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藥要略

麻黃:為發汗解表的要葯。為用於肺氣壅遏喘咳的要葯。

白芷:為治療陽明頭痛的要葯。

辛夷:為治療鼻淵頭痛鼻塞流涕之要葯。

紫蘇:為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藥。

生薑:入脾經,善溫中止嘔,為「嘔家聖葯」。

荊芥:為發表散風通用藥。

防風:為治風通用藥。風葯之潤劑。

蒼耳子:治鼻淵之良藥。

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黃。

細辛:為治感受風寒、風濕之多種痛證及鼻淵頭痛之要葯;為治寒飲伏肺之要葯。

葛根:為治項背強痛之要葯。

柴胡:為治療少陽證的要葯,為治療瘧疾寒熱的常用藥,為治療肝膽證的要葯。

石膏:為清瀉肺胃二經氣分實熱的要葯,為治療氣分高熱和肺胃實火之要葯。

梔子:治熱病心煩、躁擾不寧之要葯。

夏枯草:為治肝陽眩暈,目珠夜痛及瘰癧腫結之要葯。

黃連:為治療濕熱火郁之要葯;治療瀉痢的要葯。

知母:為清瀉肺胃二經氣分實熱的要葯。

苦參:治濕熱所致帶下證及某些皮膚病常用藥。

生地黃:為清熱、涼血、止血之要葯。

金銀花:為治療一切內癰外癰的要葯。

蒲公英:為治療乳癰的要葯。

紫花地丁:尤以治療疔毒為其特長。

野菊花:治外科疔癰之良藥。

重樓:癰腫疔毒、毒蛇咬傷常用藥。

漏蘆:治乳癰之良藥。

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葯。

射干:為治療咽喉腫痛的常用藥。

龍膽草:為治肝經濕熱實火之要葯。 `

連翹:為「瘡家聖葯」。

大青葉:為治血熱毒盛所致諸證之要葯。

魚腥草:為治療肺癰的要葯。

紅藤、敗醬草:為腸癰要葯。

山豆根:治療咽喉腫痛要葯。

馬勃:治咽喉腫痛常用藥,對喉痹有出血和潰爛者尤宜。

馬齒莧:治痢疾常用藥。

半邊蓮:治熱毒所致瘡癰腫毒諸證常用藥。

金蕎麥:以治療肺癰咯痰濃稠腥臭或咯吐膿血為其所長。

白頭翁:為治療熱毒血痢之良藥。

綠豆:甘寒,善解熱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為解毒良藥。

生地:清熱涼血止血之要葯。

青蒿:善除瘧疾寒熱,治瘧疾之良藥。

地骨皮:除有汗骨蒸,為退虛熱療骨蒸之佳品。

銀柴胡:為退虛熱療骨蒸之常用藥。

大黃: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葯。尤宜於實熱便秘。淤血證常用藥。

芒硝:為治療腸胃實熱內結,燥屎堅硬難下之要葯。

威靈仙:為治療風寒濕痹肢體拘攣或麻木之要葯

番瀉葉:用於習慣性便秘和老年便秘。

獨活:為風濕痹痛主葯。無問新久,均可應用。

威靈仙:為風濕痹痛之要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

徐長卿:為治風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葯。

川烏:治風寒濕痹證之佳品。尤宜於寒邪偏盛者。

蘄蛇:透骨搜風,祛內外風邪,為截風要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頑痹。亦為抽搐痙攣之常用藥,風毒之邪壅於肌表常用之品。

木瓜:為治療風濕痹痛、經脈拘急之要葯。

松節:尤善治寒濕偏盛之風濕痹證,祛筋骨間風濕。

海風藤: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常用藥。

秦艽:風葯中之潤劑。無問寒熱新久均可配伍,熱痹尤宜。亦為治虛熱之要葯。

防己:對風濕痹證,濕熱偏盛肢體酸重關節紅腫疼痛及濕熱身痛者尤為要葯。

桑枝:痹證無問寒熱新久皆可,尤宜於風濕熱痹。善走上肢。

海桐皮:尤善治下肢關節痹痛。

雷公藤:治風濕頑痹之要葯。皮有大毒。

五加皮:強壯性祛風濕葯。尤宜於老人及久病體虛者。

狗脊:對肝腎不足兼有風寒濕邪之腰痛脊強,不能俯仰者最為適宜。

雪蓮花:尤宜於風濕痹證而寒濕偏盛者。

桑寄生:為治肝腎虧虛胎動不安之要葯。

藿香:芳香化濕濁要葯。能止嘔,為治濕濁中阻所致嘔吐最為要葯。

蒼朮: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葯。

厚朴:行氣、消積、除脹之要葯。為消除脹滿之要葯。

砂仁:醒脾調胃要葯。寒濕氣滯者尤宜。為治妊娠氣滯惡阻及胎動不安之佳品。

茯苓:利水消腫之要葯。

車前子:利尿通淋。利小便以實大便。

滑石:為治濕熱淋痛之良藥;為治暑濕諸證之佳品;為治濕瘡濕疹及痱毒之要葯。

瞿麥:治淋證常用藥、熱淋尤宜。

木通:為治濕熱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腸之口舌生瘡、心煩尿赤之要葯;為治乳汁不下及熱痹之要葯。

海金沙:諸淋疼痛之要葯,淋證常用輔葯。

石韋:尤宜於血淋。

萆薢:善利濕分清泌濁,為治膏淋要葯。

金錢草:為治砂淋、石淋之要葯;為治濕熱黃疸、肝膽結石之佳品。

茵陳:為治濕熱黃疸之要葯。為治療黃疸要葯。

附子:補火助陽、回陽救逆之要葯。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葯」。

乾薑:溫中散寒之要葯。為溫暖中焦之主葯。

肉桂:為治療下元虛冷、虛陽上浮諸證之要葯;為治脾腎陽衰之佳品。為治療命門火衰之要葯。

吳茱萸:治肝寒氣滯諸痛之主葯。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脈諸痛之要葯。為治療肝寒氣滯諸痛之要葯;為治療脾腎陽虛,五更泄瀉之常用藥。

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葯。

.陳皮:為治痰之要葯。

木香:為行氣止痛之要葯;也為治療濕熱瀉痢里急後重之要葯。

香附:疏肝解郁,行氣止痹痛之要葯。為婦科調經之要葯。

薤白:為治療胸痹之要葯。

大腹皮:寬中利氣之要葯。

.山楂: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葯。

神曲:治食滯兼外感表證。

麥芽:治米面薯芋食滯,能回乳。

萊菔子:飲食積滯兼氣滯者。

雞內金:為消食運脾之要葯。

使君子:為治蛔蟲病之要葯;為治小兒疳積之要葯。

苦楝皮:廣譜驅蟲中藥。主驅蛔蟲。

檳榔:驅絛蟲,兼能瀉下蟲體。

南瓜子:去絛蟲,與檳榔同用。

大薊:為治血熱妄行之要葯。

小薊:為治血熱妄行及瘡癰腫毒之要葯。

地榆:為治血熱出血特別是下焦出血之佳品;為治療水火燙傷之要葯。

側柏葉:治各種出血病症之要葯,血熱者尤宜。

苧麻根:止血清熱安胎,歷來視為安胎要葯。

三七:為治出血、瘀血諸證之要葯。為傷科要葯。

茜草:婦科調經之要葯。

蒲黃:止血行瘀之良藥。血證無論寒熱有無瘀滯均可,實夾瘀者尤宜。尤為婦科常用藥。

降香:跌打損傷之內外出血證,外科常用之品。

白及:為收斂止血之要葯。尤多用於肺胃出血證。亦為外瘍消腫生肌常用藥。

棕櫚炭:收斂止血之要葯。尤多用於崩漏。斂性強,應以無瘀者為宜。

艾葉:溫經止血之要葯。為婦科下焦虛寒或寒克胞宮之要葯;也為安胎要葯。

炮姜:治脾不統血之出血病症。

灶心土:溫經止血之要葯。尤對吐血便血者更佳。

川芎:為「血中之氣葯」。「下調經水,中開鬱結」,為婦科要葯。治療血瘀氣滯之要葯;能「上行頭目」也為治療頭痛要葯。「頭痛須用川芎」。

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藥。「心痛欲死,速覓延胡」。

鬱金:活血行氣涼血之要葯。

虎杖:為治燙傷及毒蛇咬傷之要葯。

薑黃:長於行肢臂而除痹痛。

乳香:外傷科要葯。定諸經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癰,且祛腐生肌。

沒藥:與乳香同為外傷科要葯。治血瘀氣滯較重之胃痛多用。

五靈脂:治療瘀滯疼痛之要葯。

丹參:為婦科調經常用藥。活血調經之良藥。去瘀生新而不傷正。「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

.紅花:為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要葯;也是婦產血瘀病症的常用藥;並為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之要葯。

桃仁:為治療腸燥便秘、腸癰、肺癰之佳品。為治療多種瘀血阻滯病症的常用藥。

益母草:為治婦科經產病之要葯。

澤蘭:為治婦科經產淤血病症常用藥。尤宜於水瘀互阻之水腫。

牛膝:為治療經產病之要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

雞血藤:治療經脈不暢,絡脈不和常用藥。

王不留行、穿山甲:為下乳要葯。穿山甲亦為治療瘡瘍腫痛之要葯。

土鱉蟲:傷科常用藥。尤多用於骨折傷筋淤血腫痛。

自然銅:促進骨折癒合,為傷科要葯。

蘇木:「撲損瘀血」婦科瘀滯經產諸證及其它瘀滯病症常用藥。

骨碎補:傷科要葯。以其能入腎治骨,能治骨傷碎而得名。

血竭:傷科及其他瘀滯痛證要葯。

半夏:為治濕痰、寒痰之要葯。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之要葯。尤宜治臟腑濕痰。味苦能降逆和胃,為止嘔要葯,尤宜於痰飲或胃寒所致胃氣上逆嘔吐。

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氣豁痰。

皂莢:頑痰膠阻於肺,見咳逆上氣,時吐稠痰,難以平卧者尤宜。

旋覆花:為治肺胃氣逆之要葯。「諸花皆升,旋覆獨降」。能降氣化痰,降逆止嘔。

白前:無論寒熱、外感內傷、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於痰濕或寒痰阻肺,肺氣失降者。降氣化痰,溫化寒痰。

川貝:在「潤」,尤宜內傷久咳,燥痰熱談之證。為治療熱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藥。

浙貝:在「泄」,多用治風熱咳嗽及痰熱郁肺之咳嗽。為治療肺熱咳嗽之常用藥。

竹瀝:治痰熱咳嗽,痰稠難咯、頑痰膠結者最宜。

竹茹:治胃熱嘔吐之要葯。

天竺黃:清化熱痰,清心定驚。與竹瀝同而無寒滑之弊。

前胡:與白前相須而化痰之力不及。其性涼,用於外感咳喘不熱者。

桔梗:其性善上行。「一為諸葯之舟楫,一為肺部之引經。」能載葯上行。

.礞石:治驚癇之良藥。攻消痰積、平肝鎮驚。。

杏仁:為治療咳喘的要葯。

百部:功專潤肺止咳。為治療新久咳嗽之要葯。並能殺蟲滅虱。

紫菀:甘潤苦泄,性溫而不熱,質潤而不燥。長於潤肺下氣,開肺郁,化痰濁。凡咳嗽症,無論外感內傷、病程長短、寒熱虛實皆可用之。

馬兜鈴:熱郁於肺,肺失肅降而發為咳嗽痰喘者最宜。

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力緩。清肺熱降肺火,尤宜風水皮水等陽水實證。

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力峻。瀉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滿不得卧者尤宜。

白果:治婦女帶下屬脾腎虧虛色清質稀者最宜。斂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黃則「斂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氣」。

瓜蔞:為治熱痰之胸痹之要葯。

硃砂:既重鎮安神又清心安神。為鎮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葯。

龍骨:重鎮安神常用藥。

酸棗仁:養心安神要葯。

合歡皮:善解肝鬱,為悅心安神葯。

遠志:交通心腎,安定神志,益智強識之佳品。

石決明:涼肝鎮肝之要葯。對肝腎陰虛肝陽眩暈尤宜。

代赭石:為重鎮降逆要葯。尤善降胃氣逆。亦為重鎮潛陽常用之品。

刺蒺藜:祛風明目要葯。味辛,善疏肝經風熱。

生鐵落:用於肝鬱火盛之怒狂陽厥證。

羚羊角: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要葯。尤宜於熱極生風所致者。

牛黃:為清熱解毒良藥。常用治小兒急驚風之壯熱神昏、驚厥抽搐等症。

珍珠:多用以治多種眼疾。

鉤藤:尤宜於肝陽化風者,尤宜於熱極生風四肢抽搐及小兒高熱驚風。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常用藥。

天麻:可平肝陽、息肝風,藥性平和,對各種病因的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無論寒熱虛實均可應用。為治療眩暈、頭痛之要葯,無論寒熱皆可。

全蠍:治療痙攣抽搐之要葯。其力不遜羚羊角。其性平和。

蜈蚣:通達內外,搜風定搐之力強,與全蠍皆為息風要葯。其性燥烈。

僵蠶:對驚風癲癇而挾痰熱者尤宜。

麝香:為醒神回蘇之要葯。各種原因之閉證神昏,無論寒熱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蘇合香:治面青、身涼、苔白、脈遲之寒閉神昏要葯。

冰片:涼開之品。

石菖蒲:擅長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神志昏亂。

人蔘:大補元氣,為救脫要葯,為拯危救脫的要葯;為補肺的要葯;為補脾的要葯。

西洋參:補氣葯中清補之品。性涼。氣陰雙補。

太子參:補氣葯中清補之品。性平。氣陰不足輕症火不盛及小兒宜用。

黃芪:為補中益氣要葯。 治氣虛水腫要葯。為「補藥之長」。

白朮:為補氣健脾要葯,「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葯」。

山藥:為平補氣陰之佳品。

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葯。號稱「國老」。

大棗:治療心失充養,心神無主而「臟燥」之要葯。

飴糖:尤宜於脾胃虛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時痛甚,食後稍安者。

鹿茸:助陽之力強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陽虛。為溫腎壯陽、補督脈、益精血的要葯。

淫羊藿:補腎壯陽,祛風除濕。

巴戟天:對腎陽虛兼風濕者尤宜。

杜仲:為治腎虛腰膝酸痛或筋骨無力之要葯;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之要葯。

菟絲子:為平補陰陽之品。補腎陽益腎精以固精縮尿,安胎。

蛤蚧:治多種虛證咳喘之佳品。有固本培元之功。

益智仁:為治脾寒瀉痛或多涎唾之要葯。

冬蟲夏草:有興陽起萎之功,亦為平補肺腎之佳品,尤宜勞嗽痰血者。

海馬:有引火歸原,續接真氣之功。治腎虛作喘。

當歸:婦科調經之要葯;內科補血之佳品;為補血之聖葯,婦科補血調經的要葯;為活血行淤之要葯。

熟地黃:為養血補虛之要葯;為補腎陰之要葯。「大補五臟真陰」,「大補真水」。

白芍: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阿膠:甘平質潤,為補血要葯,尤以治出血致血虛為佳。味甘質粘,為止血要葯。

何首烏:不寒、不燥、不膩,為滋補良藥。

枸杞子:平補腎精肝血之品。

麻黃根:斂肺固表止汗之要葯。

浮小麥:為養心斂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五味子:為治療久咳虛喘之要葯。治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精之常用藥。

.烏梅:治療久瀉久痢之常用藥。

罌粟殼:為澀腸止瀉之聖葯。適用於久瀉久痢而無邪滯者。

訶子:治療久瀉久痢之常用藥。治失音之要葯。為藏葯之「百葯之王」,其位似甘草。

石榴皮:治療久瀉久痢之常用藥。

赤石脂:治療久瀉久痢、下痢膿血之常用藥物。

山茱萸:為平補陰陽之要葯;為固精止遺的要葯;為防止元氣虛脫之要葯。

桑螵蛸:治療腎虛不固之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白濁之良藥。

海螵蛸:為治療胃脘痛、胃酸過多之佳品。

蓮子:治療脾虛腎虛帶下。

芡實:治療帶下證之佳品。

硫磺:治療疥瘡之要葯。

-------------------------------------------------------------------------


推薦閱讀:

我收回之前說知乎遲早要變成巫呼的言論,知乎還是有光明的。
巧用中藥自製驅蚊液
中藥本草 (10)
中藥外敷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中藥述情篇—塵緣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