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
陳珞珈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即「開端」、「開始」;五即五月初五;午與五是同音通假字,「端五」後來就通用為「端午」了。辭源說:農曆五月初五即為端午。又說:晉人周處的《風土紀》云:「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鶩即鴨,角黍即粽子, 粽子外面有角,裡面有米。此句意思是說:大家都在端午節煮粽子吃,一隻只粽子就像一隻只鴨子漂在水中一樣。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學界有幾種觀點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說:是古代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一說:是古代紀念屈原的節日。
第一種說法以聞一多先生為代表。他在《端午考》與《端午的歷史教育》論文中考證認為:古代的百越民族(即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一帶)是以龍為圖騰的,為了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藉以鞏固自身的正宗「龍裔」的被保護權。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有關。粽子投進江河水裡祭祀龍神,自己也吃,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他們不僅有「斷髮文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激烈的鼓聲中劃著描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比賽,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
萬水千山「粽」是情
據《漢書》記載:「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像龍子,故不見傷害也。」又有《淮南子》記載:「越人以箴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也。」古越人有「文身像龍」的習慣,其實即是他們對龍圖騰的崇拜 。
據考證,端午的"龍舟競渡"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存在。古代南方百越的吳越一帶於春秋時期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詩作中,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競渡的風俗來,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屈原所乘的這種狹長而輕小的舲船實際上也就是當時一種競度所用的龍舟小船。
水榭樓台,達官佳麗,端午賞景,龍舟如織
第二種說法:是古代紀念屈原的節日。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楚國偉大愛國的三閭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荊州市)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之作《懷沙》,抱石投入湖南的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古人在端午節向江湖投粽子,讓魚類勿食屈原屍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每年的這一天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楚國也是我的家鄉。我曾在荊州工作數年。
龍舟競渡,百舸爭流
聞一多和一批專家認為,歷代的統治階級為了樹立忠君愛國的楷模,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讓廣大老百姓學習並去忠君愛國。於是屈原與端午節便捆綁在一起了,演變成了紀念屈原忠君愛國的節日。愛國是包裝,屈原是榜樣,要民眾去忠君是實質。歷代統治者利用屈原這個榜樣去告訴廣大臣民:要愛國(其實是忠君),要奉獻(為統治者貢獻賣命)。歷代的統治者都推行這一說法,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中才出現的,而端午節很早以前便已存在了。考古研究的發現和大量出土文物證實,聞一多先生的研究與考證是科學的。
我認為,不管說端午節是龍圖騰崇拜活動也好,是紀念屈原也好,是紀念伍子胥、介子推,或曹娥也好,是起源於北方的「惡月惡日」也好,是夏季時令「祛病防疫"的時節也好,他們最後共同形成了今天的豐富而有特色的我國端午節文化。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中國的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那麼,我們沒有必要去追究它到底是紀念什麼的節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屢受列強侵略蹂躪,愛國主義興起,人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愛國精神與精忠傳統,無可非議。民族節令文化也應該繼承和發展,現在,我們應該將它古代的今天的深刻內涵與豐富的內容,與我們的悠久歷史、中華文化、民族精神、現代文明和民族復興崛起緊密的結合起來,讓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建設一個繁榮富裕民主強大的世界大國和強國!
寫到這裡,我也要更正一下。最近幾年不少朋友在互發的端午節的簡訊裡面都提醒到: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跳江的節日,是個喪節,不能在簡訊裡面說「節日快樂」。讀了我的這篇文章,我想大家就不要有什麼忌諱了,端午節已經是國家法定的節日,大家在這個極具民族文化與特色的節日里,可以互致問候,說「祝節日快樂!」
五月以後,天氣日漸炎熱,尤其是南方將進入潮濕悶熱的梅雨季節,病菌與蚊繩大量滋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有著插艾條,燃菖蒲,喝雄黃酒的風俗,這些是有著科學道理的。艾葉和菖蒲有著驅邪解毒的功能,雄黃也有殺蟲解毒的作用。
端午節最有名的當屬《白蛇傳》的故事了。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傳說在南宋紹興年間的江蘇鎮江,白素貞是一個千年修鍊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娘子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給了他。婚後金山寺的和尚法海對單純善良的許仙講白娘子是個蛇妖,許仙不信。後來許仙被法海欺騙,在端午節時讓白娘子喝了帶有雄黃的酒,白娘子顯出了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娘子和小青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到昆崙山盜回了仙草靈芝,才將許仙救活。法海又將許仙騙至金山寺軟禁,白娘子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白娘子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娘子的兒子長大中了狀元,到雷峰塔前辟山救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圓。忠誠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相公。
2009年5月28日端午節的時候,我給我的一位朋友發了一條關於端午節的簡訊,現錄下,以餮讀者。
「離騷」意離憂別愁。屈原努力實現楚國的振興強大,「乘騏驥以馳騁,來吾導夫先路!」他擢用人才立法建制,「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他剛正不阿痛斥奸臣佞徒「競進」、「貪婪」、「興心而嫉妒」,在楚懷王不聽忠諫,荒淫誤國,流放他到湘江沅水時,他「寧溘死以流亡」,最後投汩羅江而歿。唐代大詩人李白高度評價說:「屈平(指屈原)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楚國遺風龍舟競渡,端午食粽愛國美談。滄海桑田神州復興,屈子英魂萬世相傳。 雄黃治病,懸艾驅疫,玉絲系臂,蒲劍斬邪,畫船鼓疊,龍舟競賽。過端午節我們要學習先賢熱愛祖國,辦事為民鞠躬盡瘁;立身做人剛正不阿;追求事業學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寫於2018年6月17日端午節前一日深夜兩點
本文參考和引用的資料為《辭源》、《中華節日風俗全書》、《節令風俗》和《百度》,在此一併致謝。
推薦閱讀: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天香 端午節懷古 張子耀
※端午節 到「海蒂的花園」感受別樣文藝氣息
※端午節必知家居風水 辟邪除穢轉運重頭戲2014-05-29
※端午節,讓我們做個小詩人
TAG:端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