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教】:佛弟子必學 佛門如何看待遊戲 學習佛陀的智慧

【佛陀正法本意佛言慧語系列心靈桌面】

【認識佛教】:佛弟子必學 佛門如何看待遊戲 學習佛陀的智慧

 佛告善生。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於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於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墮。是為六損財業。..善生。博戲有六失。云何為六。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戲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佛說善生經》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譯:佛陀告訴善生,有六種事情會破損財業,第一沉迷於喝酒,第二賭輸贏﹑角勝負、爭高低的遊戲。三者淫樂放縱,第四沉迷世俗歌舞視聽,第五與惡友相聚。第六懈怠墮落。這六種能破損財業。善生,遊戲有六種過失。是哪六種過失呢?第一財產日日損耗。二者雖然勝利因不滿足而想贏更多,也會引起輸的人生怨念或嗔念,第三智者及善知識呵斥遊戲的行為。四者玩遊戲的人會導致人們不尊敬不相信他。五者常被他人疏遠。六者若輸了會起盜竊心。善生,這是遊戲的六種過失。若在家長者,長者的孩子沉迷遊戲。其家產財業及福報會日日損壞減少。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財入惡道。當識知。何謂六。一為嗜酒游逸。二為不時入他房。三為博戲游逸。四為大好伎樂。五為惡友。六為怠惰。博戲有六變當知。何謂六。勝則生怨。負則熱中。朋友戚之。怨家快之。有獄凶憂。人眾疑之。已有斯惡則廢事業。未致之財不獲。既獲者消。宿儲耗盡。《佛說善生子經》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譯:在家居士的孩子。有六種過患。會消減錢財墮入惡道汝等當認識和知道。是哪六種呢?第一沉迷喝酒玩樂,第二種時時進入他人的房間(心不定、沒禮儀),第三種沉迷賭輸贏﹑角勝負、爭高低的遊戲來玩樂。第四種非常喜好世俗歌舞視聽。第五親近惡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六種懈怠懶惰。沉迷遊戲會有六種過應當知道。是哪六種呢?雖然勝利因不滿足而想贏更多,若是輸了就想急於再次贏回來。若自己贏,那與您玩的朋友輸了定會讓憂愁苦惱,若自己輸,也會讓您的冤家感到暢快。若輸的過多而起盜竊心而有入監獄的危險,經常玩此遊戲的人會讓眾人猜疑而不尊敬不相信您。一旦沾染這些惡事,則必會荒廢事業。本來將要有錢財,因為沉迷這種遊戲而折損福報失去了命中之財,如果已經獲得的錢財會因為自己沉迷遊戲而漸漸減損,直至存儲的錢財耗盡。

如博戲故。如說苾芻。汝等決定不應博戲....博戲者。多過患故世極訶故。佛決定遮此。《阿毗達磨順正理論》三藏法師玄奘奉例如賭輸贏﹑角勝負的遊戲,告訴諸多比丘,汝等絕對不能樂此遊戲。遊戲者,很多過患為智者所呵斥。佛決定製止這樣的行為。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註:遊戲這個領域,因為涉及的利益面太廣,因為談及這些會得罪很多有財有勢的公司與沉迷的玩家,很少有人在這方面系統的提及與解析,就是因勢力過於龐大,吃力不討好,但是眾生不了知其中過患,不忍見眾生沉迷其中造作業力,荒廢時間及事業。以此工作室結合佛經解析,行拋磚引玉之舉僅限於讓有緣的佛弟子了知過患,覺醒自己,覺悟眾生。

佛經里的博戲是在古代是民間的一種賭輸贏﹑角勝負、爭高低的遊戲以及古代的棋戲。博戲的幾種形式麻將、紙牌、骰子、後來又衍生出「牌九」、「廿一門」、「游吃斗」、撲克、字牌等幾種。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博戲的種類再次擴大,如種種棋牌鬥地主,種種棋牌,博彩,炒匯,炒股來賭漲跌。隨後電子時代的來臨,這些又進一步全部電子化,變為單機遊戲,街機遊戲,網頁遊戲,網路遊戲,手機遊戲,以及3D遊戲,VR遊戲。迄今為止,相關遊戲已經有至少幾十萬種,全球十幾億玩家,人生本來虛幻,反而沉迷虛幻中的虛幻,幻中幻真是苦中加苦,隨著進一步發展電子化會更加發達變為4D,5D遊戲,讓您身臨其境的沉迷遊戲。所以未來會更加電子化,科技化,信息化。逐漸演變為賭輸贏,賭漲跌,鬥勝負,爭裝備的好壞,爭等級的高低,爭虛擬錢財的多少,與怪獸相鬥來比勝負,與玩家相鬥來爭勝負,與系統的機器人來戰鬥爭勝負。自己贏了而有成就感,滿足感,以此填充內心的空虛與寂寞而越來越沉迷其中,之後若真的覺得玩的沒意思了,但是大好人生本該用來學習和升華生命的時光已然荒廢,時不再來,甚是可嘆。佛教非常支持科技便利於社會發展和生活的便利,但是不支持陷入沉迷五欲的東西。

有人僅僅把佛經里的博戲解釋為賭博,這是非常不對的,只解釋了博而沒有解釋戲,要知道不同的環境,文化與時代對佛經的解析是不同的,因為社會文化會變換為不同的方式,萬萬不能死板不變,要知道佛經里往往是針對當時的環境而開示,那時人們的娛樂是以博戲為主,故此佛陀制止那種錯誤行為,以前人們是以人與人之間博戲,現在是人與電腦,及人在電腦中相互爭鬥勝負與輸贏,甚至用金錢來充值虛擬幣購買相關,散失錢財,這也符合博戲的過失之一,不能世間還了一種方式就不認識了,《正法念處經》「痴故自為患。而著遊戲樂。.....如是遊戲放逸行故。其心不定。..」愚痴不知過患的緣故,而貪著遊戲的樂處。這樣玩遊戲而放逸的行為會導致心性不定。又雲「..為愛所覆。放逸遊戲。如心所念。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縱逸遊戲。耽著欲樂。不念退沒。無常之苦。放逸自恣。痴愛所誑。遊戲放逸。乃至愛樂。生天因集。業盡還墮地獄餓鬼畜生。」為愛欲所覆蔽,放縱玩樂遊戲,如心所念念不忘,而貪著五欲之樂,乃至其善業因此逐漸享盡,命終後還會繼續退失,最終墮落於地獄,餓鬼與畜生。恣縱放蕩於遊戲,而貪著五欲之樂,不念時間與福報的減損與人生無常的苦楚,放逸放逸自己的身口意,為愚痴愛欲所蠱惑,遊戲放逸身心,乃至貪愛其中樂處,這是靠著以往升天的福報因緣所致,待善業享盡後,還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之中。這裡我們要知道這裡佛經里的遊戲在當時是人與人之間的遊戲,在科技化的現代就是演變成了電子化的遊戲。《阿含經》雲「不放逸為本」,《華嚴經》雲「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所以佛弟子每日念無常之苦,每日哪怕一點時間用來修行解脫生死都來不及,哪裡還有閑散時間用來放逸六根去玩樂遊戲呢?所以但凡是放逸身口意浪費時間的行為和遊戲,佛弟子都不應作。

佛弟子需要認知道所有遊戲的製作者的共性都是為了錢與人氣,您必須花錢,他們才能養活自己,賺更多的錢,以至於遊戲開發往往都是以好的裝備,美女,帥哥在其中,外加巨資請有人氣的明星來代言,以此獲得人氣,吸引玩家,多會讓您做任務,打怪殺怪來升級,或互相鬥爭來升級。想要更好的殺怪,就必須購買裝備,想要讓自己的等級更高獲得更好的裝備和系統獎勵,也需要花錢,總是他們會使用種種誘惑讓人儘可能的花錢,儘可能多的花費時間多玩給他們支撐人氣,玩的越多花的越多他們越開心。逐漸自己的儲蓄就會耗盡,並折損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沒錢之人就會花費父母,甚至偷盜行竊做出種種違法事業。

他們為了吸引人氣,往往使用比較火熱的電視劇,小說來開發成遊戲,塑造成功者形象,用歷史不同的英雄來命名,甚至佛教里著名的達摩祖師都成為遊戲里打打殺殺的打手,真的是末法亂象,不尊重古德先賢,遊戲中互相爭鬥引發人的爭鬥心,和戰隊一切戰鬥時若失敗若勝利經常會爆發粗口,謾罵,造作口業,若戰鬥之對方愚痴不配合或其他不順己意的情況,容易引發自己的嗔怒心,如果和單身女子經常在一起玩,則會日久生情,生淫慾心,這是網戀的產生因緣之一,若自己裝備精良打敗很多怪物,等級升高,則很容易升起我慢心,並浪費人生大好時光,等等過患無窮,是惡業所積聚。所以但凡是有德的老師都知道但凡是沉迷遊戲的人,都會學習成績下降,荒廢學業。所以有識之士稱之為「電子鴉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遊戲能成癮,當您嘗試遠離幾天不玩遊戲就像缺少了什麼,或心如熱鍋上的螞蟻的焦躁,煩躁,或不玩遊戲內心就很空虛,或每日都要玩上一把,如此要知道這就是已經上癮了當及時警惕自我。而很多家長不知善加管教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哭鬧不影響自己,讓他們玩耍網遊手游,其實這都是在間接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佛陀正法本意講堂善知識開示:遊戲毒害能讓人心智起病變的,這是很多本來可以成才,很多人最終走向自殺和情殺乃至暴力和自私狹隘中造作惡業,最後也浪費時間,毀了自己人生的前途。明智的家長和孩子們都該認識其中嚴重的問題。告訴您們電腦上打牌和鬥地主都不能做的。同修們要知道一個人接受正面和負面的信息會讓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匯入腦子程序里,不同心情下就起作用力了。

請看案例

100條玩遊戲犯罪事件之——玩遊戲 偷盜 搶劫犯罪的相關新聞案列

1.新聞:十大歸因於遊戲的犯罪事件

2.2012年6月2日8時許,濟寧市某區由李某租住的房屋裡,華某與天某在玩網路遊戲過程中未能闖關而殺 人

3.新聞:玩遊戲機易誘發青少年犯罪....

4.新聞:因玩遊戲而開始犯罪 近距離接觸失足少年

5. 新聞:沉迷網路遊戲沒錢上網 三名學生兩月偷盜十多次

6.新聞:「網癮男」為玩遊戲偷盜網吧被抓

7.新聞:男子約見網友網吧玩遊戲 因缺錢偷盜被拘

8.新聞:4名男子為玩遊戲入室偷盜被捕

9.新聞:※掃描春運:無知少年為上網玩遊戲偷盜鐵路設施※

10.新聞:遊戲迷偷電腦被判罪

新聞:名校生陷入網遊網戀荒廢學業 一事無成寄情文學夢

新聞:孩子痴迷網遊荒廢學業 家長一到寒假更是恐慌

新聞:男生玩網遊荒廢學業 母親突然辭世讓他迷途知返

新聞:網遊點卡"欠管" 部分中學生痴迷網遊荒廢學業

新聞:玩遊戲被父親碰掉電源 26歲小伙一怒放火燒家

新聞:香港「少年沉迷遊戲斬 殺父母」

新聞:袁某在殺人後拿走父母全部現金,繼續到附近遊戲機室里玩遊戲

新聞:男孩在家中上吊身亡 當晚曾因玩遊戲受父親責罵

新聞:男子網路成癮弒殺父母

新聞:內向男子殺死父母 身陷網路遊戲釀慘案

新聞:少年玩遊戲自殺 父母向經銷商索賠10萬

新聞:孩子玩遊戲拒絕防沉迷威脅要砍殺父母

新聞:為偷錢上網殺三名老人16歲少年作案後仍玩遊戲

國際新聞:日 本宅男僅為5000日元殺 人 為手機遊戲充值

國際新聞:英青年因在遊戲中意外打死對手被控過失殺 人

國際新聞:男子要玩殺人遊戲遭拒 執意扣動扳機爆頭身亡

新聞:為謀財玩遊戲 少年持刀入室搶劫殺人

新聞:17歲少年殺 人藏屍家中 竟與朋友繼續玩遊戲

新聞:玩遊戲做「殺 手」夢 搶劫未遂刺死店主

新聞:殺人犯躲進網吧玩遊戲

新聞:男子網吧玩遊戲時大吼我想殺人 鄰座對視先下手

新聞:肥西一14歲少年為修手機玩遊戲 搶劫殺人

新聞:90後男子沉迷虛擬殺人遊戲 鐵鎚猛擊路人體驗真實殺 人

新聞:青年沉迷暴力遊戲難自拔 殺人尋刺激終獲死刑

新聞:8成少年犯迷戀暴力網遊 因無錢玩遊戲搶劫殺人

新聞:男子玩遊戲輸錢搶劫殺人 一審獲死 刑

新聞:臨海「7·16」故意殺 人案偵破 男子殺人只為玩遊戲

新聞:地鐵砍殺案兇嫌沉迷殺人格鬥遊戲

新聞:的哥沉迷賭博遊戲 搶劫乘客殺 人滅口

這些新聞僅僅摘錄幾個以證實善知識的開示,在整個網路上足足有上千條不同的新聞,沒有報道的更多,限於篇幅不一一列舉,可以搜索查看網路數據【100條玩遊戲犯罪事件之——玩遊戲 偷盜 搶劫犯罪的相關新聞案列】,多少家庭因此而毀滅,多少青少年因此本該成才而沉迷其中荒廢了學業,因為能玩物喪志: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 但凡是成功者都是非常珍惜時間 勤學奮進,勤奮創業而有所成,一旦沉迷遊戲則必荒廢道業和學業。善知識開示遊戲的危害之嚴重,真的毫不虛言,佛教論典瑜伽師地論雲「謂所有善,不善無記轉識轉時。一切皆用阿賴耶識為種子故。」這裡面牽涉到唯識學說,人生中的所有善惡念及行為,以及無記念,除非自己能無所住而生清凈心,否則就會毫無保留的存儲在第八識中形成種子,現在90%的遊戲里都是打打殺殺與鬥爭為主,心念里念念都是殺怪,念念都是殺生與打鬥,久而久之這種暴力的念頭,就會輸入大腦和阿賴耶識田中,存儲為種子,自己的性情就會漸漸感染,心智真的會起病變,這種孩子就會變得暴力,口出罵人之語,逆反心強,心性好動不靜,記憶力下降,不喜好學業。

若遇到惡緣一旦成熟,存儲在阿賴耶識的種子就會起現行,所以眾生應當知道為什麼孩子會罵人,他們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學會罵人 打打殺殺很多都是在影視和遊戲里學的,遊戲屏幕中大喇叭中,幾乎每天都有辱罵人的相關文字聊談信息,幾乎打打殺殺就是整個遊戲的核心,對於毫無分辨力的孩子耳讀目染之下,一旦見聞不加分辨就會進入識田中形成種子,逐漸影響心智變得惡劣,遇到相關因緣就會起現行。在遊戲里暴力對待怪物,在現實中就會慢慢的有暴力逆反習性,若不順己意的而起打鬥殺人的錯誤事情屢屢發生,眾生不明白那些孩子為什麼會走上逆反暴力和犯罪的道路上,這都是不了知耳讀目染和阿賴耶識對心智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佛教先要斷惡行善,自凈其意了。

阿含經雲「意業為最重」,在遊戲了殺怪,打怪,念念殺念,雖沒有身體里的行動,同樣是造了殺業,只是罪輕罪重的區別,當這個人自控力不夠好,真的被遊戲熏染就會真的暴力而起實際的行動,同樣心念里念念殺念惡念,那麼自己的身心生命場就會變為負面和渾濁不堪的氣息場,必然會感召惡緣,生活不順等諸多逆緣情況。同時這裡涉及實相,華嚴經雲「如來能於一極微塵中。普現一切差別世界。」在華嚴經里佛說一粒微塵包含三千大千世界,一個網路,一個遊戲同樣是一個世界一個空間,所以「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遊戲也是眾多開發者靠心來想像而製造成虛擬的空間,是否給您好的裝備,好的刀槍劍和技能,都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可以理解為遊戲是人心所造,遊戲的負面氣息場也是很強的,因為這不是一個兩個人,如同某個遊戲幾百萬人同時在線,假設100萬人同時發散出來的殺念,殺怪鬥爭之念積聚在遊戲空間所產生的負面信息場有多大知道嗎?

給大家看一個真實案例,一個修行清凈感知力的修行人因為一念放縱,僅僅打開了這個遊戲還沒有玩的情況下,瞬間撲面而來的負面氣息直壓頭頂,直接可以把人給吞噬的覺受,生命場瞬間被腐蝕而不清凈了,最後靠持誦楞嚴咒和打坐三天後才得以凈化,可見其中的負面氣息有多強。在現實生活中若陰暗,殺業重的地方,負面氣息越強,則會感召很多諸惡鬼神,他們喜歡在那種氣息場里積聚,同樣網路遊戲若全是爭鬥,眾人念念殺怪,殺念積聚的地方同樣會感召惡鬼神積聚,當您沉迷其中的時候,就會漸漸被奪精氣,這對於修行人來說是最為嚴重的,因為奪精氣鬼就是靠精氣來活命與增長魔力的,當您心念著住在殺怪之上的惡行之時,自己的門戶大開,則給他們可趁之機。

因為沒有了知遊戲的危害,部分佛弟子也因此沉迷其中,甚是悲嘆,真修行人精進修行,了脫生死還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玩遊戲呢?若有見任何出家在家玩耍遊戲者,絕非真修行人,工作室從世俗相以及唯識,實相多方面簡單闡述遊戲的危害,其實包羅很多方面,日後有機緣再做闡述。所以無論是在家出家佛弟子還是孩子真的想要有好的生活,好的身心,學業有所成,修行有所成,還是事業有所成一定要及時遠離相關遊戲,告訴孩子遊戲的危害和過患,明白道理才能真的善護己心,同時家長要做好監督,從自我做起,自覺覺他。願一切大眾都能善護身口意,遠離惡緣,勤修正法,甚勿放逸。最後附上佛經原文共勉之《大乘華嚴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佛教是宇宙真理,佛陀對眾生的生老病死至累世累劫的輪迴種種諸相都了知徹底,是即成住壞空之妙諦,佛陀以智慧開示眾生讓人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及如何如理如法的智慧處理面對,如法修行解脫。佛教以大慈悲大智慧大威德力折服眾生,不強迫不強制任何人信教,倡導和平慈愛眾生以四攝法隨緣化度有緣,諸佛菩薩聖者倒駕慈航及祖師大德努力擔當弘揚正法護持正法之責任與使命,以此佛法經久流傳,我等眾生當惜法重法效仿諸佛菩薩的慈悲精神,踏著聖賢的足跡而行,護持正法流傳。佛經者,包含佛法修行解脫的路徑,凡夫沒有深入經藏而不明佛陀教誨,不明修學的路徑,沒有樹立正知正見,只是自我想當然的修行,懵懂傳懵懂,只會耽誤自我修行解脫的大好機緣,甚是可惜,時光匆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故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整理出佛弟子常用經典外,再深入經藏,提取整部大藏經諸多經典之精華,製作系列佛言慧語心靈桌面,以捲軸表法意,圖文並茂,弘揚佛陀正法,樹立正法眼藏,利益萬源眾生,以報浩浩佛恩與師恩。願一切眾生都能修學正法,自覺覺他,讓佛陀正法廣布十方利益萬源眾生。(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原創文字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佛教文化桌面啟發思考凈化社會人心 覺悟眾生圓滿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傳播工作室創意設計恭制)

讓我們在共修學習結束後一起默念這二句祈願吧

至誠祈願各個國家人心和諧國泰民安

至誠祈願全世界和平宇宙祥和無濁障

推薦閱讀:

「中庸之道」作為人類認識論在《論語》中的應用
採訪易中天:禪學的認識
【一點資訊】百草園——看圖認識植物 (Yidianzixun.com)
從新認識太極拳

TAG:學習 | 遊戲 | 智慧 | 佛教 | 佛陀 | 認識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