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動物更適合形容中國?獅子 蝗蟲 熊貓
3月27日,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把中國比作一頭醒了的獅子,並補充說明這隻獅子是和平、可親、文明的。我們都會認為,是法國的傳奇人物拿破崙把中國比作一頭沉睡的獅子。在中法建交紀念日里重提經典比喻,自然順理成章。而且,習近平在獅子前面用「醒了」和「和平、可親、文明」來修飾,其實也就是在重申這些年在回應「中國威脅論」一直強調的幾點:中國崛起了(醒了);中國很強大(獅子),但並不對他國構成威脅(和平、可親);還致力於融入世界,尊重國際規則(文明)。害怕中國的人視中國人為蝗蟲 儘管中國政府苦口婆心,甚至在美國時代廣場做形象廣告。但是國際對中國(特別是內地)可能帶來威脅的擔憂並沒有因為中國的宣傳而有所減弱。究其原因,中國之所以讓人感到威脅,大抵緣起於中國和西方在文化與制度上的隔閡、中國對世界資源佔有比重加大、中國人在國外的種種「土豪」行徑。尤其是「土豪」行徑,讓一開始只是西方政客提出的「中國威脅論」更為國外大眾所接受。明顯地,西方所說的有威脅的中國,往往特指中國內地,而不包括港澳台;而且對中國內地感到恐懼,不但有外國,還有港澳台同胞。而香港部分極端排斥內地的人士把內地民眾比作蝗蟲,搶光了香港的資源。尚不清楚這些反對的人是不是看過《生來不做中國人》這本書,但這本書指出了「蝗蟲論」最早的出處。話說,「蝗蟲論」是出自19世紀英國旅行家的立德(Archibald J. Little)描述:「中國人永遠像蝗蟲一樣,凡經之地寸綠不留」。不過,立德想說的是中國人對生態的破壞。而《時代》雜誌也曾把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比作介入朝鮮的蝗蟲。 某些激進的中國人大談「狼圖騰」 蝗蟲的威力有時比獅子更兇猛可怕,但任何將中國人降級到昆蟲的類比都不會受歡迎。不過比作另一種兇猛的動物,卻在近幾年來頗受歡迎。這種動物便是狼。在中國曾引起「狼性」的熱論,多得一本叫《狼圖騰》的書。這本書大致觀點是,中國人可能本是以狼為圖騰,龍圖騰極有可能起源於狼。書中還提出這樣的問題: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且不論這本書的主旨對錯,那些熱衷於「狼性」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中國人本來就有狼性,而且應該要將這種狼性發揚;另一種則是認為中國人太講仁義禮信,太過溫馴,不夠強硬,要培養自己的狼性。總的來說,他們主張中國人要更加強硬。《狼圖騰》的受歡迎有其特殊語境,這些年來中國瀰漫一股憤怒的情緒,認為中國對外應該強硬。如果僅從強調狼的進攻性而言,一些左派、激進民族主義者,或者含糊地統稱為「五毛黨」的人也是非常喜歡這種論調,只是他們不一定會提到「狼性」。這些左派和民族主義者,繼承了中共革命史上的某些精神資源——比如曾經對打到美帝的宣傳,卻和中國政府目前的想要對外塑造的大國形象相去甚遠。他們自詡愛國者,擁護政府,卻有可能是在幫倒忙。 最讓外國人記住的還是熊貓 既然中國要以一個和平的形象展現在國際舞台上,那麼熊貓會不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至少它在國外的認受度是最高的。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察哈爾學會和華通明略合作進行,針對英國、美國、澳洲、印度、南非、馬來西亞等6國人民進行調查的《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2012》顯示,熊貓是外國人最喜歡的中國元素,緊接著依次是長城、成龍、中國美食和故宮。時下萌文化盛行,熊貓憨態可掬,認受度高,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很可能很多人覺得熊貓樣子太憨厚溫馴,作為外交禮物有餘,要代表泱泱中華,還是那條虛構的龍更加合適。 有條件地選擇獅子 現在,習近平選擇了獅子,既然出自習近平之口,「中國是獅子論」大概會在國際上流行一陣子。不過這大概是應時之說,因為大家認為拿破崙曾形容中國為獅子。而在那句流傳的拿破崙「睡獅論」里,睡獅醒來時,世界是要發抖的。所以用「和平」和「文明」限定了它的特性顯得非常有必要。而這也符合中國傳統對「王者」既仁且威的想像。不過說到,最能表達「王者」、「中華」、「傳統」的,還是那條延續了幾千年的龍。 |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轉載】實拍大象遭獅群圍攻 暴起擊退十四隻獅子
※當你覺得累的時候,你可以想想獅子|看世界
※紅燒獅子頭的做法—搜狗百科
※辛巴威難償還所欠中國軍費 用數十頭動物抵債|辛巴威|軍費|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