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認為陰陽是生命的根本

黃帝內經中認為陰陽是生命的根本

黃帝內經中認為陰陽是生命的根本

【原文】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1)之內,其氣九州(2)、九竅、五臟、十二節(3),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4)。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

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5),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6)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注釋】

(1)六合:指東、南、西、北四方及上、下方位。

(2)九州:指兗、青、徐、揚、豫、荊、梁、冀、壅。

(3)十二節:即人體左右兩側的肩、肘、髖、膝、踝十二個大關節。

(4)其生五,其氣三:五,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三,即三陰三陽。

(5)傳(tuān)精神:傳,即摶,聚也。傳精神,即精神專一之意。

(6)衛氣:指陽氣。

【白話詳解】

黃帝說:自古以來,認為人與自然界的結合是生命的根本,而這個根本本源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大至九州之域,小至人的九竅、五臟和軀體四肢,都與自然之氣相通。天氣衍生五行,陰陽之氣又依盛衰消長的不同而分為三陰三陽。如果經常違背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那麼邪氣就會傷害人體。因此,適應這個規律是壽命得以延續的根本。

蒼天之氣清凈,人的精神就相應地調暢平和,順應天氣的變化,就會陽氣固密,即使有賊風邪氣,也不能加害於人,這是適應時序陰陽變化的結果。所以聖人能夠專心致志,順應自然四時,而通達陰陽變化。

如果違逆了適應自然的原則,就會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壅塞,衛氣渙散不固,這是由於人們不能適應自然變化所致,稱為自傷,陽氣也會因此而受到削弱。

【按語】

本節從生命來源於自然界陰陽二氣的觀點,論述了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人體生命活動與自然界陰陽二氣相通應,生命的根本在於陰陽二氣的協調統一,即「生氣通天」。文中「生之本,本於陰陽」即是生命源於自然的體現,而「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則明確指出了人與自然相通應的整體觀念。這種人與天地相參,生命活動與陰陽變化息息相通的觀點,是《內經》的基本學術思想之一,貫穿於中醫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理論的各個方面。

人類為萬物之靈,與萬物一樣共同存在天地之間,以自然界的物質為其生存條件,故其生命活動必須與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保持協調和適應,但同時人類又有別於其他萬物,主要表現在於能主動自覺地適應自然變化,做到「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如此則能「志意治,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為害」。若違背了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就會損傷人體正氣,使陰陽之氣失調,陽氣不固,則會出現「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等種種病變。提示我們養生防病需從順應四時陰陽變化入手,主動自覺地適應自然變化,以保養陽氣為「生氣通天」的重點。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96】在線收聽
黃帝內經(原文 譯文 翻譯)
<黃帝內經1000問>(10)
略說「象數」——《黃帝內經》點滴?3
《黃帝內經》是什麼書?裡面究竟有無養生秘方

TAG:生命 | 黃帝 | 陰陽 | 黃帝內經 | 內經 | 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