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有學問:靜心運動大臍與不隨意肌可健康長壽
拜佛有學問:靜心運動大臍與不隨意肌可健康長壽
動與靜的辯證法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好身體是練成的,可是鍛煉得過勞過激,飽受傷病困擾的也大有人在,歐洲某划艇冠軍死於訓練之中,媒體說給中國奪金掃清障礙,可是這樣的「讓賢」也太悲慘了。近日來,國內外陸續發生運動員興奮劑尿檢陽性而被剝奪參加奧運會權利的新聞發佈,有的還是世界排名第一,既然有這樣的實力,何苦呢。金牌誰都羨慕,可是每面金牌後面有多少人因此而倒下,又有誰會關心呢?就是拿過金牌卻又怎樣,讓過去的努力轉化為政治或商業成功的人畢竟寥寥無幾。那些被迫出賣金牌以維持生計的人,又有誰會關心呢?現在的競技體育已經具有太多的經濟和政治的色彩,早已失去強身健體的積極意義。曾經把半數以上美國人忽悠得不知南北的慢跑先生,最終還是死在慢跑的途中。老百姓當中也有類似的案例,老年人為了證明鍛煉的好處堅持天天爬山,結果永不服老的自信毀了健康,最終倒在爬香山的路上,這種事情時有所聞。過猶不及的警語仍然沒有過失效期,鍛煉一定要量力而行。
相反,也有面壁冥想幾十年的智者和高僧,他們以靜代動,同樣高壽。那天在福州鼓山湧泉寺,看到那麼多的放生的烏龜很有意思,特別是有一隻很大的烏龜趴在池邊的石頭上,躡手躡腳地想過去拍個近景,怎麼也沒有料到它竟然飛快地竄到水裏跑了。誰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平時慢吞吞的龜居然具有如此快的應急反應能力,這大概就是動靜結合以達到養生的最好榜樣了,恐怕這也是它們能夠保持千年壽命的原因。平時的靜,消耗很少,各個器官都不會很快耗損掉,必要時的迅捷反應能力又能躲過任何天敵的侵擾,贏得長久生存的機遇。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嘛!所以,沒有必要非如何如何不可,我就極力反對每天雷打不動地化一兩個小時去健身,非做夠多少運動不可的做法,我也不是不鍛煉,完全隨意,順其自然,高興時也喜歡激烈運動,考驗考驗耐久力,如徒步登黃山。沒有機會,慢走散步也就夠了。無欲則剛嘛!
佛就是覺者。覺就是對一切事、理都明白清楚的人,他了知宇宙中千千萬萬種事物,各種相似與不相似,相同與不相同的生命形態。因為佛對於他們的生活、身體和心靈的習氣全部瞭解,所以能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只要眾生肯學習,肯依照他的話去做。
其次,佛還完全瞭解宇宙間一切生命形態的來龍去脈,也知道生死之間到底是怎麼轉換?如何轉接?因此他能幫助一切眾生從各個生命形態轉換成另一種他們所企盼的生命形態,讓他們能在一種理想的情況下生活。複次,佛還能印證一切,包括花草樹木乃至於山河大地,甚至星球、宇宙,一切沒有感情、無痛覺、無思考能力,我們稱之為無情眾生的東西。他們的成住壞空是如何形成的?小至原子,大至石頭甚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佛無不知,無一不曉。
至於無情眾生與有情眾生之間的關係,無論微細或巨大的,直接的或間接的,何者在先,何者居後,以及彼此的依存、互動,他都瞭然於胸。
佛本是眾生之一,經過累劫修行然後成佛。佛的基本條件有三:第一,他能確實瞭解眾生平等,所以他對自己很有信心,卻絲毫沒有優越感。其次,有很偉大的成就,所以能瞭解一切宇宙的真相。他要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學習、印證。所以他能從眾生轉為佛。佛有很大的成就,但決不執著於已有的成就。當因緣具足時,他還可以放棄他的成就,所以正法明如來,放棄了佛位,退歸菩薩位,以尋聲救苦的觀世音大士身份,來護持法藏比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第三,該他做的,他會當仁不讓,但沒有絲毫的支配欲。他並不期待別人服從,只是一切盡其在我,盡其所能去成就別人。
既然佛沒有絲毫的優越感,所以一定不需要我們拜他。那麼,我們佛教徒為什麼要拜佛呢?拜佛是一種運動嗎?如果是的話,我們看一看,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運動,到底有什麼目的?大概不外乎是為了身心的健康吧!那要怎麼來運動呢?所謂運動就是運用各種方式來活動我們的身體、四肢,以及內臟,乃至身體的任何部分,讓它幫助我們去除疾病,達到身心安寧,這是運動的最終目的。
大家都知道運動必須要有肌肉,沒有肌肉就不能運動。身體哪些部位有肌肉呢?臉部,頸部、四肢、腹部、背後都有肌肉。內臟當中,如心臟就有很強壯的肌肉;胃腸、子宮、膀胱都有肌肉,可是它不聽我們支配,所以稱作「不隨意肌」。肺臟、腎臟和肝臟都沒有肌肉。因為沒有肌肉,所以不能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大腦,它也沒有肌肉,到底我們哪些運動可運動到這些地方呢?
那麼拜佛有什麼好處呢?剛才談到內臟中有不隨意肌,即不隨著你的意志來控制.所以叫不隨意肌。幸好我們還有兩組肌肉是隨意肌,橫隔膜和腰大肌。橫膈膜上面是肺和心臟,下麵是胃腸、胰髒、肝臟、腎臟,膀胱、子宮,卵巢、小腸等。還有兩條很粗很壯的肌肉,叫做腰大肌,它約在脊椎骨中間,橫膈膜後面的地方,它粘在脊椎骨,斜斜的往前下方走,走到骨盆的中間附近。
從側面看,橫膈膜就像把我們的身體切成上下兩半,腰大肌它是從下半部斜斜的橫切我們的身體。如果這兩組肌肉可以運動,那就相當理想,因為當橫膈膜上下運動的時候,它就可以按摩我們的肺臟。從氣管下來,直到心窩的地方,這裡有一個穴道,中醫叫做膻中。氣會膻中,它從這裡分成兩條支氣管跑到肺臟裏去。我們呼吸時,氣體的進進出出,都要經過總支氣管。橫膈膜如果得到很恰當的運動,就可幫助肺臟下麵的三分之一廢氣、髒氣排出來。氧氣可以下到肺臟的下麵三分之一。橫膈膜的上下運動,活動量夠的話,連肺部上面的三分之一都可換氣。所以橫膈膜對肺臟很重要。它恰當的上下升降,就叫做腹式呼吸。橫膈膜的上下運動還可以按摩心臟、肝臟胃、胰髒和脾臟
再下麵一點的子宮、卵巢、膀胱、小腸、大腸等就要靠腰大肌了。腰大肌與脊椎骨相連,剛好靠近腎臟動脈的後方。當我們手握緊,肌肉就會鼓起來,顯出它的彈性和硬度,這叫肌肉收縮。腰大肌運動就是腰大肌在收縮,因為它的前面還有內臟,這時一運動,它就繃緊,所以腎臟的動脈和靜脈就好象給夾住了。一松一緊形成了運動。一夾一放,因此血就會沖進沖出,腎臟好象被沖洗一番。沿此而下,此肌肉旁邊有很多血管,分別延伸到內臟、腸子裏去。因此橫膈膜與腰大肌的運動是多麼重要啊!
那麼,我們如何讓橫膈膜與腰大肌來運動呢?就是拜佛。拜佛的時候,第一個動作,上身前屈,這時上半身與下半身形成九十度,頭也是水準的,既不垂也不仰。身體形成這個姿勢時,腰大肌下半部便收縮,這時它就把橫膈膜拉下來,再配合身體前面的腹直肌,後面的背肌放鬆,人就是九十度鞠躬,此時橫膈膜運動與腰大肌下半截運動,跪下去五體投地後再起來時,主要就是要運動腰大肌的上半截。如何能讓腰大肌的上半截收縮放鬆呢?這時必須要用腳大趾,用它踮起來使臀部提高,如此腰大肌上半截收縮.就能把下半身提起來。
佛拜佛含有很深奧的道理,拜佛務必注意細節,需要有人好好指導。我們注意拜佛的一些動作細節,當三體投地拜下去時,正確的姿勢應該是腳背貼著地面:站起來時,則用大腳趾尖一踮,臀部提高(身體不可往後退),然後站起來。
再談到如何運動大腦?它關係到我們的生命和智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謂運動,就是讓大腦能夠動。你怎麼運動它呢?大腦裏邊有一個很小的器官內分泌腺,其中對人類特別重要的,叫做腦下垂體。它關係到我們的免疫系統。它是內分泌的總司令,所以佛教就教我們要五體投地。經過人類幾千年來的試驗考證,我們知道大拇指和大腳趾的腹面,就是我們腦下垂體的反應區,所以拜佛時腳趾尖踮高,把身體撐起來,就可以刺激到腦下垂體。我們這個腦下垂體,很難直接碰觸得到,外面有很厚的頭蓋骨保護著,只好經過經絡去刺激它。所以拜佛時,五體投地。首先是大腳趾收到訊息;皮膚底下的神經接受到壓力,傳達到腦下垂體。然後,彎腰、頭著地,翻掌。起身的時候,用手指尖的力量把上半身撐起。正確的拜佛;拜佛為何要五體投地呢?如果大家能瞭解拜佛可以健康長壽,使我們大腦得到運動,有助於開智慧的話,自然都會願意去拜佛。所以拜佛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開智慧,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安詳,是福慧雙修的好方法。
只有瞭解其中的道理之後,才易於起信,知識份子尤其如是,否則便會誤會拜佛是迷信,以為拜佛的人自己不知努力而終日祈求。其實,拜佛若有所求,也只是求自己。明白了這個道理,便無論他的學問多大,社會地位多高,也會在佛前心甘情願五體投地了。所以,不要勉強別人,佛菩薩和法師都不會在乎有沒有人拜他。法師是佛的弟子,佛怎麼做,他就怎麼學。修行人並不希求人家向他拜,只是傳統已經形成,只好讓人家運動、運動,開開智慧罷了。
在佛教裏,拜的學問是很大的!拜的人要有學問,受拜者更要有學問,希望從今以後,大家拜佛要心無掛礙。佛是不需要我們拜的,佛要是需要我們拜的話,就不能稱佛。為什麼拜佛的功德很大?因為拜佛能使身體健康、開智慧,那是千金難買的,這不是功德無量是什麼?
我們的一切煩惱痛苦起因於太執著。現在學佛了,以後要放下執著、放棄不好的習氣。但是突然間要改也很不容易,要有技巧,必須婉轉。尤其勸說別人時,更要如此。因為一執著,心裡就沒有光明,現在學佛皈依了,拜佛就要面向光明。可是要有技巧,要婉轉,所以拜佛時,五體投地之後,接著手要提起來轉一個彎,再張開,這是象徵得到光明。在雙掌著地時,手掌向裡面不是黑暗的嗎?當很婉轉地張開就得到光明了,這表示接受到十方三世諸佛菩薩摩訶薩的慈悲智慧。然後握拳,這時不叫執著,叫做把握。你「把握」了,就不要只放在自己的口袋,你還要很婉轉、有技巧的還諸大地,因為大地培育了眾生及一切生命形態。在頂禮拜佛時,要將我們的無明煩惱等執著,很婉轉、很善巧地放下,同時把握慈悲智慧;除自己受用外,還要迴向在大地生長的一切眾生。然後就用手指尖撐起上半身。為什麼要向內轉?因為從心裡面向內心求,向內心去反省。你有了智慧光明、慈悲喜舍,你便要向外弘揚。除了這表法,它還有另外一種意思:我們手的內側有三條經絡。第一條是肺臟跟淋巴系統,中間的一條是血管跟神經系統,第三條是心臟系統跟小腸消化吸收系統。惟有這樣提起來轉一個圈,才能完全發揮兩面肌肉的運動。
為什麼有的人平常做早晚課時,或參加法會誦經持咒拜懺時會喘氣?因為不懂技巧。無論念佛、誦經、唱贊都有一定的技巧與方法,這是讓我們訓練呼吸。人的一生過程與呼吸有極密切的關係。譬如持名念佛,就是稱念阿彌陀佛,執持佛的名號。持名念佛法門有一口氣多念,有多口氣(換氣)多念,有用上氣念,也有用下氣念;不懂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地念,因此就會喘。為何容易喘呢?原因就是沒有拜佛,就算有拜佛,也不懂要領。如果能用正確的姿勢來拜佛,能量場就會擴大,呼吸就會順暢,氣血就容易流通。
學佛皈依後,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拜佛,能夠一天拜一百零八拜,不氣喘,不臉紅,然後才開始打坐,誦經、持咒、念佛等等,這樣效果就不一樣了。
佛遍十方
至於拜佛要朝哪個方向?其實,方向是出於我們人類的錯覺。為什麼有東方與西方?因為古代的人,眼見日出日沒,便訂立太陽升起的地方為東方,太陽下去的地方為西方。他們一直以為太陽是環繞著地球轉,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也是我們人類的驕慢心使然。
在《醫緣說法》這本書中,談到何處是西方?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區,東西南北,就有不同的電磁場與能量場。譬如大氣層裏,上面的氣層與下麵的氣層,壓力不一樣,因為壓力不一樣,就形成交換。上面的氣壓高就往下,下麵的氣壓高就往上。
成佛、成菩薩,必須要證悟《心經》中的四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假使套上代數的一個方程式,以色就是物質,空就是能量來代替,則變成「物質即是能量,能量即是物質,物質不異能量,能量不異物質。」而物質與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所以佛菩薩都必須經歷《心經》這四句經文的修證,然後才可以憑著自己的願力,成就佛淨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拜佛應該朝那個方向,真要考據的話,是有方向的,我們人體也是個電磁場,地球也有電磁場,人類彼此間有關系,但不會絕對的互相影響。同理,大氣裏邊有電磁場、能量場的交換,它與我們雖有關系,但不是絕對的影響到我們。液體、河流、大海也是如此。如佛經中便記載著人類是有電磁場的。
《觀無量壽佛經》和《無量壽佛經》中談到,只要證悟到聲聞乘,身體就會放光,放光的範圍有八尺。證悟到菩薩的境界,他的電磁場就有幾千裏。所以,佛教儀規中的一舉一動,乃至任何法器佛像,都含藏大量訊息,包括知識、經驗、智慧及宇宙的奧秘都在其中。我們拜佛時,常常看到佛像後面有圓光的表證,那是佛光,表法.也是電磁場。因此,在不同地方拜佛,只要心很虔誠,便會有感應,所謂感應就是和佛菩薩的電磁場重疊。兩個電磁場、能量場碰在一起,通常只有兩種情形出現,第一種是頻率一樣,互相重疊,互相增強;第二種是兩者頻率互相抵消。
廣欽老和尚是當代的高僧,他在山洞中修行,老虎都來護法。本來只是公老虎來,後來還帶著母老虎、小老虎一起來,何以致此?因為他能改變老虎的電磁場,使他們生起慈悲心,猴子也來獻果,鳥也來獻花。
我們不能否定大自然的環境學,但是,千萬不可迷信,拜阿彌陀佛一定要向西拜嗎?要知道佛的法性遍十方,無所不在,我們學佛修行,如果修到連常識都沒有了。豈不太遺憾了嗎?
推薦閱讀:
※[原創]你我為什麼要拜佛?應該如何拜呢?
※燒香拜佛,十不求
※不會拜佛得罪神,韋馱菩薩聖誕,你拜對了么?
※凈空老法師有關拜佛消業障的開示彙集
※拜佛、誦經、念佛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