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過的中秋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作為中國兩大團圓節日之一,中秋節對國人來說一直有著非凡的意義。在老人眼裡,中秋是和兒女團圓的日子;在上班族眼裡,中秋意味著小長假;在吃貨們眼裡,中秋是由月餅、芋頭和大閘蟹組成,是一個味覺與視覺碰撞的好時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中秋故事,每個人也有獨特的中秋回憶。那些年,一起度過的中秋是什麼味道?為此,我們特地邀請了從60後到90後四個年代的人,分享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中秋記憶。
在我市一家機關單位上班的常先生今年55歲,提起中秋節,他感慨萬分。「我小時候最盼望的節日就是中秋節,因為可以吃月餅,那月餅裡面包裹的青紅絲,讓人回味無窮。」
上世紀60年代,物質相對匱乏,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在中秋節吃上月餅的。吃不到月餅,就用圓圓的糖餅代替。當時國營廠是按量每人分配定額的豬肉、大米還有月餅供大家過節。月餅拿回家後也不怎麼捨得吃,一定要留給父母和娃兒們。中秋節的晚上也不像現在一家人坐著賞月,有的單位晚飯過後還要放一場露天電影,老人、小孩都跑去看電影了。
「記得以前,快到中秋節時,我就和哥哥在家翻箱倒櫃,看能不能找到大人藏起來的月餅。曾經有一次,我們找到了兩塊月餅,就偷偷吃了,結果到了中秋節,大人發現月餅不見了,一問是我們吃了,還被打了一頓。」常先生笑著說。一般在中秋節當天晚上,常先生的母親會把月餅拿出來,擺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一般還會擺上幾樣水果,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聊天。
那時的月餅都是五仁餡,裡面包著青紅絲、冰糖、芝麻等。這在當時已經是難得的美味。「那個時候物質條件比較匱乏,只有在過中秋節的時候才能吃到月餅。」常先生說。當時,月餅的種類比較少,只有廣式和蘇式月餅,製作工藝也比較粗糙,餡料也比較單一。另外,由於當時油水比較少,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月餅還是用豬油做的。所以,那個時候,大家都很期盼過中秋節,因為可以吃月餅,補充平時的油水不足。
現在,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吃已經不是中秋節的主題。「中秋就是全家團圓,兒女會帶孫子孫女們一起來吃飯,我會準備他們喜歡吃的飯菜等他們。平時上班、上學的都忙,趁著假期來看看我們老兩口。」常先生說。但對他來說,小時候中秋節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分吃一小塊月餅,是最美好的中秋記憶。
70後
中秋是媽媽做的月餅味兒
1974年出生的吳先生是山西人,他記憶里的中秋節充滿了媽媽做的月餅味。
「在我們山西,中秋節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大概一個月前,家裡就開始忙活起來,主要是做月餅。」吳先生說。山西人的傳統是將月餅分為祭月月餅(也稱團圓月餅)和普通的食用月餅。祭月月餅講究四個一斤,包含著「四平八穩,對稱和諧」的意願。普通的食用月餅大小不同,以圓為主,也有葫蘆形、桃形等。專門送給小孩子的月餅特別講究,一般是一些兔子形狀的小月餅,取意「蟾宮折桂」,表示大人對孩子的祝福。
在吳先生的記憶里,從中秋節前大半個月,家裡就會飄著月餅的香味。「山西的月餅多以油和面,餡有紅棗、核桃、豆類、柿子、果脯、紅糖等。月餅上的傳統圖案為廣寒宮、玉兔等花紋,我們家就有整套的月餅模子。我家院子里種著幾株桂樹,每到農曆八月桂花次第開放,母親摘了用糖拌好,卷到月餅里,桂花濃郁的香氣瀰漫在房間里,引得我們口水直流。剛烤出來的月餅特別香,我一次能吃好幾塊。那時我上高中,住校,中秋節前後,每次回家都要帶上一大堆月餅回學校,可以吃上一個星期都不厭煩。」
在中秋節當天,要在院落東面擺上供桌,上置月光馬兒(月神圖像)、月餅、西瓜、毛豆、水果等,講究的人家還要擺香爐、燭台等,香爐中點燃一種盤曲的線香,稱為芸香。月亮出來後,全家仰望明月,主拜者叩頭敬獻,嘴裡還要誦拜月歌。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美食。「每年,媽媽都要特別做一塊大月餅,按全家人數切塊,每人一份,若有外出未歸者,還要特意留一份。」吳先生說。
現在,吳先生已經在港城安家,他的媽媽也去世多年。由於距離遙遠,每年中秋,吳先生都是在港城度過。「現在市場上的月餅雖然種類很多,但始終沒有媽媽的味道。」
80後
懷念滿天繁星和螢火蟲
「中秋節那天,中午會和老公帶孩子去公公婆婆家吃飯,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吃個飯,再外出散步、賞月。」80後市民石女士說。以前只有過節時才會吃到平時吃不到的美味,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都在變著花樣改善伙食,中秋就變得平常了許多。
石女士在花果山腳下長大,小時候每到中秋節,一大家子就會聚到奶奶家。爺爺奶奶會提前準備一桌豐富的飯菜,每到那天,家裡的小孩子們都快樂的像只小鳥,畢竟那時候,平時不是常常能吃到雞鴨魚肉,只有到過節的時候才能美美地吃上一頓。那時小孩子愛過節能吃到美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當然能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聚在一起玩也特別高興。
石女士記憶中的中秋節,印象最深刻的滿天繁星和螢火蟲。「我小時候,污染還沒有現在這麼嚴重,霧霾什麼的根本沒有,天空可見度很高。農曆八月十五晚上站在院子里,抬起頭來,滿天的星星。記得小時候學星座,獵戶座、射手座、獅子座,抬頭就能找到。現在想給兒子講講星座,抬起頭來,能看到一兩顆星星就不錯了。」雖然大人們老會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是小時候怎麼都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因為那時候的月亮又大又圓,像個大銀盤,美不勝收。
除了滿天繁星,石女士對兒時常玩的螢火蟲也念念不忘。「中秋節晚上,坐在院子里聽大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追著螢火蟲四處奔跑,現在想來都是很幸福的瞬間。」那時候螢火蟲很容易看見,有時院子里飛來幾隻螢火蟲,孩子們就會追逐著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四處奔跑。跑著跑著,螢火蟲累了,歇下來了,孩子們就會找來玻璃瓶,用雙手捧著螢火蟲,將其裝進玻璃瓶中。玻璃瓶一閃一閃的,從遠處望過去,就像神燈一樣。「現在的孩子根本沒見過螢火蟲,完全體會不到我們小時候的樂趣。」
90後
去年中秋求婚成功
今年中秋悠閑度假
周旭是1991年出生的小夥子,剛工作三年。對他來說,中秋節意味非凡,他在去年中秋求婚成功。
「去年中秋,我記憶猶新。我跟我老婆那會兒還在談戀愛呢,她在徐州,我在連雲港。去年中秋緊挨著國慶,只放兩天假。我們約好了,中秋假期要好好地聚一下。可誰想,單位一個電話說讓我提前一天結束假期,去外地出差,那就意味著我得中秋節那天就趕回來。我老婆那時別提有多失望了,但工作需要沒辦法呀。看著她悶悶不樂的表情,我下定決心往後每年中秋都跟她一起過。我買了當天最晚的那趟車票,中午帶她去吃了頓大餐,還利用下午那麼點時間,跟她一起去雲龍湖拍了照片。在雲龍湖邊,我跪下向她求婚,她答應了。」
今年中秋,是周旭婚後的第一個中秋,老婆提出今年自己做月餅。兩個人提前一周買了食材,然後用了整整一個下午,一邊看教程,一邊製作,終於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手工月餅。「聞著滿屋的月餅香氣,心中滿滿的都是成就感。老婆還買了許多漂亮的盒子和包裝紙,把做好的月餅帶給朋友、同事,雖然賣相和口感比不上外面賣的月餅,但每一個月餅里都融入了自己滿滿的中秋祝福。」
中秋節小長假,周旭和妻子沒有像以往一樣在家過節,而是選擇帶著兩家老人去蘇州玩。「中秋節老在家吃吃喝喝也沒有什麼意思。今年我和老婆說好了,出去過節。我早早就訂了酒店,去蘇州度假,在農家樂吃太湖三白,去旺山喝碧螺春,環太湖騎自行車,晚上在農家樂的庭院里吃蘇式月餅,過一個自在舒適的中秋節。」
那些年我們一起過的中秋
□庄婷婷
推薦閱讀:
※進化讓我們睡得更少,而這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
※轉載】我們來到鄧小平故里,緬懷鄧小平同志豐功偉績【原創】
※我們不一樣:流感用與不用奧司他韋?
※別急,我們為你科普這些「劇」新詞·台州晚報
※分子生物學告訴我們:一樣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