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 | 敦煌莫髙窟里的樂隊,不簡單
敦煌莫高窟390窟壁畫隋代樂隊。畫面上有演奏者八人,所持樂器有琵琶、豎箜篌、方響、笛、排簫,均站立演奏,屬行進中的儀仗樂隊。
敦煌220窟唐壁畫樂隊
莫高窟220窟樂舞圖。窟中有唐貞觀十六年(642)的題記。其北壁「東方藥師凈土變」中間有舞伎四人,兩側有樂隊。左側十五人,所奏樂器有羯鼓、毛員鼓、答臘鼓、鞀鼓、拍板、橫笛、尺八、篳篥、笙、貝、豎箜篌,另有一人耍盤歌唱;右側十三人,所奏樂器有腰鼓、都曇鼓、毛員鼓、拍板、方響、橫笛、篳篥、排簫、箏、阮咸,也有一人耍盤歌唱。此圖為畫面局部,原畫中央尚有燈樓一座,舞伎兩側各有燈樹一株,場面華麗輝煌,似仿唐代元宵燈節的宮廷歌舞表演。
唐《宮樂圖》
敦煌445窟壁畫樂舞圖
隋、唐兩代是中國樂舞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宮廷設置了各種樂舞機構,如教坊、梨園、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樂工、歌舞藝人多達數萬人。士大夫階層和豪富之家還有很多能歌善舞的官伎、舞伎。這些人中間集聚著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獻身於藝術創造,將樂舞藝術推向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我們從敦煌壁畫以及各地唐墓出土的樂舞俑即可看到豐富多採的樂舞形象。220窟是初唐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窟中的樂舞圖是馳名中外的壁畫傑作。畫面上的樂隊規模宏偉,奏樂者形象生動逼真,好像使人們傾聽到優美、明朗的旋律,觀賞到急遽騰旋的舞蹈、歌舞表演。
唐李壽墓樂舞壁畫(殘)
這個時期的樂舞畫面一般都在經變故事壁畫的中下部,幾乎在所有佛座前面都繪有伎樂歌舞的場面,中間有舞伎婆娑起舞,兩邊有樂隊管弦齊鳴。畫面結構謹嚴、對稱均勻、色彩絢麗。畫中的人物形象雖然都是西方凈土中的「菩薩伎樂」或神仙境界中的「天宮伎樂」、「飛天伎樂」、「天王伎樂」,卻都以神化和誇張的藝術形式曲折地反映著隋唐宮廷和富貴人家的樂舞情景。舞者的舞姿非常新穎別緻,有爽朗、敏捷的健舞,舒緩、溫柔的軟舞,托盤散花的飛天,足踏蓮花的童子等各種姿態。由於西域傳入的曲項琵琶盛行於世,壁畫中出現了眾多舞琵琶的形象,如懷抱琵琶、側身倒彈、昂首斜彈、背身反彈等。這在172窟(盛唐)、112窟(中唐)、12窟、196窟(晚唐)都有所見。反彈琵琶舞伎是擅長舞蹈的奏樂之神,它是以現實生活中音樂、舞蹈藝術的高度發展為依據,由畫工們創造出來的樂舞結合的完美典型,富於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令人嘆為觀止。壁畫中還有很多奏樂飛天和奏樂舞伎,如橫笛飛天、排簫飛天、拍板飛天、羯鼓飛天、五弦飛天、箜篌飛天、腰鼓舞伎、答臘鼓舞伎等,都是當時各種樂器演奏技巧高度發達的藝術化的反映。樂舞壁畫中各種樂隊的組織形式、奏樂者人數、樂器品種、排列順序也豐富多變,畫面上還有文獻中失載、一時難於命名的各種樂器。總之,隋唐樂舞壁畫是一所有待深入探索和發掘的古代藝術寶庫。
敦煌217窟壁畫
唐代有《破陣樂》,原名《秦王破陣樂》,是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的武功的。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命呂才等人創作,由一百二十人披甲執戟表演。此為表現戰陣的樂舞,音樂粗獷雄壯。伴奏樂器以大鼓為主。表演時聲勢浩大,所謂「發揚蹈厲,聲韻慷慨」(《舊唐書·音樂志》)。敦煌莫高窟217窟北壁「未生怨」壁畫中有一習武的畫面,共十人,一方五人執矛,一方五人執盾,作搏鬥姿態,似為《破陣樂》或與此相類似的題材的舞蹈。日本尚保存有敦煌寫卷的《秦王破陣樂》曲譜,相傳是唐代石大娘所演奏的五弦琵琶譜。
敦煌莫高窟156窟南壁和北壁有張議潮夫婦出行圖。張議潮曾於唐大中二年至咸通二年(848—861)在河西地區率領各族人民起義,驅走了吐番奴隸主,相繼收復了河西廣大地區,後被唐朝任命為歸義軍節度使。為紀念這一重大事件,約在公元867年前後,張議潮之侄張淮深開鑿石窟,並繪此壁畫,描繪張議潮出行時的盛況。其南壁出行圖題名為:「河西節度使檢校……張議潮統軍……河西……出行圖」,畫面中,前面有騎吹八人,分列兩側,各有兩人擊鼓、兩人吹角。中間有歌舞者八人,男舞者著漢族服裝,女舞者著吐番服裝,載歌載舞行進。後面有十人組成的樂隊,所持樂器有琵琶、篳篥、橫笛、拍板、腰鼓、杖鼓、笙、箜篌。兩邊各有一人背大鼓,另一人執槌擊奏。儀仗隊和護旗衛士騎馬緩行。整個隊伍,戰馬成行,旌旗飄揚,浩浩蕩蕩,甚有威勢。此畫面使我們看到,晚唐時期的出行儀仗樂隊比較漢代騎吹或黃門鼓吹,已有很大發展。除鼓、角等樂器外,尚有更多的其他樂器配合各種歌舞表演。
隋張勝墓樂俑
唐鄭仁泰墓樂舞俑
北壁出行圖題名為:「宋國河北郡太夫人宋氏出行圖」,畫面是行進中的樂舞雜技表演。中間四名女舞者,身著花衣,相對起舞,她們長袖飄動、姿態優美。樂隊六人,所持樂器有拍板、腰鼓、雞婁鼓、笙、橫笛、琵琶等。前面有一力士,頭頂高桿,桿上和橫木左右有人表演各種姿態的技藝。旁邊有人擊拍板、大鼓伴奏。
敦煌莫高窟445窟盛唐時期「彌勒經變」嫁娶圖中樂舞表演。中間一人獨舞,右上方有三人持奏簫、鈸、拍板伴奏。
敦煌309窟隋壁畫儀仗樂隊
敦煌唐壁畫宋國夫人出行圖樂舞
敦煌唐壁畫張儀潮出行圖樂舞
敦煌莫高窟172窟盛唐時期《觀無量壽經變》圖中的樂舞表演。中間舞伎兩人,一人擊腰鼓,一人反彈琵琶。兩側有樂隊,左側八人,所奏樂器有答臘鼓(揩鼓)、細腰鼓、雞婁鼓、都曇鼓、橫笛、海螺、拍板、排簫;右側八人,所奏樂器有箏、琵琶、阮、豎箜篌、拍板、簫、篳篥、笙。
敦煌曲譜。原藏於敦煌莫高窟17窟內,發現於二十世紀初。曲譜抄寫在五代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即「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文」)卷子背後,共二十五曲。曲譜用宋人所稱的「燕樂半字譜」記寫,計有二十個譜字,譜字旁另有符號和文字標記,表示音高、節拍等。
唐琴「九霄環佩」(正面)
唐琴「九霄環佩」(背面)
在敦煌所藏《三藏法師?那崛多譯》寫卷背後保存抄寫的殘譜兩行。譜字旁有文字標註「散打四聲」、「頭指四聲」、「中指四聲」、「小指四聲」等,可能是一種樂器演奏譜。
上述敦煌樂舞壁畫和曲譜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唐代音樂的珍貴資料。
中國美術家網招聘鏈接:我與未來只差一個你
本網招聘內容詳見左下角「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你只需要一周做三次這個簡單的動作 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產生變化
※猴年,原來真的不簡單
※通過八字判斷配偶相貌,簡單易學而且超級准哦
※要麼受苦,要麼懺悔,就這麼簡單! 慈成加參仁波切開示
※你們都只吃香蕉嗎?記得也要 「用」 香蕉!只需要 1、2、3、4 種簡單材料就能把自己辦的美美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