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真正的領跑者
金十數據行情中心——八年磨一劍,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Waymo公司已成為無人駕駛技術的領跑者。
近日,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調研了目前主要的17家發展L4級及以上無人駕駛技術的公司,從技術、工程、商業模式三個方面進行考量,最後得出綜合排名:谷歌旗下的Waymo獲得第一名,中國的百度跟滴滴分獲第7名、第17名。
美國媒體BI也認為,Alphabet現金流充足,很早就重金布局無人駕駛技術。同時,Alphabet不用急著在今天製造商用車,可以直接布局L4、L5級無人駕駛技術,目前在無人駕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早在2009 年,Google X實驗室就正式啟動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領域只有谷歌一個玩家。今天,Waymo的實際路測里程已超過300萬英里,模擬測試里程超過10億英里,甩開行業任何一家公司。
去年12月,Alphabet將無人駕駛部門Waymo從Google X實驗室中剝離,成立了獨立實體公司。媒體稱,這表明Waymo作為獨立業務變得可行,而不僅是一個研究項目。摩根士丹利分析師Brian Nowak認為,Waymo估值達700億美元。
目前,互聯網巨頭、傳統汽車製造商、打車公司「三大勢力」都在重金布局無人駕駛技術。The Information認為,分項來看,Waymo、特斯拉的技術實力最強;Uber、德爾福的商業模式最優。綜合來看,排在前5的公司分別是:Waymo、Uber、戴姆勒、德爾福、特斯拉。
兩項重要成績
過去兩年,Waymo相繼亮出了在無人駕駛領域的重要成就:
一、2015年10月,Waymo完成了全球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旅程,一位盲人乘客坐在沒有人為干預控制以及安全司機的「螢火蟲」中,安全地行駛過奧斯汀市街區。業界認為,這是無人駕駛技術邁嚮應用領域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螢火蟲 」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是一輛真正的L5級無人駕駛汽車。
二、2016年,Waymo無人駕駛汽車行駛1000英里需要人類干預的次數降至0.2次,這一成績大幅領先於競爭對手,相比之下,2015年日產的無人駕駛汽車每1000英里需人類干預71次。
性價比更高的感測器系統
今年,Waymo在無人駕駛領域的一項最新進展是研發出性價比更高的感測器系統。此前,Waymo只有一個置於車頂的中距離(medium-range LiDAR)激光雷達,如今,新的感測器系統包括:3 個覆蓋短、中、長距離的激光雷達(LiDAR)、8 個視覺模塊,以及雷達。
而且新LiDAR的價格大大降低,Waymo首席執行官John Krafcik今年初表示,「此前採購一個激光雷達的成本超過7.5萬美元,今天我們把成本下降了90%以上。」
他還表示,這些感測器的數據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全新的人工智慧計算平台相連接,平台會處理數據並作出反饋。媒體BI認為,Alphabe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優勢將使Waymo受益,這種資源是其他競爭對手所沒有的。
與Lyft合作
除了硬體升級,今年Waymo加強了在實測數據方面的積累,這包括兩個方面:與打車公司Lyft合作,以及在美國鳳凰城地區邀請居民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服務。
今年5月,Waymo與北美第二大打車軟體商Lyft達成了關於無人駕駛技術的合作協議。分析稱,Lyft能夠填補Waymo的空白——客戶使用數據,Lyft通過對Waymo開放數據幫助其更好地調試自動駕駛系統。
此外,今年6月,Waymo在美國鳳凰城地區邀請居民來測試它的無人駕駛汽車服務。Waymo公司將為鳳凰城地區的數百名測試者,提供600台克萊斯勒Pacifica插電式混合動力微型車。
Waymo CEO Krafcik表示,「不得不說,我們的商業模式還有待確定,我們目前手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去更多地了解人們將如何使用這種技術」,「這是我們第一次讓真人乘客坐上我們的無人駕駛汽車進行交互,對我們來說是邁出了非常大的一步。」
人才流失
不過,Alphabet的無人駕駛研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人才流失是公司遭遇的一大問題。
2014年,Alphabet無人駕駛項目創始人Sebastian Thrun宣布離職,隨後創辦了教育創業公司Udacity。
2016年8月,Sebastian Thrun的繼任者,Alphabet無人汽車駕駛項目負責人兼CTO Chris Urmson宣布離職,引起震動。他在無人駕駛領域極具號召力,業界評論他的離開無疑是公司的巨大損失。
推薦閱讀:
※危險駕駛罪法律適用問題探析
※雨、雪、霧等特殊天氣下 如何安全駕駛?
※今年以來本市共有226名駕駛人被終生禁駕
※車上有這幾種副駕駛乘客,出車禍早晚的事
※原創:安全駕駛小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