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養生子午覺
08-05
導讀:人的生命好比是燃燒著的一根蠟燭 ,燃燒得越旺,熄滅得越早。人的生命同任何一個產品一樣,其能量的儲備都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安排至關重要。 生命能量的儲備是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的基礎。飲食、睡眠和性是增加生命儲備的三大要素,是維持身體陰陽平衡的主要環節 ,而睡眠尤為重要。睡眠養生給予生命能量的補充,並通過調整陰陽平衡,以達到生命的涵養的儲備 。既然人體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動的根本,那麼如何利用大自然陰陽氣化的規律來進行養陽和養陰 ,以保護人體內的陰精和陽氣 ,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子午覺」是個最好的選擇。 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曰:「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寤」。此話說的就是睡眠與醒寤為陰陽交替的結果。因此,人必須順應自然規律,真正做到子時大睡,午時小憩,才能獲得健康和長壽。 子時是晚23點至凌晨1點,這個時段是夜晚陰陽大會,稱為合陰時間。人在這個時候進入熟睡狀態對養生的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醫的經脈理論認為,子時是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養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如果因熬夜而錯過了這個睡眠時間,肝膽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這與現代醫學研究「人在23點之前進入深睡眠狀態」的理論不謀而合。人類和植物同屬於生物,細胞分裂的時間段大致相同,錯過夜裡睡眠的良辰,細胞的新生遠趕不上消亡,人就會過早地衰老或患病。晚上開始進行細胞分裂,把能量轉化為新生的細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陰主靜,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時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這和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而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良是一樣的道理。睡眠是養生的一大功能,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而一夜睡不好就換不了新的細胞 。如果說白天消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這時人的身體就會出現虧空,時間長了,人就空了,像空心蘿蔔一樣。據資料顯示,常年處於熬夜或睡眠不好的人,會表現為皮膚粗糙、黑斑、面色發黃,更甚者會因營養供應的不足造成白髮等。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凡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每晚都在23時之前睡覺。 午時是中午11點至下午1點,這個時候陽氣最盛,陰氣衰弱,稱為合陽時間。中醫學認為,在這個時候睡覺養陽的效果最好 。可以採取小寐或小憩的方法。小憩,所指靜卧或靜坐15~30分鐘就可以,但最好是能夠半躺或平躺,因為半躺或平躺對肝臟非常好。肝臟是管人體的疲勞,管人體的血液分配,如果中午的時候,能夠平躺一下,對肝臟保護有很大的作用。肝臟保護好了,血液分配得好,能夠保證大腦的供血,整個下午的精力一定會很充沛。午時小寐或小憩,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所謂「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國外曾有報道,居住在熱帶和地中海地區的人,比居住在北美和北歐的人患冠心病的幾率要低,而前者恰恰就有午睡的習慣。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研究發現,24分鐘的午睡,能夠有效地改善駕駛員的注意力與表現。 中老年睡子午覺很重要 子時陰氣最盛,陽氣初生。從子時一直到巳時(上午9點到11點),是人的陽氣越來越旺盛的時候,到了午時,陽氣最勝,陰氣開始初生了。陰陽兩氣由生而升,有升便有化、收、藏。陰陽之氣是維持生命的兩個重要的元氣,初生的時候,不管陽氣還是陰氣都是很弱小的。中老年人如果錯過了睡「子午覺」的時機,或不能睡個完整的「子午覺」,就會影響人體陰陽之氣的正常生髮,從而損害身體原本健康適宜的內在環境,顯然就不利於體力和腦力恢復。長此以往,人便處在一種亞健康的狀態中,免疫力會下降,繼而給體內癌細胞的產生與增殖擴散提供了有利條件,對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尤其是午時小憩,時間雖然短暫,但它對身體所產生的能量儲備效應不容忽視。許多中老年人在實踐中都很有體會,如午睡後大腦更好用、更靈活、反應更快,精力更旺盛,情緒更高。事實也得到證明,午睡可緩解緊張,有效地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特別是對那些每天總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中的人。研究發現,人在日常活動中,能分泌產生細胞衰老的氧化物,而通過午睡便可得到延緩衰老的效果,人的緊張情緒也可得以緩解。根據最近調查,一個人每天午睡半小時 ,可減少30%患心臟病的可能性,這是因為在休息期間,心臟消耗和動脈壓力都減少。有午睡習慣的人,其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午睡者要低。午睡能促進心血管系統舒緩,降低心肌梗死發生的風險。 有專家認為,有兩種人特別需要午睡,一種是很晚上床睡覺的人,另一種是早睡早起的人。不過,專家忠告,人們需要把午睡變成習慣。對那些每天不午睡的人來說,偶爾午睡不可取,因為會影響晚上睡覺。另外,午睡對經常失眠者也不可取,因為午睡後晚上就更睡不著。 許多中老年人困惑於無法正常入睡而服用安眠藥,雖能讓人睡著,卻保證不了睡眠質量和健康,服用安眠藥後遭遇睡不安穩、頭昏腦脹、頭痛、心煩意亂、口乾、口苦、白天昏昏沉沉、心慌胸悶、出虛汗等諸多情況,影響了生活質量和自我感覺。處處重養生,助眠當安全。把生活的腳步放慢,利用大自然陰陽氣化的規律來進行養陽和養陰。重拾「子午覺」的黃金法則,保持午睡半小時,晚上11點入睡。這對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必然有積極的作用。 在古代的養生之道中,「三寒兩倒七分飽」的理念最為世人稱道。而所謂「兩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覺」,古人把這稱為百年養生的三大法寶之一 。 所要提醒的注意事項:1.天氣再熱也要在肚子上蓋一點東西。2.不要在有穿堂風口的地方休息。3.睡前最好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因為這樣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心血管病變。4.午休雖是打個盹,但也不可太隨便,不要坐著或趴在桌子上睡,這會影響頭部血液供應,讓人醒後頭昏、眼花、乏力。午休姿勢應該是舒服地躺下,平卧或側卧,最好的是頭高腳低、向右側卧。 精神強健,奧妙全在「子午覺」 現代醫學常識告訴我們,為保持正常體力,成年人平均睡眠的時間為8小時左右。但有位頗具傳奇色彩的老人,則堅持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即4小時)。而令人詫異的是,他非但沒出現睡眠虧空,反而神安體泰,怡然盡享天年92歲高齡。他就是名人大儒南懷瑾先生。 有學生問南懷瑾養生之道,他說:「我不養生。忘掉身體,忘掉自己,甚至忘掉了壽命長短,忘記時間、空間。你越是搞身體,希望長壽,越糟糕。」南懷瑾大師雖然不刻意養生,不過還是為世人留下不少養生的經驗。如果仔細推究南懷瑾,他睡覺的兩個時辰並非隨隨便便,而是有著嚴格的要求:子時(23~1點)和午時(11~13點)。他一生睡眠甚少,卻精神強健,奧妙全在堅持「子午覺」。 南懷瑾曾經語出驚人:「根據我的體驗觀察,一個人真正睡著覺最多只有兩個鐘頭,其餘都是浪費時間,躺在枕頭上做夢……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鐘,等於睡兩個鐘頭……正子時,哪怕二十分鐘也一定要睡……你會感覺到,心臟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腎上)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夠了,精神百倍。」 大師還依循道家思想和中醫「心腎不交」的理論,悟出一個辦法:睡覺蜷攏身體以促進睡眠。他說,不管是老年人還是中年人,失眠時,把身體蜷攏起來,兩手也抱起來,這樣容易使心腎相交,身體氣血運行順暢,慢慢就可以睡著了。 南懷瑾看似「卓爾不群」的睡眠理論,卻並非空穴來風,而正是對「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寐」傳統中醫理論的詮釋。中醫「子午流注」理論認為,每日的12個時辰對應人體 12條經脈,這和現代西醫的「生物鐘」理論暗合。它告訴我們:子時膽經當令,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子時入眠,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反之,則氣色青白。如果膽汁新陳代謝長期紊亂,則易形成「結石症」。午時心經當令,「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子午流注」理論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子午覺」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南懷瑾大師的生活經驗不失為一種養生的理念。他平生鍾愛並習慣於「子午覺」的做法,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人體的健康全靠有規律的「養」,只有遵循人體經脈氣血運行的自然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方能使身體達成和諧,進入健康佳境。為自己的健康「儲蓄」能量,我們倡導人人都有睡「子午覺」的好習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2017 02 【琉璃光養生世界】 也許你想知道(十七) 覺性與佛法和人智學
※大寒丨養生有章法,養藏須得宜,安暖度冬日
※實用:春天如何養生?
※立秋養生宜「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