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弦左手演奏技術與訓練

三弦是我國歷史悠久、流傳甚廣的彈撥樂器。相傳三弦起源於秦代的弦鞀。而具有今之形制的三弦,始於遼代,距今已有一千餘年。作為一件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民族彈撥樂器,三弦形制的獨特性對其左手技術和樂器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首先,三弦是皮膜(琴鼓蒙蟒皮)彈撥樂器,使其音質粗獷、渾厚而響亮,極具特色;第二也是最關鍵的,三弦無品(這在我國彈撥樂器中較為罕見)且頸長(音域寬廣),這一設計幾乎催化出三弦演奏技術(左手)的全部內涵和特點。也正是這一形制上的獨特設計,使三弦得以成為更能表現中國民族傳統音樂「音腔」特色的彈撥樂器。所謂「音腔」,即指在音的過程中有意運用的,與特定的音樂表現意圖相聯繫的音成分(音高、力度、音色)的某種變化。在我國民族音樂審美意趣中對音高等音腔成分變化的充分開發、利用與追求(如器樂上的吟猱綽注、戲曲中的啜疊擻霍)構成了我國民族音樂風格的主要特徵之一。源於對這種民族傳統音腔特點的適應和充分體現,相應的三弦左手演奏技巧(如滑音)應運而生。而其具體的音色變化又可表現出諸如剛、柔、濃、淡、厚、薄、明、暗、實、虛、潤、澀、華、朴、圓、尖、顫等多種不同的層次。為了表現出這些音色層次變化,需要演奏者對我國民族傳統音樂音腔特點進行深入領悟(當然,音腔特點還因地域、語言、風格等因素的差異有所不同,本文不作具體探討),並結合左、右手一起進行全面的、協調合理的配合,才能觸及三弦演奏的至高境界。本文將就三弦形制的獨特性結合一些民族傳統音樂音腔特點來逐一闡述三弦左手演奏技術及其訓練要點。

在三弦演奏中演奏者左手的動作能力、感覺能力、變化能力是其專業化水平的全面反映。它的技術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樂曲的音準、節奏、音色、力度、速度、風格、腔韻等多方面的音樂層次變化。尤其對於表現音腔特色的變化體現三弦特有的感染力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一個好的三弦演奏者一定要具備完善的左手技術。

三弦左手技術總體來說是按音與換把的技術。而這兩種技術只有在建立了正確的把位概念的基礎上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此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當然所有左手技術的完成還要依賴於肩、臂、肘、腕、指等部位的良好協調能力來實現。這裡只對具體的技術環節加以分析。

一、按音

1.手形

正確的手形是準確完成按音的基礎,它是關係著能否掌握好其它技法的重要環節。

左手的正確手形:(以中把位(dl)為例)左手食指掌指關節內側接觸琴桿,拇指在自然狀態下內側貼著琴桿,拇指的位置相對於食指偏下,手腕平直,不凹不凸,掌心中空,手掌始終保持握空心拳的自然狀態。各手指做自然向內彎曲,末端指關節盡量垂直立於指板上。注意虎口要放鬆,不能緊繃,虎口底部要與琴桿有一定的縫隙,不能緊貼琴桿,以免造成左手移動困難而導致按音動作變形。訓練要點:盡量使左手與琴桿的接觸面積小,這樣可減少磨擦力,使左手鬆弛,便於各種技術的發揮。但基本手形也並非是絕對的,有時會隨著把位、指序、弦序的不同而產生相應的變化。

2.按音

按音是左手完成音樂進行的基本動作,是幾乎所有弦樂器演奏者都要掌握的左手基本技巧。按音的基本形式是手指的起落動作。

①手指按音部位。三弦把位大(低把位大二度是隔指按音),演奏時手指按音部位會有不同。我們將手指分為三個按音部位:指頭(手指頂端指甲尖處)、指端(靠近指尖處)、指腹(指端的稍後方)。相對來說,用指頭按音,聲音清亮乾脆;用指端按音,聲音堅實純凈;用指腹按音,聲音發悶發暗。在實際演奏中,左手指按音部位會因不同的指序、指距、弦序、把位而變化。當把位較大手指延伸至極限時只能用指腹部位按音。但總的說,演奏中應儘可能地、科學合理地安排指序,多用指尖、指端部位按音,減少使用指腹部位按音,以獲得理想的聲音。要注意的是,不管使用哪個部位按音,手指的末關節都不能出現內折。

②按音的力度。按音時手指要適度的用力,要有彈性,即在按弦瞬間用力,使弦按緊餘音不斷為宜。同時手指要有獨立性,所謂獨立性是指每一個按音的手指都要求有單獨活動的能力,當某一手指按音時,其他空音手指要保持放鬆,不要跟著按音的手指一起用力,不要被牽動而離開原來的音位,更不要使手指僵直或攥緊。訓練要點:手指在進行按音動作時要以手掌和基關節為手部的重要的支撐部位,在手指起落時不要有其他部位助動的動作參與。練習時手指要自然地抬起和落下,不要故意地用力抬起和落下。切忌手指動作僵硬而影響手指的速度和靈活性,還容易造成手指功能的損傷。

③保留指。保留指的訓練對按音技法的掌握與運用有著重要的意義。保留指可細分為兩種方式: a.演奏兩個相鄰音時,彈後音時保留前音的手指,多用於同音型重複, 此方式可減少手指無為的起落動作的頻率,節省時間,相對降低左手一定的技術難度,而且可以強化「把位概念」(各手指始終對著該把位的音位),把握音準。b.演奏時,第二音奏響後再鬆開前一音的手指(同弦演奏時盡量保持前一音的時值)。此方式可加強聲音的連貫性,更加充分地表現樂句的歌唱性,彌補彈撥樂器在連線演奏方面的不足。

二、把位

左手各指在琴桿上相對固定的位置,以及在此位置上所構成的音程關係叫作把位。在傳統指法中,三弦把位的劃分為數音一把,它包括上把、中把、下把、下下把四個把位。每個把位的音數,隨著各調音位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傳統指法中,把位的劃分比較簡單、明確,易於理解與記憶。對於演奏民間傳統樂曲和以五聲音階為主的旋律十分方便。但對於有些曲調,尤其是調式、調性轉換較多的現代作品,若按傳統把位的劃分進行演奏,則會產生許多人為的不便。此時,則需要打破傳統把位的劃分模式而確立新把位。新把位的劃分是在自然音階的基礎上,以一音為一個把位。因此新把位可以隨意地在任何一個音級上構成一個把位。與傳統把位相比,新把位更多地使用了小指,這也發展了三弦左手的演奏技術。

三弦無品且琴桿長、把位大演奏時左手移動頻繁,音準較難掌握。在練習時,加強對把位變化的記憶,熟練掌握各把位之間的相應距離,及各把位手指間的距離,對於準確地演奏樂曲有著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建立各把位概念是三弦左手技術的基礎,不容忽視。那麼怎樣建立把位概念呢?

①應首先選擇用傳統中把位來訓練。中把位的手形較容易掌握。特別是對初學三弦者。練習時先找到食指和無名指的音位。然後在音位上作垂直起落按音動作,以建立把位概念。練好中把位後,再練其他把位就會容易得多。

②各把位應分別進行獨立的練習,仔細體會各把位之間手指距離感的變化。要選擇簡單、有效的把位練習曲。

③每個把位上的手形要固定。在快速演奏把位練習曲時,特別是大把位、同音型重複時,手指必須伸張開,而且要始終對準音位,保持手形,這樣才能加強把位記憶,逐步建立起把位概念。只要堅持高質量的把位練習,達到我們通常說的運動定型,就能準確地建立把位概念,為換把做好準備。

三、換把

左手各手指的按音位置,根據音樂進行的需要在不同的把位上上、下移動,叫做換把。三弦琴弦長,把位大,每個把位的音域有限,故演奏時換把較多。又因三弦無品,完全憑手指取音,所以,換把練習在三弦左手技術訓練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是左手技術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它的技術性很強,較難掌握。換把技術水平的狀態會對組織音樂的技巧,如音準、節奏、音與音的連接等產生綜合性影響,直接反映出演奏質量的優劣。因此要練好換把技術,必須掌握換把方法認真進行訓練。

①換把動作:主要依靠手臂、手腕、手指等各個部位之間統一協調的配合和手指在換把過程中對手臂重量的調節等環節來完成。不能過分強調或忽略某一部位的動作,應根據換把距離、換把方式、換把速度、樂曲旋律、感情來調整換把動作。如中低音區及遠距離的換把,主要以大臂的外展、內收動作為主,在其帶動下,其它部位與之作協調統一的配合。而高音區及短距離換把則主要以小臂的屈伸動作為主,手腕、手指部位協調配合。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換把動作及所參與動作的部位是相對的,動作之間都有其內在的聯繫,只是主次與幅度的不同。訓練要點:在整個換把動作的過程中,手臂的鬆緊不應發生變化(即保持臂重的統一與連貫),手腕要放鬆。因為手腕是手掌與手臂間的樞紐,如果手腕肌肉緊張,必將影響整個換把過程中手掌與手臂的移動。另外,換把時還要注意兩點:a.換把過程中前後音的銜接不能有重音(即換把痕迹)。按弦手指要減小對弦的壓力,使手指捋弦而行,即離開指板不離開琴弦(空弦音換把除外),以聽不出滑音為準。

②換把方式:換把方式可分為三種:a.利用空弦音換把,即左手指利用右手彈空弦音時換把。這種換把方式乾淨、利落,無痕迹,是相對簡單的換把。b.同一指換把,即換把前和換把後相連的兩音(即原把位的末音和新把位的首音)為同一手指所按。這種換把方式流暢、綿延,富於歌唱性,而且音準較容易控制。c.異指換把,即換把前和換把後相連的兩音為非同一手指所按。異指換把又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原把位末音按音手指為食指,當食指上行換至新把位時,按首音手指為其它指,或原把位末音按音手指為無名指,當無名指下行換至新把位時按首音手指為食指或中指。這種情況稱作「引導指換把」(「引導指換把」實際上是在換把過程中利用原把位末音手指作媒介滑向新把位音的上方音或下方音,以此來作為判斷新把位音位置的依據)。其二是用另一手指代替原把位按末音手指換至新把位。這種情況亦稱作「替換指換把」。這種換把方式指序變化多,視覺動感強,有炫技性。總體來說,換把方式要根據音型進行需要來選擇,盡量避免連續換把。不管選擇哪種方式換把,都要以方便演奏準確表達樂曲風格、內容為原則。

③換把與音準:三弦無品,所以演奏中的音準較難掌握。因此,在學習三弦的過程中,音準訓練總是占很大比例。三弦的音準主要依靠演奏者良好的聽覺和較強的把位概念,初學換把時也可利用視覺對音位的控制。但最主要還是靠敏銳的聽辨能力。訓練要點:在換把過程中,演奏者對將要彈出的音高應具備預先的內心聽覺,當音一彈出後,就能立即判斷出音的準確與否,如果有誤,手指可迅速調整,最終形成準確的左手換把距離感和位置感。

對於三弦這種長頸樂器來說,掌握換把技術對演奏好快速樂曲和提高音準至關重要。所以,認真分析研究左手的換把技術,將有助於三弦演奏技術的提高和音樂表現力的增強。

四、揉弦

揉弦是一種潤色性技法,它具有延長餘音美化旋律和音色,增強樂曲的歌唱性,進而豐富表情和提高表現力的作用。揉弦的運用非常廣泛,它是演奏者內心對音色要求的具體反映。

三弦左手的揉弦極具特點,這與其無品的形制密切相關。三弦在揉弦時手指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最大程度地接觸琴弦,並在指板上自由地滑動。由於三弦頸長,音距較遠,音位較大,使得三弦的揉弦可產生很大的幅度, 甚至和滑音相結合, 形成「移指滑揉」( 即揉弦過程中手指在指板上作較大幅度的上下移動)。在移指滑揉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不受音律約束的音響效果(如模仿「京劇道白」、「自然之聲」等),正符合了各地民族音樂風格中追求不穩定樂音(音高的曲線狀變化)因素的特點,成為三弦體現中國民族傳統音樂音腔的重要手段。

揉弦是按音手指以其所按的譜標音為基準,在琴桿上以左右移動或上下滑動來改變所按琴弦的張力或長短,從而獲得有規律有韻味的音波效果。三弦揉弦可根據動作方式具體分為「滑揉」(上下)和「吟揉」(左右)。滑揉是以改變琴弦的長短來獲得音波效果。在肩關節的支撐下,手臂帶動手腕再帶動手掌、手指沿著琴弦作上下滑動,即為滑揉。在滑揉中,手指關節沒有獨立的屈伸動作,手指與手腕的動作同步進行,手指在整個揉弦過程中始終保持按音的狀態。滑揉又可分為大滑揉(一般在大二度音程以內)和小滑揉(一般在小二度音程以內):滑揉較適於表現凄愁怨苦、如泣如訴的悲哀情緒,在風格性較強的樂曲中使用較多。小滑揉則可表現歡快、詼諧、風趣的情緒。吟揉, 手臂放鬆,手腕給予一定的支撐,手指關節在按音位置上做屈伸動作,使琴弦左右擺動來改變琴弦的張力,獲得音波效果。吟揉多在中、老弦及低音區使用。滑揉與吟揉在音響上是有區別的,吟揉的音波效果更明顯。揉弦訓練要點:保持手形,手心要與琴弦的方向一致,手腕、手掌、小臂肌都要放鬆,以手掌自然上下擺動來帶動手指的滑動,且忌用力托琴桿而影響手掌的擺動,要始終保持揉弦在鬆弛的狀態下進行。揉弦幅度和頻率要均勻(特殊效果需要例外),要與琴弦震動的頻率、幅度成正比(低音區幅度大,速度慢,高音區反之),並且要和樂曲要求的情緒及需要獲得的音響相一致。

在三弦演奏中,揉弦是變化無窮的。如音頭揉、音中揉、音尾揉及快、慢、大、小揉等。根據不同樂曲所需要表現的某種特定情緒,有時還使用由慢漸快的揉;由大變小、逐漸逝去的揉弦;遲到的揉弦等。一般說來,演奏優美抒情之曲調時,揉弦動作較舒緩,幅度稍大;演奏激昂之曲調時,揉弦動作較快,幅度稍小。各種方式的揉弦分別與右手多種多樣的發音動作配合在一起,就會產生豐富多彩的音色變化,使演奏者擁有了無限廣闊的音樂再創作天地。如三弦演奏的《陳杏元和番》。這是一首悲曲,全曲充滿了微妙游移的「張」與「弛」;三弦由g1音向e音和d1音往b音的半音連續下行中的移指大滑揉, 中弦g1音以及子弦老弦「清角(fa)」音的滑揉和吟揉,表現出一種悲腔,更使憂怨情懷顯現於指里音間。又如三弦協奏曲《紅梅》中的主要旋律二《綉紅旗》里,這是全曲中最動情的段落,旋律音調細膩、深沉,音樂語言柔中有剛。在這裡揉弦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及發揮。總之,揉弦無論視其動或是聽其音,都要給人自然協調、緩急適度、圓潤悅耳、柔美動聽、恰到好處的美感。

三弦左手揉弦技巧在演奏中的運用方式與分寸, 對美化樂曲旋律及準確把握音樂風格有重要的影響。揉弦是活的,很難在譜子中準確地標記,需要我們根據個人的音樂文化修養和藝術審美取向及對音樂的理解來進行具體的恰當的運用。因此,揉弦不僅是單純的方法、技巧問題,它是複雜的,和豐富的感情(源自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感悟)有著密切的聯繫。很多情況下,揉弦用語言是難以準確表達出來的,只能用音樂語彙來表達,正所謂「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我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要多聽中國傳統的、民間的各種流派的演奏、演唱,而且不僅局限於本民族的,西方音樂也要涉及,要從各種音樂風格中甚至其他姊妹藝術當中汲取養分,來積累具有足夠深度和廣度的音樂修養,才能使我們的演奏能夠巧妙、合理、運用自如地採用不同的揉弦方式來準確地表達樂曲的音樂內涵。

五、滑音

滑音是三弦演奏藝術中最獨特的表現手段,也是最能展現民族傳統音樂音腔特點的技巧。三弦的按音指板長約68厘米,無品使各把位音的連接不會有停頓,這就給滑音在三弦樂曲演奏中以得天獨厚的用武之地。滑音過程可長可短,隨意取音,可單音滑,也可多音滑,籍此模仿人聲語氣、自然界音響等等。其中用長音技巧(滾奏、輪指)演奏的滑音最具特點。三弦滑音技巧常常被作為特殊音響用於各種音樂及音效當中,充分表現了三弦因其形制而形成的這一左手技巧的獨特魅力,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中國民族傳統音樂音腔特色。

滑音即同一按音手指沿指板平面向上或向下滑動時產生的包含所有音差的連續音響過程。三弦琴桿,音位寬,長距離滑音通常需要結合換把動作來完成。但是,滑音不可與換把相混淆,在獨立換把技巧中是絕對不允許有滑音的。

三弦的滑音可分為上滑音、下滑音及原位滑音三大類。(1)上滑音,有上行首滑音和上行尾滑音兩種:a.上行首滑音: 即右手彈弦的同時,左手從較低的音位滑至較高的預定的按音位置上,也叫作「音前上滑音」。b.上行尾滑音:即右手彈弦後,左手從較低的音位滑至較高的預定的按音位置上,也叫作「音後上滑音」。(2)下滑音,有下行首滑音和下行尾滑音兩種: a.下行首滑音:即右手彈弦的同時,左手從較高的音位滑至較低的預定的按音位置上,也叫作「音前下滑音」。b.下行尾滑音:即右手彈弦後,左手從較高的音位滑至較低的預定的按音位置上,也叫作「音後下滑音」。(3)原位滑音,左手按音手指從起點音滑至上方或下方的音位後又迅速滑回至原起點音位置上, 也叫作「回滑音」。首滑音與右手的滾、輪等長音技巧配合使用, 更具強烈的色彩效果。滑音訓練要點:按音手指必須自始至終保持對於所按弦的壓力來控制該音的餘音,以獲得滑音效果。滑音時,左手起止音位置的不同和速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樂曲的情緒與風格,因此要把握好滑音的時值、幅度、速度的分寸和左手滑音動作與右手發音動作在時間上的前後差異,準確、充分地表達出滑音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效果。

滑音的運用能使旋律更有色彩,更富風格特點。但要注意的是,滑音屬於色彩性的演奏技巧,不可隨意用。要從樂曲內容和風格需要出發來選擇運用,使滑音恰到好處。習慣性的濫用滑音技巧或在換把中隨意亂加滑音,則會擾亂音樂的旋律,破壞音樂美感,給人以油腔滑調之感,影響音樂風格的準確體現。

六、結語

三弦是一件極富特色、甚能體現民族傳統音樂音腔韻味的彈撥樂器,在上千年的傳承過程中深受人們的喜愛。關於三弦的演奏,民間有著「千日琵琶百日箏,半世三弦難學成」的說法。這表明在人們的印象中,三弦是一件較難掌握的樂器。其實,感覺難學主要是因桿長無品,左手學習起來難度較大,而三弦演奏的音準、風格、韻味又取決於左手技術動作完成的質量。三弦左手技術雖然很多,但最基礎的技術(即基本功)仍是按音、把位與換把。因此,在學習中應緊緊抓住左手基礎技術這個環節,循序漸進、扎紮實實地進行訓練。根據筆者多年在學習、演奏、教學三弦的實踐中積累的經驗,認為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堅持基礎技術的訓練,就完全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並完善左手技術,那麼對於學習三弦樂器的演奏就將會更加輕鬆更加快捷。


推薦閱讀:

醬鹵豬雜的加工技術
硬技術:高調順光用光方向及方法
200項誘捕技術精選大全2
一瓶多效智妍面霜 抗老也是個技術活
西瓜酒的本行技術

TAG:技術 | 演奏 | 訓練 | 左手 | 三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