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十二)  壇主:閻崇年   漢代沒有科舉制

漢代沒有科舉制

◆楊 光

閻崇年先生對袁崇煥很有研究,他介紹袁崇煥參加鄉試在23歲中舉,但參加會試到36歲才中進士。對於「會試」,他說:「在鄉試的第二年春天舉行,也稱『春闈』。這是漢代制度。」(《明亡清興六十年》上冊第140頁)會試和鄉試,是科舉制度中的考試,怎麼會是漢代的制度呢?

中國歷代選拔人才實行的制度不同。漢代實行察舉制度。西漢以舉薦賢良為盛,東漢以舉薦孝廉為盛。被舉薦的吏民經過皇帝「策問」後,按照等級高下授官。到了漢末,其弊端越來越明顯:「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舉薦的秀才,居然不認字;舉薦的孝子,竟然不和父親同住。

魏晉南北朝時,有所謂的九品中正制。當時各郡設置中正一官,其職權是根據家世、才德品評人物,共分九等。到西晉時,家世成了定品的唯一標準,做官成為士族的特權,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隋朝始行科舉制度,設進士、明經二科取士,平民有了做官的機會。明清時期,科舉制度大致相同,有鄉試、會試、殿試之分。鄉試是省級考試,三年一次,秋季舉行,又叫秋闈。生員(秀才)參加鄉試,考中為舉人。會試是全國性考試,也是三年一次,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舉行,又稱春闈。舉人參加會試,考中者為貢士。殿試由皇帝在宮中主持,又叫廷試。貢士參加殿試取中後為進士。

漢代沒有「會試」,這一點閻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估計是出版社在整理加工時弄錯的吧。
推薦閱讀:

你有沒有想過,你正在為別的男人花錢?| 靚男
每個人應注重如何高效學習,努力沒有正確的前提方法一切都白搭
如果生活沒有給你做一朵牡丹花的機會,你就應該變成一朵帶刺的玫瑰
沒有了王濛該看什麼
我以為我會哭,但是我沒有

TAG:閻崇年 | 沒有 |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