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併急性胰腺炎診治思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為內分泌科急症,而急性胰腺炎(AP)為消化內科急症,兩種急症若「狹路相逢」,那麼勝利的只能是我們臨床醫生,所以,捋清二者脈絡,即便它們「相愛相殺」,我們在處理上也能做到得心應手。
1唇亡齒寒DKA 之於胰島,AP 之於胰腺,作為器官的胰腺和作為組織的胰島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這種聯繫可以稱為「相愛相殺」,亦可以稱為「唇亡齒寒」。憑藉我們的臨床經驗,我們知道當患者發生急性胰腺炎時,血糖升高(>11.1 mmol/L)可作為急性重度胰腺炎的一項評估指標,這是因為胰腺炎的發生髮展嚴重影響到胰島 B 細胞,造成胰島素生成和分泌障礙,從而發展為繼發性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急性胰腺炎兩者在疾病的轉歸上,既有糖尿病並發酮症酸中毒可能引發急性胰腺炎,同樣,急性胰腺炎亦可以引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首先誰為唇?誰為齒?故而捋清兩者互為因果的發病機制,有利於臨床診治。
AP 並發 DKA 似乎更容易理解,胰腺的廣泛病變,當累及到 B 細胞時,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加上應激反應使得胰島素分泌受限,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等分泌增加,出現血糖升高,嚴重者並發 DKA。而本文主要探討 DKA 並發 AP 的問題,其在機制上也更為複雜,需要在病理生理上進行分析。
1. DKA 時,細胞內外脫水,胰液粘稠,阻塞胰管,胰液排泄不暢,引發胰腺炎。
2. DKA 時,由於基礎糖代謝、脂代謝、蛋白代謝發生紊亂,從而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造成膽囊收縮能力降低,當感染物進入膽囊時較易造成感染。
3. 酸中毒時,紅細胞攜氧系統失常,導致重要組織、臟器缺血缺氧損傷,而組織缺血缺氧時,線粒體呼吸鏈中泄露的氧衍生自由基增多,與其他炎性介質一起降低細胞膜的穩定性,使細胞內溶酶體釋放,消化酶活化導致胰腺急性損傷。
2一葉障目
我們大概了解了 AP 並發 DKA 和 DKA 並發 AP 的機制,但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往往存在著如下誤區,可謂之為「一葉障目」。
1. 沒有 DKA 能夠並發 AP 的概念,這可能與醫生的臨床經驗有關。實際上,據有關臨床資料顯示,約 12% 發生 DKA 的患者會並發急性胰腺炎。
2. DKA 與 AP 的臨床癥狀及相關檢查結果有重疊的地方,故容易被忽視,從而延誤病情。
溫習 DKA 和 AP 的臨床表現,兩者極為相似的部分如下,我們可以看出:
DKA 的臨床表現及相關的輔助檢查:可有疲乏軟弱、噁心、嘔吐、腹痛等。澱粉酶:40%~75% 的患者可升高,可能由於胰腺血流循環障礙所致,一般在治療後 2~3 天可恢復正常。
AP 的臨床表現及相關的輔助檢查:多呈突然發作的腹痛,常有飽餐及飲酒史,大多數患者有噁心、嘔吐,即使無胃內容物,嘔吐仍可持續。血澱粉酶在起病 6~12 h 小時開始升高,48 小時開始下降,持續 3~5 天。
由此可見,當患者以腹痛、噁心、嘔吐入院,而又沒有明顯的酮症酸中毒的昏迷等特徵時,會給診療帶來兩種嚴重的結局。其一是單純的 DKA 誤診為胰腺炎;其二是確診為 DKA 而漏診胰腺。那麼,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如何正確診治?
3撥雲見霧為規避誤診及延誤病情,應仔細查體,詳細追問病史,並且嚴格參照 DKA 及 AP 的診斷標準。
1. DKA 診斷標準
(圖參照中國糖尿病血酮監測專家共識)
2. AP 的診斷標準
(1)急性發作劇烈而持續上腹痛,伴有噁心、嘔吐及發熱者;(2)血清酶學檢查血清澱粉酶升高(≥ 正常值上限的 3 倍);(3)急性胰腺炎特徵性 CT 表現;(4)排除其他急腹症。
那麼,對於 DKA 並發 AP 的患者,接診時應該如何處理:筆者認為,急查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血糖、血酮、血澱粉酶、尿澱粉酶、尿酮、尿酮等有所幫助。當發現血澱粉酶等升高超過正常上限的 3 倍或低於 3 倍但仍懷疑並發胰腺炎時,結合患者的腹痛特點及其他的臨床表現,即 DKA 合併腹痛、低血壓休克、低鈣、多器官功能衰竭、皮下出血、血尿澱粉酶明顯增高以及在酮症酸中毒糾正後,仍持續性腹痛,應儘快安排上腹部 CT 平掃,以明確是否有急性胰腺炎。其中,在判斷 DKA 並發 AP 或 AP 並發 DKA 時,糖尿病病史是一個切入點,對於首發的 I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應該更為慎重的考慮與鑒別。
3. 如何治療?
DKA 並發 AP 時,有關研究顯示死亡率為 10%~15%。所以,儘早發現和明確診斷,能使患者獲益,那麼,當診斷明確時,該如何救治呢?
(1)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同時要注意神志、體溫的變化。
(2)觀察尿糖、血氣分析、電解質、尿澱粉酶、肝腎功能指標的情況,開始時每 30~60 min 監測血糖變化,準確記錄 24 h 出入量。
(3)小劑量胰島素:入院時胰島素劑量為使用 0.15U/(kg·h)加入生理鹽水中持續靜脈滴注,24 小時後開始對患者進行每 2 h 的血糖監測,當監測到患者血糖低於 14 mmol/L 時,用 500 ml 葡糖糖液加入胰島素 6~12U 持續靜脈滴注,待尿酮轉陰後,可過度到平時的治療。
(4)生長抑素:使用劑量為 5 mg 溶於 1L 生理鹽水中,24 h 內緩慢靜滴。
(5)一般輕中度 DKA 合併 AP 患者經上述治療後,酸中毒隨代謝紊亂的糾正而恢復,當血 PH<7.1 或二氧化碳結合力降至 4.5~6.7 mmol/L, 應補鹼治療。當 PH 升高至 7.2 時,或碳酸氫根>10 mmol/L 時,應停止補鹼。
(6)還應抗感染治療,可首選碳青酶烯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最後筆者認為,弄清疾病機理及疾病間的相互聯繫,以及轉歸過程,這對於我們臨床診療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不誤診不漏診是我們的追求,同時也是患者的福音。
推薦閱讀:
※中國建材(3323.HK)與中材股份(1893.HK)合併後,是轉場還是堅守?
※EXCEL中合併於拆分單元格技巧
※Office中郵件合併是什麼
※萎縮性胃炎合併貧血患者的食療方法
※胡氏中醫 神經性皮炎合併肥厚增生型濕疹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