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jury:脛骨平台骨摺合並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一期修復技巧

作者:虎群盛

博士,主治醫師,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發表 SCI 論文 1 篇,中文核心論文 5 篇。編譯英文文獻超 100 萬字,全網閱讀量超200 萬人次。個人學術公眾號「老虎講骨」獲得15000名骨科醫生喜愛

作者:虎群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老虎講骨推送的第244篇原創文章

參考文獻:Liu G, Wang L, Liu Z, et 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a One-Stag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 2018.

脛骨平台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造成,常常合併韌帶損傷,尤其是前交叉韌帶和內側韌帶。前交叉韌帶和內側韌帶是漏診會造成膝關節活動受限。在處理脛骨平台骨摺合並前交叉韌帶時,需要平衡骨折和韌帶之間的治療關係,很多醫生會選擇早期處理脛骨平台骨折,恢復關節面和力線關係,二期再修復前交叉韌帶損傷。

在近期的Injury雜誌上,吉林大學中日友好醫院的劉光耀教授發表了他們一期同時修復脛骨平台骨折和前交叉韌帶重建的病例和文獻研究。歡迎查閱分享。

病例

男性50歲患者,開車時遭遇車禍,右膝嚴重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影像學顯示脛骨結節、後外側脛骨平台骨折(圖1),屬於Schatzker分型VI型合併Segond骨折。MRI顯示前交叉韌帶近端完全斷裂、後交叉韌帶撕裂。

圖1 a、b、c 術前患肢CT檢查。d Segond骨折 e 術前矢狀位MRI檢查顯示前交叉韌帶斷裂後交叉韌帶撕裂 f 手術體位

手術方法

作者將患者左膝擺放於截石位,右膝外旋位。採用倒L型後側入路,剝離腘肌和比目魚肌內側頭後向外側牽開。複位內側柱使用支撐鋼板固定後內側柱。然後將患膝放置於中立位,使用中空螺釘固定脛骨結節骨折。然後將患肢內旋,採用傳統的前側入路複位外側柱,採用微創方式置入預塑形的鋼板。

內固定完成後進行抽屜實驗和Lachman實驗,結果顯示3 。於是決定進行同期重建前交叉韌帶。從腓骨長肌處獲得移植物,建立股骨、脛骨肌腱隧道,採用RigidFix錨釘縫合固定肌腱。術後即刻開始物理治療直至術後3個月。術後1年隨訪時,患者可以自由行走,膝關節活動度0-125°(圖2),HSS評分為90,抽屜實驗和Lachanm實驗陰性,無膝關節不穩的主管感覺,也無骨質疏鬆表現。

圖2 a b c 術後3維CT檢查。a 外側 b 內側 c 前後側 d 外側 e f 術後1年X線和關節活動度。

作者在討論部分介紹,這篇文章是英文文獻里第一次一期修復重建脛骨平台骨折和前交叉韌帶損傷。結合其他文獻,他們認為二期修復交叉韌帶存在以下幾點缺陷:1.增加半月板退變和發病率。2.增加膝關節不穩和退行性病變。3.運動減少造成的骨質疏鬆。

但是在進行一期重建時需要解決骨折固定和韌帶隧道的關係,手術醫生需要對創傷和關節鏡手術都非常熟悉。作者採用的手術入路和固定方式很好的解決了前交叉韌帶重建的固定問題,骨折塊也足夠大和提供穩定性。

推薦閱讀:

完形填空的十個解題技巧
秘這些超實用的生活小技巧你一定要知道!第10點真的太棒啦!
針刺得氣的技巧
【第23期】提升PS工作效率的12個小技巧!
6平米卧室設計技巧

TAG:技巧 | 韌帶 | 平台 | 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