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哈利波特的粉絲和JK羅琳是怎麼幹起來的?(二)

哈利波特的粉絲和JK羅琳是怎麼幹起來的?(二)

83 人贊了文章

接上

原文 Why is the Harry Potter fandom starting to turn against JK Rowling?

2012 - JK羅琳開辦了名為更多波特的網站 Pottermore.com,這在大家看來應該是一個官方的哈利波特百科網站。這個網站是基於羅琳、更多波特公司和索尼直接簽署的合同,最先是以遊戲網站形式上線的。並最終被證明受到大量粉絲團體的歡迎,且重新在網路空間復燃了大眾對這個系列的興趣。

儘管隨著最後一部哈利波特電影在2011年的上映,電影系列已經拍攝結束了,但截止至這個時候,互聯網已經壯大到了25億用戶或者說36%的全球人口,所以哈利波特的影響力在此時可以說是發展到了巔峰。在紀念品和玩具銷售量上也證明了它巨大的成功,並取代已經存在的超級系列——星球大戰,成為了第一名。

同時,2010年第一個哈利波特主題樂園在佛羅里達州環球影業的奧蘭多主題樂園區開園了,它是如此之受歡迎,以至於打破了迪士尼對奧蘭多遊園工業整整30年的壟斷局面。在2014年的時候,這個樂園的第二園區開園,並帶來更高數量的遊客、收入、和利潤。

不過,更多波特這個網站,雖然受到極大的歡迎,卻也一直因延時,故障等等問題而受到詬病。而這個,則引出了另一個問題……

2014 - JK羅琳接受了艾瑪華森的採訪。

在這個採訪當中,對於所有網路上的粉絲來說,完全顛覆了她之前的行為。在很多人看來,羅琳承認自2006/2007年她完成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寫作以來她的看法已經產生了改變。

在採訪中她表示(節選):

我寫作赫敏和羅恩的戀愛關係是出於一種個人的願景,因為一開始我就是這樣設想的。這個理由基本上和文學性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與我剛開始幻想整個故事的時候安排好的情節有關係……我覺得抱歉,我絕對能聽到很多書迷的憤慨和怒火,但如果我要真的完全誠實的說,距離給了我新的角度。我以個人的理由做出了這個選擇,而不是真實性。我是不是傷了很多人的心?希望我不會。」

這是一個年輕人的戀情。我認為它的吸引力是存在的,但是有爭議的部分……我不確定成年人的戀情會簡簡單單的忽略那些問題,它有著很多的不合適,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

從有些方面來看,赫敏和哈利其實更為合適,我想告訴你的東西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在寫《死亡聖器》的時候,當寫到赫敏和哈利一起在那個帳篷里的情節時,我生出了一種非常強烈的他們應該在一起的感覺!我並沒有把這個感覺告訴Steve Kloves,但是在他寫作電影劇本是,在寫作同樣的這一幕時出現了和我同樣的想法……而且我非常喜歡電影里的這一幕,它表達清楚了我並沒有說清楚但是完全感覺到的東西。我非常喜歡這一幕,而且覺得這個改變是對的。我想你也感覺到了這一幕所留給你的某些未完的情愫。」

羅琳自己與Neil Murray醫生再婚之後,她曾把她的丈夫比作哈利波特(並且在很多場合,把自己比作赫敏),從這看起來也似乎表明她對羅恩赫敏,哈利金妮的配對改變了想法。

所以對於哈利波特的粉絲網站,比如Leaky Cauldron和麻瓜網,都曾經和羅琳一起工作了很多年,宣傳羅恩和赫敏,哈利和金妮的戀愛配對,再加上數不清的對這兩對愛侶呈支持態度的書迷,羅琳此刻的說法往好了說是有爭議,往壞了說簡直就是對書迷的背叛了

而個問題後來生出了負面的結果,生氣和受傷的粉絲們開始反對作者。

2015 - JK羅琳拋棄了「在線遊戲」模式的更多波特網站,把這個網站重新以在線百科的形式上線。這個行為導致了大範圍的負面反應,並繼續惡化,從哈利波特的書粉到網上社區,開始了病毒式的曾經的粉絲對她出現負面意見的開始。

羅琳的公司,Pottermore.LTD(譯作更多波特LTD)是一個被僱傭來替代羅琳工作的團隊,這個團隊設計了一系列的Buzzfeed模式創作的文章(就是「XXX個你必須知道的哈利波特的秘密」這種格式的文章)。

裡面也包括為了得更多流量而刻意編造的假標題、不實標題文章,這造成了非常多粉絲的厭惡,不只是因為這些文章進行錯誤誘導並承諾會有新的內容——而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新的內容,也因為這些文章普遍質量堪憂寫作手法拙劣。

很多粉絲也批評網站糟糕的格式和搜索功能,讓人很難在網站中導航並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網站宣傳自己為「巫師世界中的數碼之心」也讓粉絲感到憤慨,因為他們本來對網站提供的內容有著更高的期待。

然而接下來才是最壞的……

2016 - JK羅琳將自己的藝術商標交給了兩個作家,並由這兩個人發表了《哈利波特和被詛咒的孩子》腳本。

這一項自己就足夠說明問題了。《哈利波特和被詛咒的孩子》後來被披露絕大部分是由Thorne和Tiffany代筆羅琳寫成的,由此收到了非常強烈的來自書迷和網上社區的憤怒聲討和負面批評。

粉絲憤怒的主要原因?除了這個作品普遍為定義為「毫無信念感」,也是因為它與很多粉絲所熟悉的哈利波特原系列有著大量的不一致,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憤怒理由,因為後來Thone承認他是基於自己的性格和經驗來寫作這本書,基本上將他自己的人生投射到了哈利波特這個主角的身上。

對很多的書迷來說,因為JK羅琳選擇了不由自己來寫作這份腳本,而是允許Thorne和Tiffany進行自由發揮,這導致了很多本來一直對羅琳忠心耿耿的粉絲的倒戈。

同時,羅琳自己多次被粉絲記錄到在推特賬戶里給「黑色人種赫敏」點贊,或對「不同種族身份的赫敏」同人畫的轉發,並在舞台劇《受詛咒的孩子》選角中同意了讓一名黑人女演員Noma Dumezweni來扮演赫敏,

又一次,這個決定後來被證明受到了粉絲極端的爭議,因為大多數人「一直都覺得赫敏是白人」。

這個議題還有更複雜化的子議題,羅琳在她的「擴展傳說」系列短文「北美魔法歷史」中,對美洲印第安土著巫師的形象刻畫被粉絲作為人種不正確觀加以聲討,這篇文章本來是為了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做宣傳而發表在更多波特網站上的。

2018-2020 至以後 - JK羅琳 VS 粉絲 - 「誰擁有哈利波特?」

經過以上所有的總結,現在很容易能看出是什麼時候,怎麼,為什麼哈利波特的粉絲群開始跟羅琳「懟上」的。

我個人所看到的,以及我與網路哈利波特粉絲團體接觸的經驗來看,最近的《北美魔法歷史》和《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所挑起的爭端,才是剛剛把羅琳與她的粉絲之間醞釀了很久的戰爭放到了聚光燈下。

把這個爭端指名道姓,就是「作為一個著名系列和其未來方向,誰』擁有』哈利波特?JK羅琳,對系列原著和將來內容進行持續創作的原作者……還是哈利波特的粉絲,那些用口袋裡的真金白銀支持該系列的人們?」

從以上的時間線能看出,這場分道揚鑣是經過多年的醞釀,歷經年代直到現在最終形成了作者和粉絲之間的僵局。

隨著最初的哈利波特粉絲「長大」並成人,他們對哈利波特系列的看法也逐漸在改變,這些粉絲視之為不只是「兒童叢書系列」,而是「成年人」的讀物。同時,羅琳仍舊基本上把這個系列看做是「兒童讀物」,而想把更成人化的故事留給它的番外——《神奇生物》電影系列。

再回顧一下代溝的問題,很顯然在「保守」的年代長大的羅琳,她對哈利波特系列的想法與身為千禧一代的粉絲有很大的不同。

導致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科技。尤其是互聯網社交網路的崛起,相對於羅琳成長的那一撥,千禧代哈利波特粉絲有著更多的發言權和絕對的人數優勢。

引用一下2015年的材料:

至少在美國,看起來互聯網是對數據用戶的一種很好的分類方式。除了老年互聯網用戶低於60%(<65歲),有92%的年輕人(18-29歲),94%的中年人(30-49歲)和88%的中老年(50-64歲)在都使用互聯網。

不同的年齡組隊互聯網有著不同的使用方式。青少年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多使用互聯網尋找信息,社交,玩遊戲,網購或者經營網路生意,老年用戶則是登陸政府網頁或尋找網上的經濟類信息。不過按照Pew研究的說法,這種代溝正在漸漸減少,而像電子郵件和搜索引擎這樣的功能在每個年齡組都呈上升的趨勢。

社交網路是另外一個有著年齡差距的陣地。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的比例72%和青年人使用比例81%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不過使用的社交網路工具卻存在著不同的喜好。年輕人(青少年和青年)更喜歡臉書和推特這種媒體應用,成年人則更喜歡Tumblr,Instagram和Pinterest。

大量成年人較為被動或只是半主動的社交媒體使用者,具體體現在成年人只在收到邀請時加好友,而年輕人則是自行活躍地尋找新的友情。

年輕人把社交平台當做交談的空間和釋放自我情緒的地方,主要關注打造新的人際關係,而成年人則主要使用社交媒體還保持現有的人際關係。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承認他們的好友圈裡只有家人。與之對比則是只有10%到15%的年輕人表示他們的社交賬號里有家人的存在。

人們在社交賬戶里發布的內容也因年齡而不同。一個讓人驚訝的研究表示青少年在社交網上傳的照片比成年人要少。青少年比成年人上傳更多的自拍,那是因為他們拍攝的自拍要比成年人多得多。青少年喜歡發布心情/情緒,以及目標為吸引更多跟隨者的「跟隨/喜歡」的主題。反觀成年人,則更多的發布和藝術/相片/設計,地點,自然,社交/人群相關的帖子。

基本上大家都相信年輕人是社交網路用戶里的高風險人群,因為他們顯然隨意的分享了關於自己的太多信息,而且幾乎不當心他們的隱私問題。有無數的事例在給這個論點背書,但是,媒體對於這些事例的天花亂墜的報道卻被現實證明完全是錯誤的論調。

青年一代,特別是青少年,被發現相對於成年人,他們對於社交網路提供的關於隱私的設置技能使用得更好。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喜歡將自己的非在線身份和在線的身份區分開來,以此維護他們的名聲。

如果年齡和使用科技之間的關係讓你覺得並不那麼出乎意料,那麼在科技行業的科技製造者們之間的年齡的懸殊也是預料之中的。

在PayScale的一份調查中,在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中工作的員工,中間年齡遠遠低於35歲。

較老牌的一些企業有著較高的中間年齡,而年輕的公司有著30歲或更低的中間年齡。開始了這場IT革命的前輩們現今的年齡已經超過了40歲,這種懸殊已經有很多年被歸結為科技工具和平台的變化。

對於年輕一代對科技的自如使用怎樣幫助他們尋找新的道路、優化他們的創造力並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效率雖然是還值得商榷的議題。這會預示怎樣的人類未來現在也還很難說清楚,但這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上顯然是一個史無前列的時代。

推薦閱讀:

為什麼魔法部不利用活點地圖的原理監控全魔法界的巫師?
霍格沃茨,其實是一所法學院
把知乎放進哈利波特里會如何?| 第四彈
16年後,《哈利·波特》全明星陣容,長殘的居多
哈利·波特一夢十年

TAG: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