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在路上
08-05
中國城市化──在路上中國正在開啟一場歷史性的變革,在這個農民占人口多數的國家,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目前,已有44%的中國人住在城市。許多人預測,最晚到2015年,中國城市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半數。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約有1,500-2,000萬,這樣一個速度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這波城市化潮流背後的「推手」很簡單,那就是:機會。成百上千萬農民希望有機會脫離只能勉強維持溫飽的農村,到城市裡尋找收入更高的工作,在那裡,建築工地和工廠里或許能有他們的一席之地。面對這些變化,中國政府試圖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之前的幾十年間,中國一直限制城市擴張,現在,他們希望能找到更好的途徑來鼓勵農民進城、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但同時,他們也想嚴格控制伴隨城市擴張而來的社會保障及城市基礎設施服務方面的問題。能否處理好城市化進程下一階段的問題可能關係到這個國家能否繼續保持近年來經濟持續飛速增長的勢頭。每一個離開農村到城市找到工作的農民都能為這個國家帶來更多財富、實現更高的生產率,同樣,每限制一個農民就意味著丟掉了一個增長機會。出生在浙江農村的周雲峰(音)就是這些「進城務工」大軍中的一員。他的父母都是教師。1989年,他離開家鄉考進杭州一所職業學校,畢業後在浙江臨安從事過各種各樣的職業。如今,他在當地一家化工廠擔任管理工作。今年37歲的周雲峰說,他老家的村裡有70%的人都到城裡打工去了,現在只剩下一些老人了。周雲峰並不懷念以前在農村的生活。他說,在農村的時候對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但現在我們的眼界開闊多了。我兒子從小就生在城裡,現在完全是個城裡孩子。而小城臨安這些年的迅速發展可以看作是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大約15年前周雲峰剛到這裡的時候,全市只有一條大街,街上只有一處紅綠燈,跟農村老家沒有多大區別。而現在,這裡的人口達到了18萬。但人口激增的同時,城市服務設施卻不總是能跟上,路上動輒發生交通堵塞,到處都是垃圾。這類問題也正是政府高層所擔心的。或許,關於中國的城市化最讓人驚奇的一點是,它居然直到這些年才開始起步。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實行嚴格的戶口登記制度,一紙戶口將人們束縛在出生地,教育、醫療和其他各項社會服務都與戶口緊密掛鉤,人們如脫離戶口所在地外出流動或遷徙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這種制度正是導致中國在城市化方面落後於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原因之一。比如一些拉美國家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城市人口就已過半。三十年前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後,情況有了變化。隨著城市經濟的起飛,農民們開始離開家鄉到城市打工,成為所謂「民工」、「流動人口」。七十年代末民工數量激增到數百萬人,之後開始逐年穩步增加。但戶口制度仍雷打不動,制約了城市的發展。像周雲峰這樣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通過努力拿到了「城裡戶口」,但沒什麼技能的普通農民在這方面就困難多了。許多城市對想落戶口的人設定了收入和家庭財產等門檻,這些條件對有技術、有文憑的人可能不是問題,但普通農民往往難以滿足。因此,許多民工陷入了一種「兩頭不靠」的狀態,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說,他們很難在城市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而在經濟上他們已不可能再被劃入農村老家。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06年的統計數字,中國的流動人口已達到1.32億。中國政府實際上一直認為,保持大量臨時務工人員比讓這些人一下子湧入城市、成為永久的「城裡人」更好。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何兵說,減緩城市化速度有一定好處。比如,中國的城市現在就沒出現許多貧困國家都有的大片貧民區。近年來中國領導人開始意識到,鼓勵農民進城對增加國家財富有一定貢獻。城市化被視為減少貧困、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最有效途徑。而大量流動人口有變成城市永久性「附著物」的危險,隨時存在引發爆炸性社會問題的可能。現在,像臨安這樣的小城市已放鬆了戶口制度,新的外來人員若想落戶定居比以前相對要容易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試點取消城鄉二元化戶口體系,消除同一地區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差別待遇,這樣,農民便可以輕鬆、合法地成為當地城市人口。改變戶籍所在地也比以前多少要容易一些,需要的特殊程序也少了。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主任段成榮說,現在國家正在向放鬆人口流動管制的方向改革,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具體實施當中還有一些問題,但對農民工最明顯的限制正在逐漸取消。但現在離徹底取消戶籍限制還很遙遠。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一直就不接受農民落戶。一些中小城市的領導經常抱怨,沒有資金擴大社會服務項目、建設更多基礎設施來滿足流動人口湧入所產生的新需求。以河南商丘為例。據聯合國估計,1980年時該市人口只有17.1萬,但到2005年已達到165萬。這個膨脹速度在全中國處於前列。商丘市長王保存在接受採訪時說,這裡跟你們紐約不一樣,你們已經很成熟了,我們是一個新興城市,需要大量基礎設施。遷到城裡來的人需要很多服務,但我們建設基礎設施的速度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商丘當然需要更多的污水處理廠和供電設施,但更急需的還是學校和醫院。王保存談到,怎樣才能滿足進城農民所需的社會服務,這的確是個問題。城市化影響的不僅是「城市」,還有那些被農民拋在身後的鄉村。當新的外來務工人員擠滿又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或近或遠的地方,一定有一些村莊陷入更深的沉寂和空寥。那裡人們的生活水平將越來越依賴出外打工的人寄回的匯款。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對中國人口越來越向為數不多的經濟發達城市集中的現實。河南信陽是個農業市。市長郭瑞民說,現在北京發展得很好,上海也是,但像我們這樣的地方根本沒有那樣的發展條件。對城市化我們能做的就是,培訓好我們的人,讓他們到那些地方能找到工作、掙到錢、生活下去。或許,中國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最為迫切的問題並不在於「進城」,而是「離鄉」。那些進城後拿到城市戶口的人不得不放棄在老家的土地,而有些人並不願意這樣,因為如果城裡的工作不滿意,他們本來還可以回到家鄉種地為生。對大多數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僅有的真正財產。中國不允許自由買賣耕地,它屬於村民集體所有,這其實也是國家所有制的又一種形式。支持土地私有化的人說,允許土地買賣能讓希望到城市開始新生活的農民有一個積累資本的渠道。但賣掉土地會讓他們失去在農村的立命之本。政府方面不希望冒這樣的風險,因此一直反對土地私有化。中國社科院勞動經濟學家張車偉說,我們希望避免出現失地農民在城裡和鄉下都沒有歸宿的局面。這是一個很困難、很棘手的問題,這方面怎麼改革目前沒人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