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傳》:一改再改的史著
08-04
《朱元璋傳》:一改再改的史著
來源:中外文摘2015年12期 來稿者:楊建民 收藏 我要發表評論?
導讀:寫作為解燃眉之急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的吳晗應友人約請,僅以兩個月的時間,編寫出一本《由僧缽到皇權》(又名《明太祖》)的歷史通俗介紹小冊子。編寫這冊書的目的,與作者當時的經濟狀況有很大關係。當時吳晗在敘永分校,因來迴路費弄得幾乎傾家盪 寫作為解燃眉之急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的吳晗應友人約請,僅以兩個月的時間,編寫出一本《由僧缽到皇權》(又名《明太祖》)的歷史通俗介紹小冊子。編寫這冊書的目的,與作者當時的經濟狀況有很大關係。當時吳晗在敘永分校,因來迴路費弄得幾乎傾家蕩產;家鄉淪陷,母親和妹妹衣物蕩然無存,而此時物價又天天上漲。實在沒有法子支持下去時,友人來約稿,報酬不低,有一萬元,吳晗欣然同意了。這筆錢先拿到手三千,吳晗立即寄兩千元回家,以解燃眉之急;餘下一千元,做了妻子的醫療費。 據吳晗後來在1964年的說法:寫作此書還有另一個原因:「由於當時對反動統治蔣介石集團的痛恨,以朱元璋影射蔣介石,雖然一方面不得不肯定歷史上朱元璋應有的地位,另一方面卻又指桑罵槐,給歷史上較為突出的封建帝王朱元璋以過分地斥責,不完全切合實際的評價。」正是出於對經濟和政治兩方面因素的考慮,吳晗寫出了這樣一部書稿。這本小冊子先後印成兩個本子:一為《由僧缽到皇權》,一為《明太祖》。多出一次,稿酬可多得一些,這是當時無可迴避的現實。 《由僧缽到皇權》中,有明顯的借古諷今的內容。書中第四章題為「恐怖政治」,吳晗從史料人手,討論了胡惟庸、藍玉等朱元璋一手製造的冤案,揭示了朱元璋大量誅殺臣屬的情形。吳晗列舉出大量例子,對這種黑暗的統治方法及手段,給予了強烈批判。他還揭示了朱元璋設立錦衣衛這樣的特務組織,鎮壓威懾各級官員及百姓——「在軍隊中,在學校中,在政府機關中,在民間,在集會場所,甚至交通孔道,大街小巷,處處都有這樣的人在活動」。與當時國民黨政府對國家的治理進行比照。 《由僧缽到皇權》寫於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當時資料匱乏,有些基本的如《明太祖實錄》《高皇帝文集》等書也找不到。只好利用些更普通的書籍。幸好吳晗作為專家,素有積存卡片的習慣,有一些重要資料還零星記在上面;更主要的,吳晗對明史相當熟悉,這使他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部不失閱讀興味的小冊子。儘管如此,吳晗畢竟是受過正規訓練的學者,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不久,他就對此書表示不滿了。回到北平後,在史料充裕的情況下,他決定重寫此書。1946年,清華大學遷返北平,第二年,吳晗便開始了對《由僧缽到皇權》的全面改造。由於資料比之前要豐富,書的篇幅也增加了將近一倍。為與前書區別,修訂本使用了《朱元璋傳》的書名。 毛澤東質疑「彭和尚」的結局 毛澤東與吳晗開始發生聯繫,正是因為《朱元璋傳》的修訂本。1948年8月,此書初稿寫定。就在這時,吳晗響應中共中央關於召開新政協的號召,從北平輾轉進入解放區。對於文化人而言,著述也許是最為自珍的,所以《朱元璋傳》原稿也隨身攜帶。當年11月,吳晗來到河北西柏坡,受到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接見。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博覽群書之人,會見中,他大約詢問起吳晗這位明史專家的著述,吳晗便將這部手稿交給毛澤東閱讀。當全國即將解放,千軍萬馬在前線激戰正酣之際,領袖卻在百忙中抽暇開始閱讀這部書稿。閱讀中有了感觸,還特別約吳晗談了一個晚上。給吳晗深刻印象的,是毛澤東「除掉指示出書中許多不正確的觀點以外,特別指出彭和尚這一條……」顯然,這次約談對吳晗震動很大,以至於他在1950年2月發表的《我克服了「超階級」觀點》一文里認為:「(談話)給了我極深刻的階級教育,挖出了我思想中的毒瘤,建立了我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那麼,毛澤東指出的「彭和尚」是怎麼一回事呢?彭和尚是元末民間組織彌勒教的首領彭瑩玉。此人借傳教組織力量拉起起義隊伍,成為首領。但起義成功後,他便沒了下落,史料上的記載也不多見。當時的吳晗對自己參與政治活動,也認為是應社會一時之需。他曾與聞一多相約:「等到民主政治實現,便立刻退回書齋,去充實自己,專心著作。」所以,他認為彭瑩玉和尚是「功成身退」了,在他看來,這是很了不起的。在《朱元璋傳》一書中,對「彭和尚」的結局,吳晗發出這樣的讚歎: 彭瑩玉可以說是典型的職業革命家,革命是一生志氣,勤勤懇懇播種、施肥、澆水、拔草。失敗了,研究失敗的教訓,從頭做起,決不居功,決不肯佔有新播種的果實。第一次起義稱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做皇帝的是徐壽輝,雖然誰都知道西系紅軍是彭和尚搞的,彭祖師的名字會嚇破元朝官吏的膽,但是起義成功以後,就煙一樣消失了,回到人民中間去了。任何場所以至記載上,再找不到這個人的名字了。 毛澤東對歷史人物有自己的立場和見解。他對吳晗說:這樣堅強有毅力的革命者,不應該有逃避的行為……毛澤東還判斷:不是他自己犯了錯誤,就是史料有問題。這對史料閱讀搜尋精細的吳晗,顯然有很深的觸動。在退回《朱元璋傳》原稿時,毛澤東還特地給吳晗附上一函,除去肯定書的優長,還從整體上談了對該書存在問題的閱讀感受:辰伯先生: 兩次晤談,甚快。大著閱畢,茲奉還。此書用力甚勤,掘發甚廣,給我啟發不少,深為感謝。有些不成熟的意見,僅供參考,業已面告,此外尚有一點,即在方法問題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觀察歷史的方法論。倘若先生於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將來成就不可限量。 謹致 革命的敬禮! 毛澤東 十一月二十四日 原信末的附言中毛澤東這樣寫道:「介紹喬木同志來見,乞加指教。他是我這裡的秘書,兼管新華社工作。」故此信應是胡喬木帶去的。雖然毛澤東提出建議,但大約當時工作匆促,吳晗已來不及對全書進行改動了。這部稿子大致還按原來的樣子,次年四月交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朱元璋……應該寫得好點,不要寫得那麼壞」 由於吳晗追求進步,早早進入解放區,並受到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的約見,幾個月後,他便與錢俊瑞等人受中共中央委託,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實行接管。吳晗被任命為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同年11月,他又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此時的他,大約是難返書齋,過他先前嚮往的那種讀書生活了。1950年初,他對自己的思想進行了較全面的檢討,寫出了《我克服了「超階級」觀點》一文。此文除去對自己的成長經歷、求學以及做學問過程進行回溯分析外,對毛澤東指正的這部《朱元璋傳》中的具體問題,也在思想上做了檢討:推薦閱讀:
※朱元璋長子朱標死因解密:朱標為何英年早逝
※266 明太祖(洪武)朱元璋 71 歲 1328 年-1398 年 267 明惠宗(建文)朱允炆 26&nbs
※朱元璋子孫都是軟骨頭?這些藩王死不降清,撐起了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朝末年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的話,明朝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南京城建成後,朱元璋登紫金山觀賞,朱棣說的這句話驚他一身冷汗
TAG: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