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模型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對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什麼字眼進行交流。

首先,留意發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麼?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表達觀察的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接著,表達感受,例如受傷、害怕、憤怒等。然後,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一旦誠實地表達自己後,提出第四個要素——具體的請求。這一要素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舉例:一位母親對處在青春期的兒子:「XX,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襪子(觀察),我不太高興(表達感受),因為我看重整潔(需要),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明確地請求)

1 區分觀察與評論:社會心理學中有一條阿倫森第一定律:人們在解釋令人討厭的行為時,傾向於給作惡者貼上標籤,由此而將這個人從「我們這些好人」中排除。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描述觀察而不是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論,從以下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觀察與評論的差別: 

(1) 使用的語言沒有體現出評論人對其評論負有責任:

評論:你太大方了。

觀察:當我看到你把吃飯的錢都給了別人,我認為你太大方了。

(2) 把對他人思想、情感或願望對推測當作唯一的可能:

評論:她無法完成工作。

觀察:我不認為她能完成工作。

(3) 把預測當作事實:

評論:如果你飲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會出問題。

觀察:如果你飲食不均衡,我就會擔心你的健康會出問題。

(4) 缺乏依據:

評論:米奇花錢大手大腳。

觀察:米奇上周買書花了一千元。

(5) 評價他人時,把評論當作事實:

評論: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

觀察:在過去五場比賽中,歐文沒有進一個球  

(6) 使用形容詞和副詞時,把評論當作事實:

評論:索菲長得很醜

觀察:索菲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

2 區分感受與想法

簡單地說,表達感受就是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而非一些想法,一般來說,使用」我覺得「」我被XX」等詞語常常就是表達想法,通過以下例子可以簡單地理解:

感受:我很傷心

想法:我覺得我被拋棄了

3 挖掘感受的來源:某種需要和期待

當我們聽到不中聽的話得時候,可以選擇責備自己或責備他人,但很少有人從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來考慮。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 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係

4 表達請求,區分請求與命令

*使用一些具體的行為來表達請求

*有時候,我們需要一些語句來確認對方是否明白我們的請求,甚至要求對方對我們的請求進行複述(很需要技巧,慎用)

*區分請求與命令: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通過以下例子來加深對請求的理解:

不是明確的請求:我希望你不要再喝酒了。

明確的請求:你是否可以告訴我,喝酒可以滿足你什麼需要?是否有別的方式可以滿足那些需要

5 學會傾聽:

傾聽的第一步,是留意他人的感受而不是說教,以下一些行為會妨礙我們體會他人的處境:

建議:我想你應該…

比較:這算不了什麼。你聽聽我的經歷…

說教: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回憶:這讓我想起..

否定:高興一點,不要這麼難過

同情:哦,你這可憐的人

詢問:這種情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辯解:我原想找點打電話給你,但昨晚…

糾正:事情的經過不是那樣的。

第二步,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步,給他人反饋,可以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很考驗說話的技巧,用不好就成了心理諮詢師了),可以通過以下技巧幫助理解:

你說的是什麼事情?

上周我有三個晚上不在家,你說的是這回事嗎?(加入猜測)

第四步 保持關注,判斷對方的感受是否已經充分表達?首先,如果一個人覺得別人已經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會變得輕鬆。另一個更為明顯的標誌是,他停止了談話。如果無法確認對方是否還有話要說,就不妨問一句:「你還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嗎?";

最後,如果我們的痛苦如果無法得到滿足,不妨試試以下步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聲提出請求;換一個環境;

一些道理、技巧:

*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不過』『可是』『但是』之類的詞語

*當別人說「不「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認為他在拒絕我們。有時,我們甚至還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然而,如果我們能夠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許就會發現是什麼使他們無法答應我們的請求。

*打斷比人比假裝在聽,更符合對方的願望。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話對人有益,而不像被人當作負擔。

*如果我們致力於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那麼,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乏樂趣。反之,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出於義務、職責、恐懼、內疚或羞愧,那麼,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會變得枯燥無味。

*用「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要…」來代替 「不得不」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動;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體會自己的需要;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當我們要懲罰別的時候,不妨問問「我希望他基於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就會發現懲罰其實是很難實現我們的目的的。

*表達感激的時候,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對我們有益的行為、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滿足、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

*大多數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最後,說說文化差異,這個溝通應該是通用的,因為他關注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希望被理解、重視等。但是中國人普遍不善於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溝通過程中很容易存在這方面的誤解,一個典型的誤解就是我們將對方的表達方式(語氣)當成表達本身,而不去考慮說話的內容和說話者的感受與需要,所以我們要克服第一反應,先冷靜下來,再做進一步分析。 


推薦閱讀:

記錄一次失敗。
「誰陪我乾杯」
三隻小故事和一個小心眼
愛孩子不需要條件(二十七):暗示與溝通
成為別人的聽眾,是學好溝通口才的關鍵

TAG:溝通 | 暴力 | 模型 | 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