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的真正目的
1945年8月,蘇聯分東、西、北三路出兵東北、北朝鮮,全殲70萬關東軍和20萬偽軍,把東北和北朝鮮從日本人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了,此舉,對我國抗戰勝利具有一定的意義,因為它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提前結束了戰爭。但蘇聯出兵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維護、實現其國家利益的,它體現了斯大林對華政策的本質——赤裸裸的民族利己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
第一,蘇聯出兵東北的戰略目的,既非為了消滅關東軍,也非僅僅為了報日俄戰爭之仇,而是為了恢復沙俄在遠東尤其是在東北的勢力範圍。甲午戰爭之後,俄國看到了大清帝國的虛弱和不堪一擊,開始逐步滲透、獨佔東北,實施期遠東戰略和黃俄羅斯計劃。從1895到1904年,不到10年,沙俄達成了其建立、保護太平洋出海口及不凍港為中心的遠東戰略目標。開辦了華俄道勝銀行,控制了東北的金融,修建了貫穿東北的中東鐵路,強租了旅順、大連。
日本人原想「聯華抗歐」,後來發現中國是「官乃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是一個政治失敗的國家」:官府對民眾十分刻薄,民眾對朝廷、官府只有恐懼和仇恨,沒有敬愛和忠誠;中國人四分五裂,強吃弱,弱者也互相吞噬。於是決定「吞華抗歐」,吞併中國抗擊白種人。1904年,日本發動了和俄國爭奪東北的日俄戰爭。
(雅爾塔三巨頭)
(斯大林)
(華西列夫斯基)
1905年後,俄國被日本打敗,它開始調整戰略目標:煽動外蒙古獨立,與日本達成妥協,實現其用朝鮮換外蒙古的計劃;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贏得提升國力的時間,集中全力對付德國,避免兩線作戰,蘇聯只好採取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策略,把主要力量部署在歐洲對付強大的德國。在遠東,一方面,它對日本妥協、中立,承認偽滿洲國,以低廉的價格把中東鐵路賣給日本,以此安撫日本;另一方面,它秘密鼓勵、支持我國抗日,力促中國各派大聯合,結成統一戰線,一致抗日,讓中日血拚,把中國變成血與火的戰場,以此牽制日本,防止日本北上西伯利亞和外蒙古。通過這些措施,蘇聯保證了其東線的穩定、安全,避免了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但是,斯大林一直沒有忘記昔日沙俄在遠東獲得的利益。
等到歐洲戰局形勢略有好轉,斯大林在1945年2月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之前,多次或明或暗地向美國提起沙俄在遠東的權益,言下之意是要恢復之。
1945年9月2日,即日本簽字投降的當日,斯大林發表演說:「1904年的失敗是俄國的恥辱,為了清洗這個恥辱,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等待這一日,已經等了40年。」之後,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等人在9月6日特地來到旅順,為日俄戰爭中在旅順要塞陣亡的沙俄官兵敬禮並敬獻花圈。
第二,蘇聯在《雅爾塔協定》中,以我國領土主權為其對日作戰的條件,這是對反法西斯國家中國的神聖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侵犯,是強權政治和大國沙文主義外交的體現。本來,打敗日本是包括蘇聯在內所有反法西斯國家的義務和責任,而斯大林卻以沙俄繼承者自居,提出:外蒙古必須維持現狀;大連商港必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口的優越權必須得到保證,蘇聯租用的旅順港為海軍基地必須被恢復;中東和南滿鐵路必須由蘇中合營(其實是蘇聯控制)。
(蘇軍和關東軍)
第三,蘇聯出兵東北是美蘇利益博弈的結果。一方面,美國人出於自己的利益,迫切希望蘇聯出兵東北。1945年5月7日,德國投降,美國人認為至少還要18個月才能打敗日本,美國將傷亡100萬人,假如蘇聯在美國登陸日本本土之前出兵滿洲,美國將可減少傷亡50萬人,而且美國認為,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將是其主要爭霸對手,所以要保存實力對付之。為了縮短戰爭時間,為了減少損失和軍費,美國多次要求蘇聯出兵,不惜用中國的利益作為條件,作為敦促其出兵的「賞金」。
另一方面,美蘇之間也有尖銳的矛盾。就美國而言,其在《雅爾塔協定》中對蘇聯進行多方限制:只准蘇聯支持蔣介石政府;必須對日作戰;勢力範圍只允許保持在東北亞範圍內。就蘇聯而言,其在《雅爾塔協定》中對美國也進行了多方的反限制:蘇聯得到旅順、大連和南滿、中東鐵路,以阻攔美國向東北、西伯利亞滲透;控制庫頁島、千島群島這個遠東海上防線,以保證其安全戰略重地;控制外蒙古,以維護了其中亞的安全。此外,斯大林和蔣介石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把美國插手東北的可能排除了,斯大林提出:美國不得在東北駐一兵一卒。蘇聯堅決的態度挫敗了美國想趁**接受東北之機滲透入東北的企圖。
(抗戰中中國的傷亡)
(抗戰勝利後中國形勢圖)
(蘇聯)
總之,蘇聯出兵東北體現了其實用主義、民族利己主義、強權政治和大國沙文主義,充分暴露了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政府為了謀求本國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嘴臉。蘇聯固然援助過我國抗戰和革命,但其出兵東北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其本國的利益,所以它對我國的抗戰和革命,儘管有一定的援助,但損害也很大,如外蒙古、唐努烏梁海的損失,其對日本、美國的妥協,導致我國在八年抗戰和抗美援朝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每天辛苦寫文,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微信**:lc13655037172
推薦閱讀:
※蘇聯十月革命中最後武裝起義攻打冬宮可有可無
※此國無意間救了蘇聯的命,戰後遭到蘇聯排擠孤立
※李開盛:蘇聯還是中國的一面鏡子
※蘇聯集結120萬大軍進攻此國,結果被對方40萬人打敗,死傷30萬
※早在1939年,蘇聯與日本在中國邊境大打出手,日本為何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