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餐飲來襲,廚師、服務員或將因此失業?
本月中旬,蘇州的一家餐廳別出心裁地用上了機器人服務員,開業當天幾乎爆滿,很多人都是為了專程來看看這些機器人服務員。這些機器人服務員運用光學磁條感應技術,可以按照電腦指令,把客人所點的菜準確無誤地送到餐桌前,到達點餐的桌位後還會用普通話向顧客播報「你的菜到了,請慢用」等基本用語。
無獨有偶,青島的一家餐廳也引入了機器人服務員,它還有自己的名字,叫做「特特」。據紅餐網記者了解,這款智能機器人不同於現在市場上一般的工業機器人和普通送餐機器人,它不需要在地上貼磁條,就具備自動送餐、空盤迴收、菜品介紹、自動充電等功能,還可以和人進行二百多句對話的語言溝通,甚至可以做出哭、笑等基本情緒反應。
智能機器人已代替餐廳服務員,智能化中央廚房中已沒有廚師。那麼,問題來了,互聯網時代的廚師和服務員,未來會不會因此失業呢?
菜品的精彩在於變化,而非同一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雖然智能化的餐飲服務已經開始進入餐飲行業,但是想要取代人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可能的,這個時間有可能是幾十年,也有可能是幾百年。
實際上,智能化的說法,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只不過應用到餐飲行業只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目前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應該屬於工業,特別是汽車製造行業,基本上全部是機器人工作,因為機器人有著極高的精度,可以按照指定數據完成所有的工作。
然而,對於餐飲業而言,智能化卻只是個偽命題,因為沒有一道食物味道是完全一樣的。對此,著名美食家、廣東省食文化研究會會長庄臣認為,「就粵菜的標準化來說,粵菜的精彩之處在於變化,加大力度執行安全標準,工藝和食材可以有一個不同比例性的標準。」從理性的角度而言,任何一種食材,都可以烹飪出不同的味道,而消費者花錢享受的,也就是這獨一無二的味道。這正是廚師要分等級,餐廳也要分等級的原因。智能化的餐飲服務提供的是別無兩樣的味道,而這種味道,消費者不願持續長期地為之買單。
好的廚師,自然有他獨門的配方來留住回頭客,而智能化的餐飲服務,卻沒有任何值得顧客多吃幾次的理由。也許有人會圖新鮮吃上一次,但是吃上兩三回,都是一個味道,恐怕就沒有人再來吃了。實際上,消費者之所以願意買單,是因為廚師的手藝好,他購買的是廚師積累多年的經驗跟資歷,這種是機器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比擬的。
廚師和服務員的社交作用不可替代
對於服務人員來說,機器人雖然對本身的工作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要迫使服務員們下崗,恐怕也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機器人之所以受到青睞,只是因為它們能夠高效地執行系統設定的工作任務,但是對於系統設定之外的事務,機器人是沒有辦法做出任何判斷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洗碗機器人被設定要清洗200個盤子,但是其中有一個盤子碎了,那麼這個機器人就會顯示工作異常,而不是把剩下的199個盤子先洗掉。但是對於活生生的人卻不一樣了,人是懂得變通的生物。
最重要一點,人們去飯店吃飯,花錢買的是服務跟氛圍,廚師的手藝,服務員的貼心服務都能給這頓飯加分,但是如果全都換成了冷冰冰的機器人,或者說所謂的智能化,只是能夠在好奇心上吸引消費者。人們消費的是廚師與服務員們給他們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而冰冷的機器人卻無法提供這種服務。
實際上,人們去飯店吃飯,除了滿足最基本的飲食需要之外,也包含了相當一部分的社交因素,而好的廚師和服務員就能夠起到潤滑的作用,比如某家飯店廚師做的菜不錯,人們就會帶朋友第二次第三次光顧,某家飯店的服務員態度好,夠機靈,也許就會成為消費者經常請客戶吃飯的場所,這些都是機器人服務員或者中央廚房無法提供的服務。
智能化中央廚房是一種新型的餐飲模式,僅僅只需要少量幾名技術員,就能夠實現食物的清洗、切削、製作等重要過程;機器人服務員,能夠分毫不差地迅速將食物送到顧客桌前;機器人洗碗工,能夠同時清洗幾百個盤子並且進行乾燥分裝。然而,紅餐網記者認為這一切並不能說明機器就能夠完全取代人類,廚師和服務員永遠都不會失業。
推薦閱讀:
※失業大叔擺攤日售醬香餅200斤,1天收入頂上班5天!
※中國:失業長城——The great wall of unemployed
※日本下一個失業者:野田?
※從LGBT談起
※失業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