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滿語為什麼如此之快地就要消亡了?
主打滿族文化和東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氣的生活微信。
問:看新聞說全世界通曉滿語的已不足十人,距離清朝滅亡不過一百餘年,全國上千萬滿族人,滿語滿文怎麼還這麼快就要消亡了?
答:
朱子帥,喵嘎大魔王麾下雜役
凌零零、Yue Shi、彈跳的希望等人贊同
1."全世界通曉滿語不足十人"絕對是胡說.北京就有滿語教學班.免費的.(編者註:北京目前有多個免費滿語班,在民大有,在人大有,還有安雙成老師講的滿語班等等,其他在滿族人聚集人多的大中城市一般也有民間免費滿語班。)也有論壇索倫珠滿語論壇(編者註:還有滿族在線等網站,網上百度也能查到很多滿語學習資料和視頻資料。)
2.錫伯語和滿語的口語區別極小,大概相當於北京話和哈爾濱話的區別.書面語還是有些區別的.文字則是借用滿文(寫起來也幾乎無區別,畢竟是拼音文字)由於歷史的因素,一部分錫伯族官兵在乾隆年間由盛京(現在瀋陽一帶)遷到了察布查爾(現在的新疆伊犁伊寧一帶,現在察布查爾是錫伯族的自治縣),使得語言得以保留.同樣的,滿文也得以保留.3.故宮的滿語資料研究其實都是錫伯人後代去讀.比如安雙成_百度百科4.錫伯族到今天不足20萬人.又替滿洲打仗又替滿洲保留語言,又能打仗又能漁獵還會種地,兩百多年前就跑到新疆跟各種民族死磕,我們才是戰鬥民族好么!
Hasuran Li,manju
哈爾薩、大清國不能亡、Frank Tianchen等人贊同
針對這條中國「通曉滿語之人不足十位」的新聞,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講述滿語的現狀。一會兒回答完題主的問題我會把它貼在下面。先說說為何滿語如此之快的消亡了?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說,1. 內部原因 2. 外部原因。在展開說明以前,我必須強調,儘管清代滿語文使用範圍不斷縮小,但當時的情況並非像我們歷史書中所描述的:從乾隆起就沒幾個滿人會講滿語,清末更是連皇帝都不會講滿語。真實的情況是,儘管自乾隆起就有人不會講滿語,但同時也有很多人會講滿語也講得很好,一直到清末都是如此。清末時期的一些滿語大家,譬如溥儀的滿語老師伊克坦、瀛生先生的老師「同光清語六賢」之一的阿克頓布,更是融會貫通滿語各地方言的規律,均曾著有書稿,可惜這些手稿在文革的時候都散佚了,不得不說是極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滿語受到致命打擊、斷代到如今快要消亡,是在民國和新中國時代發生的。這其中儘管清代也要承擔很多責任,但若按照正常和平穩定的發展,清代的式微到如今,本不應該造成今天這個狀態的。下面我就展開說一說其中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一、內部原因先說說清代的狀況。如上面所說,八旗分為滿洲、蒙古和漢軍。這三個八旗並非嚴格按照我們現在所說的民族劃分(展開說比較複雜,暫略),僅以人口比例來說,八旗中的漢人人口還是最多的。我引一條@橘玄雅童鞋的微博數據:「康熙六十年,八旗男丁共696681人。其中滿洲男丁154117人,蒙古男丁61560人,漢人男丁481004人。具體比例,滿洲佔22.12%,蒙古佔8.84%,漢人佔69.04%。值得注意的是,家奴和投充佔了總數的39.32%。清初的正身旗人,無論滿漢,都是要學習滿文的,因為公事有很多地方需要滿語上報。因此早期漢八旗中也有很多人滿文是非常好的,比如年羹堯同志啦等等。有清一代,其實都是有宗學、官學、義學專門教滿語以幫助旗人謀得更好的職位的,關於這一點可參看這個問題的答案:元朝、清朝等非漢人統治的朝代,會強迫大家學習蒙文或者滿文嗎?。問題在於旗下家奴(並非包衣,展開說比較複雜,暫略)不見得都要學習,更不見得會滿語,若是世代服侍家奴或許還好,但更多的並非世代服侍的老人。尤其是到了清中後期,入關比較久了,我想這個情況會更糟糕。儘管從乾隆時期開始,八旗開始大範圍的出旗,導致大部分的漢軍都出旗為民了,但我想八旗中的旗下家奴無論如何都不能大面積的「開除」。旗下家奴似乎並沒有正式的旗籍,但人口卻佔了旗人很大一部分……由於家奴是服侍主人、小主人的第一人選,到了清後期多數旗人在家裡學的第一種語言就是漢語,到了上學的年齡才開始學滿語,部分人可能也只是學一下公文套話也就算了,用得更多還是的漢語。這個狀況可以類比美國很多小孩子西班牙語說的很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家裡的保姆多是南美裔(且英語水平基本為0),所以在家是說著西班牙語長大的……這就是清代部分旗人滿語文退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內部原因。清代以後,我們都知道民國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儘管歷史書上和諧的解釋說驅逐韃虜的對象是西方列強(註:評論有童鞋指出人教版歷史書也說了是針對清政府,是我記錯了,這個說法肯定不是來源歷史書),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民國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各地的滿蒙學堂,其次是在社會上掀起了大範圍的歧視旗人的風潮。有些地區的滿城在革命中被屠了城,大部分地區的旗人自然選擇能隱姓埋名的就假裝自己是漢人了。所以在家教小孩子滿語、用滿語交流,更是個不可能的事情——甚至也不提自己是滿人——這直接導致了滿語斷代的大規模形成。我認識的人(包括我的家人)中就有諸如爺爺、太爺爺輩的會講流利的滿語,但是到了父母輩的就一個字都不會了。這個原因就是為了避禍,一是民國時期的經歷,二是文革。文革時期,東北還有些講滿語的人,根據記載當時都被認為是「說黑話」……二、外部原因還是先說說清代。之前說了,清中後期旗人在家中接觸漢語就很多,到了外面也是一樣的。儘管清代大多數駐地都劃分了滿城,但很顯然按照旗人這麼點人口,不可能在滿城中自給自足。所以諸如出門吃個飯買個東西聽個戲唱個曲兒神馬的,總是要說漢語的吧。這就好像把一瓶可樂倒進了大海,只可能是可樂無影無蹤了,大海是絕不會變成可樂味的……考慮到這些外部情況,清代的皇帝們都很重視國語騎射,就像上面所說的,宗學、官學、義學都有滿語文教育。對於入仕做官的旗人還是會有滿語方面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台北宮中檔資料庫里,光緒年的滿文奏摺、檔案,光是做成電子圖片版的就有2000多份。以前也曾經回答過清朝皇帝上朝的時候說的是滿語還是漢語?,也可作為一個滿語在清代應用的佐證。由此也可見,在清代的時候,由於外部環境的改變,滿語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少了,但是在正式場合上面一直都是存在應用範圍的。在1860年以前,保留滿語最完整的的地方應當就是東北地區。清早期的傳教士也記載,康熙年間編寫《御制清文鑒》一書的時候(清代第一本滿-滿字典),就曾經請東北地區的滿語學者們過來給字典補充詞條以及詞語用法。這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柳條邊限制了周邊漢族人進入東北,是東北地區滿語環境維持的比較好。但是1860年出於保衛邊疆等問題的考量,柳條邊開放了,再到民國時期進一步從關內引入漢族居民,東北的語言環境也受到了極大地衝擊。再加上民國對滿人不待見,偽滿時期城市中幾乎已經沒有人在講滿語了——這個原因就是當時東北地區大部分居民已經是漢族人了——學校中所教的雖然名為「滿語」,但實則是東北漢語。儘管溥儀來到了東北,但是很顯然無論是他還是日本人都沒心情恢復曾經的滿蒙學堂。儘管如此,1960年的時候,東北很多小地方滿語還是在流傳的,但你們都懂的,文革即將開始……隨著現代化社會的到來,電台、電視的普及,即便是上述東北農村的滿族人也忽然發現自己被漢語包圍了。自清代覆滅以來,滿族人早已是一盤散沙——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更是地理上的——何處再能聽到滿語呢?學校沒有,電視電台更沒有,家中也斷了代。滿語如何不消亡?---------------------------------------------------題主問題回答完畢的分割線--------------------------------------------------上面講了很多理由,然而說一千道一萬,這個問題最本質的原因還在滿族人自己身上。讓我們縱觀中國的少數民族,何人保持語言情況最好?比較大的少數民族中,保持語言比較好的諸如藏族、維吾爾。蒙古族相比之下,語言保持情況就差很多,對比內蒙,大家也明白是為什麼。如果你們跟上述民族的年輕人有過接觸,你會發現語言保持越好的民族的年輕人,越尊重自己的母語。能說出:「即使不會說XX語,我們也一樣是真正的XX族」的人,都是不會講、或者講不好自己母語的人。這些話放到少數民族身上,或許聽起來很正常(因為很多人這樣想這樣說),可是漢族朋友們往自己身上套套,是不是覺著很可笑?「即使不會說漢語,我們也一樣是真正的漢族人」——我建議下一次想要說這樣套話的少數民族同胞先替換成這句好好品味一下。有些底線,是不可以放棄的。因為一旦放棄,終有一天會走到退無可退,而想進卻也無可進的地步。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我經常能遇到上述民族的年輕人,後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母語/父母沒有送他/她去民語學校,於是他們說:「我現在要跟著老人好好學習了」「以後我有了孩子一定送去民語學校」。每當這時候我都想嘆氣,因為他們還有老人和民語學校……可是等等,你們有沒有想過,等自己有了孩子的那天,民語學校會不會沒有了?可能藏族維吾爾族沒有這種危機感,但是估計蒙古族童鞋有很多要男默女淚了……縱向對比中國的少數民族,你們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哪個民族退的多一些,哪個民族退的少一些,是可以從這個民族年輕人的想法中看出來的。「即使不會說滿語,我們也一樣是真正的滿族人」——持有這種觀點的滿族人佔99.999%以上,而且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反正日常遭遇到的滿族人里已經沒有能稱得上是「通曉滿語」的了。有時候我也很想問,為何有機會的時候,滿人不保護不爭取母語學校?又為何不在家好好教育自己的後代?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先人所做出的選擇的得與失,都已經是過去的事的,問題是年輕人們可願意把握現在?Beye i niyamangga gisun be waliyaha urse dubentele suduri dewaliyabumbi——拋棄自己母語的人終將被歷史所拋棄。回憶埋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民族(滿族即將為此填上濃重的一筆),下一個,會是誰?
以上選自知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