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部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真相一定遠在意料之外——50部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文/小飛
註:原載於《電影世界》和風行網,轉載請註明
感謝望月者姐姐,否則就沒有被科幻所徹底改變頭腦的我了。雖然思想可能還很幼稚,但我確實被改變了。還要感謝花襲人姐姐,LZ。
排名由大家開會討論而成,但98%是按我的意見。這50部都是超級好看的電影,強烈推薦沒看過的童鞋補補課。
1 2001太空漫遊 1968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評分:10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天問》 塔可夫斯基說:從亞當和夏娃偷吃智慧樹上的蘋果那一天開始,他c們就要走在路上,終生為真理奮鬥不休。老塔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人類的文明史,這是真理,只是事實遠沒有這麼美好。真相更接近庫布里克與阿瑟·克拉克共同創作的《2001太空漫遊》中的描寫:一個醜陋的猿人在靈光乍現之後撿起了一根骨頭,砍開了另一個生物的頭顱,這是人類歷史的開始,是人類掌握的第一件科學——這就是智慧蘋果的真相。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科學史:來自非洲的克羅馬農人用石器與骨器在一萬年中殺光了歐洲的尼安德特土著,火藥推進的鉛丸打穿了騎士階層的厚重鎧甲,蒸汽機創造的新貴族把國王送上了斷頭台,配備了指南針與六分儀的大航海使美拉澳非幾大洲的人類大難臨頭,幾千枚洲際核武的蓄勢待發使整個世界在恐懼中度過了幾十年的和平,阿姆斯特朗邁出的「個人的一小步」使齊奧爾科夫斯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呆在搖籃里」的預言成為現實,互聯網使權力與體制最後的欺詐和控制無所遁形。 科幻,從字面意義上看是幻想科學的發展,而實際上,或者說真正偉大的科幻,是預言人類社會未來的命運。 所以我們說,《2001太空漫遊》仍然是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恰如尼采所謂「你當愈行愈高,直到群星已在你腳下」,《2001太空漫遊》審視著人類的命運,它既是理性的,也是詩意的,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交響樂禮讚中,渾身是毛的猿猴站立起來,手執骨頭登上地球的舞台,在同樣的恢宏音樂中,宇航員在木星最後一次睡著,醒來後完成了400萬年後人類的再次進化:成為純能量化的「星孩」。在庫布里克與阿瑟·克拉克的腦力激蕩中所創造的登月、空間站、超級電腦一一變成現實,而電影中預言尚未實現的未來,則有待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去經歷和驗證。 恰如阿瑟·克拉克在《太空漫遊》系列的卷首語中寫道:宇宙如此之大(姑且不討論宏宇宙或平行宇宙這些概念),認為這裡只有我們自己似乎是太自作多情了,但為什麼其它生命還沒有出現呢?「本書設想了其中的一種可能性,而真相,一定遠在意料之外」。 科幻,就是在無數的可能性中,去設想最可能接近真相的那一個。 提示:《2001太空漫遊》的電影與小說是庫布里克與阿瑟·克拉克同時創作的,對於看不懂電影的觀眾,在此強烈推薦小說,該書在科幻小說中的地位,正相當於電影版在科幻電影中的。
2 駭客帝國三部曲 1999 導演:沃卓斯基兄弟 評分:9.5 很多人認為《2001太空漫遊》冷酷、以上帝的視角拍成,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科幻是以超越人類道德的角度看待世界,因而也就擁有了不摻雜質的理性。在精神氣質上與庫布里克非常相像的沃卓斯基兄弟一定同意:尼奧睜開眼睛,看到了機器飼養人類的恐怖真相,很殘酷,但以「超越人類的公義」來看,這很自然,因為人類對待更低等生物同樣殘酷,而當有一種比人類更加高級的生物出現時,也會同樣的對待人類:所謂的「萬物之靈」其實並不存在。 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說出「上帝已死」,在下一個世紀的轉折點上,沃卓斯基為已經成為上帝的新人類拍攝了新的「聖經」:人類被自己創造的人工智慧推翻,成為機器法老的奴隸,摩西(莫菲斯)帶領選民「出埃及」(逃出MATRIX),並找到了救世主耶酥(半人半程序的尼奧),最終耶酥上十字架(接入終端線進入MATRIX),上帝(機器大帝)終於寬恕了人類,達成了和平——這就是那個讓諸多觀眾摸不著頭腦甚至反感的結局,觀眾都被《獨立日》這樣的弱智電影慣壞了。 實際上,從小里說,《駭客帝國》是一部反動電影,反民主(「選擇只是強者欺騙弱者的手段」),宣揚無政府主義等左翼思想(到後來的《V字仇殺隊》中已毫不掩飾)。往大里說,這是一部反人類的電影:電影的結尾,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般激昂的音樂中,升起的是機器文明的太陽,而人類只能回到黑暗的地洞里。的確,這很殘酷,但對於科幻思想而言,只有對錯上的評判,而與道德無關。 沃卓斯基兄弟用現代最流行的文化元素,包裝了遠古神話般的預言,這使得三部曲跨越世紀千年之交而不朽。沃卓斯基兄弟後來自己這樣說:「駭客帝國就像一個一百層的大廈,有人只看到一層,也有人看到三五層,覺得很好,還有的人繼續看下去,看到一二十層」。
3 盜夢空間 2010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評分:9.5 諾蘭已經被稱為「21世紀的庫布里克」,這是指他電影中始終存在的冷靜,深遂,略有暗黑的氣質,而《盜夢空間》則是他一次盡情的炫技,展示了諾蘭大神級別的掌控複雜敘事結構的能力,創造了一個極度複雜而毫無破綻的故事。《盜夢空間》可以說是心理學版的《駭客帝國》,《駭客帝國》的基礎是數字技術,完全不懂軟體原理的人沒法看懂,而《盜夢空間》的基石則是心理學,觀眾多少要對心理學有些了解。因此與《駭客》相比,《盜夢空間》對個體的衝擊力更大,因為它直接作用於每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層面,比如電影里說:你記不得夢是怎麼開始的,你記得的夢都是中間的部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聯想到:你記不得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記得的人生是從中間開始的——人生恰如一夢。電影結束在了陀螺將停未停的時刻,主角最後回到了現實世界,但諾蘭故意留下這樣一個懸念,為的是讓觀眾去思考:「你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4 攻殼機動隊 1995 導演:押井守 評分:9.5 從創作上來講,《攻殼機動隊》是《駭客帝國》系列靈感的來源,從對未來預言的準確性上,《攻殼機動隊》顯然也遠遠超過《駭客帝國》,實際上《駭客》的故事是不可能實現的,被上帝造人思想洗禮過的西方人似乎忽略一個事實:製造機器身體遠比發明A.I.要簡單的多。那麼在人工智慧反抗人類之前,人類早已經用機械還改造自身,特別是如《攻殼》中描寫的,在大腦中植入晶元,以增加大腦的記憶容量。這樣的結果是,人的知識不再需要學習且容量可以無限大,人與人之間直接聯網,黑客攻擊的不再是你的電腦,而是可以直接攻擊、修改你的大腦。《攻殼》也不僅僅是對未來的展現,還包括了這種異化之下對人類情感與倫理的衝擊。《攻殼機動隊2》的開頭就說,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解釋的,那麼我們的愛是否也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呢?《攻殼》不僅是預言,也是人類古典情感的輓歌。
風行微評:動畫歷史上,科幻史劃時代的動畫,其意義的深遠可以從現在很多不同類型的科幻片上體現。自從我10多年前看懂了攻殼機動隊後面的所有科幻片都感覺沒有壓力了……——九筒
5 銀翼殺手 1982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評分:9.4 一部《啟示錄》式的電影,貧窮,骯髒,陰森,毫無生氣,2019年的地球宛如地獄,有錢人已移民外星,地球成為殘留的底層人類的大垃圾場。地球已被消耗殆盡,沒有陽光,生物幾已滅絕,與之一同消亡的還有人類的精神與勇氣。電影中一切真實,動人和美好的東西,都發生在人類上帝創造的複製人身上,愛情,勇氣,智慧,古典美,甚至是對創造了他們的人類上帝的悲憫。最後一個複製人說出:我見過你們人類無法想像的世界,在獵戶座的大火中攻擊太空船,看著C射線在漆黑的宇宙中閃閃發光……這種豪情在電影中的人類世界裡已不復存在。因此最後一個複製人沒有殺死哈里森·福特,在死亡的時刻,一隻白鴿在鋼鐵大廈的背景下衝天飛去。誠如那個人類「造物主」所說的:火種以兩倍的光亮只燃燒一半的時間,這是光輝的代價。這是一部徹頭徹尾黑暗和絕望的電影,結尾粉粹了人類最後一點的希望,片中惟一正常正直的人類哈里森·福特看到紙獨角獸,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是複製人。隱藏的真相是:人類創造了他這個複製人,然後為他植入了某位警員的記憶,利用他來追殺同胞。「上帝已死」的一百多年後,人類也面臨了同樣的宣判。
風行微評:那些如火車經過的風景般各種早已遠逝的事物,更不再復返,只能活在我們的記憶中,但是這一切和被植入的記憶有何不同呢?即使我們曾親身經歷,的確,我們是透過經驗來植入,但仍然是植入,記憶之所以有了意義,是和我們的現在與未來產生了連結,因此Rachael的記憶雖然是外力植入,但是她是個可以將記憶和當下與將來連結的活生生的人啊。——邢風
6 異形四部曲 1979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等 評分:9.4 四部《異形》,每一部都由大導演執導,都極具個人特色,雷德利·斯科特的第一部是驚悚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二部是動作片,大衛·芬奇的第三部是黑色社會倫理片,讓·皮埃爾-熱內的第四部則是法式喜劇文藝片。與十年前《太空漫遊》為人類描畫的光明未來相比,《異形》對人類探索宇宙充滿了悲觀與絕望。正如《太空漫遊》中漂亮的太空船,在《異形》中變成了破爛的太空貨車。迎接人類的不再是幫助人類完成再度進化的「兄長」,而是超出想像的恐怖怪物(其實異形的殘忍,比起人類對於其它生物的殘忍,本不值一提。自然本就比此殘忍,只是現代的文明社會已經不願正視,只有當這種殘忍作用於人類本身,恐懼才突然蘇醒)。《異形》的警世和悲觀味道在第四集到達極致,那些半人半異形的培植怪物胚胎,彷彿是對人類科學的無情嘲笑。在基因技術一日千里的今天,人類在實驗室里培植異形這樣的怪物已非難事,所面臨的無非是倫理的阻礙而已。異形,這個既有著現代生物科學理論基礎,又暗合古代神話怪物的詭異生物,在太空中引發尖叫的30年後仍未被忘記,它已經成為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夢魘的象徵。
風行微評:毀滅人類的是人類自己,這是整部影片一以貫之的理念。——於東田
7 大都會 1927 導演:弗里茨·朗 評分:9.3 假如在20年前看,本片堪稱偉大,即使是今天,這部1927年的電影仍如此超前,如對大都會中高架林立,飛車穿行的描繪,相信很多科幻電影都受其啟發。電影以科幻重新拍攝《聖經》(巴別塔,先知,大洪水),讓人想到70年後同樣的《駭客帝國》 。但更重要的是本片的思想:作為馬克思的同胞和同時代人,弗里茨·朗的「大都會」被大資本家控制,工人居住於地下城,特權階級如同奧林匹亞山眾神一般享受榮耀。弗里茨·朗借先知之口說出,希望有一個「調和者」出現,調節資本家與工人的矛盾,他用神話比喻:古代有位「首腦」想要修建巴別塔,但自己無法完成,於是僱傭了很多「人手」,最後「腦」和「手」起了衝突,巴別塔也無法修成。電影中工人受機器博士(野心家的暗喻)鼓動起來暴動,使大都會即將毀滅,最後老闆的兒子成為了「調和者」,讓老闆和工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在流血動蕩後,歷史正是按照弗里茨·朗所希望的那樣發展:十月革命的爆發使和資本主義國家認識到必須與工人分享利益,從而改變了資本家殘酷剝削,政府對市場完全放任的狀況(如羅斯福新政),今天,歐美工會強大的權力已使資本家只能低三下四——朗導演可以含笑九泉了。
8 巴西(妙想天開) 1985 導演:特里·吉列姆 評分:9.2 曾在60年代搞學潮,被美國警察逮住好頓胖揍的特里·吉列姆,一生的作品中都充滿了對體制的不滿,1985年的《巴西》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特里·吉列姆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灰暗,人類是麻木的,千人一面的。在嚴密而了無生氣的體制控制下,唯一的反抗者,特里·吉列姆以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暗示了這種反抗在現實中的命運。《巴西》正如另一個譯名,「妙想天開」,充滿了神奇的想像,即使在最後緊張的夢境逃脫中,特里·吉列姆還不忘調侃了一番前輩愛森斯坦的「敖德薩階梯」,但這些想像實際上都只是吉列姆對現實中所看到的種種荒誕的放大,正如那個資訊總局,正對應著現實中的中央情報局、克格勃、摩薩德等人類自我設立,自我監控的組織。科幻本質上是探討人類未來社會走向的電影,妙想天開的《巴西》也正是這樣一部電影。 風行微評:只是,強大的現實讓他最終還是得墮落回了地面,甚至剝奪了他繼續幻想的權利!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在人前化為烏有,或許在導演的心中,墮落的天使們就是悲劇的最佳詮釋!——邢風
電影史上最恐怖的結尾之一9 天外魔花(人體異形) 1978 導演:菲利普·考夫曼 評分:9.1 本片翻拍自1957年那部政治意味明顯,影射蘇聯對美國的和平演變的《外星人入侵》。新版實際上也是一部披著科幻、恐怖外衣的寓言,外星飄來的孢子在地球上生成成為一株株魔花,進而侵佔了一個個人的頭腦,整個城市的人一個接一個的被變成機械而恐怖的生命體,他們的外表並沒有變化,但卻永遠失去了人性和獨立的頭腦。最恐怖的是,這種變異以驚人的幾何速度傳染,幾個正常的地球人逃避其它變異人的頭腦入侵成為了最恐怖的逃亡,而影片結尾更是影史上最恐怖的場面之一:因為它的恐怖是心理層面的,是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永遠為清醒的個體所能感受到的恐怖。
10 飛向太空(索拉里斯) 1972 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評分:9.0 當人類已經成為可以飛越宇宙、創造生命體的上帝,那麼「誰來做上帝的上帝」?作為與《2001太空漫遊》同時期並且欲與之競爭的作品,《飛向太空》所傳達的是完全不 的宇宙觀,《太空漫遊》對人類的飛向太空充滿禮讚,而《飛向太空》則是反科學式的反省。作為說出「人類不能永遠呆在地球搖籃里」的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同胞,塔可夫斯基在這部電影里借人物之口講出:「我們連自己的世界都打理不好,我們要一個新世界來幹什麼?我們不需要一個新世界,我們需要一面鏡子」。雖然在遙遠的索拉里斯星,人類所面對的困境仍然來自自己的內心,正如那個在失重的太空艙里飄浮的燭台與男女主人公所傳達出來的典雅與浪漫,老塔在遙遠的太空中用詩意的語言呼喚人類回歸自己的心靈家園。
11 A.I. 2001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評分:9.0 在斯皮爾伯格拍出《侏羅紀公園》等特效電影之後,庫布里克曾希望斯氏擔任導演,自己任監製和編劇,完成《A.I.》,可惜劇本尚未完成,大師即已鶴去。斯皮爾伯格以庫布里克留下的八頁劇本為基礎,再現了《A.I.》。作為庫布里克的影迷,可能對無法看到符合庫氏本意的《A.I.》感到遺憾,但對於更多的影迷來說,兩位古典與流行大師的腦力碰撞還是讓人既得到了心靈的慰籍,又不乏頭腦的體操。作為《2001太空漫遊》中超級電腦HAL的延續,庫布里克想在這部電影中探討的是A.I.人工智慧出現會為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改變,這一點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體現得較為明顯,後半段則充滿了斯皮爾伯格式的溫情脈脈。
12 12猴子 1995 導演:特里·吉列姆 評分:9.0 英雄在得知自己的命運之後,反抗試圖改變命運,最後卻發現正是自己的反抗造成了自己的悲劇命運,這是希臘神話經典的主題。《12猴子》正是以科幻的形式來展現這一古典的悲劇命題,詹姆斯·科爾在人類社會被病毒毀滅的未來,受命回到過去尋找真相,而他最終和觀眾一起發現,他漸漸成為這場災難的一部分。影片對時空觀的態度是:「未來就是歷史」,正如赫爾佐格的《納粹製造》中一位魔術師說的話:時間只是一個錯覺,實際上一切都已經發生了。當然這種設定從科學上來講是不真實的,但影片藉此所闡釋的主題,正如影片中精心安排的種種符號、隱喻一般,是成功且深刻的。
風行微評:時間編劇已經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作為劇中人物之一,即使不滿意結局也無濟於事,你可以改變屬於自己的部分,但是你無法左右結局。因為你身在其中。——蘆威
第一屆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背景
13 蒸汽男孩 2004 導演:大友克洋 評分:8.9 160年前,第一屆世博會在倫敦舉辦,是對以蒸汽機為主的工業革命成果的一次集中大檢閱,大友克洋《蒸汽男孩》即是以第一屆世博會為背景的,只是從歷史上的1851年搬到了1866年,以示這是經過演義而非完全真實的歷史。這部蒸汽朋克的日本動畫全片沒有一個日本人,完全是以19世紀的倫敦為背景,但是絕非是對西方文明的被動接受,或是對西方市場投合,相反是以自己的角度重新剖析,解讀歷史,展望人類的未來。電影的主題是科學的雙刃劍(那個用之不竭的蒸汽球也許是從今天的核動力中得到靈感),祖父兩代科學家所代表的正是科學將帶領人類走向的兩個方向——毀滅世界的力量與解開宇宙之謎。日本的電影工業並不能如好萊塢電影般拍攝巨億投資的特效大片,但他們在動畫片中寄託的思想卻比後者要深刻了不起的多。可以說,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強大經濟實力去舉辦最大規模的世博會,但只要我們還拍不出《蒸汽男孩》這樣的電影,那麼,同志仍需努力。
14 星球大戰 1977 導演:喬治·盧卡斯 評分:8.9 當美國交警在安慰堵車司機時說道「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願原力與你同在)」的時候,《星球大戰》系列已經超越了一個電影系列的層面,成為了美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星球大戰》的創意來自阿西莫夫的《基地》,也來自日本的時代劇,雖然是徹底的軟科幻,《星球大戰》的前三部曲還是成為了影史上最具史詩氣質的幻想電影之一,而後三部曲則在為電腦特效的臻於完美而創造了一個可以亂真的幻想世界,當影片在六部曲的最後結束時,具有了一種莎士比亞戲劇式的悲壯感。
15 終結者 1984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評分:8.9 人工智慧覺醒推翻人類,回到過去改變歷史才發現改變本身就是改變的結果,這些概念在今天看來都有些落伍乃至荒誕,但在當年卡梅隆剛剛將其拋出的時候,卻令世人無比震撼。卡梅隆作為一個童年時代就能自制微型潛水艇和投石機的怪才,對科技的幻想和實用都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終結者1》中停格動畫創造的機器人驚悚之極,而第2集的液態機器人更是造就了視覺和心理上的雙重恐怖,卡梅隆對戲劇、動作的天才把握把這一系列造就成影史上最傑出的科幻動作片。 風行微評:每當T-101出現的時候,背景音樂總是在敲著沉重的鐘聲,這讓我想起了WWE里送葬者UNDERTAKER的出場音樂,T-1000出現的時候,音樂則變為詭異的滑音。T-101在黑暗中他的輪廓總是被那一屢藍色勾勒的無比清晰,這種冷色的輪廓充滿了力量感和機械感。——邢風
16 第五元素 1997 導演:呂克·貝松 評分:8.9 呂克·貝松想像的未來依然可見對人類社會結構的不屑,比如無能廢物的總統,腦滿腸肥的智囊團,警察到貧民區去抓人一段,也像極了老羅所形容的警察去平房區查暫住證。但總的來說仍是充滿了生機和趣味,出租汽車飛在天空,快餐廳作海盜船狀飛來飛去營業。宇宙間各星球種族活像武俠小說中的各大門派,有戰士型、殺手型,還有歌唱家型的,這當然不可能是真實的,但確實有趣。而最後拯救世界的,居然是「愛」。在世界因為人們變得越來越聰明,也就因之越來越缺少希望的時候,貝松仍然相信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和信仰。幼稚的《第五元素》是科幻片的另一種極致。 風行微評:那個未知的邪惡物質是什麼?電影里沒有答案。或許,那正是人類一點點累積的罪惡。當人類不斷向前,擁有了一切,控制了一切,那些伴隨著生命力而生的黑暗也在孕育著毀滅。人總擔心著未知宇宙里的生物,會像我們殺戮其他物種一樣毀掉我們。其實,人若會毀滅定是毀於我們自身的邪惡。——尖尾雨
17 E.T. 1982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評分:8.8 斯皮爾伯格在談及他受歧視、不愉快的童年時說:「我總想起飛,飛離這個星球」。這使得他後來對科幻,特別是外星人的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則《E.T.》中最浪漫動人的鏡頭,E.T.的靈光一指,讓孩子們的自行車飛上了天空,飛越了月球。這一刻使《E.T.》完全超越了一部科幻電影的層面,也似乎可以從斯皮爾伯格童年的深層願望中找到源頭。這部電影的人氣有一件事可以證明:《世界大戰》中酷似E.T.的外星侵略者手指,遭來了斯皮爾伯格本人影迷的一片罵聲。
18 千鈞一髮 1997 導演:安德魯·尼科 評分:8.8 未來,人類已經在用基因技術改造自身,這造就了改造人和自然生人兩個階層,其差別如同神與人。本片以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故事,講敘一個自然生人想進入航天局實現自己飛離地球的願望,但你絕不對反感影片近乎俗套的勵志套路,因為它是如此的真實,你甚至會感謝電影結尾,導演在悲劇和顯然俗套得多的光明分支中選擇了後者。本片也是一部啟示錄,隨著基因技術的突飛猛進,這可能是所有科幻片的預言中,離今天最近的一個預言了——如果不是西方因倫理道德原因壓制基因技術在人類身上的使用,恐怕潘多拉的魔盒早已打開。 風行微評:值得我們去反思的一部作品。文化歧視或者是種族歧視都可以改善,但是科學歧視就恐怖了,因為你連來到這個世界的機會都沒有!但願我們的科學不要走到那一步!——李奇龍
19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2007 導演:理查德·沙因克曼 評分:8.8 一部最特別的科幻片,沒有一個特效鏡頭,全片只限於一場談話。但電影借一個虛構的活了一萬四千年的人類,闡釋了大對歷史,小對人性的看法,其中尤以對宗教的重新解釋最為深刻,雖然事情是虛構的,但精神上卻是正確的。它不像新版《地球停轉之日》,讓科學回歸原教旨的宗教。當然,科學要對宇宙,對自然懷有敬畏,對人類的局限有清醒的認識,但絕不是對某個宗教,某本書上的某個神去敬畏。 風行微評:偉大的耶穌先生給一群老師上歷史課。——李大拿
20 瘋狂的麥克斯2 1981 導演:喬治·米勒 評分:8.8 愛因斯坦曾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來打,但第四次肯定是用石頭和棍棒。《瘋狂的麥克斯2》展示的就是這樣的戰爭,具有深刻諷刺意味的是:即使人類文明已經分崩離析到了前工業時代,人類世界仍然無法擺脫相互之間瘋狂的戰爭和掠奪,而且沒有了文明的束縛只有更加變本加厲,本片是劃時代的動作電影,深刻影響了之後所有表現後核子時代的作品,也許還包括了我們所熟知的《北斗神拳》。
21 源代碼 2011 導演:鄧肯·瓊斯 評分:8.7 鄧肯·瓊斯在第二部科幻電影中再度才華盡顯,一個詩意而浪漫的故事被完美的鑲嵌在一個穿梭平行宇宙的故事中
22 變蠅人 1986 導演:大衛·柯南伯格 評分:8.7 大衛·柯南伯格的電影相比於原著,完美的展現的電影的視覺優勢,變蠅的恐怖過程正是對科技和未來的黑暗預言
23 阿凡達 2009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評分:8.7 即使去除3D的加分,這部科幻版的《風中情緣》仍然保持了卡梅隆科幻動作大片的水準,所有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也像創造出來的「納美語」一樣毫無破綻
24 人猿星球(決戰猩球) 1968 導演:弗蘭克林·斯凡那 評分:8.6 人猿星球上猿猴歧視黑猩猩,這是美國黑白社會的影射,結尾埋入泥沙的勝利女神像,則是對當時美蘇核武對峙結局的預言
25 五百年人(鐵人浮生記) 1999 導演:克里斯·哥倫布 評分:8.6 「在下研究過人類的歷史,無數人死亡的戰爭目的只有一個:自由。假如自由真的這麼可貴,那麼它一定值得擁有」
26 傻瓜大鬧科學城 1973 導演:伍迪·艾倫 評分:8.6 伍迪·艾倫演的「夢露」穿越到了未來,見到了一個「1984」式的荒誕集權社會,最後,「老大哥」的鼻子被伍迪·艾倫幹掉了
27 月球 2009 導演:鄧肯·瓊斯 評分:8.5 鄧肯·瓊斯的首部電影,評論者們已不吝惜搬出《2001太空漫遊》與之相比,只有一個演員的《月球》探討的同樣是科技對人的異化
28 超時空接觸 1997 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 評分:8.5 終於接收到的外星信息居然是希特勒在柏林奧運會上的演講,影片對於宗教與科學的探討比較無聊,但對宇宙文明規則的想像卻引人深思
29 銀河系漫遊指南 2005 導演:加斯·詹寧斯 評分:8.5 一本擁有無數粉絲的書改編了一部同樣喜感十足的電影,和原著一樣沒心沒肺的調侃其實骨子裡卻充滿脈脈的溫情
30 地鐵停轉之日 1951 導演:羅伯斯·懷斯 評分:8.4 雖然今天看來漏洞較多,但在那個美蘇冷戰,世界隨時毀滅的年代,本片借外星人之口對地球人窮兵黷武的斥責可說震聾發聵
31 五百年後 1971 導演:喬治·盧卡斯 評分:8.4 盧卡斯在《星戰》之戰,也曾拍過如此沉刻、政治化的電影,而且是科幻電影,本片很明顯受到了《1984》的影響
32 星河戰隊 1997 導演:保羅·范霍文 評分:8.4 有人說范霍文拍納粹電影,後為他的副導又反駁說其實是反納粹電影,但這其實都不重要,《星河戰隊》的像刀子一樣犀利的才華才最重要的
33 機械戰警(鐵甲威龍) 1987 導演:保羅·范霍文 評分:8.4 范霍文在好萊塢首度操刀,就以一個充滿非主流想像力的故事讓美國人民High了起來,此後這種黑色的犀利還將繼續上演
34 第九區 2009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 評分:8.3 和監製彼得·傑克遜的首部作品《壞品位》一樣,本片也充滿了惡趣味,遭到調戲的是《獨立日》那樣的外星人入侵電影
35 我,機器人(機械公敵) 2004 導演:亞歷克斯·普羅亞斯 評分:8.3 主題是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最後機器人對三定律的定類解讀也是出於阿西莫夫的《機器人與銀河帝國》一篇
36 侏羅紀公園 1993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評分:8.3 電腦特效的劃時代作品,將幾千萬年前即已滅絕的恐經再現於銀幕之上,數碼生成的怪物與實景之間幾乎毫無破綻
37 衝出寧靜號 2005 導演:喬斯·威登 評分:8.2 五百年後的銀河系內戰,電影將地球歷史上的戰爭與冒險搬到了宇宙之中,一部精彩而不失其思想性的商業科幻典範之作
38 深淵 1989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評分:8.2 卡梅隆唯一一部不夠成為商業典範的電影,前半部分較拖沓,但後半部分展示了一個神秘的海底文明,依舊是回歸自然的主題
39 少數派報告 2002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評分:8.1 雖然「祖母悖論」式的時間穿梭難題同樣難住了斯皮爾伯格,但斯氏創造的未來世界充滿了想像力和真實感
40 捕夢網(劫夢驚魂) 2003 導演:勞倫斯·卡斯丹 評分:8.1 史蒂芬·金小說改編,懸疑驚悚的氛圍營造的極好,把編造的事實表現得毫無破綻:比如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存在
41 死亡幻覺 2001 導演:理查德·凱利 評分:8 28天後世界毀滅,世界命運掌握在一個少年手中,不到最後一刻你無法預知影片的結局。理查德·凱利的首部電影充滿哲學的意味
42 沙丘(沙丘魔堡) 1984 導演:大衛·林奇 評分:8 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說,在當時票房不佳,但今天已成為表現《基地》式的銀河帝國的經典之作
43 迷失太空 1998 導演:斯蒂芬·霍普金斯 評分:8 關於人類殖民外星,尋找新的家園的電影,關於時間機器的表現很有智慧,是一部在今天看來仍很好看的商業電影
44 霹靂五號 1986 導演:約翰·班德漢姆 評分:8 最具人情味的機器人電影之一,借著科幻的幌子,表現人類與非人類智慧生命之間的情感,它代表了人類不能實現的美好願望
45 第三類接觸 1977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評分:7.9 雖然在今天看來節奏較慢,但在「遭遇外星人」這個題材上,斯皮爾伯格的想像力還是很具有超前性
46 猿族崛起 2011 導演:魯伯特·瓦耶特 評分:7.9 雖然不能達到1968年版的思想性,但可看性則遠遠過之,「假如有超出人類的公義」,《猿族》像是這句台詞的解釋
47 黑衣人 1997 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 評分:7.8 披著科幻外衣的兒童電影,好在想像力奇怪,角色塑造成功,是一部現在看來也非常具有觀賞性的好萊塢作品
48 異次元駭客 1999 導演:約瑟夫·魯斯納克 評分:7.8 和《駭客帝國》幾乎同時的作品,主題相當類似,但生不適時,完全淹沒在後者的光環之中,不過作為科幻迷早不應錯過
49 火星任務 2000 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評分:7.7 一部關於火星探索任務的電影,科技上並未超越今天的時代,但對於人類生命起源的探討和表現成為影片的神來之筆
50 怪形 1982 導演:約翰·卡朋特 評分:7.6 雖然明顯是《異形》的跟風作品,但約翰·卡朋特給予了這部B級片以純粹生理感官的極致刺激,影片也代表了模型特效的最高水準
附:尷尬的中國科幻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並沒有科幻片,無論是《霹靂貝貝》還是《藍血人》都只是借用了一些科學的概念,或者當作噱頭,而科幻最重要的主題「科學如何改變人類社會」在中國科幻電影中是不存在的,近年來模仿《E.T.》的《七江七號》作為一部電影是優秀的,但其作為科幻而言也是軟得不能再軟的「准科幻電影」。這似乎與我國對科學的實用性詮釋和教育有關,這使得我們在應用技術特別是仿製方面不落下風,但對於科幻所強調的理論物理而言,愛因斯坦早就說過了——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中國准科幻電影目錄:
大陸:珊瑚島上的死光 1980異想天開 1986錯位 1987霹靂貝貝 1988人頭的故事 1989大氣層消失 1990魔錶 1990隱身博士 1992再生勇士 1995
香港:兩傻大鬧太空 1959中國超人 1975星際鈍胎 1983衛斯理傳奇 1987鐵甲無敵瑪利亞 1988百變星君 1995衛斯理之藍血人 2002長江七號 2008機器俠 2009未來警察 2010
但是,也不必對中國的科幻電影未來完全悲觀,不過正如阿瑟·克拉克,羅伯特·索耶等科幻大師都曾在作品中表達對中國的敬意一般,中國也有著第一流的科幻作品,那就是科幻小說的領域。中國有志於科幻電影的電影人注意了,在這裡我們可以推薦幾部值得改編成電影的中國科幻小說:
1、《生命之歌》:王晉康代表作,其對於A.I.技術發展思想之深刻,對人物塑造的成功,作品結構、文筆的優異,都使之成為中國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設想在人類DNA中破解掌控生命慾望的密碼「生命之歌」,而這一密碼將把人工智慧推向與人類對立的層面,小說將這一深刻的命題以精彩懸疑的故事講述而出。 2、《蟻生》:王晉康近年來的佳作,由自己的知青經歷寫成,以一個荒誕的科幻故事為那個荒誕年代作一註腳。這部電影尤其適中國電影,因為不需要任何特效場面,且極具史詩感。3、《禍匣打開之後》:中國老一代科幻小說家宋宜昌的代表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小說版的「地球反擊戰」,這部寫於多年前的小說在今天看來仍然毫不落伍,對於宇宙秩序的想像既有真實性,又不乏浪漫主義的思想。 4、《全頻道阻塞干擾》:劉慈欣《三體》前人氣最高的作品之一,《全頻道阻塞干擾》是中國小說中對未來戰爭描寫最真實和激動人心的作品,擊落E-3預警機,坦克群激戰等描繪令人過目不忘。5、《鄉村教師》:奇蹟般的在一部科幻小說中將宇宙戰爭與一個鄉村教師聯繫在一起,這部小說的改編權已被寧浩買去,希望我們能看到《無人區》,也能看到《鄉村教師》。6、《魔鬼積木》:展示基因技術的「魔鬼積木」,其深刻(無論科技或政治)、其精彩,中國電影五十年內都不要指望,希望押井守或卡梅隆能夠看到這部作品吧。7、《三體》三部曲:嚴鋒所說「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到了世界級的水準」當指《三體》,這是一套地位絕不遜於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的作品。如果中國電影未來也有《星戰》或《駭客》這樣偉大的三部曲,那麼拍什麼不用多想了,我們有《三體》。
推薦閱讀:
※20部影史最奇葩電影,看過3部以上算你牛逼
※電影產業快速發展,中國如何從電影大國走向強國
※《萬萬沒想到》有什麼長處?
※你覺得《樹大招風》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
※人類為什麼喜歡人形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