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 錢鍾書《圍城》賞析
【文學品味】
錢鍾書《圍城》賞析
錢鍾書,江蘇無錫人,字默存,號槐聚。父親是漢學家錢基博,從小受家庭的熏陶,才華出眾。在小學、中學,數學極差,國文特別突出,但難得把字規規矩矩地寫在格子里。同時,錢鍾書酷愛古典小說和林紓翻譯的外國小說,酷愛外國的偵探小說,他出眾的外語,就和讀外國偵探小說有關。
1929年錢鍾書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成績非常特殊,數學15分,英語成績特別優秀。一入學在學校就很有名氣,個性狂傲,任意臧否人物,在二年級的時候,在隨意言談之間,就挑戰朱自清、馮友蘭的學識。1935年畢業到上海光華大學任英語教師,同年到英國的牛津大學留學,1937年獲得副博士學位。1938年回國,先後在西南聯大、震旦女子文理學院等地任教。
錢鍾書屬於諷刺小說家,但是不同於現代文學的那種社會諷刺,而是具有現代主義意味的人生諷刺。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虛無、荒謬,然後以一種超然的態度,俯視人生,對芸芸眾生進行辛辣的嘲諷。
《圍城》最初連載於《文藝復興》(1946-1947),1947年出版單行本。當時在上海、香港曾經有人發表評論,但是,很快新中國成立,社會文化和文學都發生天翻地覆地變化。《圍城》這樣風格的作品,幾乎沒人問津。一直到文革時期,大陸文學史上沒有錢鍾書的名字。80年代處中國文學界才開始研究錢鍾書的《圍城》。80年代中後期,逐漸進入文學史。錢鍾書和《圍城》在大陸默默無聲的時候,卻在世界產生了影響,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香港不斷盜印《圍城》,有中國文學史的研究者,把《圍城》看作是中國現代最優秀的作品。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夏志清教授,在他的1961年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對《圍城》進行了高度評價:「《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由於夏志清的介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人專門研究錢鍾書。70年代有人專門以錢鍾書做博士論文。在1980年《圍城》重新出版時候,英譯本《圍城》被美國圖書協會評選為1980-1981的卓越的學術著作。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喬納森·斯賓塞在《紐約圖書評論》(1980年4月17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這是本極有才華、技藝精湛、非常引人入勝的小說,文筆高雅,結局帶有含義深刻的悲觀主義色彩。」
他說,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國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和老舍的《駱駝祥子》,但是,《圍城》與這兩部作品完全不同,它將會迅速改變西方人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看法。
美國的《民族評論》(1980年6月13日)發表文章,認為《圍城》是最偉大的現代中國小說。相見恨晚。惋惜翻譯得太晚了。
英國最有影響的文學評論刊物《太晤士報文學增刊》(1980年6月27)發表了霍克斯長篇論文,標題《大衛·霍克斯論一部現代的中國經典》,認為《圍城》是中國現代最好的一部小說。
俄羅斯對《圍城》也有很高的評價。1980年的俄文譯本出版後,前蘇聯著名漢學家艾德林寫了很長的序言,高度評價圍城是現代文學中的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圍城》以抗戰為背景,卻與抗戰沒有任何意義上的關係。作品以知識分子為表現對象,以方鴻漸中心,在方鴻漸生活與追求中,串聯起眾多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不是以往的小知識分子,而主要是高級知識分子。幾乎都是留過學的教授、專家,西裝革履,滿口外語。在現代文學中,很少有人這樣描寫這樣的知識分子。由於《圍城》是以知識分子為表現對象,所以,有人稱《圍城》是新《儒林外史》。把《圍城》看作是對知識分子精神弱點的批判、嘲諷。
實際上,《圍城》不是對知識分子的精神、道德的批判;而是對人生和人性進行思考和嘲諷的作品。知識分子只是表現對象,作品要通過知識分子道德狀態和人生狀態敘述,來嘲諷人生的本質與人性的本質。在本質上,《圍城》是一部具有哲學意味的小說,而不是社會批判小說。
人生嘲諷與人性嘲諷,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張愛玲把人生看作是「蒼涼」,社會無論是升華,還是浮華,個人總悲劇的,無法圓滿的。在本質上是一種虛無的悲劇。而錢鍾書也同樣具有人生虛無的悲劇意識,但是,他和張愛玲的不同是,他把人生理解為一種盲目的過程,人不段追求,又不斷的落空,最後總是一無所有,無法獲得自己渴望的東西。世界好象總是與人開玩笑,人在世界的無形的巨手的撥弄下,總是變得可笑。圍城就是人生本質,人生不過是出來、進去的無休無止的循環過程。不過是由無數個追求——幻滅組成的一個過程而已。就像方鴻漸在去三閭大學的途中,看到的那個大門一樣:
好像個進口,背後藏著深宮大院,引得人進去,原來什麼也沒有,一無可進的進口,一無可去的去處。
方鴻漸的人生歷程,就體現了這種人生本質。他在回國的船上,追求鮑小姐,而鮑小姐只和他逢場作戲而已。他不愛蘇小姐,卻被蘇小姐當作知音。拚命地追求唐小姐,但是,陰差陽錯,他和唐小姐失之交臂。他到三閭大學,也碰壁而回。在三閭大學,並不愛孫柔嘉,但是,卻和孫柔嘉訂婚。回到上海,和孫柔嘉無法維持婚姻。決定還要走。方鴻漸總是在尋求。但是,最後是一無所有,空空蕩蕩。作品中唐小姐,是理想的象徵。但是,理想僅僅是理想而已,人永遠也無法得到。方鴻漸總是在「走」。有人說有點和外國的流浪漢小說相似。這種走,是在追求,同時,更是流浪,沒有家園,沒有安身立命的所在。他走的路線也很有意思。是一個圓圈。從海外回國,從上海出發,最後又回到上海。等於轉了一圈,什麼也沒有得到。這種人生狀態,與人性本質具有密切聯繫。人生之所以是一個盲目的過程,是因為人性本質上是一種盲目的慾望。人並無理性可言,只是被他的大大小小的世俗性慾望所支配。錢鍾書對人的理解,受叔本華意志主義哲學影響極大。
我們發現,在作品中,所有的人,都被個人化慾望所支配。《圍城》中的慾望,主要不是那種極端的慾望,而是那種普遍的世俗性慾望。自私、虛榮心,嫉妒心理,權利慾望,以及微妙的心理需求等等。他們互相之間的關係,都是這些慾望的碰撞。錢鍾書這裡卻是人生和人性的嘲諷。他基本上把人定位於一種動物。在《圍城》的序言中說:「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部分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人在本性上是動物,人生也不過是動物一樣的盲目過程。
對於人生與人性的這種嘲諷,體現出一種現代主義的人生觀。30、40年代,錢鍾書在國外受到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比如叔本華。同時,世界、中國的動蕩,千瘡百孔,二次世界大戰等,都使他感受到人生的盲目、人性醜陋。
【藝術視窗】
音樂神童—莫扎特
沃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生於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家裡,父親在大主教和公爵的宮廷樂隊里任樂長兼大教堂的管風琴師,又是一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莫扎特從小顯露出非凡的音樂才華,跟父親學鋼琴、管風琴和小提琴。1763年秋,父親帶著六歲的莫扎特與十一歲的安娜開始歐洲的長途巡迴演出,三人組成一個出色的三重奏室內樂團,他們在各地舉辦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全是小莫扎特的器樂作品,受到各地顯貴們的歡迎和讚歎,留下許多傳為美談的音樂神童軼事。為了籌措足夠的旅費支撐這次周遊歐洲演出的活動,小莫扎特承受成年人所難以應付的強化勞動,每一次音樂會長達四、五小時,讓他按照聽眾提出的任何要求做出各種高難度的音樂技藝的表演。如用布蒙住眼睛進行演奏,立即視奏任何未彈奏過的樂譜,為歌唱家、長笛演奏家當場即興伴奏,用任何指定的低音或曲調進行臨時性的變奏曲的即興演奏,每一次演出莫扎特都以堅忍的毅力去對付聽眾苛刻的考驗和要求。
莫扎特三歲開始彈琴,四歲時開始他的音樂創作,八歲寫了第一部交響樂,十一歲完成了第一部歌劇,十四歲為波倫亞學院的院士,羅馬教皇授予他「金靴騎士」的榮譽稱號,十六歲被任命為薩爾斯堡的管風琴師。莫扎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和音樂融為一體了。
【心靈驛站】
勵志的故事(一)
1、只有一片葉子時人們會抬頭仰望,滿樹葉子時,人們便低頭趕路。
2、成功並不在於別人走你也走,而是在於別人停下來,你仍然在走。
3、原諒別人常常比指責別人更具有殺傷力。
4、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火。
5、只要你長著耳朵,就會聽到不中聽或中聽的話,不必為此煩惱。
【科普領略】
跆拳道
跆拳道,是現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是一種主要使用手及腳進行格鬥或對抗的運動。
跆拳道起源於朝鮮半島,早期是由朝鮮三國時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來的,韓國民間流行的一項技擊術。所謂跆拳道,跆(TAE),意為以腳踢、摔撞;拳(KWON),以拳頭打擊;道(DO),是一種藝術方法。跆拳道是一種利用拳和腳的藝術方法。它是以腳法為主的功夫,其腳法佔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4套;另外還有兵器、擒拿、摔鎖、對拆自衛術及10餘種基本功夫等。
1966年第一個國際組織:國際跆拳道聯盟(簡稱ITF)成立。1975年,世界跆拳道聯盟(WTF)被接納為國際體育聯盟正式會員。1980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了世界跆拳道聯盟。1989年,韓國世界跆拳道聯盟首次在北京舉行跆拳道培訓班,WTF跆拳道首次作為競技體育被介紹到中國。1992年10月7日,中國跆拳道籌備小組成立。1995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國跆拳道協會。1995年11月,中國跆拳道協會被世界跆拳道聯盟WTF接納為正式會員。
推薦閱讀:
※周宇生天天心語 蘇軾《江城子》賞析
※古琴曲賞析《搗衣》 演奏:劉赤城
※張愛玲《遲暮》賞析
※離思五首原文、翻譯及賞析_元稹古詩_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