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米格-23檔案[03]

從滿懷希望到失望而歸——伊拉克「鞭韃者」戰史  1974 年 10 月敘利亞人得到了第一批 米格-23 戰鬥機,這很快引起了與他們並肩作戰的伊拉克飛行員的注意。不久後伊拉克空軍也急不可耐地向蘇聯人提出購買 48 架 米格-23 戰鬥機/攻擊機(戰鬥機/攻擊機各 24 架)的請求。實際上,早在 1974 年初,伊拉克人就得到了一批數量不小的 米格-23 戰鬥機:18 架 MS 型、18 架 BN 型、還有 4 架 UB 型。這些飛機迅速組成了三個作戰中隊:第 23/26 中隊裝備戰鬥機,第 77 中隊裝備 米格-23BN 攻擊機。大概是因為最初的期望值太高,等拿到飛機後伊拉克人卻對到手的武器大失所望:按照伊拉克人最初的想法,米格-23 戰鬥機應該是伊朗人購買的美製 F- 14A「雄貓」戰鬥機的強勁對手。可事實證明「鞭韃者」的各項指標都遠遠落後於「雄貓」,從機載航電到武器系統;從航程到有效載荷直到可操作性。具有諷刺性的是「鞭韃者」的維護複雜性和操作難度倒是和「雄貓」有的一拼。  伊拉克人對「鞭韃者」倍感失望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伊拉克版 米格-23 的航電系統嚴重縮水了:實際上只是在 米格-21MF 基礎上略加改動而已,它僅僅包括一台簡易信標/儀錶導航系統、UHF 無線電通訊系統還有 SRO-3 IFF 敵我識別系統(這個東西對伊拉克人非常重要,實際上在「贖罪日戰爭」里,由於缺少敵我識別系統,伊拉克人損失的飛機一多半都是被友軍的防空導彈打下來的,被以色列人擊落的飛機倒反而不多),甚至連雷達告警裝置都沒有!因此主管空戰的伊拉克空軍防空司令部最初根本沒把 米格-23MS 當戰鬥機用,而是把它們連同 米格-23BN 攻擊機一起打發給支援司令部,執行對地支援任務。 有趣的是,儘管 米格-23BN 型攻擊機的航電系統水平不高,但空軍支援司令部倒把它們當成「寶貝疙瘩」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就連在 1974 年-75 年在伊拉克北部鎮壓庫爾德人起義(當時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反抗活動受到伊朗軍隊的支持)時都拒絕使用,直到蘇聯人答應再給他們 15 架 米格-23BN 攻擊機為止。  老實說額外供應的這批「鞭韃者」的戰場表現不敢恭維:僅僅在 1974 年 4 月到 11 月就損失 了6 架飛機:4 架是被伊朗防空導彈擊落;2 架是操作失誤導致。當伊拉克飛行員開始喜歡上這種攻擊機,因為他們發現它的有效載荷很大後,伊拉克空軍馬上又開出了 60 架 米格-23BN 攻擊機和 10 架 米格-23UB 教練機的大單,這批飛機都在 1976-77 年到貨。當然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裝備一口氣如此多新型飛機給支援司令部帶來很多難題:儘管到 1976 年伊拉克人已經組建了 15 個「鞭韃者」攻擊機中隊,用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可因為缺少有經驗的飛行員,許多新飛機不得不封存處理或者長期處於地面維護狀態。結果整個空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每四個「鞭韃者」中隊中,只有兩個具備完全作戰能力。

早期伊拉克空軍米格-23MS 戰鬥機塗裝

伊拉克空軍米格-23BN 攻擊機塗裝「鞭韃者」vs波斯雄獅  儘管非議不斷,但伊拉克飛行員對 米格-23 戰鬥機還是慢慢建立起了自信,到上世紀 80 年代初,它已經成了伊拉克空軍中除 米格-21 和 蘇-20 之外的絕對主力。尤其是 米格-23BN 攻擊機更是在之後爆發的兩伊戰爭中大量投入戰場。可是伊拉克「鞭韃者」的首次出擊卻不成功——1980 年 9 月 13 日,在兩伊邊境持續小規模衝突中,一架 米格-21R 偵察機奉命對 Chogar 地區實施空中偵察,兩架 米格-23MS 戰鬥機提供空中掩護時遭到伊朗「鬼怪」攔截。交戰中一架「鞭韃者」被擊落。 1980 年 9 月 22 日,在持續多年邊境衝突後,兩伊戰爭終於全面爆發了。開戰頭一天里伊拉克空軍差不多一半的作戰行動都是由第 77 和 78 中隊的 米格-23BN 攻擊機執行的,包括那場著名的針對德黑蘭附近邁哈拉巴德機場的突襲行動:6 架 米格-23BN 攻擊機組成兩個三機編隊奉命突襲該機場,但在深入伊朗境內 520 公里後,只有三架飛機抵達了目標上空;到達目標上空的伊拉克飛行員很驚訝的發現對方竟然毫無防備,大批軍民用飛機擠滿了停機坪;只可惜他們人數太少加上動手得有點晚,使得轟炸效果大打折扣;帶隊的 米格-23BN 攻擊機在飛機維修廠前得停機坪上空丟下了一串炸彈,只看到炸彈爆炸的氣浪把停機坪上一架 F-4E「鬼怪」戰鬥機的機鼻掀飛了,遠遠看去就像酒瓶蓋子一樣;接著負責掩護的兩架 米格-23BN 戰鬥機使用 68mm 無控火箭彈攻擊停機坪上的其他飛機,擊中了一架伊朗民航的波音 707-321B(EP-IRJ)客機,接著又把另一架 C-130E 軍用運輸機打成碎片;空襲中一名伊朗人被炸死九人受傷。與以色列同行相比,整個行動難說成功但也不能說毫無成果。但在歸航途中,這批「鞭撻者」遭到從該機場緊急起飛的兩架「鬼怪」的攔截,結果其中一架(也可能是兩架)「鞭撻者」被擊落。跳傘的那名飛行員很快被伊朗人抓獲——結果發現他竟然是埃及人!最後只有編隊長機飛行員 N 少校得以全身而退,通過他的敘述我們才大體了解了這場空襲的來龍去脈。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米格-23BN 被擊落全過程  在兩伊戰爭初期,伊拉克空軍經常讓 米格-23BN 攻擊機執行戰場遮斷任務——組成多個 2-4 機編隊,低空深入伊朗縱深打擊敵方目標。由於充分利用伊朗雷達網的盲區,許多「鞭撻者」都能全身而退。但是也有不少時候,它們遭到以逸待勞的伊朗「雄貓」和「鬼怪」的攔截,之後爆發的戰鬥往往成為一邊倒的「屠殺」。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很多,撇開飛機性能、戰場部署方面的原因外 ,有幾點不能不說:伊朗宗教革命爆發前夜的 1979 年 2 月,一批伊朗飛行員被派到美國接受空戰訓練,在那裡他們詳細了解並評估了美方收藏的蘇制戰鬥機——包括 米格-21/23 戰鬥機的飛行性能;接著他們又得到了以色列人的鼎力支持,當時同屬親美陣營的以色列人和伊朗人有很深的合作關係,從以色列人那裡他們知道了不少關於伊拉克空軍作戰實力的情況;還有就是猴版「鞭撻者」的性能確實不如人意,因為沒有雷達告警裝置,伊拉克飛行員對敵方雷達制導導彈來襲常常一無所知,等發現了則為時已晚。  最典型的戰例發生在 1980 年 9 月 24 日,三架 米格-23BN 攻擊機在對哈爾克島上的目標進行轟炸後遭到 F-14 戰鬥機的攔截,全部被擊落。類似的戰鬥又分別在 10 月 3 日、13 日、18 日、19 日出現,每次都免不了有傷亡。總計有至少 11 架 米格-23BN 攻擊機被伊朗「雄貓」擊落。 而作為攔截機使用的 米格-23MS 戰鬥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經過 1980 年 8、9 月份與深入伊拉克境內進行空襲的伊朗攻擊機群交手之後,伊拉克人感到在對付低空高速飛行的美製「鬼怪」和「虎」戰鬥機方面,短航程的 米格-21 戰鬥機有些力不從心。於是伊拉克空軍將裝備有 米格-23MS 戰鬥機的第 81 飛行中隊調往 Salman Pak 機場,接受防空司令部的指揮。9 月 25 日清晨,6 架 米格-23MS 戰鬥機奉命緊急起飛前往攔截一個伊朗大型攻擊機群——當時他們準備空襲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地面目標。就在伊拉克「鞭撻者」完成任務後返回機場準備降落時卻遭到 2 架伊朗 F-14A 戰鬥機的攻擊,兩架「鞭撻者」當場被擊落,其他飛機不得不跑到另一個機場降落。這樣一邊倒的戰鬥後來又發生了 2-3 次,到次年年初,伊拉克人手中能用的「鞭撻者」只剩下不到 40 架,分屬 6 個中隊。而作為回報,伊拉克「鞭撻者」的空戰戰果卻很有限:只有 5-6 架確認戰果,包括一架 F-4D、兩架 F-4E 和兩架 F-5E 戰鬥機,其中兩架還是 Ahmed Sabbah 上尉在開戰頭一天擊落的。  總的說,兩伊戰爭初期伊拉克「鞭撻者」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是伊拉克人對於「鞭撻者」的特點還不完全了解。

伊拉克空軍曾經是一支在海灣地區數一數二的空中力量改變戰術  嚴酷的現實讓伊拉克人不得不坐下來仔細審視之前的戰術是否合理:不錯,相比 米格-21 而言,米格-23 戰鬥機的航程、加速性能、載彈量、航電設備都有很大提高,可那也僅僅是相對而言。執行前線對地支援任務還能勝任,但要它拋開己方地面指揮引導深入敵後,獨自面對對方綿密的防空火網和攔截機,那就完全力不能及了。何況對方手裡的 F-14「雄貓」戰鬥機的性能全面優於 米格-23。根本上說之前伊拉克人是過高估計了「鞭撻者」的性能,讓一種前線戰鬥機去扮演戰鬥轟炸機的角色,碰壁也在情理之中。  經過仔細研究,特別是 1981 年春季第一批法國軍事教官來到伊拉克後,伊拉克人改變了戰術:不再採用大編隊遠程突襲戰術,轉而以雙機出動,打擊敵方縱深 50 公里範圍內的地面目標,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得不到地面指揮中心的精確引導;採用低空偷襲戰術,飛行高度控制在 500 米以下,避免被對方雷達發現,只在投彈瞬間才爬高;空戰中採用「掠襲」戰術,在「無線電靜默」掩護下高速繞到敵機後上方發射導彈,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發揮雷達制導導彈的射程優勢;此外還特別要求不要與敵方攔截機正面交手,遇到敵機攔截要充分利用 米格-23 戰鬥機優異的加速性能擺脫,尤其要注意:「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與 F-14「雄貓」戰鬥機交手。  果然新戰術施行後情況大有改觀,尤其是在最初的四五月間成效明顯,當時伊拉克人甚至讓 米格-23BN 攻擊機雙機編隊充當「誘餌」來對付伊朗攔截機:米格-23 戰鬥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對伊朗前沿目標投彈掃射,而伊朗攔截機即使從後方基地緊急起飛也要花好一陣子時間才能趕到,所以有種鞭長莫及的感覺;等伊朗攔截機好不容易追上了,「鞭韃者」早已憑藉自己優異的加速性能逃之夭夭,把對付伊朗攔截機的好機會留給了地面防空陣地和早已埋伏好的 米格-21/25 戰鬥機;後者通常都會在伊朗攔截機的後下方待機開火。這種戰術施行後對伊朗人威脅很大,接連損失了多架「鬼怪」式戰鬥機。倒是 F-5E 型輕型戰鬥機在空戰中損失不大,因為憑這種「低檔貨」的速度、加速性能和航程根本不可能追上「鞭韃者」,自然也不可能落進伊拉克人的「陷阱」。  惡化的形勢讓伊朗人坐立不安,為了重新奪回前線制空權,他們甚至在當年五月中旬把整整一個中隊的 F-14A 戰鬥機部署到靠近兩伊邊境 Dezful 附近的 Vahdati 空軍基地,因為那裡經常遭到伊拉克人的炮兵和轟炸。「雄貓」的到來讓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化,F-14 戰鬥機頭一次與得到 米格-21/25 掩護的兩架 米格-23BN 交手後,對方又嘗到挨揍的滋味。之後整整五年對方再也不敢深入此地騷擾破壞,而在 1981 年下半年和整個 1982 年,兩伊南部邊境上空的空戰變得不經常發生了,因為嘗到厲害的伊拉克人要麼只允許 米格-23MS 戰鬥機在遠離戰線的己方一側巡邏,要麼就讓他們去襲擊波斯灣北部海域上的伊朗石油鑽井平台。  到了 1982 年,隨著伊拉克和蘇聯關係的持續升溫,伊拉克人開始購買越來越多的 米格-23ML 戰鬥機,緊隨其後的是 米格-23MF 戰鬥機,上述兩種戰鬥機的性能明顯優於 米格-23MS 戰鬥機(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戰鬥機甚至由蘇聯顧問駕駛飛行)。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型戰鬥機到來,老式的 米格-23MS 戰鬥機被打發去執行二線防空任務,而 米格-23BN 攻擊機卻仍在前線的至少 8 個作戰中隊里堅持服役直到戰爭結束。不過雖說 米格-23MS 戰鬥機在兩伊戰爭中表現差強人意,但到戰爭結束時伊拉克空軍里還是至少有三位 米格-23MS 飛行員成為空戰英雄,儘管他們的具體戰績、空戰中駕駛機型(在當時伊拉克飛行員普遍都有飛好幾種飛機的經歷)還不清楚。譬如 Ahmed Sabbah 上尉,在 1980 年 9 月 23 日擊落了兩架伊朗 F-5E 型戰鬥機,卻在同年 10 月死在伊朗 F-14 戰鬥機發射的 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之下;Omar Goben 上尉,曾經分別駕駛過 米格-21 和 米格-23 戰鬥機參加空戰,確認在 1980 年擊落了兩架伊朗 F-5E 型戰鬥機,此外,他宣稱自己在 82、83 和 85 年擊落了 10 架敵機,可惜沒法確認,他幸運地活到了戰後,但卻沒能在海灣戰爭中倖免一死:1991 年他駕駛的 米格-29 戰鬥機被美軍的 F-15C 戰鬥機擊落身亡;剩下的一位英雄就是 Ali Sabah 上尉——他被伊拉克公眾譽為「伊拉克之鷹」,戰爭中他先後駕駛 米格-23MS 和法制「幻影」F-1EQ 戰鬥機參加空戰,獲得至少三個確認戰果和兩個可能戰果。作為碩果僅存地王牌飛行員,他幸運地挺過了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卻沒能逃過政治風浪的摧殘——1993 年他死於薩達姆政權監獄中。

後期米格-23MF 塗裝

後期米格-23ML 塗裝最後的結局  關於伊拉克「鞭韃者」的故事馬上要結束了,這裡給大家講一個與「鞭韃者」有關,卻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作為結尾:1981 年 12 月 2 日清晨,一位隸屬於伊拉克空軍第 84 中隊的戰鬥機飛行員駕駛自己的 米格-23MS 戰鬥機順利降落在伊朗 Vahdati 空軍基地,這名叛逃飛行員後來向伊朗人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可是伊朗人在高興之餘犯了個錯誤:他們把那架 米格-23MS 戰鬥機獨自仍在停機坪上很久無人照看。到了下午伊拉克空軍針對這個空軍基地發動了大規模空襲,一架 蘇-20 戰鬥轟炸機飛行員即刻找到了那架「失蹤」的「鞭韃者」,然後毫不猶豫地把翼下所有 57mm 無控火箭彈傾斜下去……

2003 年伊拉克戰爭結束時沒有多少米格-23 戰鬥機倖存下來附錄:美國人眼裡的米格-23  這些米格-23 就是來自於埃及,到了美國以後,其中一部分給了紅鷹中隊使用,下面就是紅鷹中隊的飛行教官們對它的評價:

美國空軍假想敵中隊的埃及米格-23,項目代號「永恆的佩格」米格-23 的飛行性能  自從 1980 年第 4477 試飛&評估中隊使用開始,米格-23 就在「紅鷹」中隊飛行員中聲名狼藉了。普埃斯最討厭的就是它:「它就是一堆狗屎。」  有些飛行員,比如蓋斯勒,都是極力避免飛 米格-23,很多人認為它體現了蘇聯的工藝和安全性能的水平有多麼差。斯考特是「紅鷹」中隊中唯一一個在行動中飛過 米格-17、米格-21、米格-23、F-4、F-5、F-16 和 F-15 所有機種的人,他對比這些飛機的時候說:「在這所有的飛機中,米格-23 的性能是墊底的。米格-23 不是一種很能讓人體會飛行樂趣的飛機。」馬切利對它的批評更嚴厲:「我們能做的做好的事情就是盡量多造這種飛機然後送給我們的敵人,這樣他們在飛行的時候就死光光了。」巴庫也同樣不願提到它:「它就是個飛行器材而已,但是我得告訴你,每次我飛那種飛機的時候都擔心不已。」  「鞭撻者」有很多怪癖,問題比誰都多,梅爾斯回憶說,自他們滑行飛機那一刻開始,米格-23 的怪癖就一直伴隨他們:米格-23 在地面上的時候總是會給人一種「在泥坑裡打滾」的感覺。在空中會好一點。「米格-21 的操縱桿很輕柔,但是 米格-23 的就很沉重,」據舍凡尼克說這是 米格-23 非常不受歡迎的一個原因之一。梅爾斯還回憶說:「在跨音速的時候,不管是超過音速還是降到音速以下,『鞭撻者』都會產生偏航,機頭前前後後,時快時慢,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你只能坐在那兒等。對於我們駕駛過 F-4 和 F-15 的人來說,那是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覺,飛機好像要突然停下來一樣。我們大多數人在飛它的時候都覺得很緊張,包括我自己,不過 米格-21 是一種很舒服而且很可靠的飛機。」「我發現 米格-23 在空對地模式中,超音速飛行很不可靠,」馬切利補充道。  在低速飛行和機動飛行中,「在高攻角狀態下 米格-23 的表現的也很奇怪,」普埃斯報告說。「事實上,米格-23 的操縱桿上有個振動器,當你達到 17 個單位(攻角單位)的攻角時,它就是振動起來。那個小盤子會一直敲擊你的指關節直到你停止拉杆為止。」希爾福管這個叫「奶嘴開關」:「它就是要告訴你,『嘿!不要拉杆拉的那麼猛,溫柔點!』這就是那個東西的作用。米格-23 的失控非常突然,所以大家平時在上面都不敢飛太大的攻角。」  座艙的視野和人機界面都很差,這就意味著「鞭撻者」的飛行員要忙於操作各種開關,尋找敵人或者是盯著自己的油料表。「油料表很搞笑,」馬切利解釋說,「蘇聯人計算的是在管子里的油料,而不是油箱里的。你把飛機加滿油,然後把油料表設置在大約 400 升。當發動機啟動的時候,油料通過管子的同時油料表指數也開始下降。你不得不注意一下它的油料指數是不是對的,因為油量指數和油箱里的實際油量總是不一樣。」作為補救手段,飛行員們都達成了一個常識:「如果你不是在低空執行任務的話,你最好對你的任務時間計算著點,否則的話很有可能你會用光燃油而導致你回不了托勒帕。」有時候有極少的機會會在行動中有點閑暇時間,至少「鞭撻者」可以給飛行員聽搖滾樂的機會,因為有些飛機上保留了蘇聯的高頻電台。「如果你不是很忙,你可以把電台頻道調到拉斯維加斯的電台頻道上!」馬切利回憶說。  在著陸航線上「鞭撻者」也特別容易發生傾俯現象。「我從來都不在航線上降落,」費蘭講述道。「一旦飛機失控,你就死定了。我們有很大、很寬、很明顯的航線;但是問題是我們在駕駛 T-38 給新『鞭撻者』飛行員伴飛的時候,發現他們根本就不使用航線。」只能說降落「鞭撻者」是個很刺激的過程,據希爾福講:「在 F-14 上,你的襟翼和前緣縫翼是同步放下的,但是如果兩者有一個沒有放下而另外一個放下了,或者說兩者放下的角度不一樣,系統就會自動把兩者都重新歸位。」如果發生上面說的那兩種情況,就會造成一側機翼上升並且速度並另外一側機翼快,這種情況非常惡劣,因為這樣會造成飛機偏航,滾轉並失控。在低空,這種情況可是生死攸關。問題是「鞭撻者」就沒有像 F-14 那樣的保護措施:「襟翼和前緣縫翼就那樣放下來了,沒有任何措施。它們是以不同的速率放下來的,所以飛機會搖晃,有點像順風站在一個保齡球上。你知道這樣的事肯定會發生,但是你也只能擔心,『好吧,今天又會怎麼樣?』」  巴庫很贊成這個說法,繼續解釋說:  飛機的降落姿態是非常關鍵的。降落就像駕駛二戰期間的潛水艇:要盯緊所有的儀錶和開關,每一步都要到位。當你最終接觸地面的時候,會發生彈跳,然後你再推手柄把減速傘放出來。視野並不重要,因為在減速段只需要控制好發動機推力就行了。我很走運因為起飛的次數和降落的次數是一樣多的,人們總是去觀看我們駕駛 米格-23 降落;因為總是有好戲看。每次降落都是一次冒險。米格-23 的戰鬥性能  「米格-23 是蘇聯人給自己挖的最好的陷阱,」費蘭說。「他們想要這種複雜的、精密的飛機,而我們管它叫『寡婦製造者。』我在懷爾特 潘德森空軍基地面試了一名東盟飛行員和一名古巴飛行員,在那兒國防情報局掌握了他們所有的先進技術。我們的興趣是他們如何飛 米格-23 和使用什麼樣的戰術。可惜他們告訴我我們的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  「米格-23 的機動性很差,它是靠速度取勝的,但是如果用它去戰鬥的話,只能讓人失望,因為它實在是難以駕馭,」羅伯說。「別想用這種飛機進行任何種類的水平格鬥,」梅爾斯很贊成這種說法,補充說道:「剛開始的時候有謠言說它的機翼在進行水平格鬥的時候會變成前掠翼,事實上那根本不可能:它會變得很難操縱而且會抗拒飛行員的操縱,特別是在高攻角狀態下。在 F-15 上,你可以實現雙手不離桿切換武器和雷達模式,在『鞭撻者』上這根本不可能,你得騰出手滿世界的找開關。」  蓋斯勒談論了在同「藍軍」演習時,在基礎戰鬥機機動的前提設定下該如何防禦「鞭撻者」。「我們教那些傢伙如果『鞭撻者』就在你後面,該怎麼防守,然後再轉換到進攻的位置上,因為即便是世界上最爛的飛行員都能從它的射程你逃跑上。你只要轉彎就行了,它會跟你一起轉,但是它絕對不會跟你轉出同樣的角度。」  「如果你在 米格-23 上還想跟別人進行機動空戰,那你肯定是個蠢貨,」巴庫說。米格-23 比「大黃蜂」飛的快,「但是如果它那麼做的話,你只需要給它一枚 AIM-9『響尾蛇』就行了。」如果對上面說的話不是很明白的話,看蓋斯勒說的:「米格-23 會把後掠翼調到最大角度然後加速逃離戰鬥,你只要同時進行調整性轉彎就行了,把機頭指向它,這時候它已經在 3 英里開外了,距離還在不斷的拉大。接下來你會怎麼做?當然是賞它一枚『響尾蛇。』」  在 2 對 2 的對抗中,如果 米格-23 使用得當的話還是可以給人留下印象的,巴庫回憶說。「如果有人跟在你後面的話,另外一架 米格-23 會撤退。在訓練的環境下,『藍軍』飛行員在 350 節到 400 節就開始進行截擊,所以當他們都被以 1.5 馬赫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的『鞭撻者』嚇傻了的時候,真的可以極大的改變戰場姿態。它會讓你驚訝不已,因為那種速度可不常見。」  蓋斯勒和斯塔奇一起表達了他們對這種機動的觀點。他們管那個機動叫的「華麗喬治」的慣例,是當時一個職業摔角手的名字。斯塔奇解釋道:  我就是犧牲的羔羊,在 2 對 2 的對抗中我會把我的「鞭撻者」先呈現在「藍軍」的面前。但是要把握好距離,他們能看得見我卻打不到我。我會把機翼後掠並打開加力引誘他們來追我。然後帕高就用 米格-21 找機會幹掉他們。我就是誘餌,帕高才是讓他們陷入窘境的清道夫。在華麗喬治的慣例中,你得特別小心,因為 米格-23 的速度很容易就超過了 900 節。  舍凡尼克同意這個說法: 我讓幾個 F-15 飛行員對 米格-23 的速度和在高速情況下抓住機會開火的能力開了眼界。我還可以用那種飛機爬到4 英里的高度上(21,000 英尺)——前提是我有速度。我可以把它那沉重的操縱桿朝後拉來飛一個大圈,而且沒有人能跟的上我,然後在這個大圈的尾部切入到對手的後面,在他們視野範圍之外飛行,然後再切入進去打亂他們的編隊。  巴庫介紹了「鞭撻者」在戰鬥中的另外一些特點:  你得讓那些傢伙知道的一件事就是 「鞭撻者」的正面投影看起來很小。在博物館裡看的時候你會覺得它很大,但是當你跟它交戰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它還沒有 F-14 尾巴大。當你從它的機頭方向看過去,它看起來有兩英里遠,但是事實上它只有 2,000 英尺遠,而且飛機里的那個傢伙都已經在準備幹掉你了。  另外一件我常做的事情就是讓人們飛在我後面,我給他們展示 米格-23 的後視盲區。米格-23 的前視野和後視野都非常的糟糕——我從來沒有飛過這樣的飛機。後面有大約 40 度的視野盲區。頭頂上的潛望鏡可以給你良好的直線後視野,但是視角很窄,只能看到很小一片空域。朝前看,你的視野也會受到限制,那確實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特別是在降落的時候。  米格-23 在兩個關鍵性空域可以充分發揮它的教學功能:首先是在低空,蘇聯在東歐會使用它進行超低空突防打擊裝備核武器的北約軍隊和指向東方的美國攻擊機;還有就是在高空,它的速度能夠製造一系列讓「藍軍」飛行員眼珠子都掉出來的問題。「在低空,」馬切利回憶道,「如果開滿加力,米格-23 會飛出飛行包線圖以外的速度。唯一能夠媲美它這一點的 F 型飛機只有 F-111,F-111 有著強勁的發動機。事實上我們有個傢伙在他就要撞上別人的別人的時候還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超速了。這件事和蓋斯勒講的一個「紅軍」飛行員駕駛 米格-23 追趕 F-111 的故事有點類似,他在那場追逐戰中超過了 900 節。當時那架「鞭撻者」飛的又低又快,地面引導截擊讓他爬高一點以便於在雷達上能看到他,然後地面引導截擊給了他截擊 F-111 的航線。他就按照地面引導截擊給他的航線飛,得知他距離目標只有 5 英里。過了一會他還是沒有找到 F-111,所以他呼叫地面引導截擊更新數據。他們要求他再次爬高進行檢查,然後他們就告訴他已經超過 F-111 兩英里了。這就是「鞭撻者」驚人的衝刺能力,他事實上已經超過他的目標了,而且他和他的目標都是超音速飛行的。「他看了一眼座艙儀錶,發現時速已經達到了 900 節,而且還在不斷的加速,當時他自己都嚇壞了,」蓋斯勒描述說。  米格-23 在模擬高空高速目標上還是很有用的。蘇聯人用高速的 米格-25「狐蝠」來執行攻擊高價值目標(HVA:high value asset)的任務。在戰時,「狐蝠」可以從 65,000 英尺的高空以 3 馬赫的速度攻擊高價值目標。很明顯,所謂的高價值目標就是美國和北約裝備的E-3預警機(美國人稱之為飛機告警和控制系統,AWACS: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是一種等同於地面引導截擊站的飛機。為了幹掉預警機,或者是空中加油機——另外一種高價值目標——「狐蝠」要利用其速度達成攻擊的突然性。為了防禦那種攻擊,美國或者是北約的飛行員就要對速度作出精密的反應,因為 米格-25 的衝刺速度可以達到 3.2 馬赫。也就是等同於 2,385 公里每小時,或者是 40 英里每分鐘。以 2 馬赫的速度模擬這種戰術對於 米格-23 而言是很輕鬆的,但是對於「紅鷹」中隊的飛行員而言就要小心翼翼的,因為不小心就會超出托勒帕試飛區進入民用航線。「我們先飛到從南部邊界,也就是區域的底部,從那裡開始。在我們轉向北的時候我們開始做超音速飛行。」馬切利解釋道。「轉彎之後你就要加速,但是當你達到 2 馬赫的時候你就要衝出北方邊界了,所以要在那之前馬上開始實施你的戰術。」 F-15 在參與對抗的時候會掛有半主動雷達制導的 AIM-7「麻雀」空空導彈,馬切利披露了他們對付這種飛機的戰術:  當你跟他對衝過後,你可以把機頭朝下壓然後轉向 F-15。這時候你會體驗到失重的感覺,打開加力並把機翼後掠角調到最大。這時候它的機頭會指向你並在 AIM-7 的射程內鎖定了你。他會模擬向你發射了 AIM-7 導彈,這時候你就可以開始進行超音速爬升了。好了,這時候導彈就會對它自己說,「我的天哪,我得在超音速爬升的時候逮到它。我辦不到。」同時你也以超音速的速度像鼓風機一樣呼嘯著,機身甚至產生了電離層。R-29-300 發動機真是太給力了。  「紅鷹」中隊有幾架 米格-21 裝備有基礎型的薩博菲爾 RP-21「旋轉掃描 A」型雷達,為「環礁」空空導彈提供發射參數,「鞭撻者E」裝備有薩博菲爾 RP-22SM「松鴉」截擊雷達,並且在座艙里配有顯示器。「松鴉」雷達最早是裝備在 米格-21 後期型上的,也裝備在蘇聯人賣給東盟國家的「鞭撻者 E」上。這種雷達沒有新型 米格-23 上裝備的薩博菲爾 RP-23「高空雲雀」性能好,但是可以讓「紅鷹」中隊的飛行員在視距外從沙漠或者是天空的背景下把「藍軍」給找出來。  在演習中,「松鴉」雷達表現的很差勁,比老式的「鬼怪」上裝備的雷達還要落後一代,比 F-15、F-16、和 F/A-18 上裝備的雷達就落後兩代了。馬切利一般會使用一種叫「瞄準線」的雷達模式:「我會把雷達模式調到瞄準線模式,把你的對手跟你放在一條直線上,雷達就會自動鎖定。擺弄這種雷達完全是浪費時間,因為我們有非常棒的地面引導截擊。」舍凡尼克補充道:「你可以用雷達看到 30 公里外的目標,但是除了瞄準線模式你什麼也做不了,而且它還會讓對手的雷達告警系統啟動,只不過是增加了演習的氣氛罷了。」在這一點上,費蘭解釋說他只能短暫的鎖定「藍軍」飛行員:「我知道我要不擇手段的幹掉對手,所以我為什麼要讓他們舒舒服服的看到我方位?(被雷達鎖定後一般要進行機動,這就拖慢了對手的戰鬥節奏)在 米格-23 里你會幻想駕駛它去狗斗,但是我們在高度模仿蘇聯的戰術而不是任何內達華自由式。」 「紅鷹」中隊裝備的 米格-23 也裝備了「瑟蓮娜 3」型雷達告警系統和 SRO2「單桿」敵我識別系統。這兩種系統在「鑽頭」/「渡船」/「油炸圈餅」項目中已經被空軍系統司令部研究過了。賽蓮娜系統多少讓坐在「鞭撻者」里的飛行員多少有些安全感,正如馬切利解釋的那樣:「賽蓮娜系統包括儀錶面板上面的一個指示系統,是一架小飛機,周圍一圈燈環繞著它,這樣飛行員就能知道那個方向的雷達鎖定了他。它可以告訴你敵方雷達在那個象限,並且能夠告知你敵方雷達僅僅是發現了你還是真正的鎖定了你。還是很有用的。」舍凡尼克研究了如何從有限的設備中收集到更多的信息:「通過看那個扇面的燈亮起,我還沒看到他們就能知道他們離我有多遠。它只有 4 盞燈,比我們的最老型號的雷達告警器的還少,但是不管怎麼說還是很有用的。」  有些 米格-21 也裝備了賽蓮娜雷達告警系統,但是據蓋斯勒說,大多數的都不能用了。他和他的朋友在外出的時候被「細毛混蛋」逮住過,也就是警察裝備的手持式雷達測速槍。「你可以把雷達測速槍放在膝蓋上或者卡在座椅和儀錶板之間,如果有人用雷達鎖定了你,那玩意就會亮起來。我們在『入侵者』中隊就用過這個東西,效果非常好,」  像舍凡尼克在埃及的朋友,世界各地的飛行員都認識到了 米格-23 生來具有的限制和缺點。馬西回憶道:  我在柏林待了很長時間看地面引導截擊磁帶,來證實我們是否使用了正確的戰術,很明顯,東德空軍知道 米格-23 的缺陷。他們知道它的機動性不強,所以他們的戰術就是儘可能快的從多個方向發起攻擊。那是一種很精密的戰術,如果我們跟他們打起來的話,他們就用這種戰術來幹掉我們。我和一些分析家和語言學家坐下來聽了他的飛行員和地面引導截擊控制員之間的對話之後,我十分佩服他們,把這種限制極大的飛機的潛力發揮到了最大。18式——米格-23在中國  我國從埃及獲得的是一架米格-23MS 出口型戰鬥機。該機是一個簡化的米格-23 型號,專用於出口,火控採用了米格-21MF 的整套系統,性能自然比正牌米格-23 的要差不少。發動機採用了 R27 的一個改進型號。據估計,這架從非正規渠道獲得的米格-23,在我國戰鬥機科研工作中發揮了相當的作用。

為了保密,把埃及空軍的機徽和國籍標誌都塗掉了。座艙兩側很隨意地寫了「18 式」的字樣

埃及空軍 米格-23MS 原始塗裝  日前聽說航空博物館來了新東西,為了迎接空軍建軍 60 周年、豐富館藏而準備,於是一時興起,拉著幾個好友前往航博。  雖然現在航博處於封館之中,正式開館要到 11 月空軍的紀念活動完成後,但我們找了點關係……進去了。在裡面發現現在航博已經成了一個大工地,飛機都在進行重新噴漆。  路過了幾架里-2 和 C-47,在洞庫門口是一幅雜亂的景象,我先是被一架殲轟-7A 所吸引,仔細看了看,是前年在軍博曾經展出過的那架。走過了這架飛 機,眼前頓時一亮:除了那架漂亮的噴火外,竟然還擺著三架新來的傢伙:2 架 F-5,1 架米格-23。嗯,雖然早就知道中國有這玩意兒,但能看到還是很興奮的。  最早看到米格-23 是在深圳的明斯克號航母上,那是一架刷著藍色迷彩的米格-23BN 型,就是長得很像 MIG-27 的那個對地攻擊型號。而航博的這架是 1979 年我國從埃及購換回用於研究的米格-23MS 型。  走進這架飛機,先圍著轉一圈。嗯,很好,很完整,發動機在,起落架在,該在的都在,很好。進氣口前面被刷了個歪歪扭扭的編號:18 式。這估計是工廠 的編號(這架飛機之前一直放在沈飛的倉庫里),不知道還有沒有 17 式和 19 式……。後面的機徽被塗掉了,應該是當年為了保密所為。現在冷戰早已過去,昔日 的敵人也不再刀戈相對,因此我覺得...也還是保持這樣吧,讓以後的觀眾能從這架飛機上品位當年的冷戰味道。洪都的張弘總師有一次閑聊的時候說,咱們弄這 些飛機,應該「修舊如舊」,保持歷史本色。這話我深表贊同,偏巧咱們國家比較喜歡修舊如新,導致很多飛機看上去贊新,卻沒了歷史味道。但願航博千萬不要異 想天開地把這架飛機也重新刷一下。

這架飛機刷著沙漠迷彩,應該還是當年曾經參加過中東戰爭的飛機,而這一架很顯然並沒有被以色列人擊落。中國把它弄回來的時候,埃及應該已經開始換裝新飛機了  其實 米格-23 這個飛機的介紹已經鋪天蓋地了,相關的資料本網站就能找到,我這裡就不多說了。以前風傳中國的殲-8II 在很多技術上參照了 米格-23,所以我打算仔細看看是否如此——正好航博有一架殲-8II,就是和平典範工程裡面的那架,在美國經過改裝的。  據說最明顯的模仿之處在進氣道和腹鰭。於是我仔細看了看這兩個部分,說實在的,米格-23 的進氣道很粗糙,而且,和殲-8II 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米格-23 的進氣口樣子、尺寸都和殲-8II 很接近,調節板的調節結構也一樣,但從細節上來看,殲-8II 的附面層吸收孔的開孔方式及排列和 米格-23 不一樣,而是跟「鬼怪」更像。單從加工工藝來說,殲-8II 遠比 米格-23 更好。但從整個進氣道的結構來看,殲-8II 還是和米格-23 更像,而不是「鬼怪」。從飛機性能來說,米格-23、殲-8II、F-4「鬼怪」均屬於 2 倍音速、較強調機動性能的機種,發動機的性能也較接近(當然「鬼怪」後期的 J-79 要好不少),因此在總壓恢復、喘震吼震等方面的要求應該類似。當然從實際使用來看,以色列空軍飛行員說常在空戰中看到米格-23 失速(可能由於發動機停車,或者是變後掠翼機翼失速),而「鬼怪」的有關發動機的安全紀錄看上去則要好一些;至於殲-8II……我們沒有這樣的紀錄。當然這些並不能說明進氣道 的設計好不好,只是這麼看過以後,說殲-8II 的進氣道是仿米格-23 的,這種說法過於輕率了。

殲-8II 與米格-23、F-4 進氣口對比

不過腹鰭很顯然是模仿米格-23 的,兩者排在一起看,如同是一個模子鑄出來的  實際上米格-23 還是很漂亮的一架飛機,雖然做工很粗糙,但如同很多網友所說,這種代表著冷戰的戰鬥機有著一種暴力的美。坐在機頭下方,沿著機腹 看去,雖然下面凹凸不平,蒙皮也坑坑窪窪,但光線隨著機腹的曲線反射出曼妙的影效,外露的鉚釘在描繪著歲月的同時也顯示出一種武器的力量。

蘇制戰機的粗糙表面  下次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再尋找一下當年換購米格-23 的當事人,講述一下這段早已被塵封的故事。

 預告:這兩架 F-5 中一架是和米格-23 同期弄回來的 F-5A,另一架是黃植誠當年飛回來的 F-5F。我們可以細品一下這兩架飛機。

這架米格最新照片:已經恢復了埃及機徽和編號
推薦閱讀:

毛氏族譜,來自清漾的檔案傳奇(中)
天國檔案*觀三十億年前的末法時期(八)
檔案法
【國寶檔案】透過文物看歷史(一)
說文解字破解《山海經》 發現史前文明檔案(來源: 金羊網

TAG: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