾乎是一種世襲的關係,比如我這輩子幫你理財,我的後代也會幫你的後代理財。顧問到最後幾乎變成一個忠實的家庭成員。」
當然,這種信任關係,對客戶來說是一對一的,而對於私人銀行家則是一對多的。田鍇介紹說,一個私人銀行家從業兩三年後,客戶數量會達到20-30個,此時他的客戶群就飽和了。之後要做的,不是擴充客戶數量,而是提升客戶的凈資產門檻。隨著一個理財顧問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客戶門檻會越來越高。「他會組成一個私人銀行家團隊,小客人會被他淘汰,讓團隊中新入行的理財顧問來接管,本人就管理高凈資產的客戶。」他本人就見過不少客戶數量是個位數的「骨灰級」理財經理。
客戶與理財顧問之間相互依賴,很重要的原因,是雙方利益綁在一起。「國外理財顧問沒有固定工資,主要收入是向客戶收取資產管理費,數額高達客戶一年總資產的1%。」因此,理財師的利益和客戶的資產直接掛鉤,客戶資產增值,理財師的收入就高,也才會有動力進一步提高專業水準。
從客戶身上學東西
張燁說,「為一個億萬富翁理財,你自己必須是一個百萬富翁或千萬富翁。」毋庸置疑,私人銀行家一定是擁有財富並懂得財富的人。
能幫富豪理財,是不是意味著比富豪更高明?很多人揣測著這個行業的無限能量。然而,事實並不是簡單的比較級。
「私人銀行家不是一入行就什麼都會的,我的很多能力是從客戶身上學到的。」田鍇始終認為,一個好的私人銀行家不是兩三個月的集訓就能培養出來,而是隨著客戶群資產門檻的提升,在耳濡目染中習得的。「首先你在跟客戶交流中會學到很多,當你慢慢參與到客戶生活中,看到他們的生活方式,參加他們的活動,你會學到更多。」
田鍇服務過一個資產高達1600萬美金的猶太人,為他規劃退休基金、教育基金,以及遺產信託。「他是開公司的,有三個孩子。開公司是有風險的,萬一市場不好,或公司不做了,他想維護現有的生活方式。」
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式富裕家庭。田鍇曾參加該客戶在家裡舉辦的派對,感受到真實的奢華。「他雇了一個鋼琴師在客廳里演奏,氣氛相當好,旁邊有一個酒吧,有專業調酒師幫客人調製各種樣式的雞尾酒。」
然而,更令田鍇印象深刻的,是該富豪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一次,田鍇帶客戶的兒子到中國旅遊,這個「富二代」的表現讓他很驚訝。
「下飛機後,除了抱怨上海的空氣不好之外,沒對任何事表示不滿,無論是住商務酒店,還是吃簡餐,他都不在乎。」田鍇帶他逛外灘,小傢伙得知一個人坐觀光游輪要花60塊錢,當即表示太貴,不值得。「他讀大學的錢都是自己打工賺的。」
誰也想不到這個「吝嗇」的年輕人有個千萬身價的老爸,而他還有一個沒有子嗣的阿姨,也為他在遺產信託中留了一大筆錢,等他年滿25歲便可支配。「這筆錢的數目也是以千萬計算的。」
從品鑒紅酒到子女教育,富豪們在接受理財專家提供的專業服務時,也會反饋給他們自己寶貴的人生閱歷,增加彼此間的依賴。
「國外客戶會培養私人銀行家,而國內則相反,有時候是私人銀行在培養客戶。」田鍇無奈地感嘆:雖然中國富豪很多,但大多數人只屬於「富一代」的草莽狀態。
國內私人銀行為凝聚客戶,會通過集訓的方式為客戶做一些生活品味、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訓,但往往流於表面,客戶也未必認同。
田鍇說,「比如某家私人銀行想帶客戶去旅遊,希望帶給他不一般的經歷,但客戶一心想著去購物,去買國際名牌,這就是他們的需要,私人銀行只好妥協。」
邯鄲學步
「我聽過很多客戶抱怨,他要的是PEACE OF MIND(省心),但國內的私人銀行給不了。」
隨著國內財富蛋糕越做越大,富豪數量激增,田鍇瞅准國內私人銀行市場發展迅猛,毅然回國創業。不過,讓他驚訝的是,他在美國學到的這一套並不完全管用。
「有些國內的私人銀行,一上來就向客戶推薦,我們有什麼金融產品,收益率是多少。」因此很多人認為,國內的私人銀行家是世界上「最金領的銷售」,因為他們是由商業銀行最出色的銷售提拔的。私人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差別,似乎就是多了幾款藝術品基金、紅酒基金等形式大於內容的產品。
專業人士對此很不以為然:私人銀行並非「零售」,而是「高級定製」。
張燁介紹說,「私人銀行是通過資產配置為客戶實現資產增值和保值,不在於選什麼產品,而取決你如何來搭配。要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個人情況的變化,在合適的時間去改變你的資產配置。」
更確切地說,高端客戶需要的是一份詳盡的長期理財計劃書,並由私人銀行家去替他執行,而國內私人銀行家只能給出建議,資產配置的大動作還要由客戶自己去完成,自己去看某個項目是否適合。
「私人銀行不能幫客戶去做這件事,因為這不是屬於私人銀行經營範圍內的。」田鍇感到,本土私人銀行缺乏混業經營的模式,因為隸屬於商業銀行,就跳不開銀行的圈子,業務非常局限。「銀行能做的它也能做,銀行不能做的它也不能碰。」
私人銀行家在美國稱為「華爾街的藍領」,因為他們完全是把別人的金融產品拿過來,一對一輔導客戶,所以私人銀行家在華爾街是收入最少的,年薪超過200萬美元的只有二三十位,在華爾街打拚三四十年,這樣的收入並不算高。
換句話說,私人銀行家就是等所有的金融板塊成熟後做一個搭配。但國內金融法規方面才剛剛起步,使得海歸私人銀行家大多產生「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
在美國,私人銀行家可以為客戶提出避稅建議。比如,客戶要為孩子開免稅的教育賬戶(賬戶里的收入增長完全免稅,但賬戶里的錢只能用於孩子教育),先會諮詢理財顧問。「放多少進去就是要理財師和客戶坐下來好好衡量的。放多了就會浪費,放少了又沒有完全利用這個免稅優惠。」
而面對國內蒼白的稅收制度,富豪們自信可以去運作,不需專業人士幫忙。「私人銀行沒辦法去收客戶資產管理費,因為客戶覺得不值得,客戶經理沒有這部分利潤,只能去賣產品。」
「於是,很多客戶覺得私人銀行家不專業。但是相反,在這個土壤里,他沒辦法也不需要專業。」比如,私人銀行不能進行證券類投資,私人銀行家就沒有動力去研究。私人銀行家的收入和客戶的收益不掛鉤,賺的只是產品差價,自然會以銷售為導向。比較到位一點的,也只是提供一個宏觀的理財建議。
因此,「國內富豪們對私人銀行的印象,大概不過是辦公室很漂亮,咖啡也不錯。」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關於我們======
推薦閱讀:
※影響世界的七個神秘俱樂部
※基佑村:揭開苗疆遺珠的神秘面紗
※武則天愛的男人是誰?法門寺地宮出土神秘物件:真相大白!
※【一知】讓你無法解釋的九個神秘數字
※揭秘神秘富豪窮心打造的陰宅風水,如何福蔭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