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恆星也有類似木星的「大紅斑」
騰訊太空訊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斯皮策與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確認太陽系外的一顆小型恆星上存在類似木星大紅斑的「巨型風暴」。在太陽系,木星大紅斑被認為是劇烈的反氣旋旋渦,這股風暴比木星其他雲層海拔要高出很多,目前木星大紅斑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兩倍。這顆代號為「W1906+40」的小型恆星是一顆位於天琴座,光譜類型為L的褐矮星,距離地球約53光年。褐矮星是一種質量介於氣體巨行星與恆星之間的次恆星,其個頭並不比木星大多少。而「W1906+40」表面的「暗斑」風暴也與木星大紅斑尺寸接近,科學家持續觀測這個風暴已有兩年,並認為它或許在很久前就已經存在。雖然此前在木星或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上觀測到類似的風暴,但在恆星上發現這樣長期存在的巨型風暴尚屬首次。早些時候,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曾在其他褐矮星上發現過巨型風暴,但它們往往只存在數小時至數天。研究發現褐矮星「W1906+40」表面溫度約為3500℃,這樣的溫度比起太陽表面近6000℃要「涼爽」的多。也正因為這樣的溫度,「W1906+40」的大氣層可以形成雲層與風暴,科學家們認為褐矮星的一些雲層由礦物質微粒組成。
這顆代號為「W1906+40」的小型恆星擁有類似木星紅斑的「大暗斑」,位於它的北極附近(騰訊太空配圖)
木星上的大紅斑最早發現「W1906+40」大紅斑的是NASA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它是一台紅外線空間望遠鏡。隨後研究團隊意識到「W1906+40」正好處於開普勒望遠鏡的觀測區域內。開普勒望遠鏡是一架用於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通過凌星法(行星經過恆星前方)觀測恆星的亮度變化來發現系外行星。但科學家利用該望遠鏡觀測後確定「W1906+40」的亮度變化並不是來自行星,也不是類似「太陽黑子」的恆星表面磁場活動造成的。隨後另一架太空望遠鏡-斯皮策望遠鏡在紅外波段觀測確認,「W1906+40」表面的紅斑是一個活動劇烈的大型風暴,其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三倍,大約9小時繞「W1906+40」表面一圈。斯皮策望遠鏡在紅外波段以兩個不同的波長觀測「W1906+40」大氣層,並結合開普勒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確認了這個風暴的存在。天文學家稱如果人類坐星際飛船抵達這顆褐矮星附近觀測時,會發現該風暴看起來就像一塊位於「W1906+40」表面北極附近的大型紅斑,目前天文學家並不確定這種風暴在褐矮星上是否普遍存在,以及為什麼可以存在這麼長時間。科學家計劃在未來繼續利用斯皮策與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褐矮星,以發現更多類似的「暗斑」風暴。(桂林)
推薦閱讀:
※「朱諾」探測器今日超近距離飛掠木星,或將帶來驚人發現
※06.13星座運勢 | 水星拱木星,溝通中出現機會!
※中國多地今日觀測到「木星合月」天象(組圖)
※被木星撞出太陽系外的第五行星
※7月10日看金星與木星「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