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口多,人均資源少的日本能成為發達國家? 【貓眼看人】
08-05
請選中您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為何人口多,人均資源少的日本能成為發達國家?日本人口密度幾乎是中國的兩倍,論人均工業礦產資源,日本只有中國的一個零頭,幾乎所有工業原材料都要進口,論農業用地,日本可耕地佔國土的比例比中國還低,論環境承載能力,日本也是遠遠低於中國,按照計劃生育的理論,日本應該是一個比中國還要窮的多的國家,可是日本卻是一個發達國家,為什麼計劃生育的人多窮理論在日本就失效了呢?原因其實是計劃生育理論原本就是編造出來的謊言。如果計生委的官員相信自己說的人多窮理論是真的,那計生委們就應該全部住到人口稀少的鄉下去享受人少好發展的好生活,可是他們沒有一個去的,全都呆在城裡葉公好龍。可見計劃生育的所謂理論原本就是計生委編造出來的謊言,連計計生委的官員自己都沒有一個信的。事實真相是:高密度的人口恰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城市人口密度一般來為每平方公里有幾萬人,而鄉下人口密度一般為每平方公里幾十到一百人左右。城市人口密度平均是鄉下的幾百倍,按照計劃生育人多窮的理論,兩者人口密度相差幾百倍,城市應該很窮很窮,但是我們看到事實完全和計劃生育理論相反,全世界各國都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經濟發展更快。那麼為什麼人口少的地方經濟發展不起來呢?原因就是現代經濟的發展受「距離」這個要素的影響非常巨大,因為距離影響交通運輸的成本,這裡的交通運輸不僅僅是指普通貨物和人員的運輸,還包括能量和信息的傳輸和輸送。比如計生委為什麼不去人少的鄉下生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少的地方往往沒有自來水,為什麼沒有自來水呢?原因就是人少的地方人口密度只有城市的幾百分之一,這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平均距離比城市多了幾十倍,如果在這些地方鋪設自來水管道和排污管道,那麼每戶鋪設的管道的平均長度將會比城市多幾十倍,從而導致自來水的供水成本將遠遠高於城市,高成本的自來水,最終導致很多人少的地方根本用不起自來水,所以我們會看到人口稀少的地方很難普及自來水,這就是「距離」對經濟和我們生活的巨大影響,這就是為什麼城市最早普及自來水,比如上海49年前就基本普及了自來水,而人口稀少的農村現在也無法普及自來水的原因,沒有了自來水,計生委自然也不會去他們編造出來的所謂「人少好發展的地方」了。人口稀少的地方連自來水都發展受阻,更別說發展其他經濟了。在人口稀少的地方,不僅供水管路的鋪設成本會增長几十倍,給每家每戶供電的電網鋪設成本、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鋪設成本、北方冬天暖氣管道的鋪設成本、有線電話線的鋪設成本、閉路電視網路的鋪設成本、寬頻光纖的鋪設成本,手機基站的人均建設成本,廣播電視信號發射塔的人均建設成本也都會增加幾十倍。人口密度高几百倍的城市,可以減少幾十倍的人均管線鋪設成本,從而導致人口密集的城市非常容易普及電、暖氣、電話、閉路電視、寬頻光纖、手機,而人口稀少的鄉下,至今絕大多數地方都沒有普及天然氣和暖氣、有線電話、閉路電視、寬頻光纖、甚至還有很多地方至今沒有通電,有些人口少的地方甚至連手機也沒有信號,因為在城市裡建一個手機信號基站可以覆蓋幾萬人,而在人口稀少的鄉下只能覆蓋幾百人,人均基站建設成本比城市高了幾百倍,完全沒有經濟效益,所以就出現了人口稀少的地方甚至沒有手機信號的情況。所以一個看似不起眼的「距離」要素,卻非常嚴重的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沒有高密度的人口,連基本的水電氣都無法普及,更別說發展什麼經濟了。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是高密度的城市經濟發展更快,生活品質更高,大家都願意生活在城市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計生委各個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沒有一個去他們自己所說的「人少好發展」的鄉下的原因。他們只能賴在城裡,葉公好龍,口是心非的編造謊言說人少好發展。而被隱瞞的事實真相卻是:高密度的人口恰恰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沒有高密度的人口,我們連水電氣都難普及,更別說發展經濟了。所以我們會看到,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國家,其95%以上的人口都聚集在占國土5%不到的土地上。而貧窮的國家則都是人口高度分散的國家,比如印度,印度人口的集中度遠遠趕不上日本。分析了高密度人口對經濟的巨大促進作用,我們再來說說人均資源對經濟的影響,到底是高密度的人口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大?還是人均資源少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大?其實資源它對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人均資源多所能帶來的好處遠遠低於高密度的人口帶來的好處,因為可利用資源在現代經濟中根本就不值錢,而且發展趨勢是越來越不值錢,比如現在生產一部價格4000塊錢的手機,其中資源類原材料的價格不到10塊錢;生產一台3000塊錢的洗衣機,其中資源類原材料的價格也不過幾十塊錢,生產一輛20萬的汽車,資源類原材料的價格不到0.2萬,也就說現代經濟中99%以上的利潤都是通過人的生產創造賺來的,而不是通過賣資源得來的,這就是日本為什麼能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因為資源根本不值錢,買1塊錢的資源,加工後可以賺99倍的錢,資源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極低,根本不影響日本成為發達國家。而且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正是要把不值錢的東西加工成更加值錢的東西,也就是附加值更高的東西,而生產他的資源在成本中的佔比越來越低,比如現在的手機功能速度性能越來越強大,但是生產他的原材料並沒有增加,增加的全是附加值。這就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趨勢,價值極高的光纖,生產它的不過是沙子之類的原材料;附加值極高的晶元,生產它的不過也是沙子之類的東西;現代信息產業和知識經濟的產出靠的更是人,資源類原材料的成本在高附加值的商品中的佔比連千分之一都沒有,一部票房賺了10億的電影,資源類原材料的成本不超過0.01億,一款年銷售額1000億的軟體,資源類原材料的成本不超過0.1億,這就是現代經濟的發展趨勢——「資源在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低,以後還將低於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指望靠賣資源成為發達國家,那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舍本求末。而且雖然計生用印度來舉例子,而事實上印度的人均資源遠遠比日本多,日本是一個高緯度的國家,冬天基本無法種植莊稼,而印度是一個低緯度的國家,一年可以種植至少2季莊稼,而且人均耕地是日本的幾倍,如果說印度是因為人均資源少而比日本窮的,那就只能說計生自己在打自己嘴巴了,可見計生不進理論荒唐,就是列舉的例子都是荒唐。那麼為什麼人口多的印度沒有成為發達國家呢?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很簡單,因為除了人口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制度和宗教的世俗化程度,也會影響經濟發展。比如相對自由民主的國家,經濟發展就快,相對鑽制的國家,經濟發展就慢。台灣比大陸發展快,韓國比北韓發展快,西德比東德發展快,這就是最明顯的因為制度不同導致的經濟發展差別,很多人對印度的制度並不了解,而實際上印度是一個搞了50年的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很多人還以為這些國家是歐美式的自由民主國家,印度獨立建國後其實更像是中國和北韓那樣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說,印度窮,並不是因為人口多,而是因為制度差。另一方面宗教的世俗化程度也會對經濟產生影響,宗教世俗化程度高的國家普遍發展的更快,比如歐美日韓都是高度世俗化的國家,民眾平均每日花費在宗教事務中的時間不超過幾分鐘,因此經濟發展就快,而世俗化程度低的宗教國家普遍發展的更慢,比如印度教的印度,衣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中東國家,佛教的尼泊爾,天主教的菲律賓和南美國家,他們的經濟普遍就發展比較慢。所以在不同制度,不同世俗化程度的宗教國家之間去比人口多少對經濟的影響,那就無法排除制度和宗教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從而得出荒謬的結論,所以光看人口,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印度比美國人多,而印度窮,但是同樣的外蒙古人口比美國人少,但是外蒙古窮。所以正確比較人口對經濟的影響的方法,應該是在同一個國家內部進行比較,因為同一個國家內部基本制度一樣,宗教也是基本上一樣,這樣才能比較出人口密度對經濟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個國家內部,都是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方都是該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也是該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而人口稀少的地方普遍更窮,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很多地方連電都不通,更別說發展什麼經濟了。所以說計劃生育以人口密度高,人均資源為借口減少人口,完全是違反現代經濟基本常識,人多窮理論完全是計生委憑空編造出來的謊言,而且連他們自己都沒人信的謊言,否則為什麼計生委們不去他們所說的人少好發展的鄉下?卻都呆在城市裡葉公好龍?
推薦閱讀:
此貼已經被作者於 2014/12/24 13:20:42 編輯過
推薦閱讀:
※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拐點和人口流動模型
※【2017】東亞vs歐美人口趨勢的一些思路
※上海人口的婚姻狀況分析
※14億人對於今天的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