燜面

燜面

6 人贊了文章

麵條種類多入繁星。

乾的封成一筒一筒的挂面,可以儲存一兩年不壞,可惜香味欠奉,再怎麼煮都有一股悠久的歲月感,易斷而不勁道;鮮的鋪在盤子里代售,最多不過一兩天,買得多了,需要放到冰箱里凍起來,可是真的好吃。

細的有銀絲掛,總顯得那麼小家碧玉,形容女孩子清水出芙蓉的「清湯掛麵」,說得就是它。而寬的是褲帶面,又叫做Biangbiang面,聽這名字就透著壯實,和銀絲面不是一派的。古人評價柳永和蘇軾,說「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銀絲掛和褲帶面的區別,也在於此。

速食麵算是挂面的一個變種,也容易保存。因為用油炸過,所以添了幾分不新鮮的香氣。可干吃也可以沖泡,從方便程度上來說乃是居家旅行必備之佳品。缺點就是熱量好,營養缺失,含有防腐劑不夠天然健康。不過我最糾結的一點是「圖案僅供參考」,那大塊的肉和雞蛋從來沒吃到過。小時候常見的是一種「雞汁面」,上面有一個大公雞的卡通頭像,裡面只有一包粉料,可是依舊覺得美味非常。當時多少孩子的願望是速食麵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可沒想到轉眼間願望就這麼悲催地實現了。

手擀麵不一定比機器壓制的好吃多少,可總是帶了一絲絲家裡的味道,因此討人喜歡。所以說在麵條界,長相齊整真算不上真美人。反倒是這些看起來粗粗笨笨的,最招人待見。

就吃來說,河北人算是粗糙到一定境界了。同樣的麵條,山西人和陝西人可以變成無數花樣來,可是我們算來算去也就這幾種:湯麵,撈麵,燜面。至多是麵條粗一點細一點的區別,看各家自己的手藝。

我們的湯麵可能叫做麵湯更適合一些,因為一般做湯麵都是為了喝湯,而不是吃麵條。

撈麵算主食,必須要配上澆頭。不過不像北京天津要準備無數的菜碼和各式的鹵,我們準備最多的是三樣澆頭,炸醬,西紅柿雞蛋,蒜薹炒肉。當然,這三種彼此是不會見面的,每次只能吃到一種。老北京炸醬麵似乎用的是豆醬,對於此,我一直是排斥和抗拒的。我家裡的炸醬麵是用自家曬的甜麵醬,咸鮮,微帶一絲甜。

而燜面,算是麵條家族的萬人迷了,不但有肉有菜,經過燜制,顏色醬紅也比湯麵撈麵更入味。

燜之一字,關鍵點在於火不能大,時間要長,鍋要蓋嚴,這樣飯菜才能酥爛入味,也因此有「千滾不如一燜」的說法。燜一般不會單獨用,而是配合著其他烹調技法。一般情況下,先炒、煮或者燉,然後轉小火,燜到熟。

也因為這個原因,燜面的配菜要滿足一點,就是可以長時間燉煮,還保持較好的口感和營養。所以各種綠葉菜都被排除了,水分多的也不行,比較合適的是豆角,菌菇類,肉類,根莖類。

我一般會用肉、平菇和豆角來做,為了顏值和營養,準備幾朵西藍花幾個胡蘿蔔條也不錯。

熱鍋涼油,肉切絲先放進去,再放八角蔥蒜炸出香味。

平菇撕條,豆角折段扔進去,翻炒。

加醬油調色,放鹽調味,少許白糖提鮮,再放入半碗水。

鍋內留不漫過蔬菜的湯汁,多餘的倒出來備用。

麵條選用手擀麵,先加少許油拌勻,然後呈散開狀平鋪在菜上;洗乾淨的西藍花掰成小朵,放到麵條上。

蓋鍋蓋,轉中火燜10到15分鐘。

如果中間鍋內沒水了,將備用的湯汁溜邊倒進去,接著燜。

最後先將西藍花胡蘿蔔夾出來,放到一邊;然後開大火將湯汁收干,面和菜拌勻後盛盤,西藍花胡蘿蔔放到一邊做裝飾。

完工。

做燜面的難點在於湯汁太少容易糊鍋,太多了麵條黏黏糊糊地不好看也不好吃。其中這個度,只能自己邊做邊學著慢慢把握了。

單位附近有一個山西飯館,菜品很出彩,價格也平民。尤其是招牌的干香燜面,做得極其到位,麵條乾爽,香味十足,上桌就幾個筷子同時下去了。從大骨頭,燕麥羊肉湯,酸菜魚,手抓羊肉,不停輪換,鐵打不變的是每次必點干香燜面(要不那個來自山西的小妞就掀桌子了)。

嗯,這也是我想起來要寫這篇字的原因。

最後,山西飯館菜單已經吃了一遍了,我們現在轉戰一家四川館子。


推薦閱讀:

讓寶寶愛上吃飯 試試這些小妙招 LeBei5.com
廣東人吃飯都有什麼很講究?
外婆喊你回來吃飯
糖友分享|糖友「巧」吃飯,慢升糖!
回家吃飯,不長胖!

TAG:美食 | 麵食 | 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