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時華爾街最恐怖的640天:沮喪、孤獨和麻木

【寫在前面】

一部金融史就是一部危機史。

2007年8月9日,美國次貸危機降臨華爾街,並最終在2008年9月15日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同樣爆發於美國的金融危機一樣,2007年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可以歸在金融危機史中非同尋常的動蕩之列,值得包括金融專家、政策研究者、金融從業人士一再回顧與研究。

十年前的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海嘯雖然在規模上相對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次金融危機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它並沒有像後者那樣演變為長達十多年的大蕭條。

實際上,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應對措施,就大大地得益於金融專家門70多年來對大蕭條孜孜不倦的研究。巧合的是,危機爆發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正是大蕭條研究的權威人物之一,而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就在兩年前還是華爾街最有權勢的投資銀行高盛的首席執行官。加上時年46歲正年富力強的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三人牽頭組成了美國應對金融海嘯的救火隊。

回顧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應對,從其斬斷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傳染的角度看是有效的,畢竟它沒有演變為美國人幾十年後還為之色變的大蕭條。但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比如在華爾街恢復元氣的時候,美國勞動者的相對生存狀況可能比十年前還差了。民粹主義在全球不少地區若隱若現,而全球化有退潮之勢。

十年前的金融危機也對中國經濟金融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對中國來說,這次危機是外部衝擊造成的,但它內涵於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失去了美國市場這個最強大的需求,中國彼時過於依賴外需的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牽連和衝擊。

正如美國的危機應對之策並不完美,中國果斷推出的四萬億刺激政策,一方面快速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反彈,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後果,比如滋生了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飆升等問題。

十年過去了,是時候對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和金融危機發生後的應對政策做一次重新審視和反思了。

澎湃新聞特別策划了「重拾次貸危機」系列報道。報道採訪了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中外學者與金融危機時期不同的決策者、親歷者,以及實地考察了十年危機背景下彰顯草根活力的中國鄉村經濟,以還原和反思十年前的那場危機。

「現在好比是一場戰爭,一場經濟上的戰爭,」保爾森說道,「市場隨時可能崩潰。」

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說這句話時是雷曼兄弟破產的第四天,此時華爾街投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卻也岌岌可危。

時任美聯儲主席、大蕭條研究專家伯南克告訴時任美國總統布希,這是自大蕭條以來的最大金融危機。

華爾街的冒險家們曾認為,只要音樂還在播放,銀行就要儘可能隨著它的節奏起舞。然而,華爾街的巨頭們在貪婪的陣陣喧囂聲中,沒有發現音樂早已停了,當他們發覺時,一切看起來都要完了。

危機並非沒有徵兆,源頭在於美國房貸市場的過度繁榮,同時由於監管缺失,針對次級抵押貸款的金融創新把泡沫越吹越大。

據英格蘭銀行2007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規模為7000億美元,但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規模高達415萬億美元,衍生品市場規模已是全球GDP的8到10倍。

當次貸資產開始變成有毒資產,數百萬億美元的衍生品就像一顆即將爆炸的原子彈。

從2007年8月9日法國巴黎銀行宣布凍結下屬三隻次貸投資基金、宣告次貸危機降臨,到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引爆全球金融海嘯,再到2009年5月7日,美聯儲完成對19家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宣告美國銀行業最艱難的時間已經過去,在這640天里,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徘徊在生死線上,而對於「救市三人組」保爾森、伯南克、蓋特納來說,這640天里的各種奔波忙碌亦是其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救市三人組」成員保爾森、伯南克、蓋特納

在這640天里,蓋特納先是擔任紐約聯儲主席,後在奧巴馬政府擔任了財政部長。蓋特納回憶道: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那些恐怖的日子,面對危機的感受,過大的責任與對金融巨災麻木的結合;無力控制局面的沮喪,對救助方法的不確定;對好的策略可能會南轅北轍的恐懼;忽視家人的痛苦和內疚;孤獨和麻木。當電影《拆彈部隊》的主角被問到排除炸彈最好的方式時,我喜歡他面無表情的回答道,活著。

1.次貸危機降臨,伯南克誤判

2007年8月9日

「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發生的問題對更加廣泛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似乎可能得到控制。」

2007年8月9日7時後,時任美國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就迫不及待地驅車前往美聯儲。因上周去中國出差,保爾森錯過了與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每周例行的早餐會,這讓他很不安。

這一天,法國巴黎銀行突然披露其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證券方面出現巨額損失,宣布凍結其下屬的三個在美國次貸市場的投資基金。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飆升,歐洲同業市場崩潰。

在保爾森還未到的時候,伯南克收到了美聯儲職員發來的電子郵件,對最新的市場動態有了初步的了解。由於時差的影響,歐洲的交易日快結束,美國市場還沒開始,伯南克知道這將是糟糕的一天。

法國巴黎銀行

比法國巴黎銀行的聲明更糟糕的是,一度保守的歐洲央行宣布將以折扣價無限量貸款給任何有需求的銀行,這是前所未有的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的舉動。這一大膽的舉動可不是什麼好事。

得知這個消息時,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知道危機已經到來,此時他正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科德角度假,這也是10年前泰國金融危機爆發時他待的地方。

這則消息會誘發市場恐慌是因為,投資者開始意識到,次級貸款和結構化信貸產品雖然具有很高的信用評級,但仍會出現重大虧損。

8月10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FOMC)召開緊急視頻會議,美聯儲宣布向金融市場注入240億美元。

2007年10月,市場回歸了平靜,房價也出現了小幅回升,金融危機似乎已經過去。2007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美國經濟產出的增幅接近4%,失業率也保持在低位。因此伯南克的結論是,「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發生的問題對更加廣泛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似乎可能得到控制。」

事實上,伯南克的判斷是錯誤的,這只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短暫寧靜。

2007年大事記

2. 每股2美元,摩根大通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3月14-16日

布希及時刪掉了講稿中「不會去援助誰」的措辭。

美聯儲在冬天頻繁降息後,房價卻出現了預料之外的大跌,引發了更多房貸類證券虧損,金融股一蹶不振。

其中壓力最大的公司是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從3月3日那個星期一到3月10日的一周內,貝爾斯登的股價從77.32美元下跌至62.3美元。

3月7日,保爾森站在國家記者俱樂部的講台上,面對一屋子不知疲倦的記者解釋了危機的起因:直接的導火索是低質量的次級貸款……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都對各種風險視若無睹。

結束演講後,保爾森匆匆趕回財政部的辦公室,一向冷靜的副部長斯蒂爾(Robert Steel)沖了進來,「貝爾斯登有流動性問題了。」沒等他說完,保爾森就知道貝爾斯登已經必死無疑。一旦流動性問題傳了出去,就會出現大量對貝爾斯登的撤資,這是華爾街的殘酷法則:當一家金融機構要死的時候,它們會死得很快。

貝爾斯登無奈地表態,如果沒有解決辦法,只能在第二天一早申請破產。星期一時,貝爾斯登手中還有大約180億美元現金,現在只剩下了2億美元左右,市場在早晨開盤時,沒有交易夥伴願意再借錢給貝爾斯登,個個都在撤逃。

美國總統布希很快就打來電話詢問能否找到一個買家,保爾森只能說現在還不知道,「我們有可能看到一家公司倒閉。」

3月14日,凌晨5時,保爾森、蓋特納、伯南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考克斯等開了一個電話會議,並接入了摩根大通的CEO傑米·戴蒙,戴蒙強調說貝爾斯登的失敗將是市場的災難,關鍵是要讓貝爾斯登熬到周末。

救助貝爾斯登首先要徵求總統的意見,布希表示支持。這一天布希要在紐約的競技俱樂部發表講話,布希及時刪掉了講稿中「不會去援助誰」的措辭。

保爾森與布希

3月15日,星期六上午,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在去辦公室的路上,順道去拜訪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蓋特納向沃爾克表示,美聯儲不可能保住貝爾斯登,只能尋求一個強大的買家。沃爾克非常贊同,他意識到目前的情況非常可怕,並且很可能變得更糟。

貝爾斯登的選擇只有接受摩根大通的收購或破產。

這一整天,摩根大通的團隊都在梳理貝爾斯登的賬簿,並在夜幕降臨的時候表示將以每股8美元-12美元的價格收購貝爾斯登,遠低於當時30美元的股價。

可是,事情並不會那麼順利。

第二天早上傑米·戴蒙就改變了主意,貝爾斯登近四分之三的資產都屬於次級貸款,無論價格如何,這部分資產他都不能要,必須取消交易。他還發出了警告,如果貝爾斯登破產,其他4家投資銀行很可能受到牽連。

問題已經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政府幫助解決房貸資產的問題,摩根大通不會購買貝爾斯登。

蓋特納與保爾森商量後決定,紐約聯儲借給摩根大通300億美元,以貝爾斯登同等價值的投資級資產做抵押,財政部補償部分損失。可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沒有國會的批准,財政部是無法補償美聯儲的。後知後覺的兩人都感到簡直難以置信,大發脾氣,但憤怒也沒有用。

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大家都如履薄冰。戴蒙想儘可能地排除風險,迫使他的團隊用冷酷的態度對監管方施加壓力。

最終,摩根大通董事會通過了這筆交易。下午6時,貝爾斯登董事會也批准了交易。

這筆收購讓蓋特納筋疲力盡,最後在面對摩根大通的團隊時他已經沒有力氣顧及情面,「作為紐約聯儲的主席,我認為這就是解決了。就談到這兒吧。」

3月16日,星期日,《華爾街日報》在晚上披露了這筆交易的細節。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買下貝爾斯登,總投資2.36億美元(2007年1月,貝爾斯登的市值曾一度達到200億美元)。作為交易的一個環節,美聯儲將向一個名叫Maiden Lane LLC的獨立實體提供300億美元的貸款,由它來購買並管理貝爾斯登的房貸類資產。

3.動用2000億美元,美國政府接管「兩房」

2008年夏天

保爾森在私下場合和宴會上,多次與主管中國金融和經濟事務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溝通,保證兩房的「安全」。

一年時間裡,美國房價已從部分下跌蔓延至全國性下跌,房地美、房利美的虧損已是路人皆知。

兩房是美國國會特許的旨在穩定美國房貸市場並促進廉價住房的機構,它們不向購房者直接提供貸款,而是將房貸打包成證券化產品,擔保購房者能夠按時歸還房貸,再通過銀行賣給投資者。兩房在緊急情況下能申請財政部貸款,這使全世界的投資人都以為其發行的證券擁有美國政府的無條件全額擔保。

外國投資者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由「兩房」發行或擔保的債券,其中以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為主。如果任由兩房倒閉,他們的投資就會化為泡影。

中國政府作為兩房最大的海外債權人,尤其擔心兩房的破產。儘管遠在海外,中國政府一直密切關注投行的分析報告以及評級機構給出的評級。

保爾森在私下場合和宴會上,多次與主管中國金融和經濟事務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溝通,保證兩房的「安全」。「把美國的局勢及時通報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國持有巨額的美國債務,包括兩房發行的上千億美元債券。」

保爾森與王岐山關係密切

美國《時代周刊》曾因此把中國列入了金融危機問責名單當中,問責理由就是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債券,導致美國不惜大量舉債,並在發生債務危機後用納稅人的錢救助不該救助的企業。

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在7月23日和26日通過了兩黨聯合制定的救助方案《房市及經濟復甦法案》,這一法案賦予了財政部廣泛的自由裁量權。7月30日早晨小布希在橢圓辦公室簽署之後生效。

8月初,保爾森一家飛往了中國出席奧運會。無心度假的保爾森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兩房的狀況,還安排了與中國官員的會談。保爾森得知,俄羅斯官員已經與中國進行了頂層會晤,建議兩個國家大量拋售兩房債券,迫使美國政府動用應急權力對這兩家公司提供支持。雖然中國單方面拒絕了,這個消息足以讓保爾森寢食難安。

8月11日標準普爾下調對兩房的評級至垃圾級,回到美國後心急火燎的保爾森趕緊前往美聯儲見伯南克,並闡明要將兩房直接置於接收程序,伯南克當場表示,「我們100%支持你。」

保爾森想讓蓋特納一同去華盛頓幫助他策劃這個方案。蓋特納卻決定那個周末去山谷里釣魚,為自己尋找「片刻的安寧」。他也為拒絕保爾森感到愧疚,不過事實上他對這個計劃是抱有一定反感的。在他看來,厚顏無恥的兩房不該受到「特殊照顧」,哪怕那些外國政府如何歇斯底里地尋求美國政府的保護。「但這是財政部的事,所以我不認為漢克的作戰室需要我。」

到了9月8日,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強制託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並更換了CEO。財政部承諾會動用2000億美元的政府資金來支持這些企業,這使得市場對兩房崩潰的恐懼得到了緩解。

保爾森不顧政治代價做了這件事,總統布希也始終支持他。亞洲和歐洲市場全線飆升,日本央行和中國央行均拍手稱讚。

9月14日,通過注資,美國政府正式接管了兩房,並為其債務提供擔保,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巨頭被徹底國有化。

然而,更大的危機正接踵而至。

4.拯救雷曼兄弟,華爾街七大CEO齊聚紐約聯儲

2008年9月12日至14日

「別指望政府撥款,解決問題的主角是你們。」保爾森說,「我們會記住沒有儘力的人。」

對兩房的救助並沒有為雷曼兄弟贏得時間。

雷曼兄弟的困境超乎想像。9月10日,雷曼公布了三季度業績,因為住宅和商業地產56億美元的資產減值,三季度虧損39億美元;同時還宣布,將剝離其250億美元-300億美元的商業房地產資產。但是,投資者並不買賬。

雷曼兄弟的總資產在6000億美元左右,無論是規模還是複雜程度都不是貝爾斯登可以比擬的。

雷曼處於破產邊緣,美國國際集團(AIG)和美林證券也唇亡齒寒。9月的這個周末有三個切實存在的危機,而不只一個。

如果雷曼走貝爾斯登的路,美林就會被認為是下一個最弱的投行,新一輪針對美林的擠兌不可避免,AIG的股價在一周之內下跌了50%。

兩房事件之後,普通民眾、國會和兩黨都厭倦了救援行動。「保護納稅人遠離緊急援助」也成了國會兩黨的共識。隨著失業率達到6.1%,經濟明顯惡化,沒有一個政治家想要站在持續升溫的民粹主義者的對立面。

最糟糕的情景已經若隱若現:雷曼找不到買家,政府沒有權力注資,也沒有對一家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停業清算的法定權力。

9月12日,星期五,原計劃18時開始的會議延遲至近19時才開始。保爾森和幾個助手來到紐約聯儲位於13層的臨時總部安營紮寨。此時大樓里到處是銀行家、律師、會計師和分析師。

這些銀行家囊括了華爾街最聲名顯赫的CEO,比如摩根大通的傑米·戴蒙、摩根士丹利的約翰·麥克、高盛的勞埃德·布蘭克梵、花旗集團的維克拉姆·潘迪特、美林的約翰塞恩、瑞信銀行的布拉迪·杜根以及紐約梅隆銀行的羅伯特·凱利。

這些銀行家中沒有包括雷曼兄弟的CEO福爾德,保爾森認為他拒絕接受現實,因而已經被隔離並無權過問此事。

這些銀行家中也不包括美國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的人,因為它們已被美國財政部選為收購雷曼兄弟的兩個潛在買家。顯然,如果沒有資金支持,這兩個潛在的買家壓根不會收購雷曼兄弟。

「別指望政府撥款,解決問題的主角是你們。」保爾森對一眾華爾街銀行家們說道。

銀行家們被分成了三組,一組負責研究在雷曼破產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小連帶影響的方法;一組研究金融行業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買下整個雷曼,以期在未來逐漸將其清盤;另外一組研究如何出資購買買家不想要的那部分資產。

在這些華爾街CEO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甚至出現爭吵時,保爾森提高了音調:「這次事件關係到我們的資本市場和整個國家,我們會記住沒有儘力的人。」

令人絕望的是,在這天快結束時,無論是美國銀行還是巴克萊銀行,都沒有對交易表現出進一步的興趣,政府也沒有權力注資。雷曼只剩下最後20億美元現金,如果周末找不到對策,下周一剩下的就是一具屍體。

保爾森和蓋特納曾說服巴菲特投資雷曼,但富爾德報出的價格遠高出巴菲特的報價。

9月13日,星期六,美林證券正與美國銀行談判一項交易。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美國銀行對雷曼不感興趣。

9月14日,周日清晨,蓋特納卻接到英國最高金融監管當局—英國金融服務局主席麥卡錫(Callum McCarthy)的電話,麥卡錫以典型的「英國人的委婉」回絕了這次併購,「我們不確定巴克萊是否有足夠的資本為雷曼的風險買單,在股東大會投票前,法律也不允許巴克萊銀行支持雷曼的交易……祝你好運。」

英國巴克萊銀行是雷曼最後唯一的救命稻草。蓋特納走進隔壁保爾森的臨時辦公室說,「我們完蛋了。」

下午3時30分左右,保爾森接到了白宮打來的電話。

「我們能不能解釋清楚雷曼的情況為什麼與貝爾斯登不同?」布希問道。

「能,總統先生,」保爾森答道,「實在沒有辦法拯救雷曼。就算有其他私營企業的幫助,我們仍然找不到一個買家。我們只能儘力去控制這種局面。」保爾森還在電話中告訴布希,需要向國會申請更多的權力來應對這場危機。

星期天晚上唯一的好消息是美國銀行同意以29每股美元的價格收購美林,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但是沒人有心情慶祝。

5.雷曼破產,紐約聯儲向AIG緊急注資850億美元

2008年9月15日

「如果我們真的面臨著又一次大蕭條,你看著吧,我將成為羅斯福,而不是胡佛。」布希說道。

亞洲市場已經開盤,雷曼兄弟還沒有宣布申請破產。這家擁有158年歷史的公司仍然希望掙扎到最後。

保爾森已經失去了耐心,他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大喊,催他拿起電話,讓雷曼兄弟執行破產程序。最終考克斯與蓋特納的律師致電雷曼兄弟董事會,一起宣告了雷曼兄弟破產。凌晨1點45分,雷曼兄弟終於申請了破產保護。

背負了6130億美元債務,雷曼兄弟的破產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9月15日,道瓊斯指數下跌504點,跌幅近5%,標準普爾金融股也經歷了有史來最糟糕的一天,收盤下跌超過10%。商業票據市場和銀行間同業隔夜市場隨即癱瘓。

隨後,英國當局凍結了部分雷曼客戶的賬戶,境外的對沖基金紛紛從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撤回資金。

雷曼兄弟破產

AIG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家老牌保險公司涉足人身保險、人壽保險、財險、車險,掌握著數以百萬美國家庭的退休賬戶,向18萬家企業提供保險,涉及到美國三分之二勞動力的保險,還持有2.7萬億美元的衍生品合約。

雷曼兄弟破產後,穆迪和標準普爾降低了AIG信用評級。AIG的至今缺口一下子從兩天前的500億美元增至需要在下班前得到850億美元的貸款承諾。這種情況下,靠私營機構已經不可能解決問題。就在幾天之前,美聯儲與財政部還自認為不會救助AIG,但現在他們正在改變主意。

因為對金融機構的救助而備受指責的三人(左起):保爾森、伯南克、蓋特納。

保爾森一直與蓋特納就拯救AIG保持著聯繫。意識到AIG問題的嚴重性後,保爾森致電布希,告訴他可能必須讓美聯儲出面拯救AIG,並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布希當即表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保爾森很快與蓋特納制定了行動計劃,由蓋特納負責過橋貸款的具體事務,由保爾森負責給AIG尋找一位新的CEO。保爾森在3個小時內就確定了好事達保險公司退休的CEO埃德·利迪為AIG的新CEO人選。

9月16日下午4時,蓋特納向AIG董事會提出了一些用來解救它的條款,通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提供850億美元的注資,獲得AIG79.9%的股權,政府注資奪走AIG股東四分之三的股份。

9月18日下午3時30分,保爾森和伯南克前往白宮參加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會議。這是他們三天時間裡第二次(上一次是在雷曼兄弟破產次日,即9月16日下午3時30分)見總統,請求總統支持對美國金融體系採取激進的、前所未有的干預措施。

「總統先生,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金融危機。」性格平和的伯南克對布希說道。

「這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嗎?」布希問道。

「是的,就金融系統而言,我們在20世紀30年代也沒有看到這樣的狀況,而且這個狀況可能變得更糟。」 伯南克答道。

保爾森和伯南克的主要計劃是,向國會申請撥款,用以購買不良資產或向銀行注資。

作為一位強烈傾向於讓市場解決問題的共和黨人,布希對保爾森和伯南克的計劃有著直覺上的抵觸,而且他知道國會的共和黨人也會同樣抵觸。但他當場表示了對保爾森和伯南克的計劃的支持。

在結束會議後,布希對工作人員說道,「如果我們真的面臨著又一次大蕭條,你看著吧,我將成為羅斯福,而不是胡佛。」

9月19日小布希在白宮的玫瑰園公開發布講話,為救助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國國際集團辯護,伯南克、保爾森站在旁邊。

6.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危在旦夕 ,中國拒絕增資摩根士丹利

2008年9月19日-21日

在結束了與王岐山的通話後,保爾森致電白宮工作人員,中國不會繼續投資摩根士丹利,沒必要讓布希總統給胡錦濤主席打電話了。

9月19日晚,伯南克從美聯儲監管人員處聽到高盛想把自己的法律地位從投資銀行改為銀行控股公司,這樣做的影響是高盛的監管機構就從證券交易委員會變成了美聯儲。高盛的高管認為,只要美聯儲宣布將監管它們的活動,就可以降低短期資金遭到擠兌的風險。

當日晚6時30分左右,保爾森接到摩根士丹利CEO約翰·麥克的電話。摩根士丹利迫切需要向市場表示,他能夠得到戰略投資者的支持。不過其跟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的交涉幾無進展,麥克原以為,中投公司會進一步增持摩根士丹利的股票。實際上,在2007年12月,中投公司剛以強制轉股債券的方式投資了摩根士丹利56億美元,現在已經虧損嚴重。

麥克認為,中國人希望聽到美國政府願意幫助解決摩根士丹利的問題。保爾森答應,他會給時任中國副總理的王岐山打電話,甚至他還準備請布希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

保爾森認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問題在於投資者缺乏信心,而摩根士丹利還面臨短期流動性擠壓問題。

9月20日,保爾森又連續接到邁克的多個電話,摩根士丹利正處於崩潰邊緣。晚上9時,保爾森回到家裡,等著與地球另一邊的王岐山通話。

9時30分,兩人的通話開始,首先保爾森讓助理向王岐山介紹危機的最新情況。在簡短寒暄後,保爾森向王岐山談到了問題資產救助計劃,並表達了對獲得國會授權的樂觀態度。接著,他提出了摩根士丹利的問題。王岐山表示,他知道中投公司正在考慮增加摩根士丹利9.9%股份。當保爾森表示對此求之不得時,王岐山的反應卻比較冷淡,同時表示擔心中國投資的安全性。

在保爾森向王岐山指出,美國政府認為摩根士丹利事關金融危機的安危時,王岐山語氣平淡,毫無熱情。

在結束了與王岐山的通話後,保爾森致電白宮工作人員,中國不會繼續投資摩根士丹利,沒必要讓布希總統給胡錦濤主席打電話了。次日,保爾森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摩根士丹利CEO麥克,麥克並不感到意外。

伯南克、蓋特納和保爾森認定,能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倒閉風險降低到最低的行動是第二套方案,讓美聯儲把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變成銀行控股公司,期待兩家銀行找到戰略投資人,確保生存。

9月21日晚9時30分,美聯儲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將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的申請。「我所了解的華爾街走向了歷史終結。」保爾森寫道。

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後,都獲得戰略投資者。其中,高盛一周後從股神巴菲特那裡獲得了50億美元的投資,而摩根士丹利則在10月中旬從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獲得了90億美元的投資。

7.一波三折後,7000億美元救市計划出台

2008年10月3日

5000億元會讓國會不高興,7000億元會讓國會更不高興,而接近1萬億元則可能會有問題。

9月29日,星期一,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7%;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8.8%,這是自1987年10月崩盤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

造成美國股市大跌的原因是美國眾議院當日以228票對205票否決了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其中三分之二的共和黨人和五分之二的民主黨人投了反對票。

資產救助計劃分歧主要在於,民主黨人希望在方案中包括對金融業徵稅以及限制華爾街高管薪酬,但保爾森認為,市場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方案,這種方案就像試圖拯救某人同時又要懲罰他。

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資金髮放的時機,民主黨人對奧巴馬贏得大選相當肯定,因此,他們不希望讓布希政府的財政部使用所有資金,因此他們希望先給2500億美元或3000億美元,剩下的資金髮言權留給新政府。

「沒了這個,我們不就無事可幹了嗎?」副總統切尼問道。「美聯儲沒有權力嗎?我們沒有權力嗎?」

「是的,我們沒有。」保爾森答道。

在雷曼兄弟倒閉後,保爾森認識到,他需要更大的權力才能履行開展救市行動,而這個權力需要國會授權。保爾森需要向國會要一筆撥款,用以購買市場上的出問題的住房抵押貸款。9月18日,他即向布希總統提交了收購問題資產的計劃。

在7000億美元這個數字上,保爾森費了一番心思。從政治上考慮,5000億元會讓國會不高興,7000億元會讓國會更不高興,而接近1萬億元則可能會有問題。另一方面,當時美國大概有11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憑藉他的專業判斷,7000億美元足以起到激發市場活力的效果。

10月1日,在保爾森、伯南克和布希共進午餐時,保爾森提出,資產收購計劃可能還需要一個方案,能獲得金融機構的直接股權。這也是伯南克一直以來的觀點,即必要時候直接向金融機構注資。但這種類似於「國有化」的行為,對共和黨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同日,再補充了稅務擴展、能源條款和心理健康平等法案等內容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在參議院以74:25獲得通過。

10月3日,7000億美元資產救助計劃再次回到眾議院投票,最終以263票對171票獲得通過。根據方案,財政部可立即動用2500億美元,如果國會總統向國會證明確有必要則還可以動用另外1000億美元。為了發放其餘3500億美元,財政部必須向國會提交有關其注資計劃的細節報告。

當日下午2時30分,布希總統簽署了法案,法案生效。不過,對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來說,這也意味著美聯儲終於再也不用單獨承擔恢復金融穩定大任了。

但危機還在繼續。

2008年大事記

8.九大銀行簽署1250億美元注資協議,道瓊斯指數上漲11%

2008年10月13日

巴菲特知道保爾森正在擬給銀行注資的計劃,主動在深夜致電來提供建議。

10月11日晚,保爾森回到家裡時,他的妻子告訴他巴菲特給他打過電話。雖然保爾森想在晚飯後給巴菲特回電話,但還是因為太困直接上床睡覺了。

深夜時分,電話鈴想起,保爾森接起電話。

「漢克,我是沃倫。」原來電話另一頭正是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知道保爾森正在擬給銀行注資的計劃,主動致電來提供建議。

由於市場惡化的速度太快以及購買有毒資產發揮作用的時間太慢,同時國會也不會在給予7000億美元之外的資金,保爾森不得不考慮充分利用手中的每一分錢。顯然,通過直接給銀行注資的方式要比購買有毒資產的方式效果會更好些。因為注資可以利用槓桿,假設銀行的槓桿率是10倍,那麼投入700億美元股本金的作用相當於7000億美元資產的釋放。

巴菲特建議優先股股息先以5%~6%開始,以後再伺機提高。

巴菲特投資了包括富國銀行和高盛在內的金融機構,這樣的安排不能排除其對既得利益的考量。不過,這正是保爾森想要的方案,只不過傾向於7%~8%的股息率。在保爾森重新躺到床上時,他已經認定,要想讓資本收購計劃對銀行有足夠的吸引力並給予它們償還政府資金的動機,巴菲特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伯南克與保爾森

10月12日,伯南克、蓋特納等聚集到保爾森的大會議室中,花了3個小時時間敲定了注資方案。此時保爾森傾向於使用年息5%的優先股,最終年息將提高到9%。根據銀行注資計劃,將對計劃中的銀行注入的股權投資資金相當於其風險加權平均資產規模的3%,這也意味著將向整個銀行體系投入大約2500億美元股本。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在貨幣監理署的協助下完成了首批銀行的挑選。資本金額分配方案為:花旗、富國和摩根大通各250億美元,美國銀行150億美元,美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各100億美元,紐約梅隆銀行30億美元,道富銀行20億美元,9家加起來共1250億美元,相當於資本收購計劃總金額的一半。

10月13日,保爾森召集以上9家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到期大會議室,9家銀行都簽署了注資協議。當日,道瓊斯指數上漲了11%,創造了76年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紀錄。

9.奧巴馬簽署7870億美元刺激計劃

2009年2月17日

上任財政部長第一天,蓋特納向奧巴馬總統陳述了5枚大炸彈:房地美、房利美、AIG、花旗和美國銀行。

1月2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對蓋特納財政部部長的任命。次日早晨,也就是正式上任第一天,蓋特納前往白宮向剛剛上任不久的奧巴馬總統陳述了5枚大炸彈:房地美、房利美、AIG、花旗和美國銀行。

奧巴馬向蓋特納以及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表示,他要扯掉創可貼,他需要一項能快速而明確地結束這場危機的戰略。

第一輪6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已於2008年11月開始啟動,而聯邦拆借基金利率已在2008年12月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上下調至0~0.25%,即「零利率」。相對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美國尚未正式出台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不過,奧巴馬財政刺激方案在競選中已開始醞釀,當時的規模為1700億美元。在奧巴馬贏得大選後,到了2008年12月,刺激規模增長到5000億美元。經濟復甦法案主要有薩默斯負責。

當時在過渡政府辦公室里,後來擔任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克里斯蒂娜·羅默就對蓋特納和薩默斯表示,「這件事情需要更為龐大的計劃——至少8000億美元。」

在奧巴馬於2009年1月20日正式上任之前,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已經在1月上旬開始醞釀各自的經濟刺激方案。

2月13日,眾議院以246票對183票通過了刺激方案。參議院以60票對38票通過。

2月17日,在就職後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奧巴馬簽署了一個重大的財政刺激方案,即《2009年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這項法案涉及金額為7870億美元,其中2880億美元用於減稅,1050億美元用於擴大基礎設施建設。

10.19家公司壓力測試結果公布,美國銀行業最困難的時候過去了

2009年5月7日

蓋特納對下屬嚷道,「你不能把我們說成是鴿派,把他(薩默斯)說成是鷹派。這裡不存在鴿派,你應該將兩個計劃表現為鷹派一或者鷹派二的形象。」

蓋特納的「壓力測試」為銀行家們戴上了鐐銬。

雖然已經經歷過一輪救助,但房地美、房利美、AIG、花旗和美國銀行這5枚炸彈還在繼續惡化。比如,2008年四季度,AIG公布了617億美元的虧損,相當於每個工作日虧損10億美元。

11月4日,奧巴馬擊敗麥凱恩,贏得了2008年美國大選。11月21日,當選總統奧巴馬提名蓋特納為新政府的財政部部長,消息宣布後,蓋特納就辭去了其擔任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職務。

在新舊政府過渡期,蓋特納開始思考如何設計出一項更加全面的計劃來穩定金融系統。

2008年聖誕節,蓋特納逃到墨西哥度假。一個黃昏,蓋特納在沙灘上向薩默斯打電話,提出不良資產救助計劃新方案。這個方案開始時叫「估值演練」(valuation exercise),後來稱為「壓力測試」(stress test)。

該計劃分兩部分,首先,由美聯儲設計並執行一項大型金融機構統一測試,分析每家機構面臨大蕭條時期那樣的經濟衰退時,所面臨的損失規模。其次,壓力測試結果出來以後,美聯儲會確定每家銀行需要多少緩衝資本才能經受住災難性的衰退,並給予每家銀行向私人籌集資金的機會,在得不到足夠私人籌資的情況下,由財政部注入額外的資本來填補缺口。

這項計劃要點在於,各家銀行不需要將有毒資產剝離出來,而是根據資產的長期內在價值來估算銀行的潛在損失,並以此為根據來補充潛在的資本需求。薩默斯擔心,市場會將壓力測試看作一種粉飾,一種支撐殭屍銀行的手段。

2月25日,美聯儲推出了更多壓力測試細節,該測試將用於19家最大的銀行。在美聯儲確定每家銀行為了度過壓力情形所需要的資本後,銀行會有6個月的時間從私人投資者哪裡籌集足夠的資本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伯南克因為美聯儲在危機中的應對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09年年度人物。

3月15日,在奧巴馬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召集的會議上,薩默斯強調,蓋特納的計劃太像日本了,日本當時就是一直維持著殭屍銀行,由於膽小不得不承擔經濟衰退的後果。薩默斯傾向於大膽的「快速退出解決法」,即重組銀行或國有化銀行,更換管理層,剝離資產。

蓋特納認為,他的方案和日本的不一樣,日本的方案是讓資本不足的銀行垂死掙扎,直到沒錢放貸拖垮經濟,而他的方案是確保銀行最後能夠有足夠的資本度過經濟衰退期,這個資本可以來自私人投資者也可以來自政府逼迫下的注資。

兩個方案聽起來一個像「鷹派」,一個像「鴿派」。蓋特納對此特別在意,曾對下屬嚷道,「你不能把我們說成是鴿派,把他(薩默斯)說成是鷹派。這裡不存在鴿派,你應該將兩個計劃表現為鷹派一或者鷹派二的形象。」

薩默斯與蓋特納發生分歧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蓋特納對壓力測試的結果持樂觀態度,而薩默斯認為銀行的狀況要比想像的更糟糕。

5月7日,美聯儲公布了19家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截至2009年1月1日,19家銀行中,9家不需要任何新增資本,10家銀行需要額外的1850億美元資本。由於花旗已在1月1日以來增加了1100億美元的普通股,這意味著真正需要額外籌集的資金為750億美元,而這個規模在現有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資金覆蓋之內。

「壓力測試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自那以後,美國銀行體系走上了穩步強化的道路,最後,美國經濟也逐漸得到了強化。」多年後伯南克寫道。

尾聲

金融恐慌在2009年趨於消退,儘管關於金融周期與經濟周期的相互關係在學術界還難以達成共識,毋庸置疑的是這場危機引發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泡沫破滅帶來嚴重的衰退。

正如「大蕭條」導致了金本位的崩潰、第一次全球化的倒退以及法西斯的崛起一樣,次貸危機對全球的重大影響也才剛剛開始。

冰島破產,歐債危機如黑雲壓城,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始終沒有散去,難民潮與恐襲一次又一次衝擊著二戰後重建的歐羅巴;日本在進行史無前例的擴張性政策,安倍已經修改了《和平憲法》,軍國主義有了復活的跡象;中國積累了前所未有的房地產與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關於泡沫破滅和危機將臨的質疑之聲層出不窮。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各大央行出盡奇招,走上了漫漫「量化寬鬆」之路,正統理論宣告終結。即便已經10年過去,強勁的復甦就如「海市蜃樓」般若隱若現,央行行長們依舊小心翼翼,試圖撥開層層迷霧,害怕再次陷入增長的幻覺。

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了10年之久,但各路政客、媒體和學者仍在不停地爭辯這場危機的原因與影響。


推薦閱讀:

看清自己,一切才有可能
經典語錄:有時候,怕的不是孤獨怕的是辜負

TAG:孤獨 | 華爾街 | 恐怖 | 危機 | 次貸危機 | 麻木 | 沮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