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陪讀賠了孩子未來

今天的教育競爭無疑是激烈的。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在教育問題上多一些平常心,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焦慮;多一些引導,少一些干涉。

近日,一則關於中國式陪讀的新聞報道刷爆微信朋友圈,關於如何做好家長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這些年來,在升學和就業的雙重壓力下,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的家長們也是蠻拼的,但忙未必就有預期的好效果。最近各大媒體報道的神童魏永康的成長經歷,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一個天才少年因為父母不適當的教育,不僅沒有出現所期待的教育奇蹟,反而導致了人生的逆轉,被學校退學。

神童的隕落再次警示人們,當好父母也是一個技術活,需要走出三個教育誤區。首先,要走出過度包辦的誤區。家長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事事給孩子做主,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讀書升學,處處可見其操勞的身影。這裡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那就是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問題。孩子是家長的附屬品嗎?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嗎?很顯然,這些問題很多家長沒有認真思考,或者說根本不去思考。殊不知,這正是造成今日中國諸多教育問題的一大癥結所在。孩子作為一個社會人,終究是要脫離父母懷抱走向社會的。父母出於善良美好的願望給孩子過多的呵護乃至保護,對孩子的成長而言不僅是一種包袱,更是巨大的阻礙,只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缺乏起碼的獨立和社會生存能力。

其次,要走出過高期望的誤區。在父母心裡,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發展一定會比別的孩子要快要好。基於這樣的心理,許多父母不惜犧牲個人的愛好和休息,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培訓。因為他們普遍相信,孩子多學習一點知識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更主動一點,離成人成才更近一點。其實,有些教育活動並不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違背了這個規律,進行所謂的早期智力開發就是沒有必要的。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所謂什麼年齡唱什麼歌,違背這一規律,人為地超前開發不僅是沒有必要的,還是有害的。過高的教育期望容易使父母心態浮躁、心情迫切,導致育兒之路越走越偏。教育其實是需要等待的,一味追求教育的快是不現實的。

第三,要走出給孩子過大壓力的誤區。一些父母想當然地認為,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沒有壓力註定成不了器,所謂重壓之下出人才。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一些父母堅持考分至上,想盡一切辦法加強孩子的學習。「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這些廣為流傳的順口溜生動地再現了當下青少年苦學的情景。孩子異化成了學習的機器,無窮無盡的作業猶如壓在孩子頭頂上的一座座大山,讓他們不堪重負。青少年不僅有學業上的重重壓力,還有來自家庭的心理壓力。家長在時間、精力和金錢上的瘋狂投入,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一旦學習達不到家長的期望就會產生強烈的負疚感乃至負罪感。學業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讓許多孩子喪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循規蹈矩,沒有任何創造力可言。適度的壓力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過大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

今天的教育競爭無疑是激烈的。正因如此,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更應該在教育問題上多一些平常心,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焦慮;多一些引導,少一些干涉。不管孩子是智力超群的神童,還是資質平平的凡胎,只要真正做到這些,相信都會有花開的那一天。

(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教師)

推薦閱讀:

沉重的陪讀
陪讀的家長們,咱能別添堵了嗎?
新生陪讀 | 一年級新生學習跟不上,原因竟然是……!
今天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成績暴增!

TAG:孩子 | 未來 | 陪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