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成拳朋友談「大成」--李秒豐 - 李秒豐 - 個人專輯 - 太極拳資料庫 太極,視頻,...

和大成拳朋友談「大成」--李秒豐

大成拳創立於上世紀40年代,王薌齋先生初創此拳時,始名為意拳,「大成拳」乃是先生功成名就之後,他人所賜,意即集各家之大成。開始,薌翁並不贊成,後姑且從之,遂闡發大成拳理論。然而,先生獨步武林,卻並非因大成拳,而是以正宗的形意拳真傳而得名。先生教拳育人,培養了張恩桐、韓星樵、趙道新、姚宗勛、卜恩富、朱國福、王選傑等一大批傑出弟子,為中華武學的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大凡成事者,分大、中、小三成,抑或上、中、下三成,每成為一乘,大成者即大乘。各家皆有大成,皆以神意為先,以內功為先機,以法簡效宏為妙用。先生以原傳形意為基礎,以意動為先導,吸納了太極、八卦及少林諸拳法之精華,使武術歸其真義,而自成一派,其尚武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品質乃是後世之楷模。先生胸懷博大,有海納百川之氣概。先生崇尚科學,但不否認傳統,繼承和發揚了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恢復了拳術的真實面貌。人的活動由思想支配,即受意識控制,所以先生初始稱此拳為「意拳」,而不叫「大成拳」。先生早年稱之為「意動」,即以內動帶外動之意。先生的主張並非創新,只不過抓住了拳術的核心本質而已。太極拳練的是骨撐、筋伸、肉鬆,養的是浩然之氣,用的是驚炸崩力,求的是棉里裹鐵、剛柔相濟。大成拳的整勁與形意拳無二,與太極拳的掤勁和「身備五弓」只是說法上不同,沒有本質的差別。所以說,無論大成拳還是太極、形意、八卦,都未出內家拳之範疇,都不過是借拳架和站樁練功夫而已。儘管入門不同,方法略異,出功有早晚,但要領、內在本質相通。先生教拳不僅重意,也是因人而異的,即所謂「似我者活,象我者死」。先生教拳,重在要領的掌握和心法的傳授,並沒有固定的形式要求,這可在先生早年教拳的經歷中看出。要想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王薌齋先生的拳學,不僅要學其拳,更要學習先生的拳風、拳德,抓住拳學的內涵,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更不能走先生所否定的「重形輕意」的老路。而今有些練大成拳的朋友,不僅未入流,更缺少謙恭,僅站幾個樁,就以為什麼都會了,其他拳法都不行,此弊不言而喻。拳無優劣,招無好壞;入化皆精,出神都妙。時下,有些大成拳友有「樁功萬能」之說。其實,大成拳不僅有站樁,還有單操、試力、心法、斷手、戰術等。站樁只是練拳的基礎,動起來才是拳;樁是死的,而拳是活的。站樁也非大成拳的獨門功夫,各門皆有樁功。練拳離不開站樁,通過站樁,可儘快掌握要領,固定間架。但練拳不能總是站樁,凡事皆有度,過度則適得其反。丹經有「靜坐孤修氣轉枯」之說,站樁也是「久站傷骨」,務要動靜結合,合理適度為妙。薌翁一生力倡發揮潛能,反對花拳繡腿,追求實戰真功。他主張在實踐中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崇尚科學,外練內悟。先生在實踐中感悟到,若一味求功,方法不當則傷身,「健武一體」乃武學之本。所以,先生到了老年時,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健身養生上,養生樁也只是在先生晚年才固定下來的,亦不過符合《太極拳論》「益壽延年不老春,不圖作技藝之末」的論述。其實,前人早就有「三分練、七分養」之說,養是內煉,內煉優於外練。拳不過攻防,法不離奇正,變不離虛實,功不出軟硬,用不過剛柔,打不離進退。柔雖能克剛,但剛也能制柔;四兩能撥千斤,一力也可降十會。總之,拳術要精益求精,練拳要取長補短,拳學研究要求同存異。惟此,中華武學才能昌盛繁榮、發揚光大。大成拳之名雖然是王薌齋先生被動接受的,但卻是先生精心打造的、集各家之大成的優秀拳種。我們不僅希望大成拳友繼承先生遺志,將大成拳發揚光大,也希望其它門派的朋友繼承、發揚傳統拳學精華,防微杜漸,創新求實,學習薌翁的集大成思想,破除門戶之見,取長補短,求真功,求真技,讓中華武學健康發展!

推薦閱讀:

VB 圖書管理系統設計
SQL每日一練【180605】
從國內哪些公司可以買到比較靠譜的 POI 資料庫?
《中醫典海》、超星期刊、海研等資料庫伴你寒假好心情
SCI資料庫(Web of Science)

TAG:視頻 | 資料庫 | 朋友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