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孔子的老師是這樣批判孔子的

轉載:孔子的老師是這樣批判孔子的-----

《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解釋:當治國的大道(正確方針)被廢黜之後,才會提倡仁義(孔子提倡的治國之道),當仁義成為主流之後,人心會變的狡詐姦猾,真善美的世界會變成一個假惡丑的世界。這時親戚之間不再和睦,所以才會提倡尊老愛幼、父慈子孝,國家也奸臣當道、禍國殃民,這時候才會出現忠臣。老子可謂中華批孔第一人,看看歷史,可以發現尊崇孔子的時代,大抵都如此章所說的那樣。《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解釋:否定聖人,放棄智慧,對人民有百利而無一害;拋棄仁德,廢掉義理,人民將重新過上尊老愛幼、父慈子孝的生活,放棄以金錢為根本的價值觀,讓人民摒棄奸巧,那麼國家將不會再有盜賊和犯罪行為。光有前面的三點原則還不夠,還需要做出具體的指示,使人民的行為有所遵循:外表純真、內心質樸,減少私心慾望,拋棄關於人剝削人的所謂學問,就能免除憂患。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解釋: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從不在乎別人眼裡的他有沒有德,因此他有德;有些看似品行高尚的人,竭力讓別人認為他有「德」,所以他沒有德(比如孔子)。真正有德的人襟懷坦蕩,不把作為當成作為;而無德之人本沒有什麼作為,卻每天都想著要有所作為(比如孔子)。最仁愛的人有所作為,但不是為個人私利而作為;最有義的人有所作為,卻有意表現他的義。真正的禮本來沒有人響應,於是就捲袖捋臂地強拉硬拽別人按禮行事。所以,失去了道,然後才有德;失去了德,然後才有仁;失去了仁,然後才有義;失去了義,然後才有禮;禮這種東西,是忠信最淺薄之處,是一切邪亂的罪魁禍首。所謂先知先見之明,不過是道的表面現象(不是道的真諦),而且是愚昧的開端。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於淺薄的禮;追求道的真諦,而不居於道的浮華現象。所以大丈夫要採取真道,去除假道。道大於德,德大於仁,仁大於義,義大於禮。只有真理被否定之後,才會出現孔子所提倡的那些東西,而他所提倡的禮則是最腐朽,最不值得提倡的東西。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解釋:不出門口,就能知道天下大勢;不望窗外,就能認識自然界變化的規律(比如不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的孔明)。他出外奔走的越遠,而他了解的事理越少(比如幾十年如一日四處仰人鼻息的孔子)。因此,聖人不必經歷就能知情,不必窺見就能心明,不必妄為就能成功。 老子強調思考而得真理,否定孔子那樣周遊列國,忙忙如喪家犬般用感覺觀察道理的方法。此章是對孔子絕妙的諷刺。《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解釋:以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國,用出奇制勝的方法用兵,用以靜治動的方法奪取天下。我怎麼知道這些道理呢?因為我發現:天下的禁忌(包括孔子的三綱五常)越多,百姓就越貧窮;市場上圖利的器具越多(全民經商後的中國),國家就越昏亂;人的技巧心竅越多,歪理邪念就加泛濫;法律制度越嚴明,盜賊反而越多(每一個以法治國後的中國人都深有體會)。孔子提倡用一系列倫理綱常來治理被剝削階級----百姓,以讓他們不鬧事,是用治兵之道來治國,那是國家一切禍亂的根源。《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解釋:天地無所謂是否仁義,如果一定用仁義觀點看的話,他把萬物當成紙紮的狗。聖人也不能用是否仁義來評價,如果用仁義評價的話,他把百姓當成紙紮的狗。此章有許多爭議,其實老子的本意是恥笑宣揚仁義者,破壞自然法則,將掠奪有理的道德觀強加給百姓。《老子傳》---孔子問師於老子一節孔子既見老子,老子告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也。」 孔子讀書,老子見而問之曰:「何書?」 曰:「易也。聖人亦讀之。」 老子曰:「聖人讀之可也,汝曷為讀之?其要何說?」 孔子曰:「要在仁義。」 老子曰:「蚊虻噆膚,通夕不得眠。今仁義慘然而汩人心,亂莫大焉。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區矣。夫子修道而趨,則以至矣,又何用仁義!若擊鼓以求亡羊(明抄本「羊」作「子」)乎?夫子乃亂人之性也。」 解釋:孔子問師於老子,老子說:「善於經商的人雖然富有,卻象是什麼都不擁有,德高的君子往往象個愚笨的人一樣毫不外露。你應該儘快去掉你的驕氣和過多的慾望,因為這些東西對你沒有一點好處。」有一天孔子讀書,老子問他:「什麼書?」孔子說在讀<<周易>>,並說聖人都讀這本書。老子說:「聖人讀它可以,你為什麼要讀它呢(言下之意:你又不是聖人,你也成不了聖人,即便成了聖人,也是偽聖人)?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孔子說:「精髓是宣揚仁義的。」老子說:「所謂仁義,是一種白白蠱惑人的東西,就象夜裡咬的人不能入睡的蚊子一樣,只能帶給人們最大的混亂(對孔子的絕妙批判)。你看,那鴻鵠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潔白,烏鴉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本來就高,地本來就厚,日月本來就放射光芒,星辰本來就排列有序,草木本來就有區別。你如果修道,就順從自然存在的規律,自然就能夠得道,怎麼會用得著仁義之類的東西呢!那不和敲著鼓去尋找丟失的羊一樣可笑嗎?你是在破壞自然規律,敗壞人的天性啊!看來李零將孔子比喻成喪家狗還不夠貼切,喪家狗只是可憐而已,而孔子敗壞人的天性,破壞自然規律,可稱之為可恨,老子把他比成讓人無法入睡的無比可惡的蚊子,甚恰。


推薦閱讀:

[轉載]餓命改運學3
[轉載]秦末漢初,誰是最聰明的人
[轉載]時上正財
[轉載]【玉間琢磨.第 11 期】 憐香惜玉
[轉載]做一個「甘草式」的老師

TAG:孔子 | 轉載 | 批判 | 這樣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