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文化

 在蘆笙芒筒齊奏的恢宏神韻里,向您展示服飾斑爛、銀潮滾滾、歌舞翩翩的動人場景。使你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都感受到苗族服飾文化,使你自覺或不自覺地融入苗族服飾文化的環境之中,感受它與其他服飾文化的極大差異。您若感受到了這種差異,將是我們舉辦首屆中國黔東南苗族侗族服飾文化節的欣慰。為使您更快更好地對苗族服飾文化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特撰此文。

  苗族服飾文化伴隨著苗族歷史發展而變遷,了解苗族發展的歷史,有助我們理解苗族服飾變遷的文化背景。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的先民在先秦時代就生活在長江中游地區。他們的歷史可上溯至堯、舜、禹時代。戰國時吳起說:「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這個「三苗」或「三苗國」的地域,在今江漢、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帶。春秋戰國時期,苗族先民生活在荊楚地區被稱為「荊蠻」。「三苗」後裔「荊蠻」勢力的興起,大約在商朝前,成為後來掘起的楚國的主要居民之一。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因苗族先民生活在五溪、武陵地區而被稱為「五溪蠻」、「武陵蠻」、「長沙蠻」等。到唐、宋及其以後時期,苗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的繁盛,在祖國南方再度呈現出自己的重要影響,引起了唐、宋及其以後各王朝的注目。各中央王朝與苗族的關係亦日漸密切,對苗族的認識也有所增強,於是「苗」遂從若干少數民族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民族的族稱重現於文獻之中。現在苗族分布的狀況,大約成形於漢唐時期。

  流傳於黔東南苗族地區的古歌《跋山涉水》這樣描述苗族先民的遷徙:「古時苗人住在廣闊的水鄉,古時苗人住在水鄉邊的地方;打從人間出現了魔鬼,苗眾不得安居,受難的苗人要從水鄉遷走,受難的苗眾要從水鄉遷去。」「日月向西走,山河往東行。我們的祖先啊!順著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來西方。」他們追趕著太陽的足跡,他們相信「西方萬重山,山峰頂著天,好地方就在山那邊,好生活就在山那邊。」苗族先民在壓迫中遷徙,他們帶著對新生活的期望,遷向陌生的領地。

  苗族從古至近代,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的遷徙,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分布格局。第一次發生在遠古時代,《史記·五帝本紀》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經堯、舜、禹三代的不斷「征戰」、「竄三苗於三危」,包括苗族先民在內的「三苗」集團被分化瓦解。第二次發生在西周至戰國時期,西周對「荊蠻」的多次用兵和楚國勢力的擴展,苗族先民大部被迫離開江湖平原,遷入五溪、武陵地區。苗族古歌《跋山涉水》描述了這時期大規模遷徙狀況。第三次發生在秦、漢至唐、宋時期。這時期苗族的主要流向,是從五溪、武陵地區向西、向南遷徙。向西進入川南和貴州大部分地區,有的經川南和黔西北開始遷入雲南;向南遷入湘西和廣西,有的又由桂北進入黔南、黔東南。第四次大規模遷徙發生在元、明和清時期。這時期苗族繼續從五溪、武陵地區遷入貴州、廣西,並從貴州、廣西及川南經過不同線路進入雲南,由雲南陸續出境,遷徙至東南半島的北部山區。這些大規模遷徙主要是各朝發生的戰爭和推行的民族鎮壓政策所致,亦有因天災原因逃荒的小規模遷徙。此外,苗族其實還有第五次大遷徙,即 20 世紀 70 年代,東南亞戰爭又迫使大批苗族難民從東南半島向海外遷徙,形成了今天分布在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的狀況。

  苗族縱貫數千年的歷史大遷徙,形成了如今分布在黔、湘、滇、川、鄂、瓊和國外的與其他民族大雜處小聚居的格局。在遷徙和不斷開拓新生地中的苗族人民保存了自己的文化並將之影響他民族的同時,亦吸收了他民族的精華,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滿生機活力的絢麗多姿的文化。豐富獨特的服飾文化就是苗族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苗族服飾與文獻、考古大寫意

  最早描述苗族先民服飾的典籍當推《淮南子》,在《齊俗篇》中有「三苗 首」的記載。這條記載描述的是「三苗」時代苗族先民用麻摻頭髮盤於頭頂的風俗。據《後漢書·南蠻傳》、《搜神記》等記載,秦、漢時期,被稱為「盤瓠蠻」、「武陵蠻」的苗族先民「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制裁有尾形……裳斑爛」。《隋書·地理志》載「承盤瓠之後,故服章多以斑布為飾」的服飾狀況。《舊唐書·南蠻傳》載唐代五溪地區婦人穿「橫布兩幅,穿中而貫首」的服裝及眾所周知的唐太宗會見的那位穿百鳥衣的「南蠻」尊長的故事。我們在後來的文獻甚至今天的苗族生活中仍能找到「貫首衣」和「百鳥衣」的物證。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量織品中,使用最多的刺繡技法鎖綉(或辮綉)、雲草紋樣和起毛錦及組帶,我們均可以從世傳的黔東南苗族服飾中找到。兩相比較,如「信期銹」中的茱萸紋與現黔東南雷山和台江的鎖綉技法,起毛錦與現還普遍流行的黔東南花椒布和組帶花帶紡織等,不論技法、紋樣使用都極其相似。

  黔東南地區苗族婦女穿著的古裙,其款式,其色彩及破縐均與唐代張萱《出輦圖》上的宮女著裙其無二致,足見苗裝的唐代遺風猶存。黎平尚重、劍河南哨一帶苗族青年清代男裝,丹寨楊武一帶的古衣、從江高求地區的男裝、劍河久仰、台江反排一帶的古衣、雷公山月亮山地區的祭祀衣,其款式、紋飾風格、織品材料等均與現存的服飾和紡織技術相去甚遠,它們可以說是明清代甚至更遠這些地區苗族服飾的本來面目。

  少數民族大都沒有自己的文字,苗族也不例外,苗族的歷史文化是靠口頭文學和服飾圖畫藝術來表達的。與許多無字民族不同的是,苗族不僅將歷史傳統傾注於口頭文學之中,更將它傾注於圖畫之中,這主要表現在苗族的刺繡圖案里。苗族老人對苗族少年進行歷史文化教育時,常指點著服飾圖案而說。苗族敘事性服飾圖案不僅長盛不衷,而且十分豐富發達,可謂到了以服飾再現歷史的地位,成為苗族傳世的「無字史書」。它們包括緬懷祖先的創世圖案、祭祀圖案和記載先民悲壯歷史的戰爭遷徙圖案。在黔東南苗族服飾里,大量使用著「蝴蝶媽媽」、「姜央射日月」、「天地」、「黃河」、「長江」、「駿馬飛渡」、「江河波濤」、「平原」、「城池」、「洞庭湖」等母題圖案,這些圖案均顯示著苗族歷史發展的軌跡。

  「蝴蝶媽媽」刺繡圖案主要在女服的兩袖和圍腰上。傳說蝴蝶媽媽是由楓樹心變的,所以蝴蝶媽媽居于楓樹之上,這圖案被苗家人視若神靈,因為蝴蝶媽媽生養了苗族的祖公姜央。在女服刺繡中,還常看到「姜央兄妹合磨成親」這個關於人類起源的圖案以及表現遠古神話「姜央射日月」的圖案。從楓樹生蝴蝶媽媽、蝴蝶媽媽生薑央到姜央合磨成親再造人類至姜央射日月,這些富於神話色彩的服飾圖案,追溯了苗族先民從母系發展至父系時代的社會歷史。 在苗族服飾圖案中,更廣泛的是記述苗族先民悲壯遷徙史的「黃河」、「長江」、「平原」、「城池」、「洞庭湖」、「駿馬飛渡」等主題圖案,它們是一部關於苗族先民社會歷史的人體文化史書,生動地描繪了苗族祖先的生活和歷史,表現了苗族先民如何經歷戰爭風雨,跋山涉水流落他鄉的這一歷史事實。這些圖案被視為苗族群體的標誌而世代奉行著,不僅活著的人珍視它們,去世的人也必須穿戴著有這些圖案的壽服才能下葬。只有這樣,死者的靈魂才能返回祖先故地 。

  「駿馬飛渡」是苗族服飾和頭冠上的珍品圖案,由一排馬和馬背上的騎士組成,橫貫在象徵渾水河(黃河)的飾帶上。這些也被稱為「人騎馬」的圖案相當引人注目。回首展望苗族歷史,這「駿馬飛渡」是苗族先民悲壯遷徙的見證。苗族遠祖發祥和居住於中原地區。他們以蚩尤為酋長,曾大敗炎帝,稱霸於北部中原,代炎帝為政。但是,在與黃帝的征戰中,蚩尤兵敗戰死,苗族群龍無首,被迫向黃河以南遷徙,在江淮地區建立起「三苗」國。江淮地區的洞庭湖和鄱陽湖一帶,土地肥沃,苗族先民在這裡安居樂業,但好景不長,禹征三苗的長期戰爭迫使苗族先民繼續南遷至武五陵溪地區,並逐漸分布至貴州、雲南、四川、廣西、湖南等地。大約在漢唐之際,形成了今天苗族居住的基本格局。苗族先民再次舉族南遷,都是在經歷地大的戰爭失敗之後進行的。在苗族古歌《遷徙》中這樣記載:戰爭中,他們出動數以萬計的騎兵與步兵與敵浴血奮戰;戰敗後,就棄城南遷。到了新地方,又重建家園,「在老立修了一座座城池,在老立蓋了一幢幢瓦房」。而後,敵人又來侵犯,他們又揮戈作戰」,「千萬匹戰馬,千萬個戰士,一齊向敵軍衝殺」。戰敗了,他們又棄城南遷,又重建家園。在這場繼續千年的戰爭中,苗族是悲壯的失敗者,他們一次次被逐出家園,背井離鄉,四處漂泊。這種反覆重演的歷史悲劇,在苗家人心靈中留下了深重的印記,使得他們將其流傳於《古歌》中,再現於服飾上。苗族得以保存自身的民族個性,《古歌》和服飾圖案功不可沒,其強調了苗族共同的血親族源,強調了他們曾有的共同生存空間,使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逐漸分離的苗族群體牢記共同的文化關聯,令其不忘祖先歷史。這些深厚、沉鬱的服飾圖案起初具有明顯的功利目的,它不僅是祖先辛酸歷史的見證,也是返回故土的路標。當嚴酷的現實打破了重返故里的希望時,人們便將其視為歷史而世代傳承下來,其功利目的逐漸為思想意義所取代。

  苗族服飾圖案的不朽價值在於培養著苗家人的歷史意識,教育苗族後來者永不忘祖先故土,顯示出苗家人對祖先的追憶和尋根的濃重鄉思。這裡,圖畫文字在歷史的蒼茫中,作為聯繫苗族群體生存的、最重複不已的經驗,被視為本民族凝固的歷史而展示與傳承,使苗族群體得以在形成上擁有他們的「黃河」、「長江」、「平原」、「洞庭湖」、「城池」和「駿馬飛渡」,完成其壯麗輝煌的「精神還鄉」。對於沒有文字的苗族,服飾圖案代替了文字,發揮出文化符號的功用,從而使沒有文字的苗族在這服飾文化史書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使服飾具有了歷史的認識價值。雖然,任何一個民族都沒能像苗族這樣將服飾作為史書深切地表達歷史。但是,將服飾作為歷史的表象存在於許多民族之中,它已構成一種文化特徵。

豐富多彩的服飾

  苗族服飾有多少款式?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清代「百苗圖」,芮逸夫先生在影印《苗蠻圖冊》序中說:「繪畫八十二種人」。 1985 年北京出的《中國苗族服飾》、《苗裝》畫冊等書的前言記載,苗族服飾大約有 130 種以上。貴州省 2000 年出的《貴州民族》畫冊記載,苗族服飾有 170 多種。《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圖典》說:苗族有 100 多個支系,就有 100 多種服飾。儘管多年來人們一直未弄清苗族服飾類型的多少,但是黔東南作為苗疆腹地,苗族服飾最為豐富多彩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楊正文先生著的《苗族服飾文化》一書中,將苗族女裝分為 14 型 77 式,黔東南佔了 7 型 29 式,分別佔總數的 50 %和 37.67 %,大大超過湖南湘西、廣西融水、雲南保山和省內兄弟地州。在男裝目前尚存的 15 種款式中,黔東南佔有 7 種款式,佔總數的 46.67 %,是其他地區難以企及的。

  該書《佩飾與織綉篇》中,有圖片 119 幅,其中反映苗族的有 43 幅,黔東南苗族佩飾與織綉占 35 幅,佔全國苗族的 81.39 %。 9 幅反映侗族佩飾與織繡的圖片全部是黔東南侗族的。 2 幅反映革家佩飾與織繡的圖片也全部是黔東南的。黔東南佩飾與織綉在該篇中共有 46 幅,佔全國各民族佩飾與織綉圖片的 38.66 %。

  苗族服飾不僅款式種類繁多,樣式各異,而且是最能代表該民族特徵的物品。無論哪個民族都沒有像苗族這樣將服飾圖案作為史書,深切地表述歷史。苗族的服飾無處不向世人昭示:我們是苗族,我們來自黃河之濱、長江之畔;我們長途遷徙,歷盡艱辛;我們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之下,苗家人傾其心血去綉、去染、去展示他們的情結,才有如此優秀的,民族特色極強的苗族服飾藝術。

  黔東南位於南方山區,綿延的山地,交通閉塞,加上農耕文化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山地的自然阻隔和心理上的自我封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同一民族各支系群體間的相互溝通,於是形成了文化地理上的錯落分布。各民族間,民族支系間、服飾紛呈、語言難通、方圓百里、風俗頗異。以至形成了,苗族有 100 多個支系,就有 100 多種服飾的狀況。苗族服飾

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服飾簡介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族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製型、織制型、縫製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係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為簡樸。男上裝一般為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為最普遍。下裝一般為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

服飾簡介

  苗族服飾分為童裝,男裝和女裝。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艷。

服飾圖案

  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複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苗族服飾圖案承載了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從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由於歷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服飾分類

  苗族服飾有性別、年齡及盛裝與常裝之分,且有地區差別。據清代《百苗圖》所載,凡八十三種。另有考察資料稱百餘種。

  紛繁複雜的苗族服飾分為湘西型、黔東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類別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於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帶。古代男女蓄髮椎髻的習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繡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紮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

  黔東型,流行於黔東南。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女裝以交領上衣和百褶裙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為料,花飾滿身,圖案多為平繡的各種龍、鳳、鳥、魚及花卉。雷公山一帶女裝獨特,百初裙甚短,長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飾用綵線挑以各種幾何圖案。婦女盛裝銀飾繁多。

  川黔滇型,流行於川、黔、滇、桂等省區講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區。女裝上為麻布衣,下為蠟染麻布花裙。色調較淺,花飾不多,銀飾亦少。黔西北和滇東北一帶,不論男女皆綴以織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

  黔中南型,流行於貴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處。女裝上衣多披領、背帕等,下裝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蠟染裙。以挑花為主,兼用蠟染。貴陽、安順、安龍等地的花溪式女裝,其披領酷似一面旗幟,俗稱「旗幟服」,花飾也多。

  海南型,流行於海南省。女裝多為右偏襟青布長衫,蠟染布筒裙,花飾少。

搭配技巧逐步建立自己的著裝風格:

  能夠給今天的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穿衣高手,不論是設計師還是名人,其原因只有一個——他們創造了自己的風格。一個人不能妄談擁有自己的一套美學,但應該有自己的審美品位。而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被千變萬化的潮流所左右,注重衣服裙子的顏色搭配[1],應該在自己所欣賞的審美基調中,加入當時的時尚元素,融合成個人品位。融合了個人的氣質、涵養、風格的穿著會體現出個性,而個性是最高境界的穿衣之道。

衣服要與你的年齡、身份、地位一起成長:

  西方學者雅波特教授認為,在人與人的互動行為中,別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是注意你的談話內容,有38%是觀察你的表達方式和溝通技巧(如態度、語氣、形體語言等),但卻有55%是判斷你的外表是否和你的表現相稱,也就是你看起來像不像你所表現出來的那個樣子。因此,

  踏入職場之後,那些慵懶隨意的學生形象或者嬌嬌女般的夢幻風格都要主動迴避。隨著年齡的增加、職位的改變,你的穿著打扮應該與之相稱,記住,衣著是你的第一張名片。

基本服飾是你的鎮山之寶

  服飾的流行是沒有盡頭的,但一些基本的服飾是沒有流行不流行之說的,比如及膝裙、粗花呢寬腿長褲、白襯衫……這些都是「衣壇長青樹」,歷久彌新,哪怕10年也不會過時。這些衣物是你衣櫥的「鎮山之寶?不僅穿起來好看,穿著時間也長,絕對值得。擁有了一批這樣的基本服飾,每年、每季只要根據時尚風向,適當選購一些流行服飾來搭配就行了。

服飾價值

  1、藝術價值。苗族服飾經過種麻、收麻、績麻、紡線、漂白、織布等一系列複雜的工藝到刺繡、蠟染、裁縫,最後成為一套精美的服裝,無不反映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繡、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一個苗族姑娘將自己親手繡的花帶贈與情人時,則不用更多華麗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情人如何的忠貞,只要通過繡花飄帶就將姑娘所要表達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感境界。苗族是一個感情極為豐富的民族,其精美的刺繡、蠟染工藝更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2、觀賞價值。苗族的刺繡和蠟染圖案,特別講究「規整性」和「對稱性」,就是挑花刺繡的針點和蠟染時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規格,一定的變化規律,或等距,或對稱,或重複循環。圖案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齊、緊湊感。尤其是挑花刺繡圖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圓心,坐標軸不論沿橫向還是縱向摺疊,都是對稱的。許多圖案,不僅整個大的組合圖案對稱,而且大圖案與小圖案之間也是對稱的。同時很講究圖案的色彩搭配,強調色彩與圖案的完整和統一,似乎事先經過精確計算過。當你欣賞苗族刺繡蠟染圖案時,是否可以將數學公式、幾何原理套入進行計算,其圖案結構間的等距、對稱關係是分毫不差的。

  3、收藏價值。,苗族可分5個支系,即黑苗、花苗、白苗、紅苗,及漢苗。苗族婦女的服裝色調及飾品,在支系與支系間,有相當程度的區別,因此苗族支系是依據服裝顏色的差異,有不同的自稱或他稱。 越南苗族多為明、清時期,由貴州、廣西、雲南等中國南方各省遷入。多數苗族居住在海拔一至二千公尺以上的山區,且並沒有長久的定居地點,經常遷徙,因此在服裝上,部分族群會依遷徙後居住地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苗族婦女擅長紡織、刺繡、蠟染等,做工十分考究精緻,因此服裝上大多遍施圖案,其中尤以花苗服裝的顏色、樣式等最為花俏。此外越南的苗族婦女大多會配戴銀或錫等金屬制的手鐲、大項圈、耳環等飾品,有的在項圈上還會再綴以長短不同的珠穗等,行走時飾品琅鐺、桶裙搖晃,極富有民族地方特色。 黑苗 支系區別上,黑苗是以黑色底的服裝為主;花苗為全身上下刺繡的顏色、樣式花樣多端;而白苗則內著白色素衣,外再裹黑色服飾等。也有根據婦女的裙樣兒區別的,如長裙苗、短裙苗等。苗族男性的服裝由於多半以黑色為主,且多數穿著已開始現代化,因此在區別上較為困難。 黑苗婦女的服裝以褲裝及短裙為主,褲裝為七分褲,多為婦女在下田耕作時穿著。短裙則為黑苗在趕集時穿著,穿短裙時會在小腿處綁上類似黑色長襪的布飾,以防止小腿粗大。 花苗 花苗服裝的衣襟、衣袖及裙o等處皆綉以繁複的花樣,因此一套服裝幾乎要花上一年的時間製作。顏色有紅、黃、綠、藍、白等花紋,紋路多呈花狀、江水狀,其實這些花紋都有其象徵的意義;浪花紋代表江河、交錯紋代表田埂、花點代表谷穗等

絢麗多彩的苗族服飾-民族服...

195 x 161

  • 苗族服飾的美女(二)-2010中...

    124 x 165

  • [原創]黔東南苗族服飾(一)...

    113 x 166

  • 藏在比利時的苗族服飾 - 苗...

    123 x 165

  • 雲南文山馬關現代元素苗族服飾...

    111 x 167

  • 圖片:苗族服飾(雲南 紅河 ...

    111 x 167

  • 苗族服飾簡介 - 苗疆服飾 ...

    214 x 161

  • 雲南楚雄苗族服飾|苗族文化...

    124 x 165

  • 王友英到觀音金銀苗族服飾...

    121 x 161

  • 中國苗族服飾【8開精裝畫冊...

    124 x 171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

    223 x 170

  • 昌寧苗族服飾(圖)

    113 x 173

  • 雲南文山馬關現代元素苗族服飾...

    115 x 173

  • 傳一下安順舊州的苗族老照...

    242 x 170

  • 貴州貴陽苗族服飾 - 議榔坪...

    248 x 170

  • 貴州省安順舊州苗族服飾 -...

    226 x 170

  • 第4頁

  • 族服飾 - 苗族 矢量圖庫...

    124 x 164

  • 觀音金銀苗族服飾代售石頭...

    216 x 162

  • 隆林苗族服飾篇(六個支系)...

    125 x 164

  • 少數民族服飾大觀系列:...

    110 x 165

  • 苗族服飾的美女(二)-2010中...

    123 x 164

  • 海外市場搶購苗族千年服飾...

    174 x 162

  • 黔東南苗族服飾--絢麗多姿...

    149 x 162

  • 昌寧苗族服飾(圖) - 傳統節日...

    108 x 165

  • 族服飾也時尚 繽紛苗族服飾...

    109 x 164

  • 隆林苗族服飾 - 岩鷹的空間...

    214 x 178

  • 上海灘2011春夏系列燦變 汲...

    142 x 193

  • 貴州,如夢似幻苗族服飾貴州...

    144 x 192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

    229 x 176

  • 奇特的苗族服飾秀(高清組圖...

    142 x 193

  • 苗族服飾:湘西型|苗族文化...

    166 x 186

  • 絢麗多彩的貴州少數民族服飾...

    221 x 170

  • 絢麗多彩的貴州少數民族服飾...

    247 x 172

  • 絢麗多彩的苗族服飾-民族服...

    145 x 190

  • 黔東南苗族服飾(二) - 議榔...

    261 x 170

  • 苗族服飾的美女(一)-2010中...

    143 x 191

  • 隆林苗族服飾篇(六個支系)...

    122 x 199

  •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大薈萃...

    130 x 195

  • 貴州省安順舊州苗族服飾 -...

    226 x 170

  • 推薦閱讀:

    【服飾百科】服裝的洗滌(中)
    秦俑服飾顏色不一,是士兵們自備衣服,還是國家統一配置軍服?
    民族服飾(三)
    【時尚服飾】項鏈藏家必知的5大分類
    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服飾展(六)哈尼族服飾

    TAG:文化 | 服飾 | 服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