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洱茶的由來

普洱茶的由來 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經茶馬古道而名揚天下。普洱府早在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而得名,在官方文書中第一次使用「普洱」這個地名。普洱成為了當時生產、加工、集散茶葉的重要集鎮。所產的蒸青、炒青、曬青團茶和散茶贏得了許多客商的青睞。至萬曆年間,朝廷在普洱設官府管理茶葉貿易,封疆大吏們把普洱茶區的茶葉運到北京,獻到宮裡,普洱茶開始得名而風靡天下。謝肇制著《滇略》中就有「世蔗所用,皆普茶也」之說。

◎傳說中的七子餅 普洱緊壓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時間下誕生的,當時為了運輸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團之,緊壓成型」。 著名學者李拂一在其《十二版納志》中寫道:「圓茶年產量最高為六千馱,每馱兩籃,每籃各十二小包,每小包內裝茶餅七片……」因七兩重一片,七片裝一筒(筍殼包),七子餅從而得名,現摺合度量衡每片357克。七子餅茶形似圓月,是雲南傳統出口品種,暢銷港、澳和東南亞一帶。在傳統民族文化中「七」有著多子多福的寓意,過去兒女親事,非送七子餅不可,相傳至今,旅居東南亞一帶的僑胞,現在也很盛行。

◎濮人種茶 「濮人」即「僕人」,是居住在雲南的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元江古稱「仆水」,即因「濮人」主要居住在元江以西而得名。 漢晉時期,濮人主要居住在德宏、保山、臨滄、西雙版納、玉溪元江、文山廣南等地,這些地方目前大都還是雲南的主要茶葉產地,並保存有大量古茶樹、古茶園。諸葛亮南征後,大量濮人遷入今曲靖市富源,現在該縣與貴州交界的十八連山也發現了不少古茶樹。 唐宋兩代,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的銀生(開南)、永昌等地皆是濮人的主要聚居區,而南詔最主要的茶是「銀生茶」,這一帶也是今天發現最多古樹茶和古茶園的地方。至元、明時期,濮人(蒲人)大量遷入今天的臨滄鳳慶,蒲人阿悅貢還被任命為順寧(即今鳳慶)土官,鳳慶於是開始有茶葉種植傳統。 民國以後及至建國,其後裔被確定為今天的布朗族和德昂族,人們發現,只要是布朗族和德昂族居住過的地方,大都分布有古茶樹和古茶園。

所以,濮人應該是雲南最早種植、製作茶葉的民族,以曬青和緊壓茶存儲為主要技術手段的古代普洱茶生產自然也應該是從濮人開始。◎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藏民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是藏區卻不產茶。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推薦閱讀:

【納姐講堂】品茗靜心-普洱茶這麼喝(一)
邊喝邊存的普洱茶,要怎麼儲存
如何用紫砂壺泡普洱茶
喝一杯西雙版納的普洱茶
普洱茶神奇的美膚小秘密

TAG:普洱茶 | 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