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美學生被開除現象調查

中國留美學生被開除現象調查

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裡,中國留美學生戴偉的每一天,都是從中午開始的。這是他固定的起床時間,無論上午是否有課。相當長一段日子裡,這個當年只有21歲的江蘇男孩都沉迷於一個叫做「龍之谷」的網路遊戲,「總覺得能交完作業,拿到畢業證就行了」。最終,他等來的卻是被學校開除的消息。

在中國的留美學生群體里,戴偉所陷入的,是一個隱秘卻並不罕見的困境。在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今年的年會上,美國厚仁教育發布了《中國留美學生現狀白皮書》。面對前來參會的各位名校校長,這家留學服務機構在展台前用粗黑的字體標示,「中國留學生究竟為何會被開除?」

「之前人們對中國留美學生貼的標籤往往是勤奮好學、數學好,但是在這些標籤的掩蓋下,還有很多人面臨文化和語言的不適應,或是對教學理念的不理解,他們的問題往往不被中美教育界的主流聲音所關注。」厚仁教育的首席發展官陳航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09年之後,中國超越印度,成為了美國國際留學生的最大生源國。3年內,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增長了75%,在今年上學年達到27.5萬人。

「這其中,中國留學生遇到各種程度學術困難的大概有20%,而學業失敗的學生,我們估計大概佔中國留學生總數的5%。」陳航說。

戴偉只是其中之一。由於GPA(平均成績點數)過低,他之前就曾經被校方告知轉為留校察看狀態,想要順利畢業,必須在兩個月的察看期內得到合格的成績。他開始儘力去看書學習,「但之前交的中國朋友也有各種事情來打擾我,比如說帶著一群人到家裡來吸大麻」。

他還是接到了被開除的通知,並被要求在20天內離開學校。在慌亂之中,戴偉登上了回國的飛機。

一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甚至知道「高分低能」幾個漢字的意思

在赴美留學之前,戴偉是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專業的大一學生,父親決定讓他出國學商科,因為商科「就像一個狗皮膏藥,找工作方便」。

戴偉父親的想法屬於很多中國留學生家長的主流思維。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實用型學科,往往也是問題學生的重災區。在分析了515名因被開除而求助的案例後,《白皮書》發現,62.1%的學生是因為GPA過低而被開除,其中,理工科和經濟商科類專業各占約1/3,而文史類專業的比例是14%。一個分析結論是,「文史專業因為相對冷門,報考學生的自發興趣屬性較強,情況反而好一點。」

在美國的社區大學綠河學院,600多名來自中國的學生主要分布在商科、工程、IT和航天技術等專業。這裡負責中國事務的副校長羅斯·詹寧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些學生中每年都有大約5%的無法畢業。「成績太低當然是主要的原因。」詹寧斯說,「而成績背後,隱藏著許多因素。」

對戴偉來說,把他推入困境的,或許是突然到來的自由。「畢竟跨越了半個地球,爸媽每周也就六日打個電話,如果說在學習,他們也就不打擾了。」這個90後男孩說。

和他共同租住一棟房子的,還有12名同樣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除了打遊戲以外,戴偉和他的中國朋友們就是「到處去旅遊、玩兒、瘋」。最終12名留學生「沒有一個正常畢業」,和戴偉關係最好的一個朋友,也因為成績太差被開除。這種情況,並不只存在於戴偉的朋友圈,美國一個著名州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GPA竟然是0。

「一定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哪怕做過幾次作業,成績也不會是零分。」陳航說。

有時候,那些按時上課的學生,也可能陷入困境。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中國學生從2004年的500人,迅速增長至2013年的4500人,這裡的本科生學習副院長托馬斯·沃爾夫說,課堂上的大部分中國學生「非常安靜而且躲在角落,大家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語言是阻礙他們進行交流的重要原因。「絕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都是和中國留學生玩兒」。甚至這些中國學生又分為若干更小的組織,「比如江浙滬一幫,北京一幫、東北的一幫」。

更多的困難則來自於教育背景的差異。「我們都習慣於應試教育,應試的本質就是通過刷題讓考試成績高於自己的真實水平,拿著這樣的成績到美國大學,當然會有落差。」在美國講授中國史的學者薛涌分析道。而陳航在和美國招生官交流時發現,一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甚至知道「高分低能」幾個漢字的意思。

薛涌清楚地記得,當他問一名即將赴美的中國留學生,200頁的課堂閱讀任務是否能應付,是否知道怎麼寫讀書報告時,學生只是茫然地搖搖頭。在本學年開設的中國史課堂上,他還遇到了一位中國留學生。讓他感到震驚的是,這位來到美國讀本科的中國學生,不知道歷史上曾經存在國民黨,「以為是共產黨推翻了清朝」。

這一現象再次證明,中國的教育體系並不注重培養學生嚴謹引用他人學術成果

在留校察看期間,戴偉補齊了大部分課程,但還是有一些課程「實在是積重難返了」。

但他遭遇的並不是問題的全部,陳航告訴記者,中美文化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巨大差異,是許多起「開除事件」的導火索。至今讓他印象深刻的案例,是一位GPA達到3.87的高三女生,她原本已經拿到了紐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在一門課的期末考試中,她因提前獲得了考試的真題而拿到了滿分,最終被校方判為「在考試中用不當手段獲利」,差一點因此被開除。

事實上,根據《白皮書》的統計,除了成績過低,學術不誠實是中國留學生被開除最主要的原因。這種不誠實從一開始就存在。一個向中國學生提供海外大學信息的顧問公司曾在2010年發布一份調查報告,稱90%的中國申請者提交了錯誤的推薦信,70%的個人論文由他人代勞,50%的人篡改了高中成績,10%的人列出了他們從未得到的獎勵和成績。

這種習慣延續到了學業中。《白皮書》發現,被開除的中國學生中,有兩成是因抄襲、考試作弊或協同作弊、代考、成績造假、試圖修改成績、保留以往考卷、對老師撒謊甚至偽造導師簽名等原因被開除。在美國從事教育諮詢期間,陳航曾不止一次接到來自中國留學生的電話,詢問「是否代寫作業」,他還在美國大學校園裡見過專門代寫作業的公司,廣告上寫著「你大學生活的一部分是快樂,讓我們的學霸們承擔寫作業的痛苦吧。」

在《白皮書》里,有一章的題目是「好學生的被開除原因分析」,「在調查時,我們心存一個疑問:壞學生多是因為遲到早退、學習態度差而被開除,那麼好學生多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被開除的呢?」結論是,在那些GPA超過平均水平的學生中,因學術不誠實而被開除的佔據78.4%。「這一現象再次證明,中國的教育體系並不注重培養學生嚴謹引用他人學術成果。」《白皮書》分析道。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特拉華大學紐瓦克校區,隨著中國學生的激增,防止抄襲甚至成了語言學院一位院長的首要工作。在新生報到日上,這位院長面對主要是中國學生的觀眾,還特意在後面的大屏幕上放上一張男同學俯身看著女同學的卷子的照片,告訴他們不能作弊,「致意中混合著警告」。

薛涌曾經從一名中國留學生那裡收到一份有明顯抄襲痕迹的讀書報告,當面質詢時,結果那位留學生居然不認為自己是在抄襲,「只是把網上搜到的內容自己重新組合了一下。」

從盲目的青春期,轉入成熟的成人期

「留學生大多來自中國迅速擴大的中產階級,付得起全額學費,對那些近年來面臨預算削減的大學來說是天賜良機。這乍看之下對大學和學生都有利的圖景,一旦深入觀察,就會發現其實對兩者都很棘手。」那篇在《紐約時報》佔據大幅版面的專題報道,如此描述中國留美學生的困境。

不過,這樣的棘手關係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另一篇關注留學生困局的報道提到,在進入現代化進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留學生都是中國社會精英中的精英。民國時期留美才子云集,外交家顧維鈞曾以辯論隊領隊身份帶領哥倫比亞大學擊敗耶魯大學。在30多年前的1980年代,亦有法國大學教授發現自己找不出中國留學生論文里的語法錯誤,最終找到一個後興奮不已。

1997年來到美國讀書的陳航,也不記得當年有人遇到類似的困境。適應異國環境的問題同樣存在,但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全克服。在此期間,依靠自己編寫的一套網頁,陳航成功在學院謀得一份兼職。

20多年後,當戴偉來到美國,環境已經大為不同。根據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05-2006年,僅有9309人從中國赴美讀本科,不到一萬人,是當年赴美讀研究生人數的1/7。到2012-2013學年,中國赴美讀本科的人數增長到了93768人,僅比當年赴美讀研究生的人數少了一萬人。八年間,中國赴美讀本科的人數增長了將近十倍。如今因為學業問題找到陳航諮詢的學生,大都是高中及本科二年級以下的學生,「最小是小學的」。

「來這邊兒的中國人分好多類。」戴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有像在國內成就比較高的,過來讀個研究生鍍層金,也有一些在國內就學習不是很好,甚至可能就沒考上大學,出來混個畢業證」。

「實際上,相比於我們那個年代,現在的高水平留學生在數量上肯定更多。」陳航說,「可隨著留學生數量的激增,這些佔據金字塔尖的人只是少數,現在最主要的人群是高中畢業來美國讀本科的,他們中很多也不是佼佼者,因此遇到難題更難處理。」

為了填平這種教育鴻溝,薛涌曾經勸一些學生在接到錄取通知後,向學校申請推遲一年出國,但沒有人聽從。他也曾開辦留學培訓班,讓留學生在臨行前儘快熟悉美國的學習生活,但在第一年的課堂上,也很少有人堅持下來。「美國的家長習慣於把起跑線變成助跑線,而中國的家長總是喜歡把起跑線變成搶跑線,」薛涌總結。

這讓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的前景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很多家長甚至不知道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學生有可能沒法畢業甚至被開除。」陳航說。他也曾試圖在臨行前,向獲得美國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家庭講解如何避免被開除,和被開除以後怎麼辦,「通常不受歡迎,人家認為我們是報喪的」。

「關注留美中國學生被開除的問題是一個有價值的事情。」薛涌說,「希望中國赴美留學能就此從盲目的青春期,轉入成熟的成人期。」

戴偉記得,自己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辦完退學的手續,就匆忙逃回了中國。在家待了一個月後,因為「不願無所事事」,他又鼓足勇氣回到了美國。在專家的建議下,他這一次進入了西雅圖郊區的一所大學,並選了一個自己更為喜歡的專業。看起來一切都在好轉,但有些時候他似乎仍然沒法安心讀書,「因為隔壁的那個中國室友,打遊戲聲音很吵」。(應採訪對象要求,戴偉為化名)


推薦閱讀:

漫談——美學裡的「悲劇」與「喜劇」
殘障美學-另類美的呼喚
中式與現代風格打造的中式之美的居家美學
雅克德羅 優雅與美學微妙融合

TAG:中國 | 美學 | 學生 | 現象 | 調查 | 留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