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父母為何皆禍害

父母為何皆禍害

(首發網易《新聞另一面》)

自從媒體的公開報道,豆瓣網的《父母皆禍害》小組突然贏得了極高的曝光度,在驚愕的同時,也許我們不應忘記,100年前的年輕人也如此反對父母,然而今天他們被稱為理想主義者和反封建鬥士。顯然,將子女對父母的反感解釋為「青春期」或者「逆反心理」,是極為輕率的。

一,父母為何成禍害:

1, 將撫育視為恩典

90年代有兩個關於中國親子關係的「公共事件」,一個是所謂「夏令營里的較量」,較量結果是中國孩子嬌生慣養,日本孩子獨立堅強;另一個就是對中外孩子最尊敬的人的調查:外國孩子尊敬的人當中,父親得票率第一,而中國孩子尊敬的人裡面,名列前茅的大多是政治名人或體育明星甚至漫畫人物,父親的排名在幾十位靠後。

兩個事件都引發了大討論,主要論題是覺得我們對孩子太好了,孩子成了「小皇帝」,而生養之恩深似海,由於太嬌慣孩子,孩子居然都不會感恩了。不去思考自己為何不被尊敬,竟然去研究「為什麼你們不尊敬我」,大概只有中國父母能有這樣的思維。歸根結底,這種思維認為養育之恩,無以為報,外國孩子懂事,所以感恩,中國孩子不懂事,所以不感恩,因此必須加強這方面教育。

在今天很多父母仍然將生養子女視為對下一代的施恩,其實繁殖與求生一樣,是人作為動物的本能,既然人為了生存而吃飯,不會覺得是在對自己身體施恩,那麼為了繁衍後代而性交和生育,也談不上是對下一代的恩典。將養育視為恩典甚至作為求回報的依據,實際上是對親情的侮辱,抹殺了兩代人之間「愛」的存在。愛之所以值得讚美,因為這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否則就成了買賣行為,

再怎麼寵愛,照顧孩子,也和日本人給「和牛」聽音樂無異,無非為了肉質鮮美,沒有什麼倫理上值得讚美的價值。夸人是一個深愛子女的偉大父親,大概比說人是一個精明的投資客更像是讚美。

2, 將子女視為私產

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美國影片《良醫妙藥》裡面,父親為了挽救生還絕症的子女,竟然自己成立了一家醫藥公司讓新葯順利發行,從而挽救了子女性命,不過在中國的故事是,叫郭巨的孝子為了把家裡的好東西留給母親,去把自己的兒子埋掉。

「禍害性」父母的共同特點是只從社會和家庭整體利益的角度認識兒童的價值,兒童的價值似乎主要在於承載成人對於家庭和社會的期望。「我的孩子,我想怎麼管就怎麼管」,而一旦將孩子視作私產,孩子的個性和獨立就成為一種難以容忍的反叛。

將生養視為必須被償還的恩典,那麼這個生養過程當然就成了放債。將子女視為私產的惡果不僅是企圖永遠對子女一手掌握,更卑劣者還要拿子女來換取利益,媒體喜歡說的「生男建設銀行,生女招商銀行」就是這個意思,多少父母嚴防死守,唯恐女兒賣不出個好價錢,甚至直接干涉子女婚姻,只為了自己有面子或跟著享福。

3,將自己視為真理化身

在中國父母面前,中國沒有一代兒童是健康成長的,他們從小身患各種心理和身理疾病,從八十年代以來,首先是「電視癮」(報紙上連篇累牘的羅列兒童怎樣因為痴迷電視而走上犯罪道路),然後有「錄像癮」(也會導致兒童走上犯罪道路,昆汀塔倫蒂洛如果生在中國也許已經被父母大義滅親了),之後是「遊戲癮」(同樣也會讓兒童走上犯罪道路),隨著電腦的普及,困擾90後少年兒童的主要是「網癮」,而他們由於一心關心孩子,顯然忽視了自己身上的煙癮,酒癮,麻將癮,權力癮,虐待子女癮,出軌癮,離婚癮等等。

不要以為送孩子去電擊治「網癮」是今天少數無知父母的特例,中國的兒童教學不像外國允許學生上課自由發言,說話和吃東西,而是要求學生整齊劃一的排排坐,小手放在背後,這對少年兒童的自制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80年代的兒童大多有過「兒童多動症」,只要兒童在枯燥的課堂上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同學說話,等等「異動」,教師和家長便可以宣稱該兒童已經身患「少兒多動症」,如果20年前出現一位楊教授,宣稱可以用電擊治療「少兒多動症」,未必不能取得比楊永信教授更大的輝煌。

歸根結底,種種「癮」的存在,無非是父母不願意去理解下一代的生活和興趣,將自己視為絕對的真理。楊教授和種種以長途拉練等變相體罰方式為「治療」手段的「問題少年夏令營」也是依賴這一點而存在。他們的「治療」無非就是通過電擊,恐嚇和身體摧殘讓孩子屈服,痛哭流涕以至低頭認罪,滿足一些父母的需求。

4,熱衷於「複製」而非進化

人們也許還記得2010年春節晚會上那個背百家姓的小女孩,主持人只要報出姓,她就立刻報出該姓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名,贏得台下熱烈的掌聲。中國曾經很盛產這樣的「神童」,有背圓周率小數點後幾千位的,有把紅樓夢倒背如流的。甚至還有背新華字典的。

失敗的父母總是以自己要好惡來「栽培」子女,而這也常常顯示了部分父母的趣味是多麼貧瘠,就像這個無趣且無聊的背百家姓節目一樣。今天中國還有很多父母規劃孩子的一切,從考研到考公務員,甚至擇偶,生子都要由父母決定,這一切只為了讓生於80年代的子女,也可以重複50年代的人生,而這一過程甚至可以和背百家姓一樣無聊。

二.怎樣減輕「禍害」

父母皆禍害,禍害性的父母不僅是子女的悲劇,也是他們本身的人生悲劇,那麼當父母一輩具備「禍害的潛質」,家庭改造就極為重要,以下建議主要供具備一定體質和經濟條件的80後子女參考,未成年人請勿模仿。

1, 權利是爭來的

其實,一對夫妻作為「父母」的經驗,和他們第一個孩子作為「子女」的經驗一樣多,父母在責打子女的時候,無論其表情多麼痛心疾首,其施虐欲也得到一定發泄。暴力就是暴力,無論是「帶著愛的暴力」還是帶著恨的暴力,暴力本身的成癮性都不容忽視,而如果子女任其責打,那麼幾乎出於人精神上的慣性,父母也會越來越粗野易怒,越來越輕易的將家庭暴力作為發泄手段。

一個也許會讓父母們感到尷尬的事實是,大多數父母是從子女成年,具備一定反抗能力之後停止體罰子女這一惡習的,而那些一直不抵抗的子女,甚至在20歲以後仍然經常遭受父母的毆打。因此,為了挽救父母不讓他們的性格越來越暴躁甚至成為虐待狂,在遭受家庭暴力的時候建議要有反制措施,可以是出門逃避,報警,找相關公益組織,或者在自身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積極對抗,總之是提高父母動手的成本與風險,只有讓他們認識到打孩子是有成本的,節制情緒的美德才會回到他們身上。

2,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

評論包括讚美和批評,在一些極端的家庭中,子女不僅不敢表達對父母的不滿,甚至也不敢表達對父母的愛。毫無疑問,家庭里的「言論自由」有助於消除恐懼,當子女讚美父母的時候,其實也在提醒他,我是一個有獨立見解的人,而不是你的依附物。

而勇於指出和批評父母的錯誤則更加重要,即使父母已經被子女的沉默慣壞,聽不得來自子女的半點批評。批評父母可以讓爭議日常化,迫使父母習慣來自子女的不同意見,而不是一有異見就大發雷霆。大多數在父母並非不可理喻的怪物,在生活中遇到他人的批評和不同意見,他未必不能理性對待或者虛心採納,他們不能接受自己子女的批評只是因為天然的認為子女必須無條件的服從,而這種想法是很多悲劇的根源。

3,真正的尊嚴來自經濟獨立

套用一句政治哲學的話說,財產權是自由之神,真正的尊嚴和自由只能來自於經濟獨立。

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基礎,任何一個子女如果不斷的向父母伸手要錢,那麼也就根本不配談人格獨立,即使父母把子女送到地球另一面,只要輕輕一拉經濟這根弦,子女也只能乖乖聽話。因此我們建議,假如存在「禍害」隱患,那麼一般來說,不要拿父母的錢去買房買車,做個赤手空拳為未來打拚的年輕人是值得驕傲的,請父母用給自己買房交首付的錢去規劃他們自己的未來,這才是一種負責任的「孝道」。

推而廣之,不僅要在父母面前的經濟獨立,將來在子女面前也要經濟獨立,不把自己的子女作為養老工具,一代一代自己在經濟財力上獨立、自立,保持自己的尊嚴。

媒體的報道用輕鬆的語調寫道:「也許三十年後,沉醉於「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成員們的孩子們像80後現在一般大時,看到這篇文章,將會嘲笑他們的父母居然只會說家鄉話、普通話和英語……」,且不論將家庭矛盾簡單歸之為代溝是否妥當,即使80後的下一輩人真的像他們瞧不起看春晚和新聞聯播的父母一樣瞧不起他們,也不是一件壞事情,從進步的角度來講,真正的悲劇不是你60歲的時候,你的孩子諷刺你看春節晚會,而是你60歲的時候,你的孩子乖乖的和你一起看春節晚會。


推薦閱讀:

請別隨意打斷孩子,為人父母修好要這門必修課
全球1/7老人死亡的原因!快為父母留意一下吧
想學醫怕給爸媽太大壓力 該怎麼辦?
聰明父母絕不會對孩子講的8句話
你遇到過的家長可以有多壞?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