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報紙投稿指南之三

分類:關於投稿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憑心而論,報紙作為新聞紙或者說廣告紙,新聞和廣告永遠是主角。副刊的名稱就決定了它的地位,只能是附屬地位。報屁股、豆腐塊這些稱謂就是某些作者和群眾對副刊作品的稱呼。 專業作家,可能把報紙副刊作為一種創作間隙的調劑和消遣,遊戲筆墨或者純粹灌水。職業寫手把副刊作為贏利的手段,作品難免有匠氣和操作的痕迹。而業餘作者作品質量不穩定,沒有持續的創作狀態。有實力的作者可以寫雜誌、書稿、電視劇本、企業軟文,廣告文案,這些都比副刊獲利要豐厚。所以相比民國和改革開放初,報紙副刊的地位可謂一落千丈。 甚至於連副刊作者都懶得看副刊,一名副刊作者說,他從來不看副刊,但他的文字還發遍大江南北,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作者輕視副刊的心態。對於一名有功底有生活有知識積累和投稿經驗的作者,誠然,不需要多研究揣摩當下副刊,就可以獲得還算可以的收成,這也反映了現在副刊隊伍的狀況。 於是有讀者提出取消副刊。理由是不死不活的,登些小學生中學生作文和不疼不癢或無病呻吟的東西。就是作者和編輯內部也存在門戶、口味、流派之見。在報紙編輯的正式約稿函中常見筆記,生活隨筆編輯說我們不要無病呻吟,風花雪月的東西。文學文化散文隨筆編輯則聲稱,我們要高雅有文化品位獨特見解的稿子,堅決抵制市民小故事,直白生活文字。雜文作者見不得小資和情感酸文。小資見不得筆記、故事。純文學則看不起其他一切,感悟、美文作者認為自己是主流,總之是互相不寬容。細緻到風格上,大江東去的說風花雪月小情小調,時尚前衛的說傳統筆墨的老土八股,生活直白的說文學文化的酸文假醋,有話不好好說。所以,即便是作者內部,編輯內部也存在對文字的不統一認識,不能一致。如此矛盾重重,怎麼和諧發展,共同發展?反正文人相輕,自古有之。唇槍舌戰,時有聞之。在現在這個文字衰落的時節,只能說是50步笑100步,「叫化子裹不得討米滴。」 下面我簡單把報紙副刊分為18大類 通俗類城市筆記、故事類通俗類 幽默段子,通俗類生活隨筆(夫妻、家教、應時、應景、灌水、扯淡、教子、寵物、汽車、彩票、職場、搜街、好吃、老年、日記、親情、溫情、勵志、美文。。。。。。)小小說詩 歌 文學散文隨筆(新散文、舊散文)文化散文隨筆(古雅體、秋雨體、實秋體、網路體、扯淡體、西化eassy體,野球體,廣告體、文革體、改革開放體、市場經濟體、21世紀體、前衛時尚體、小資男體、小資女體)文學文化評論(影評、書評、樂評、娛評、文藝評論)雜文時評 (舊雜文,新雜文,網路雜文,專家學者時評,民間時評,言論,讀者來信,新聞體時評言論,文藝體時評言論、故事新編)小資女性(情感、溫情、瑣碎、生活、其他) 感悟美文勵志休閑(寵物、美食、旅遊、玩樂、網路)科普(IT、健康、百科)教育(教子、校園、老師、青春)經濟(房產、汽車、購物)理論(思想政治、領導科學、管理隨筆。。。)情感(愛情、親情、友情、溫情、夫妻)網文 (亂彈、無厘頭、惡搞、後現代、爆笑、意淫、純文學、先鋒前衛)。。。。。。。。。。。。 如果勉強要找出副刊的代表,那麼在筆者有限的閱讀範圍內,按照基本分類和特點,可以找出以下一些:1、城市筆記、故事類 定義:字數500左右或800左右,以反映城市市民生活百態和社會現實為主的,以簡潔、直白為語言特徵的敘事體裁的小故事和隨筆文字。或幽默或諷刺或生動或有時代性。多見於以市民為閱讀對象的小報和部分黨報生活通俗類副刊。 一篇成功的筆記,以小見大,點滴文字包藏海洋、天空。優秀的筆記其內涵不亞於一篇短篇小說,作為以情節取勝的體裁,由於省略了人物、心理描寫,氛圍烘托和哲學、詩化意味,只剩下了故事,就是把故事核直接表達出來。好的筆記,幾百字可以一波數折,結局卻出人意料,卻又給人餘味和無限瑕思,從側面反映社會現實,杜絕議論和抒情,絕對客觀的表達作者的觀點,讓讀者領會其含義。 我曾經反覆考慮過筆記、故事究竟是什麼體裁?隨筆、小說、故事?都不是,應該是最接近新聞通訊的。新聞中有一種新聞故事和幽默通訊,筆記故事其實就是新聞的變體。比如要求真實性、親歷性、語言簡潔性。 許多文學文化作者對筆記故事都排斥,但我發現在報紙記者一族中,對此體裁卻推崇有加。這大概是筆記故事是新聞體裁的一個佐證。文學作者對作品的不好,有一種惡毒的比喻,就是寫得象新聞或新華社通稿。新聞作者對文學作者的不好,最惡毒的稱呼就是閉門造車,胡思亂想。文學和新聞是兩個不同的範疇,許多文學作者寫不好筆記,輕視筆記,重要原因可能就在於它具備較多新聞屬性。 代表副刊:南方都市報.市筆記 廣州日報.身邊 京華時報 衚衕 新民晚報 市井 武漢晚報 故事會 筆記的本土化出現了以當地方言和當地城市特徵為特色的變體,例如湖北楚天都市報 茶館 湖北武漢晚報 漢味故事 等等。 2、通俗類 幽默段子、網文 3、通俗類生活隨筆(夫妻、家教、應時、應景、灌水、扯淡、教子、寵物、汽車、彩票、職場、搜街、好吃、老年、日記、親情、溫情、勵志、美文。。。。。。) 這個沒什麼具體可說的。主要就是閑散的通俗的寫啊談啊講啊自己的經歷、心得、體會。報紙常見的大家都知道。有故意通俗直白的寫的,也有文化人扯淡的,還有作家灌水的.更多是老百姓自娛自樂的.文化人扯淡和作家灌水也比一般人寫得看著有趣,所以也就有報紙發,老百姓需要版面滿足文字欲和發表欲,所以也有報紙開版面.更多的是我們偉大的黨提倡群眾辦報,提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喜聞樂見,三個貼近,所以我們的群眾我們的報紙紛紛響應黨的號召.更可能是報紙本身的閱讀者和受眾的市民化,使得通俗\淺顯成為一種需要.不可能每個讀者都有功夫看你玩文學弄藝術,和談論天氣一樣談論歷史\詩歌\哲學\人文.除非是知識分子報紙\嚴肅報紙\精英報紙\高端報紙,他們的讀者層次高些,有文化些,報紙多數就是個大眾傳播媒體,當然是以通俗為主要特點的.至於雅俗共賞,那完全是不可能的.雅就是雅,俗就是俗,怎麼可能兼容呢?大俗也不可能是大雅.只是作者自己可以把握,該雅就雅該俗就俗.把雅的給負責雅的版面和編輯,把俗的給負責俗的版面和編輯就OK了。 這裡對於勵志、美文要說得就是它可能也是故事化的,其實這個不好分。就如小小說是四不像,是詩歌、散文、小說的雜糅一樣,美文也應該是故事、筆記、隨筆的雜交。一般報紙寫手把它稱作美文或感悟稿。從前和當下最流行的就是講一個故事,末尾講一個道理髮點議論,內容多是關於成功的上進的,心靈雞湯的。一些文學作者和文學編輯很厭惡這種文體,其實也沒有必要。這種文體存在原因可能是一、市民報紙的新聞多半較硬,而且血腥、暴力、性的東西偏多,所以需要溫情和上進,主流的文字來中和一下。二、西方新聞學講新聞價值有一條就是「人情味」,我黨提倡主流的積極的東西,所以這個文體就開始流行了。三、部分讀者希望從閱讀中或者知識和智慧,這個在新聞價值里就是知識性落。報紙副刊是新聞紙,報紙老總是搞新聞的,當然副刊里自然就有新聞的特徵。再如讀者、意林、青年文摘這樣雜誌的不敗和神話以及熏陶培養的讀者群,所以報紙開這樣的副刊是很自然的。 我和一位寫手談過這樣一個問題,一致懷疑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等雜誌背後是不是有黨的宣傳部門大力支持,因為它主流、健康、積極、向上等等等等。 現在的美文已經更多不是一個故事,一個道理了,而是多個故事,一個幾個道理,因為寫一個故事,容易撞車,最後往往有寫手指責抄襲。編輯和作者為了避免麻煩,就把這個文字搞複雜了。最後太複雜了也不好,所以現在流行的是從自己生活出發,講點感悟,發點議論。能從日常生活中總結道理,佛教不有生活禪么? 這種文體的作者很多,我有很多網友、文友都寫這個,但我一直寫不好這個。其實任何文體都是看著容易寫著難,隔行如隔山,條條路上都有高人。不要小看這個小體裁,寫好了,就是一招鮮,吃遍天。好的美文,一篇800字不到,可能獲利最高可達2000元。寫長篇寫純文學能有多少到這個數呢? 我覺得既然是寫字,就沒必要劃那麼多圈圈,互相攻擊和看不起。很多美文作者一樣能寫漂亮的散文和詩歌,甚至有些以前本來就是有實力的作家,他們不過是適應市場而已。比如我知道的一位安徽的美文作者,我有幾次在香港〈大公報>和<散文>上就讀到過他很文學很文化的作品。當時我詫異不已. 2、通俗類 幽默段子、網文 段子和網文多見於商業化的市民報紙和部分黨報的生活通俗版面。段子就是生活化的幽默,只要好笑。不一定要有意義。筆記作者部分存在輕視段子的現象。但和短篇小說、小小說作者輕視筆記故事,中篇小說作者輕視短篇小說、長篇小說作者,散文隨筆作者輕視小說作者,詩歌作者輕視其他一切作者一樣,這種輕視毫無必要。一切文字存在自有他的理由和市場,段子多為200字左右,甚至100字左右。只是把包袱和笑料集中展現出來。和筆記比較,段不以情節取勝,純粹就是好笑。生活化、親歷性、真實性是它和筆記一樣的特徵。 去年羊晚搞過簡訊文學,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段子。市民報紙中段子也相當數量存在,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網路、手機文學對報紙副刊的衝擊和影響。二、讀者娛樂化和輕鬆閱讀的需求。部分讀者可能不需要什麼意義,也沒有什麼受教育學知識的慾望,只要求好玩,好笑、有趣。三、快節奏生活使讀者閱讀心理發生變化,傾向對短小,輕鬆的文章有興趣。 比如現在的小報的新聞多在500字以下,甚至100、200字,以大量信息和刺激新鮮的新聞吸引讀者。這個很象西方工業革命後《紐約太陽報》的做派。大眾小報的副刊文字很少會在1000字以上,曾有作家哀嘆,那些100、200字的段子能叫文學么? 但段子流行了,存在了。100、200字報紙收購價為30-50元一篇,甚至可以達到60、80元,這也使一些職業寫手樂於操作。一名寫手告訴我,他早就不寫真正意義的副刊了,他的段子寫的基本都可以發。既然寫100、200字可以獲得30-100,甚至400、500的收入,為什麼不寫呢?非要去耗費心力寫文學副刊?寫手追求利潤,不會考慮其他。 我們不能指責廣大段子寫手,他們很多並非不能文學或者無法文學,只是市場使然。換句話說是讀者自己的選擇。 代表副刊:北京《京華時報。衚衕》,《北京娛樂信報.買段子》,北京法制晚報 說說,杭州今日早報 副刊 ,杭州 都市快報。新寫實。還有全國其他一些以段子、寫實、市井命名的副刊。 網文,也有很多種。和段子比較接近的是爆笑類網文,一般以無厘頭,或者惡搞為主。有些其實就是筆記和段子。其實網文也有很多體裁和寫法,後面專門講。 06年11月7日草 詩歌、小小說 這兩種體裁已經邊緣了。而且許多報紙副刊的詩歌只是應景應時之作,沒有什麼水準。現在報紙副刊中詩歌水準較高的是《南方周末》、新京報的詩歌,一些黨報副刊也有詩歌,水準大家應該都知道。我以前寫詩,現在已經很少寫了,因為發表陣地太少。 至於小小說現在也很少看到有發小小說的版面了,一些黨報副刊有,羊城晚報的花地有發小說的,今晚報也有,但總體來說,小小說,詩歌已經逐步退出了報紙副刊的主流位置,日益邊緣化。這個和文學的衰敗有關。前不久,一名詩人在新浪BLOG上說,文學死了。其實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文學早就在大眾中死了,只存在於少數人中。文學成為一種精神貴族或者愛好者的遊戲,文學死在這個時代,是因為商業文化和大眾文化,以及人民群眾娛樂方式和文化生活多樣化、豐富化的結果。我們不能強迫每個人都愛好文學,都藝術,文學小眾化是很正常的,所有人都一窩蜂的文學才不正常,報紙副刊都是文學才不正常。文學本來就應該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這個和歷史學、哲學、心理學、經濟學、天文學、物理學只是小部分人的事情一個道理。文學也並沒有死,它仍然會發展前進。我們不能要求群眾都當作家、詩人,這個和我們不能要求群眾都當醫學家、哲學家、法學家、經濟學家、建築學家,要求群眾都去看醫學、物理學、經濟學、法學、建築學作品一個道理。 文學散文隨筆(新散文、舊散文) 文學散文隨筆,就是純粹意義上的傳統定義的文學散文隨筆。可以簡單的分新散文和舊散文。什麼是舊散文?那就是民國意味的和中國古雅的散文隨筆格式,以及文革以及文革前時期的單調散文。什麼是新散文,就是復調散文,以及多元化,創新意識的散文,是結合西方文學潮流和古典文學精髓,結合時代潮流派生的新散文。對每個人來說,新和舊是不好區分的。現在很多網路提新散文,但什麼是新散文呢?創新的和以前不一樣的就叫新散文么?散文沒有具體的定義和格式,對每個人而言,散文的定義都不一樣。傳統的四分法其實一點也不科學。 傳統散文的定義就是抒情性、文藝性的純文學範疇的散文,多見於各類報紙文學副刊。散文可以記事、可以抒情、可以狀物。但總得來說流傳千古的散文多是抒情的,因為文學歸根結底是人學。 舊的散文中庸平和,四平八穩,主流和諧,廣泛見於各類報紙副刊。新的散文在報紙副刊中發表園地很少,只是點綴。新散文和舊散文也不是完全對立的,比如有的報紙副刊中既有新散文,也有舊散文。又比如同一個作者,他既可以寫新散文,也可以寫舊散文。 形式老套,言之無物,人云亦云,缺乏新意,手法單調,內容單薄,形式單一的散文,我認為都是舊散文。每個人都會寫舊散文,因為它好寫,也好發表,有市場。比如應時應景,隨喜應酬,比如命題作文,比如練筆灌水,比如缺乏寫作狀態,比如為稻梁謀都可以寫出舊散文。 新散文不好定義,其實散文類型很多。我見過用文言寫的很好的散文,也見過寫出民國大家氣勢風骨的散文,它們很古舊、典雅,但不能說舊,可以理解為新古典主義,既古典和現代的結合。也應該是一種新。往往當下流行的文字是發揮借鑒了從前某個時代、時期甚至某個大家、大師特點結合現代生活和作者自己的體驗和創造而產生的新文字。 應該說50-70年代,有一種散文是叫舊散文的,矯情、假大空,形式主義,缺乏文化、文采,缺乏思想,思辯,也沒有什麼文學價值。當然這是針對現在的散文來說的,如果過幾十年,後人看我們現在的散文,也許也會覺得陳舊、可笑吧。作為社會的人,一般作者、作家終歸超越不了時代。 但總得來說,我認為中國散文有三個高峰,一個是春秋,一個是晚明,另一個是民國。我們現在的時代自上世紀90年代出現散文熱,現在應該還在持續和發展中。 文學散文副刊代表:香港大公報。副刊,湖北日報。東湖,上海文匯報。筆會,廣州羊城晚報。花地,鎮江日報芙蓉樓,合肥晚報.杏花村,中國審計報副刊 文化散文隨筆  (古雅體、秋雨體、實秋體、網路體、扯淡體、西化eassy體,野球體,廣告體、文革體、改革開放體、市場經濟體、21世紀體、前衛時尚體、小資男體、小資女體)   文化散文隨筆和文學散文隨筆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它有更多的文化、文藝、思想和其他學科的氣息。   單純的文學散文描述人生、情感、個人經歷這些東西,已經寫了幾千年,各種技巧手法形式,已經窮盡了。讀者很難被打動。   所以文化散文隨筆因為結合了文學與文化,在當下更流行。比如余秋雨文化散文,比如易中天文化散文隨筆,再比如當年明月的文化隨筆。以及祝勇等人文化隨筆散文。   文化散文和雜文比較,在於他更有文學和文化味,更理性和思辯,更深沉和大氣,而諷刺和詼諧性要少一些。   文化隨筆更隨意,這種隨意和雜文的通脫不一樣,而是閑散甚至臃懶甚至是潦草的風氣。是輕鬆消閑的寫作格式。   隨筆比散文更活潑,更輕快,更率性。既要寫出文學性,又要寫出文化味,這個對於作者的要求更高,不單純是要文學功底,還要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涵養,要有對人生社會的思考和認識,要是文學以外的某一學科的專家至少是愛好者。   散文說散,其實不散,一樣有格式定式。而隨筆應該說更加意興而起意盡而歸一些。可以高雅可以通俗可以小資可以平民可以貴族。隨筆應該是一種更能表現個人感悟、個人閱歷、個人情態、個人學識的文體。  我簡單的把報紙副刊的文化散文隨筆做以下分類:  古雅體:以古典和傳統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趣為特徵的,語言典雅帶有傳統美學意味的文化散文隨筆。這個也就是傳統的士大夫散文隨筆和文人情趣散文隨筆。這個在中國是源源流長的,中國古代文人文、史、哲不分家,書、畫、琴、棋都精通的不在少數,甚至還有儒將。所以通天文地理,知諸子百家的文人、學者寫的散文隨筆往往是帶有很強的文化氣息的。也很有文學色彩。  秋雨體: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大家看看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大散文和他的FANS的作品就知道了。  實秋體:就是梁實秋的雅舍系列散文隨筆。是很文人的文化卻閑散的經典性範文。當下許多作者無意識間還是有他的痕迹。  網路體:網路文學興盛時期的文化散文隨筆模式。其特點在於超文本,跳躍性、蒙太奇等。手法個體自我隨意。  扯淡體:其鼻祖其實是魯迅。如果仔細閱讀魯迅,你會發現他其實在扯淡。但扯得通脫,扯出了魏晉風骨乃至建安氣派。所以就成為一代宗師,影響深遠。  西化eassy體:語言清新雋永的,和西方小品類似的文化散文隨筆。  野球體:電腦遊戲《金庸群俠傳》中有野球拳,修鍊到最高就天下無敵。野球體就是真性情上來了亂寫一氣,寫出了行其所以行而行,止當其所以止而止的味道,寫出了真性情,寫出了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寫出了大家都不敢寫的東西或者恥於寫的東西,亂拳打死老師傅,裝橫的怕不要命的。這樣的文化散文隨筆,類似於兩把菜刀別在身讓要革命要造反,哪個敢惹?  廣告體:廣告軟文文字般形式主義,華麗堆砌,粉飾文字,精細雕琢的文字。可能什麼意義都沒有,但好看。  文革體:大鳴大放大字報,上綱上線。  改革開放體:80年代新散文熱的影響下出現的新文本探索。  市場經濟體:90年代文化散文熱下出現的新文本探索。  21世紀體:21世紀尤其是網路文學興盛後出現的新文本探索。  前衛時尚體:還在發展中,流派太多,應接不瑕。  小資男體:以物質消費為核心,以西方貴族精緻生活、情趣為理念的新鴛鴦蝴蝶風化雪月式文本。  小資女體:曖昧、疏離、靈動、溫軟,戀物、懷舊、陰暗、自我、孤僻等等。   文化隨筆代表副刊 上海東方早報副刊、湖北楚天都市報.藝林、重慶晨報.副刊、深圳晶報.文錦,美國僑報。副刊,中華讀書報。家園,中國旅遊報副刊,瀟湘晨報.精神情操雜文時評 (舊雜文,新雜文,網路雜文,專家學者時評,民間時評,言論,讀者來信,新聞體時評言論,文藝體時評言論、故事新編)   雜文這種文體以前沒有,是魯迅玩出來的。雜文是男人文體,很少有女人寫雜文。雜文是文學文藝化的時評和言論。而時評、言論則有更多的新聞性。在報紙中,雜文、新聞、時評、言論應該都屬於大新聞文體的範疇,其實影評、娛評、樂評、文藝評論也可以歸到新聞評論中,只是它們中有比較文學、文藝甚至小資的,所以在副刊中也有。   報紙是新聞紙,報紙副刊其實有很大的新聞屬性,比如時新性、輿論監督性、新鮮性、趣味性,一個報紙副刊的編輯如果是中文系出身的或者是作家、詩人出身的,他編的副刊可能文藝性多些。如果是新聞傳播專業出身或者是記者出身的,那麼副刊的新聞性可能就多些。這個是很正常的。新聞和文學和很大的區別。   舊雜文:魯迅先生的雜文,和魯迅先生的FANS寫的雜文。匕首、投槍、戰鬥、諷刺等等。但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雜文現在發表市場很狹小。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我們的報紙是以正面報道為主的,因為我們的編輯也怕麻煩,甚至我們的作者也不想惹麻煩。不多說。   新雜文:新雜文已經沒有什麼戰鬥性了。但趣味性、詼諧性和隱藏很深的諷刺性還在。這種諷刺很輕微了。娛樂性大於戰鬥性。新雜文的語言更加西化和歐化,手法更現代,形式更多樣。   網路雜文:這個流派種類太多了。網路上什麼人都有,什麼話都有人敢說,什麼字都有人敢寫。   專家學者時評:就是常見的專家學者就某一新聞事件某一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議論和看法。相當於脫光了上身,打赤膊上陣。文學文藝都不要了。   民間時評:草根平民們不吐不快式的牢騷、批判,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和解讀。相當於掄圓了板磚上去拍人。   言論:時效性比較差,語氣比較舒緩,比較客觀的一種輕鬆活潑的評論。通常說了等於沒說。   新聞體新聞時評:看新華社、人民日報的楷體字各級黨報的楷體字你就知道什麼叫黨報體評論、言論和時評。看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的言論、時評你就知道什麼叫商業體新聞時評、言論。看經濟觀察報、財經時報、21世紀財經報道的時評、言論、評論你就知道什麼叫做專業行業體新聞時評言論。看看香港、澳門、海外中文報紙你就知道什麼叫海外、港澳體新聞時評言論。偶比較喜歡黨報體和專業行業體時評言論。   故事新編:少數報紙現在有,就是講過去的故事,或者藉助經典故事的演繹和折射來影射現實。因為很多東西不方便說也不好說。這個還是魯迅玩出來的,只是現在玩的更高級。   評論、時評、言論這些東西,除了新華社、CCTV和中央級大報敢監督一下級別比他低的地方政府和行政機構,一般的地方報紙是不敢監督同級甚至上級的政府和機構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省級報紙最多也就拍一拍死老虎或者倒霉的縣處級幹部或者科級幹部罷了。至於地市級報紙基本沒有指名到姓的時評、言論。市民、商業報紙的時評也多是評論外地新聞事件,盡量不涉及本地。這個也是報紙、編輯怕事、怕麻煩。還有本地關係複雜,利益縱橫所致。 當然,對於草根的商家,企業,公司,報紙們是毫不留情的。所以熱乾麵、醬牛肉、電費、水費、公汽價格這樣不疼不癢幾分幾毛的事情。馬上就有報紙掄圓了膀子上。而對於幾千萬幾億的貪污腐敗我們的大多數報紙總是在他們被押上審判台後大鳴大放。在事情進行中和進行前好象都瞎了聾了啞了。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試想一下,作為屬於宣傳部門管理的報紙,去拍上級和同級那簡直就是。。。。。。   雜文時評這種東西,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哲學的經濟的你不是專家不是學者不是權威就不要亂寫了,免得犯錯誤。至於可以寫的文化的娛樂的教育體育的關於民生的社會的隨便怎麼寫都可以。因為文化人就喜歡議論批評,不打筆墨官司他還覺得不過癮。娛樂的,生怕你不拍她,你不寫她,她自己都要製造點八卦、風波出來。民生的,你站在群眾角度批評一下公益事業,別人永遠只有認真改正檢討的份。社會的,老百姓能把你怎麼樣?企業的,只管拍,世界500強企業除外,有錢的不要惹,搞不好他煩了告你,你掉得大。體育的,這個社會好象都喜歡罵體育屆,尤其是足球。可能中國搞體育的都沒什麼文化,打文字仗打不贏,只有不還手的命。教育的,知識分子們喜歡爭論喜歡辯論喜歡民主寬容,你怕他,他們有涵養有深度,不會報復你的。   我從來不寫民族宗教政治類評論,我從小看到的聽到的以及中國5000年的歷史告訴我,這個東西太敏感,不小心你就。。。。。。,經濟的也少寫。文化、教育、體育、娛樂、民生、服務的想怎麼寫你就怎麼寫,只要不反人類不反黨不反社會主義不色情就沒太大事。企業的最好也不要指名道姓的寫,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表寫電力的,原因是因為偶是電力的。你寫電力的,偶肯定要拍你。   時評的稿酬是很豐厚的,寫得好,發得好,800字左右,一篇也可以獲利2000元甚至更多。但這個圈子的水太深。想想全國那麼多報紙雜誌的記者、編輯、評論員、專家學者,和他們搶糖糖吃,需要下苦功。我知道有些時評雜文作者一天寫10篇左右,想想這是個什麼概念?寫時評要有廢稿三千的雄心和壯志,還要你真正熱愛和適合寫這個東西。   時評雜文和新聞通訊一樣容易上手,但要想寫好寫精,寫成新華社通稿一樣全國報紙採用,是相當難滴。   而且時評時效性太強,一般三天,一周,最多半個月一個月不用,這個稿子就死了,完了。不比副刊,比較靜態,十年前的拿出來,還可以發一發.雜文時效性最差,三個月到半年甚至一年都可以發。言論次之,一到三個月都不過時。在這個專業化的江湖裡,和新聞媒體的專業的編輯記者、評論員和專家、學者搶飯,除非你寫得比他們更好,知識廣度深度超過他們,角度找得更好,筆頭功夫更強,寫字打字速度更快,新聞敏感和策劃炒作預見能力更強才行.  小資女性(情感、溫情、瑣碎、生活、其他)   報紙都開有專門給女性看的版面,多數女人是以愛情為事業的。知音、愛人、女友、愛情婚姻家庭這樣的雜誌有廣泛婦女讀者,說明了這種女性文體的市場容量。   一般的,寫情感寫溫情寫生活瑣碎給誰看?讀者大多是女性。中國女性就業率高,女性喜歡情感、婚姻、家庭、瑣碎的東西。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文學的傳統就是陰柔的就是女性審美的,這個可能和中國文學的元典之一《莊子》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主流很少是大江東去式的陽剛雄渾。   女性喜歡欣賞文筆優美詩化的風花雪月的情情愛愛的東西,喜歡物質的瑣碎的東西,這個民國時曾被魯迅大罵,但問題是現在鴛鴦蝴蝶派的文人們集體復活了。   一個雜文家甚至說小說也是女性文體,只有雜文才是真正的男性文體。這很沒有辦法,民族傳統中的文人概念就是風流才子和女性、愛情糾纏不清的。   所以情感稿的作者一般是女性寫給女性讀。也有文筆好,情感細膩的男作者寫,因為從男人視角寫,一定程度上有優勢。又因為女性情感稿編輯一般是女性,女性讀男性文字總有特別的感覺,所以更有優勢。   報紙副刊的情感欄目有故事、小說、散文、隨筆、小品多種模式,有小資的,有溫情的,有生活的,也有瑣碎的。專門寫情感稿的寫手大有人在,往往雜誌、圖書、報紙通吃。比較厲害的寫手,大家應該都熟悉。愛情、親情、友情、家庭、婚姻是文學不滅的話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小資女性是不多的還存在的比較廣泛的最接近純文學的副刊模式。   小資可以分為嚴重小資、輕微小資、中性小資,嚴重小資那就是非常文藝,非常邊緣,非常夢囈和物質化了。比如張愛玲、安妮寶貝、村上春樹這樣的文本就是。 中性小資,就是輕度的戀物、懷舊。語言輕快和流暢,帶有柔和或者溫暖或陰鬱的語言色彩,文字有詩歌氣息和隱喻感,以及輕度哲學和文化氛圍。一般比較西化和心情化。這種文字也被叫做心情隨筆、心情文字、心情故事等。主題一般是情感、心情、心緒、感觸。   輕微小資,是比較生活瑣碎的事情中,帶有稍微的詩歌和文學化的小資氣息。   一些作者包括一些作家對小資女性文體非常厭惡,特別是雜文、評論作者和新聞工作者。我一直不太理解是為什麼?魯迅對鴛鴦蝴蝶派也是痛下過殺手的。我經常可以看到聽到批判小資的同志們,但我以為小資女性文體流行原因如下:   1、女性天生感情細膩、文字感覺好,愛好文學文藝,沉迷情感和物質。小資作為女性文字能夠贏得女性讀者和部分男讀者的青睞。   2、商家、廣告的推動。小資是消費的主流和推動力量。尤其是女性有購物的愛好,報紙的首飾、美容、健康、服裝廣告的受眾當然是女性,報紙的生活、婦女、情感廣告的受眾當然是女性。包括電影、音樂、書籍、美食的消費者也是女性居多。這些當然會影響到相關副刊的設置。一些雜誌如《時尚》等裡面的文字就相當小資,營造一種物質消費、貴族曖昧的氣息,塑造一種現代消費文化。報紙也不例外。   3、男性作者尤其是幻海沙、現代印象等這樣喊叫著「為文學女青年」寫作的文學流氓,和青青李子、顏桂海這樣赤裸裸的文學狼狼,他們文學文字的目的就是為了直接騙取PL文學MM的崇拜和喜愛。或者間接騙取RMB後用RMB換取MM的垂青。這樣的寫作觀當然也造就了女性小資類文字在男人中的部分泛濫。   4、還有前面說到的中國文學的傳統,西方現代文學的衝擊以及報紙新聞價值中的人情味和報紙副刊設置的中和搭配色彩,中和對於受眾的更合理吸引,等等等等。   小資類副刊,廣泛存在於報紙副刊中,各種女性、情感、心情、美容、化妝副刊里都有,也有一些專門以女性為讀者的報紙比如《外灘畫報》、《第一生活報》、《武漢商報》、《生活周刊》、《今日女報》、《都市女報》、《上海一周報》等等。但目前有些女性小資報紙的經營卻不是太好。有些報紙辦的不錯,但廣告讀者卻少,這個原因很複雜。   為什麼報紙辦得好,卻沒讀者???比如在湖北武漢這個市民城市,小資的貴族的精英的嚴肅的報紙往往死掉。這個大概叫劣幣驅逐良幣,或者叫眾聲喧嘩的噪音淹沒吞噬掉了高雅高尚和品位以及真理。   報紙是大眾媒體,有思想有見解有深度有品位的讀者不會看報紙。如果不是為了錢錢,和庸俗的名利,我或許根本不會看任何報紙。歌德做過一個實驗,他半年不看報紙發現什麼也不缺少。一些學者和作家甚至認為看報紙本身就是缺乏思想和無聊無知的表現之一是一種很庸俗的行為。   小資女性副刊代表:上海《新聞晨報》 心情便箋 廣州日報《珠江作品》(現在好象改版了) 上海《新民晚報》(情感家庭版)、南方都市報《大家小品》、《北京晨報.早茶》文化評論(影評、娛評、樂評、文藝評論、書評)   文化評論是報紙副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報紙講究知識性、時新性、趣味性,報紙要塑造高雅文化,要普及文化精神產品,要滿足群眾精神需求。要用評論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所以文化評論一直很蓬勃。   按照評論的屬性,我們可以把評論分為新聞類文化評論和文藝類文化評論兩種。新聞類文化評論就是新聞筆法的,很客觀詳盡的介紹文化產品的背景、特色、作者、結構、分析等。文藝文化評論就是文藝文化筆法的,可以西化可以中國化,具體操作起來,每個人筆法不一樣。   報紙文藝評論作者隊伍就是四種人,一新聞作者隊伍,二作家寫手隊伍,三業餘作者老百姓隊伍,四專家學者評論家隊伍。所以文藝評論也可以分為新聞時評體,文藝評論體,通俗看法體、學者專家觀點體。你在什麼層次就寫什麼層次的東西,不是專家學者評論家就不要裝腔作勢,搬弄概念術語,拿殺威棒嚇人。你不是作家寫手就不要賣弄文采亂丟辭彙,胡亂粉飾堆砌修辭。不是新聞記者和評論員就不要貌似客觀,詳盡報道,倚馬可待,搶時效性。不是業餘作者和普通群眾就不要偽裝通俗冒充意見領袖。是什麼人就說什麼話,本色才是最美的,裝啊學啊,總之是彆扭和讓人討厭。   文化評論現在有一種酷評,就是語言很粗糙很直白的拍磚。拍磚可以看作炒作的一種,現在炒作的手法太多了,以至於我看見有關文藝產品的文字都以為是策劃和炒作。   文化評論終歸是愛好文化藝術產品的人來寫,這個需要對文化產品有一定專業知識和閱讀相當數量的文化產品。   評論這個東西有人說好寫,有人說不好寫,有人說複雜,有人說簡單,我覺得因人而異吧。現下的獨立評論少,許多都是應酬之作,稿債文債,讀多了就沒意思了。但這個也可以理解,比如你的哥們姐們出了書,給你一本斧正,你總要說點什麼吧。   現在報紙比較多的是書評,一般都有讀書版,這個叫讀書稿。讀書稿可以簡單談點體會,看法,也可以描述一下書的內容介紹,也可以高屋建瓴的商榷指正評論,最NB的則是你能寫出和這本書筆法相近和氣韻、形式、內涵、形式接近的評論文字出來。那就是說明你已經深刻受到該書的感染了。   我喜歡看評論,不管是新聞手法的,還是文學筆法的。   影評、樂評如果是職業評論人寫得那就相當有文藝文化功底了,和文學素養在裡面,更好讀的是獨立評論。如果是托就沒什麼意思了。   娛評現在的娛樂圈已經成了群眾娛樂的對象了,所以娛評也比較娛樂化了,插科打諢,拍磚罵街,紙上撒歡怎麼著都可以,甚至文學現在也有些娛樂化和炒作化了,大家一起來作秀,很好很好。   寫評論,多半是專業班子操作,也有偶爾為之的作者。我感覺首先是作者自己要對評論對象有了解,最起碼要有感觸,有要說的事情和想法,不吐不快。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欣賞什麼討厭什麼,是真實的感受。再就是要抓住敏感點和熱點,要點穴穩、准、狠,寫評論,我感覺詩人們和前詩人們都比較NB,寫詩的在哲學和語言上鑽研的都比較深,以及美感的把握和對藝術的領悟上要深刻些,詩歌離藝術、文學、哲學、美學最近,而文藝評論需要的往往是這些知識和功底,所以詩人們的文字活也普遍好些,一般出手都不是大路貨。   我去年看到一家報紙文化評論副刊編輯約稿說要那種讀者看了馬上打電話甚至趕到報社罵人的稿子。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麼稿子能讓讀者打電話到報社捅人,現在的報紙也是為了生存,招示窮盡,銳意創新啊。我在網路到是看見有種自我虐待和沒事找抽型的評論寫手,每每寫的字非要引起網友群起攻之,一直捅到他十八代祖宗,他就爽了,舒坦了。SM?BT?不知道未來這種評論是否會流行。 休閑(寵物、美食、旅遊、玩樂、網路、彩票、收藏、遊戲)   報紙的讀者日益老化是報紙一直需要面對的問題,青少年在網路、電視時代更容易被新媒體吸引。統計和調查顯示,80年代後的青少年有相當部分不接觸紙質媒體。作為年輕人,喜歡娛樂、玩樂是天性,報紙要抓住青少年讀者,當然要推出休閑類副刊。   廣告客戶和企業商家希望廣告投放更有針對性質和目的性,不是盲目和無的放矢。青少年熱衷於新觀點,在後工業時代,消費文化本身就是商業文化的一個主流。以北京青年報為例,該報發行量不及北京晚報,但讀者主要是年輕人,廣告投放效果反而更好,廣告收入因此更多。上海的江南春在年輕白領寫字樓玩電視廣告,玩出了一個大市場,這說明了年輕一族以及白領、消費一族的消費潛力。   2006年,武漢晚報推出了玩周刊,其中相當部分應當是針對青少年人群的。在此前,筆者注意到上海新民晚報副刊設置上休閑版面佔據了大量版面。   因此休閑稿可以理解為一、是報紙讀者中愛好群體不同,版面的分化有利於讀者找到自己愛讀的版面。二、廣告商和企業、客戶投放廣告更容易找到目標人群,使廣告效應凸現。三、報紙吸引青少年讀者這樣的動力人群和優質廣告對象和報紙未來發展忠誠穩定讀者資源的需要。四、黨和政府對報紙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的要求,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娛樂和精神文化需求。五、圈子概念和當下個體在工業時代,在大城市社會物質化異化背景下,尋找共同精神和表達的需要。塑造同人和集體的觀念。   因此休閑稿的寫作一般是驢友、彩民、好吃族、搜街族、PC迷、寵物愛好者等的自我表達和交換意見的版面,並非是文學和文化的表達。群眾可能不需要專家指導,不需要高深理論,他們希望看到和自己一樣普通的人的真實的體驗和看法,從而在報紙中找到歸屬和認同感。這樣一來,報紙就使自己和讀者間無形聯繫加強,廣告投放者也獲得了理想的潛在客戶資源。   按照各級黨報宣傳要貫徹領導方針路線的正面報道理論,報紙版面要表達廣告客戶的宣傳和理念,一味的說教和宣講,一味的純廣告宣傳當然很討厭。共產黨說要走群眾路線,要三貼近,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群眾辦報,宣傳要講策略。商業報紙休閑版的宣傳設置當然也很群眾化,群眾說黨的方針政策好,而不是宣傳部門和報紙自己說某某部門某某政府好。群眾說什麼地方好玩,什麼東西有意思,什麼東西好吃,什麼娛樂有意思,很真實的看法,很親切的體驗,如此才能達到宣傳和廣告的效果撒。   宣傳、公關、廣告、副刊其實可以包容起來,立體的轟炸。潛移默化式的和反覆強調式的。比如你從小看機器貓、變形金剛,免費給你看了,但TOSHIBA 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日立彩色電視機就深刻印刻在你腦子裡了。但宣傳、灌輸太多容易產生負作用,讓群眾抵觸。不多說了,偶們有些黨報的宣傳手法和策劃手段就不是太好。其實副刊有時更能起到新聞版面無法起到宣傳和策劃作用。   對於休閑稿比較有文學傳統的應該是美食和旅遊稿。   美食稿,許多文人和作家愛寫,陸文夫和許多小說家都寫過美食,賈平凹、汪曾琪也玩過。古清生、沈宏非、蔡瀾也玩過專欄。美食稿寫好不容易,寫出特色和風格更難。   旅遊稿,有人說好寫,有人覺得難寫。我是覺得旅遊稿不好寫的。操練過一些文本。我曾經對全國的報刊的旅遊稿作過系統的研究和調查,發現旅遊稿有20多種文本和格式以及筆法。但寫作終歸是大體則有,定式則無,歸根結底要到作者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知識結構,思維活動,文筆功夫和靈感天賦上。   有意思的是關於旅遊稿的新聞式樣和文學式樣的互相爭論和抵觸。我前年寫了一組江南的旅遊稿,筆法追求輕靈和意蘊,追求餘味和留白,追求一種文化意象和文化意境的表達,虛實有間,文字雅緻。一位文學雜誌編輯評價不錯,一位報紙文學副刊編輯也比較欣賞,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旅遊文字或者遊記應該有作者自己的表達有文化底蘊。但一些記者出身的編輯卻認為寫得太空太虛,讀者看了稿子,覺得你根本沒去那裡。這個很有意思。我去年在網路看見一篇很文化文學的旅遊稿,就有讀者說,寫得太虛。但文學本身就是講求虛實結合的,注重意境的,如果每聞必錄,或者四下摘抄文字資料,那就是新聞體裁了。   現在一些報紙開設地理版,屬於休閑旅遊類,多半是新聞體的。新聞里有一種文體叫風貌通訊,比如范長江、斯諾都靠這個起家的。但新聞不是文學。文學和新聞區別很大,新聞要真實,要信息量大,要筆法準確,要讓讀者有身臨其境感,要有現場感、形象生動等。而文學最忌諱準確,漢語的魅力就在於模糊性和意象豐富性。文學的審美意義一定程度就在於語言的陌生化、疏離化和製造對日常生活的距離感。距離美是文學追求之一。對於審美對象和客體而言,文學製造的就是歧義性、包容性,最忌準確。這個和閉門造車沒關係。   因此你把文學類遊記給新聞通訊類旅遊副刊編輯,那當然是找錯了對象。你把新聞類風貌旅遊通訊,給文學副刊編輯,他可能要給你上課,什麼是文學,文學是什麼。   旅遊稿還有一種是趣事和花絮類的,這個其實也應該是接近新聞消息和通訊類的。和社會新聞類似。往往作者以第一人稱遭遇和看到的事情,描述一下。這個其實和小說、故事都有區別。它要求真實性,真實不真實,編輯一眼就看得出來。因為新聞記者出身的編輯編副刊,因為采編合一的記者編輯存在,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文字習慣以及審美表達和評介標準和文學編輯文學作者、作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旅遊休閑副刊往往具備新聞性。   根據我有限的閱讀和理解,我把休閑旅遊稿具體分為以下體裁   流水帳體、移步換景體、新聞花絮體、筆記故事體、灌水體、文化體、反文化體、文學體、大地體、地理體、前衛體、古典體、晚明體、自清體、魯體、周體、達夫體、范體、新華體、白羽體、小資體、看圖說話體、雜文體、札記體、學術考古體、田野考古體、話說長江體、探索發現體、萬曆十五年體:   流水帳體:常見小學生作文模式,以時間為順序。如果創新,其實可以寫隱性時間和採用西方現代派作家筆法寫。但市場幾乎無。   移步換景體:中學課文中應該有詳細介紹。   新聞花絮體:以新聞寫實筆法,客觀真實準確的描述作者自己的體驗。以第一人稱寫出第三人稱效果,杜絕議論抒情,文字要簡練直白通俗。   筆記故事體:新聞通訊和通俗文學的結合。見前文描述。   灌水體:作者為了檢驗自己打字速度和證明自己天天可以寫字和習慣性寫作操作下製造的產品。   文化體:余秋雨老師的作品就是。   反文化體:反對余秋雨的同志自發形成的一種旅遊散文,就是要沒文化、反文化。   文學體;傳統的文學旅遊散文。   大地體:人民日報大地副刊和國際副刊的旅遊文字就是。   地理體:國家地理雜誌和報紙冠以地理版面的旅遊副刊。語言西化,以大密度和大信息轟炸作者,以深沉和客觀冷峻的筆觸表達出隱含很深高貴的理性和思想,高概括高視角獨立姿態。   前衛體:先鋒前衛新概念新文本的創新旅遊文字。   古典體:明代以文人、學者寫的旅遊稿。以史書和地理圖書中最有名。   晚明體:晚明山水小品繼承了魏晉以來小品的文人知識文字情趣和風骨,又有性靈和自我的抒發表達,在亂世和士人禮教和民族危亡時局迸發奪目光華,清遠飄逸,意趣盎然,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深遠。   自清體:朱自清先生在旅遊散文中使用了大量通感和華麗辭彙,調度了讀者的感官體驗,其華美的文風和抒情化的旅遊文字表達,影響著當代眾多的旅遊稿稿作者。   魯體:魯迅先生開創的一代散文,冷峻清奇,文風簡練,風骨畢現,力透紙背,感情沉鬱,影響著現代的旅遊散文發展。   周體:周作人的散文以士大夫的高雅情懷和「苦茶「般的禪道思潮透散出中國文人的集體無意識下的文字夢境,在清雅和散淡間描摹刻畫人生況味,是繼承了自東漢以來直到明清的旅遊散文代表作家,影響著現當代旅遊稿作者的寫作。   達夫體:郁達夫先生的千古名篇〈故都的秋〉永存於中國文學歷史,他所表達的南方語言環境下的江南作家在北方語言環境以及文化背景壟斷下存在的異鄉感和漂泊感,以及對於江南文化和南方意象的延續和探索,在北方漢語方言寫作的背景下,表達的矛盾和歧義構築了特殊的異鄉文字狀態。   范體:范長江先生的著名風貌通訊激勵著廣大新聞記者和業餘通訊員們寫著風貌通訊和新聞旅遊遊記。   新華體:新華社發外稿時採用的文體,以照顧西方讀者的閱讀習慣。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的消息也類似。主要是短句多,段落分的細,第三人稱為主,絕對客觀和冷靜,第一人稱的敘述也講究自我的在場性,而拒絕議論、抒情和發言。用該筆法寫旅遊稿的也很多。   白羽體:以劉白羽同志為代表的對祖國河山,壯麗美景,洶湧澎湃的激情語言衝擊下製造的中國單線結構的旅遊散文。一般結尾有帶有「啊」,「哦」,「!!!」等符號。   小資體:以夢態抒情和夢囈為特徵的,在疏離語言文字中跳躍閑散的表達一種物質的瑣碎的消費主義傾向的自我貴族精神拔高式的詩化哲學化旅遊稿。   雜文體:淵博的隨意的通脫的上下五千年的東西南北中的高雅通俗的一塊上地扯出了風馬牛不相及的文化文學風骨。和知識趣味性的旅遊稿。   札記體:隨意的文人筆記式樣的文化文學類遊記。起源於古代的文人筆記。   學術考古體:近似專業的對旅遊對象進行學術層面的研究調查。達到了文學化的學術論文高度。   田野考古體:只在現場對旅遊對象進行分析解剖表達,多採用小說筆法進行書寫,是區別於一般散文的旅遊稿變體。   話說長江體:帶有電視解說風格的,製造文字蒙太奇效果和視覺感的旅遊稿。   探索發現體:西方電視解說詞風格的新聞文學雜交旅遊稿。   萬曆十五年體:黃仁宇歷史著作的大歷史觀和時間空間和文化觀以及筆法,影響著當下許多作者、作家從事旅遊稿寫作。 科普(IT、健康、百科)   這些大多都是科學知識和普及知識類的稿子。一些報紙上有。除掉專業的健康、IT、科普報紙,一般報紙都比較簡略,而且供作者投稿空間很少。有專門寫這類稿子的作者,但那基本上是屬於個人專業愛好的事情了。如健康稿有養生、食療、性情、**、史話可以寫,這些和文學稍微接近一些。IT類的稿子以前多為網站推薦、裝機指南、如何上網、故障排除等,這些都比較專業一些。現在有網路遊戲、玩家心得以及IT、網路雜談、隨筆之類的稿子,但總得來說,相關的版面不是很多。   教育(教子、校園、老師、青春)   教育類,許多報紙都開有教育類版面,一般有教育時評言論,教育採風、教育雜談等,還有校園故事、青春心情、家教子女之類。一類是青年人寫的求職、學習之類的校園生活的,一類是家長、教師談論如何教育孩子、子女的,還有就是社會人士和專家對教育的看法的。從目前的趨勢來看,許多報紙都增加和擴充了教育版,一些地方縣市的報紙都開設了專版。教育是一項產業,中國人自古重視這個。教育廣告現在也相當多,這些都是教育版面存在的基礎。如湖北的《楚天都市報》206年推出了教育周刊,武漢晨報也高調提出了打造教育版面,教育版可以吸引青年學生,家長,社會,教師,學校可以說受眾廣泛。   經濟(房產、汽車、購物)   理論(思想政治、領導科學、管理隨筆、學術理論。。。)  這個只在黨報和行業報紙上有,如黨報的黨建、理論版面,知識分子報紙的學術版面,行業專業報紙的經濟理論版面等等。一般都是企業家、領導和專家學者談心得體會和經驗。對於一般作者而言能夠寫得大概就是經濟小隨筆、小言論,管理小故事、小寓言了。   情感   不多說了,親情、友情、愛情、溫情、煽情、悲情、畸情、純情。這些東西一般副刊都少不了的。具體模式大家很清楚。   愛情類的可以分為溫情、煽情、悲情、畸情、純情。也可以分為生活類、文學類、新聞記實、偽記實。   愛情生活類:就是簡單地談談自己經歷的事情,講點體會,或者扯扯蛋,八八卦,雞毛蒜皮瑣碎地拉拉家常,和讀者、編輯談天式的寫法,不要文學也不要哲學更不要詩歌化理論化知識化。   愛情文學類:就是很文學很文化很文藝很哲學很知識的寫關於愛情的東西。   愛情新聞記實類:有通訊、故事、實錄幾類。要求是真實的,文字就是常見的新聞語言,可以略微有文采。這個是知音等婦女雜誌的模式。還有一類隱私告白、口敘實錄類是北京青年報的安頓開始玩起來的。一般這些文字都是報紙自己的記者采寫的,只有少數是自由來稿。   偽記實:就是文學作者虛構或部分虛構的寫實記實稿,或者新聞作者採訪不周全不徹底或者實在找不到素材和好的真實事件人物進行藝術加工和虛構的愛情新聞記實類稿子。因為不真實,可以坐在家裡編,所以價錢就打折了。但也有報紙用,因為好的,真的稿子一般作者都賣給雜誌千字千元甚至萬元了。如果千字400以下,可能只能拿到偽記實稿稿或者沒什麼太大新聞閱讀價值的稿稿了。   愛情稿為什麼存在捏?原因可能如下:   1、 社會轉型期,人們普遍面臨感情困惑和危機。失戀和孤獨人群增多,離婚率增高,二奶二爺等現象存在。使缺失愛情者更注重情感類文字。   2、 愛情和情感是人類文學藝術的永恆主題之一,是千年不朽常說常新的。尤其是MM,更喜歡愛情文字。   3、 愛情相關的消費,電影娛樂餐飲飯店,婚介旅遊攝影等產業的存在,想想談戀愛要消費,結婚要消費,結婚後還要消費,這些商家企業是多麼龐大的產業鏈和廣告客戶資源啊。   4、 愛情文字的閱讀對象MM、婦女本來就是購物重要力量,報紙、雜誌、商家乃至社會賺誰的錢?女人和孩子。而青少年有幾個不喜歡愛情的呢?   以上就是大致的報紙副刊的18種分類了,也就是報紙寫手的常規18般武藝和兵器。報紙寫手無非就是六種人1、生活型寫手。善於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和把握生活熱點亮點,文字有生活氣息,把握時代脈搏和節奏,懂得讀者和報紙心理,有針對地敷衍成文。這叫拼生活;2、知識型寫手。學識淵博,見解獨到,理性深刻,博古通今,或雜家或專家,文字有文化和知識氣息,能給人啟迪和見識。這叫拼知識。3、文學型寫手。文字功夫好,有靈氣,語言活好,玩弄漢語象飛一樣。這叫拼文字。4、操作型寫手。善於模仿、借鑒和操作,就象過去的贗品高手一樣,模仿一流作家和寫手甚至於大師的文字,可以亂真。這叫拼操作。5、悟性型寫手。佛教禪宗講頓悟,如惠能大字不識,但只聽《金剛經》一句就開悟,成一派宗師。宋代有三生石一說,說有的文人是讀了三世的書的,所以今生特別厲害。這個就叫天賦了。天生適合寫字,就應該寫字,不寫字是他的損失,是社會的損失,他們寫什麼都寫得好,寫什麼都能有所小成。這叫拼天賦拼悟性。六是綜合型的寫手,就是綜合具備前面一兩類或三類特點,或者前面幾類都具備了。這類寫手,往往就是寫手中的翹楚了。   過去的通俗演義和小說講18般武藝都精通,但都精通的人在當今社會是很少的,一般都是精通幾類,粗通幾類,了解幾類。古龍小說里的高手都是一招致命,一劍封喉,所以文字江湖裡,憑一技揚名,乃至洛陽紙貴者有之。但個人稟性不一,閱歷不同,知趣徑庭,學識有深淺,悟性有高下,愛好各不同,境界有區分,所以寫手世界裡的人們也就各自有各自的朝聖路,各自有各自的寫字經。古人講書法,有不同流派、也有不同練習手法。有把墨池寫乾的,有隻臨名家數行的,有四處抄模帖子的,有自成一家的,不一而足。具體到寫字上,寫手們有一個月只寫2、3篇的,有一天數十篇的,有漫天撒網投稿的,有基本很少投稿的,有深入研究當下報紙副刊的,有閉門讀書寫字不聞窗外事的,有隨心所欲自事其心的,有迎合潮流適應市場的,有精研一二類絕技,精益求精的,寫專欄的。有害怕圓熟和匠氣,什麼都喜歡玩的,甚至專趕自己生僻的文體寫的,追求拙樸和生澀的。有為錢為發表寫的,有為自己為愛好寫的,有什麼也不為寫的,有什麼都要為寫的。有寫冷筆,醞釀良久,成竹再胸後雕琢精細,字無可削才出手的。有寫熱筆,倚馬可待,急就成章,氣脈貫通,以形意勝的。有博覽群書,苦苦求索,一字一句要有來歷的。有觀其大略,不求甚解,凡事自有主張,字句獨出胸臆的。總之,是什麼人都有,什麼字都有,對於寫字,大概只能是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很難有普遍的規律和總結,只能是同道者互相交流探討。而文字江湖也正因為有了形形色色的寫手才變得更加豐富有趣,絢麗多彩。   下面我談談當下的寫手,限於自己閱讀和局限和理解的膚淺,我只能簡單羅列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寫手,一些作家和寫手,是以圖書、雜誌或網路為主的,這裡就不羅列了。 當下報紙副刊的展望   2006年,報紙副刊普遍重視了電子版,一些大報對於原有的PDF版做出了革新。推出了更利於閱讀的新的報紙電子版。這說明報紙更注重網路載體。一些報紙推出了手機報,報紙BLOG等。如果網路技術進一步發展,主要是軟體瀏覽上的,報紙的閱讀更加方便,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電子報紙的普及。   但報紙存在的閱讀瓶頸應當還是存在的,如電腦上網閱讀的局限性。讀者閱讀的習慣性。未來的計劃可能會有類似MP4播放器和手持接受器終端的報紙閱讀器,使報紙保持原汁原味。   我小時侯曾設想,能在電視上閱讀書籍和報紙,從未來科技看,電視讀報應當是可行的,電視有線有足夠的帶寬,電視技術的發展,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接受器。未來的電視可能是超大超平的和電腦、電話、DVD合一帶有智能的機器,應當很適合做報紙的接受平台。   報紙未來可能會是聲音,圖象,文字,音樂都具備的多媒體。當然文字部分仍然會由作者承擔,而其他部分可能由另外作者承擔。   如果技術進一步發展,一張扁平的摸樣的紙張,可能打開按紐,就可以接收到報紙信號,這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報紙不會消亡,只會進一步發展,網路並不是什麼複雜技術,報紙玩綜合門戶網站或者報紙電子化是很簡單的事情。   報紙的真正滅亡應該是在文字消亡的那一天,那個時候科學發達到了直接傳播意念和腦電潑。作家的創作通過腦電波直接變化成信號具備多種感覺給受眾,直到莊子所描述的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的境界。語言成為一種不需要的交流工具和符號,因為人們已經通過科技直接進行感官和思維以及意識的交流了。文字不存在了,報紙也就不存在了。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很多年。   在文字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報紙無論是紙質、電子媒介、還是網路載體其本質沒有太多變化。   未來幾年的報紙副刊可能的變化如下:   一、由單純的個體變為製造集體的觀念,由個體的覺醒,再一次過渡到小範圍集體的概念。表現在文本上,可能是個體的模糊和對於類似於圈子的集體意識的表達。比如現下網路的圈子文化。   二、西化殖民話語主導後,民族文學民族意識的覺醒。主流話語和主流政治引導下,民族經濟的進步使國學和傳統意識復興。表現為文藝和報紙副刊的復古傾向。   三、宗教觀念和信仰的流行,以及對於社會秩序以及和諧相處和溫情、善良的呼喚。表現為文學以及報紙副刊的人道主義和宗教情懷。   四、高雅文學和精英文化復甦,因為經濟、文化水平提高必然導致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五、報紙專欄的大量存在和專欄作家的出現。群眾作者的日益遠離報紙副刊。   六、 網路泡沫經濟的崩潰,BLOG的徹底失敗和傳統報紙雜誌產業的繼續佔據主導地位。   具體原因不做分析了,這只是一種構想和猜測。
推薦閱讀:

終於找到!史上最全CSSCI南大核心投稿郵箱匯總!(重要收藏)
計算機核心期刊排名
基督教的歷史本末之往事並不如煙 【藤枝投稿】
寫完中短篇小說,該往哪裡投?
名師講堂|錢國宏:如何把稿子投准(1)

TAG:報紙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