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福:(346)頸動脈狹窄不可小覷

健康是福:(346)頸動脈狹窄不可小覷

(2014-06-25 09:51:07)

轉載

標籤: 雜談頸動脈狹窄斑塊頸動脈血管 分類: 健康是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忠告:金錢、權力、享受都應該排在健康之後 

(346)頸動脈狹窄不可小覷

2014-06-09 作者:萬傑清 來源:新民晚報

在世界範圍內,腦卒中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後的第三位致死性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有1500萬人發生腦卒中,其中500萬人死亡、500萬人致殘。隨著我國正式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一數據仍然在持續上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斑塊使血管腔狹窄

  頸動脈是人體向顱內供血的主要動脈,正常時它供給腦組織85%的血液。在這條血管上有一個分叉,由於血液動力學的方向改變,所以在分叉的地方特別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會使得血管腔越來越狹窄,最後甚至會出現堵塞。一方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這些斑塊脫落後形成血栓,隨著血流漂向腦內,阻塞血管導致腦梗死,引起神經功能的缺失。有研究顯示,大部分的缺血性卒中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鹽、高糖、高脂飲食,蔬菜水果攝入減少,主食吃得越來越精細,再加上吸煙、飲酒、不規律的生活節奏、過度勞累、缺乏運動等因素,使得頸動脈狹窄的發病率較以往有了明顯的上升,而且發病年齡出現了明顯年輕化的趨勢。

  

頸動脈狹窄分4級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頸動脈狹窄引起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其病理機制是微小的斑塊脫落後漂入顱內阻塞腦血管,導致其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的、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發作持續數分鐘,通常在30分鐘內完全恢復。TIA包括:(1)一過性黑朦;(2)一側肢體乏力、癱瘓、麻木或者感覺異常;(3)言語障礙或構音障礙;(4)一過性的短時間意識喪失。出現TIA癥狀的患者應該高度重視這一危險信號,及時去醫院檢查。目前最常見的篩查方式就是做頸部動脈血管B超。一般來說,頸動脈狹窄程度分為4級:(1)輕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2)中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30%-69%;(3)重度狹窄,動脈內徑縮小70%-99%;(4)完全閉塞。一旦頸部血管B超檢查發現存在動脈狹窄的問題,那麼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做更精確的檢查,比如磁共振或CT的頸部血管和腦血管成像、頸部和腦血管造影等,以確診並決定採取哪種手段進行治療。

  

外科治療哪些狹窄

  頸動脈單純的輕、中度病變如果沒有癥狀則不需要外科治療,只要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等,即可達到穩定斑塊、預防腦梗的作用。如果狹窄超過70%,即便沒有癥狀,也應進行外科干預。有些患者的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但沒有達到70%,卻出現黑朦,肢體麻木、乏力,一過性意識喪失等TIA癥狀,更應該積極進行外科治療。外科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兩種:傳統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微創的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前者就是全身麻醉下在患者頸部開一個小口,暴露並切開狹窄的頸動脈,把沉積在血管壁上的斑塊剝離,再將血管和切口縫合起來,創傷相對較大,恢復較慢,住院時間較長。後者則是局部麻醉下在患者大腿根部進行動脈穿刺,通過導管將支架推送至血管病變部位並且釋放,就像在血管內部撐開了一把微型的傘,不僅能把血管內狹窄的部位撐開起到改善腦部供血的作用,還能固定住斑塊,不讓它脫落,有效防止了腦梗塞的發生。術後人體上只留有一個針眼大小的傷口,創傷相對較小,患者無痛苦、恢復較快、住院時間較短。

  

日常控制危險因素

  當然,外科治療後並不是進了「保險箱」,還需積極控制危險因素。主要內容包括:(1)合理膳食,減少鈉鹽的攝入,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戒煙、酒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2)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此外,要按醫囑服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半年後可以行頸動脈B超複查頸動脈狹窄有無複發等情況。

  相信頸動脈狹窄的患者通過規範的檢查和治療,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遠離疾病的困擾,更好地享受生活。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組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推薦閱讀:

斑塊導致重度頸動脈狹窄,該不該放支架
如何判斷頸動脈的狹窄程度?
H2.頸動脈狹窄
1000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體會與思考
驚險的頸動脈破裂

TAG:健康 | 動脈 | 頸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