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述「以玉立國」的先民們對玉器獨到見解

簡述「以玉立國」的先民們對玉器獨到見解

古玩交流與討論2016-11-23

在4000多年前,中國進入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國家夏代,也就是到了舜禪讓於禹,繼之「禹傳啟,家天下」,到啟時建立了所謂的「夏玉朝」。夏代玉器 大多在新石器時代後期製造成型的,標誌著中華大地上的古老人類終於跨進了文明的門檻。在這個時期的出土的不少玉器都有銘文出現,有人認為這是原始漢字的雛形,而且這類古玉器以動物型器型比較多,有的是兩個動物合體器型,反應了古代人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對動物,特別是鳥類的崇拜。男性生殖器崇拜即男根崇拜也因此應運而生,在男權至尚的父系社會裡,先民們祭祀祖先「慎終追遠」「奉先思孝」,均要舉行慶典和祭祀,而把先公先祖作為生殖神來加以膜拜,便顯得非常自然,在考古發掘中曾發現不少有生殖器崇拜意義的「男根型」玉器

夏代玉鳥魚玉器

許多古代文獻反映,夏朝是一個崇尚玉文明的國度。例如,在夏禹為統一疆土而進行的征僅三苗的戰爭記敘中,就留下了玉崇拜的痕迹。《墨子·非攻》對這一場戰爭是這樣描述的:「昔者三苗大亂,天命短之。曰妖宵出,雨血三朝,出於唐,大哭乎市,夏冰、地拆及泉,五穀變化,民乃大報。高陽乃命高於立官。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雷電動震,有神人面鳥身,半圭以待,扼矢有苗之將,苗師大亂,後乃過幾。禹既充有三苗,焉歷為三川,別物上下,鄉制四極,而民補不違,天下乃靜。」三苗乃湖北、湖南及江西地城之古代部落,高陽乃帝稅項,為占夷人部落之神。古傳夷人歷來以鳥為圖騰,故而「有神人面鳥身」前來助陣廝殺,「奉圭以待」正是那時玉崇拜的一種表現,此圭是神的標誌,只有神靈才能奉圭,這就把圖騰崇拜和玉崇拜結合在一起了。有玉才能顯示神靈,在禹所發動的這麼一場大規璜的征戰之中,圭代表的是天意,這和大禹「親把天之瑞令」是一個道理。這還說明玉在當時既是號召的旗幟,又是統馭所部的法度。古代傳說中關於大禹和玉的關係的記敘還有種種。總之,夏之立國和玉文化一定有著重要的關聯。

神人面鳥身,半圭圖片

一 、河南偃師二里頭是夏朝晚期的王都,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揭開了夏玉朝玉器文化的面紗,並能和古代文獻相印證。因此,目前所知的二里頭文化出土的玉器,奇特型玉器比較多,有一種動物形狀玉器;有兩種動物合體形狀玉器;有人物形狀的玉器;也有反映古人狩獵的玉板;有原始文字銘文的玉器,這些都是夏代玉器的獨有的,也是具有夏代代表性玉器形態。

夏朝銘文「白夕用乍」玉圭圖片

夏代銘文魚型玉器

二、 夏代的眾多的禮儀玉器中,兵器形玉器佔了重要地位。二里頭所出玉戈、玉鉞和玉刀,都是作為「兵社」形式出現的,它們象徵王權的軍權,也體系了其在戰事中的勝利與凱旋時候的自豪之態。「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用侵代。」這是氏族社會求聯社會戰亂的實景、炎黃之戰、黃帝量尤之戰。「共玉頂頜」之戰等,都是這時期的重大戰事。戰爭的結果、是強大部族兼并弱小部族、社會向部族間融合統一(國家形成)方向邁進、到二一時,他「合諸侯於琮山,執玉帛者萬國。」這標誌曾經過激烈的武力爭戰後,夏玉統治地位的確立與鞏固。

玉戈,應是龍山文化玉戈的延續。其首部無中脊,還保持前者的造型特點、有的玉戈長達43厘米;器形之大,實屬空前、它是典型的禮儀儀位用器。戈的造型規範,分二式:一式為尖鋒,雙刃,援與內相連處有敘線紋,無中脊,內上一孔;二式為尖鋒,鋒前端略起一段中脊,內部窄短,穿一孔

夏代玉戈圖片

玉鉞亦分二式:一式作長方形,兩側邊緣出脊齒,刃略作弧形,造型當是龍山文化玉鉞的延續;二式的造型屬於創新型,其重要價值在於,它為商代同類器型開了先河。它整體近圓形,頂端較圓,兩側直,出數個脊齒,弧刃分成連續四段,每段為雙面直刃,變成四連刃,中間一大孔。從力學原理看,短形四連刃的砍殺力、會相對增強,因為自力的面積大小與四強成反比。

夏代玉鉞圖片

玉刀,是生產工具石刀的延續,有的刃最長者達65.2厘米,且無使用痕迹、只能是儀仗器。玉刀為長條梯形,分三式:一式長條梯形;二式兩側出脊齒;三式兩端均刻細網格紋

夏代七孔大玉刀圖片

三、 夏代的禮儀玉器中生產工具型玉器也有很多,例如 :玉斧、玉鏟等。

玉斧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玉斧是一種扁平的梯形器,上端有孔,可縛扎執柄,下端有刃,如果刃部寬大則叫鉞。史前時期,石斧曾被作為一種實用的殺人武器,後以玉製成,便演化為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執掌的王權象徵物。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主要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為多。這個時期的玉器雖然片狀較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極少,凡平面之處,中部皆微微隆起,邊緣較薄或有坡。

夏代玉斧

玉鏟。陰線紋的刻法上,按照一些現代琢玉技師的看法、當時已經使用防輪式工具、根據線紋形式的不同需要、用四輪(後世稱為"勾防")在玉器表面刻划出條條細陰線,此法通稱為"勾"法。如在陰纜溝槽的一個立面、再用陀輪將它向外稍加拓展、形成較充的斜坡面,叫做"徹法"、二者合之即"一徹法"、勾徹法工藝的實施,使兩手平行陰線線形產生了差異,而具有層次感與活躍感。它較之新石器時代玉器的陰線紋,有了很大的形式美的進步。

夏代 玉鏟圖片

四、 夏代的禮儀玉器中裝飾品玉器出土很多,例如,玉管、玉珠、、綠松石飾、嵌綠松石獸面紋鋼飾牌;玉料主要有白玉、青玉(含河南獨山玉)、綠松石等、玉器工藝一般較規整,表面光滑。

夏代玉管,它的製作相近於紅山玉管。紅山玉管是無紋的,商玉管及以後各個時期的玉管,表面大多雕刻細密紋飾玉器材質。玉管是古代女子的頸部裝飾玉器。它是一個管狀物,軸線上制孔,用繩穿起來,掛在頸脖上。小的玉管常常十幾個或二十幾個一串,大的玉管通常只用一個。玉管最早發現於紅山文化層,以後各個史前文化里都有發現,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在今天的藏族婦女身上,還可以看到掛著玉管、天珠管。

玉管圖片

玉珠。許多古代文獻反映,夏朝是一個崇尚玉文明的國度。古代傳說中關於大禹和玉的關係的記敘還有種種。如《拾遺記》曰神授禹玉簡,"禹即執持此簡以平定水土"。還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等等。總之,夏之立國和玉文化一定有著重要的關聯。

玉珠圖片

四、 夏代的禮儀玉器還有玉圭、牙璋、柄形飾,玉琮等。

玉圭造型呈平首式,出土時"表面沾著大硃砂"。二里頭窯址所地刻有陰線四方連續式變柏章紋。"十種坑"是新石田代至兩周時期墓中中的司和一俗,它表明墓主人直要身份和地位。這兩件玉圭,應是五曰奴隸主創的遺物、玉圭的用途可能有二:其一。是其本人某些權力的象徵物;其二,可能是奴隸主貴族做"夏社"(玉朝之社祭,見《記·封神書》),即祭土地神時所用。因為圭宇從重上以法地,故古時用圭田地神,同時兼用於禮雲神。

夏代玉圭圖片

牙璋。牙璋體形較大,皆作歧首式,下部兩側出繁複的對稱式闌,或在闌之間有數道陰線直線紋或網格紋。最大的牙璋長達54厘米。墨玉牙璋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至夏朝的文物,1976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長48.3厘米,寬8.2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夏代玉牙璋圖片

柄形玉飾,夏代玉揚形飾是重要的發明,其造型為商和西周同類科的先規。作為一種禮儀器,互代玉柄形飾的具體用途尚不得而知。如果說商代柄形飾系用什祖先靈位(牌協)的表象物那麼,玉代柄彤飾也可能有相同的用途。,開商周同類器之先河。夏代玉柄形器多出土於河南二罩頭文化中,有的呈扁平長條形,有的呈方柱形。器而或光素,或飾有簡單的弦紋和較抽象的獸面紋。商代玉柄形器扁體長方形或方柱形,有的兩端半齊,有的下端琢一較小的榫頭。器件光素或飾有獸面紋、蟬紋、弦紋等,穿孔部位不盡相同,有的甚至無孔。兩周玉柄形器發現較多,形制差別較大,長短、粗細各不相同,多數在柄飾有平行的凸棱和陰線刻紋,少數有鳥紋。

夏代 柄形玉飾圖片

關於夏代出土玉琮的功能,學術界也是眾說不一,至今尚無定論。有學者認為琮是煙囪崇拜的禮器,是家族祭祀的對象;有的學者認為琮象徵地母的女陰,是生殖崇拜的對象;有人認為玉琮是男根之函;有人認為琮是織布機上的部件;有學者認為,琮是溝通天地之間的媒介,琮外方象徵地,內圓象徵天,中孔穿的柱子為天地柱,象徵天地之間的貫穿,琮上的獸面紋就是巫師的蹻,巫師乘獸蹻以此通天人之際;還有人認為良渚玉琮是良渚寺墩遺址的設計底本;琮是玉主,是宗廟中祭祀時所請神明祖先降臨憑依之物;琮是獸面神神柱,屬於圖騰柱;琮是燎祭用具;琮是繫於腰問的佩飾;更有人認為,琮是獻給鬼神的豬、豬頭、豬下頜的高貴替代物,是神的食物;琮是井乃至黃泉的象徵,是神龍浮出的通道。


推薦閱讀:

玉器掛件——平安扣簡介
專場導覽:中國玉器
書房中的玉器
古玉界:漫談湖北隨州曾侯乙墓那些奢侈玉器
中華文明搖籃山西省出土玉器——商時期

TAG: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