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08-04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轄1市4縣5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 |
初置 | 唐置歌良縣 | 唐置武陽縣、天河縣。 | 西漢置定周縣 | 唐置羈縻州縣 |
先秦 | 先秦屬南越地 | 先秦屬南越地 | 先秦屬南越地 | 先秦屬南越地 |
秦 | 秦屬桂林郡 | 秦屬桂林郡 | 秦屬桂林郡 | 秦屬桂林郡 |
西漢 | 西漢屬交州鬱林郡潭中縣 | 西漢屬交州鬱林郡潭中縣 | 西漢交州鬱林郡定周縣:治今宜州市。元鼎六年置定周縣。 | 西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東漢 | 東漢屬交州鬱林郡潭中縣 | 東漢屬交州鬱林郡潭中縣 | 東漢交州鬱林郡定周縣:治今宜州市。 | 東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三國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潭中縣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潭中縣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臨浦縣 |
西晉 | 西晉屬廣州桂林郡治潭中縣 | 西晉屬廣州桂林郡治潭中縣 | 西晉廣州桂林郡龍剛縣:治今宜州市。太康元年置龍剛縣。西晉廣州桂林郡夾陽縣:治今宜州市一帶。太康元年由龍剛縣析置夾陽縣。 | 西晉屬廣州鬱林郡領方縣 |
東晉 | 東晉屬廣州桂林郡治潭中縣 | 東晉屬廣州桂林郡治潭中縣 | 東晉廣州桂林郡龍剛縣: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市。東晉廣州桂林郡夾陽縣: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市一帶。 | 東晉屬廣州桂林郡 |
南北朝 | 南朝宋屬廣州桂林郡 | 南朝宋屬廣州桂林郡南朝梁中大通五年析潭中縣地置黃水縣,屬黃水郡(縣治在今黃金一帶)。 | 南朝宋廣州桂林郡龍定縣:治今宜州市。南朝宋改龍岡縣置龍定縣。 | 南朝宋屬廣州桂林郡:宋齊時都安屬廣州桂林郡,梁陳時屬龍州馬平郡。 |
隋 | 隋屬始安郡 | 隋屬始安郡義熙縣 隋開皇年間,黃水郡廢,黃水縣隸東寧州。開皇十一年於今東門鎮一帶增置臨縣,屬東寧州。開皇十八年兩縣改隸融州。大業二年廢黃水,臨二縣,併入今融水苗族自治縣境之義熙縣。 | 隋屬始安郡 | 隋屬鬱林郡 |
唐 | 唐嶺南道環州歌良縣:治今河池市西南古郎。唐置歌良縣。 | 唐嶺南道融州武陽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北。天寶初置武陽縣。唐嶺南道宜州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南四十里下里鄉。貞觀四年置天河縣。武德四年復置臨,黃水兩縣,並於今東門鎮一帶新置安修縣,俱屬融州。五代因之。 | 唐嶺南道宜州龍水郡轄4縣:治龍水縣。干封中置宜州,天寶元年置龍水郡。唐嶺南道宜州治龍水縣:治今宜州市。貞觀四年置龍水縣。唐嶺南道宜州崖山縣:治今宜州市西南三十里矮山附近。唐置崖山縣。唐嶺南道柳州洛曹縣.治今宜州市東洛東鄉大曹村。元和十三年置洛曹縣。 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溫泉州治溫泉縣:治今宜州市東南清潭村。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溫泉州洛富縣:治今宜州市南。 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述昆州治夷蒙縣:治今宜州市西南龍頭鄉。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述昆州都隴縣:治今宜州市西北。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蕃州治蕃水縣:都伊縣.治今宜州市南。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蕃州思寮縣:治今宜州市西南。 | 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述昆州夷水縣:治今都安瑤族自治縣東北。唐置夷水縣。唐嶺南道桂州都督府述昆州古桂縣:治今都安瑤族自治縣西北。唐置古桂縣。 唐朝,安定地域屬邕州都督府羈縻思恩州和賀水縣地,都陽地域屬邕州都督府田州地,永順地域屬桂州都督府羈縻述昆州地。 |
五代 | 五代[楚南漢]宜州河池縣:治今河池市西河池鎮北。 | 五代[楚南漢]融州武陽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北。五代[楚南漢]宜州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南四十里下里鄉。 | 五代[楚南漢]宜州轄4縣:治龍水縣。五代[楚南漢]宜州治龍水縣:治今宜州市。五代[楚南漢]宜州崖山縣:治今宜州市西南三十里矮山附近。 | 五代[楚南漢]屬宜州 |
北宋 | 北宋廣南西路庭州:治今河池市西河池鎮北。大觀元年以河池縣置庭州。 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金城州:治今河池市。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智州:治今河池市西南。 | 北宋廣南西路宜州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南四十里下里鄉。北宋大部屬廣南西路融州治融水縣:開寶五年析武陽、融水等縣地置羅城縣,熙寧七年羅城、武陽兩縣併入融水縣,崇寧元年置武陽寨、羅城堡。翌年,廢羅城堡置樂善州(羅善寨)。旋廢,仍屬融水縣。 | 北宋廣南西路宜州轄5縣10羈縻州:治龍水縣。北宋廣南西路宜州治龍水縣:治今宜州市。宣和元年龍水縣改名宜山縣。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迷昆州:治今宜州市西南龍頭鄉。 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蕃州:治今宜州市南。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溫泉州:治今宜州市東南六十里清潭村。 | 北宋都陽屬右江道田州,永順屬昆州,安定分屬右江道思恩州和慶遠府富安監。淳化二年設置的富安監,是都安境內最早設置的縣級行政單位。 |
南宋 | 南宋廣西路慶遠府河池縣:治今河池市西河池鎮北。南渡後為縣。 | 南宋廣西路慶遠府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天河鎮西二十里。嘉熙元年徙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天河鎮西二十里。 南宋大部屬廣西路融州治融水縣 | 南宋廣西路慶遠府轄5縣10羈縻州:治龍水縣。本宜州,咸淳元年升慶遠府。南宋廣西路慶遠府治宜山縣:治今宜州市。 | 南宋分屬田州、昆州、思恩州、富安監。 |
元 | 元湖廣省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河池縣:治今河池市西河池鎮北。 | 元湖廣省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天河鎮西二十里。元大部屬湖廣省融州治融水縣 | 元湖廣省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轄5縣:治宜山縣。本慶遠府,大德元年置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元湖廣省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治宜山縣:治今宜州市。 | 元安定屬田州路思恩州,都陽屬田州路,永順屬宜山地域。 |
明 | 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河池州轄2縣:元河池縣。弘治十七年五月升為河池州。 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河池州:嘉靖四年徙治今河池市西河池鎮。 | 明廣西布政司柳州府羅城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洪武二年十月由融水縣羅城鄉析置羅城縣。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天河鎮。明徙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天河鎮。 | 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轄4州5縣3長官司:治宜山縣。洪武元年置慶遠府。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治宜山縣:治今宜州市。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永順長官司:治今宜州市西龍頭鄉。弘治五年置永順長官司。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永安長官司:治今宜州市東北四十里後甫。弘治九年九月由天河縣十八里析置永安長官司,後改為永順副長官司。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永定長官司:治今宜州市西南六十里石別鄉三寨。弘治五年由宜山縣析置永定長官司。 | 明初永順屬宜州縣,安定和都陽屬思恩州。嘉靖七年置安定、都陽兩土巡檢司。 |
清 | 清廣西省慶遠府河池州:治今河池市西河池鎮。 | 清廣西省柳州府羅城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清廣西省慶遠府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天河鎮。 | 清廣西省慶遠府轄2州3縣1廳3土州1土縣3土司:治宜山縣。雍正七年劃分東蘭土州,光緒三十一年置安化。清廣西省慶遠府治宜山縣:治今宜州市。清廣西省慶遠府永順正長官司:治今宜州市西龍頭鄉。清廣西省慶遠府永順副長官司:治今宜州市東北四十里後甫。清廣西省慶遠府永定長官司:治今宜州市西南六十里石別鄉三寨。 | 清廣西省思恩府安定土司:治今都安瑤族自治縣。清代,都安境內設立安定、都陽兩土巡檢司和永順長官司。 |
民國 | 民國廣西省笫2區河池縣:治今河池市西河池鎮。1912年1月河池州改為河池縣。 | 民國廣西省笫2區羅城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民國廣西省笫2區天河縣:治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天河鎮。 | 民國廣西省笫2區宜山縣:治今宜州市。 | 民國廣西省笫4區都安縣:治今都安瑤族自治縣。1915年8月由武嗚縣安定土司全部、都陽土司、興隆土司各一部及恩隆縣大化等處合置都安縣。 |
當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轄1市4縣5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1952年河池縣徙治今河池市,1983年10月8日撤銷河池縣設立河池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1953年4月23日撤銷天河縣併入羅城縣,1983年8月30日撤銷羅城縣設立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市:1987年12月23日都安瑤族自治縣福龍鄉劃歸宜山縣,1993年9月9日撤銷宜山縣設立宜州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1949年12月5日都安縣解放,1955年9月21日撤銷都安縣設立都安瑤族自治縣,河池縣下坳區、宜山縣三隻羊、板嶺、拉仁、加貴區、忻城縣嘉仁區、馬山縣龍灣區、平果縣江南、百馬區、東蘭縣板升區等劃入都安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東蘭縣 | |
初置 | 明置都陽土司 | 1936年置萬岡縣 | 唐置羈縻州縣 | 唐置那州 |
先秦 | 先秦屬南越地 | 先秦屬南越地 | 先秦大部分屬南越地,西北少部分屬西南夷夜郎國。 | 先秦東部屬南越地,西部屬西南夷夜郎國。 |
秦 | 秦屬桂林郡 | 秦屬桂林郡 | 秦今環江大部分屬桂林郡,西北少部分屬西南夷句町國。 | 秦東部屬桂林郡,西部屬西南夷句町國。 |
西漢 | 西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西漢以盤陽河為界,河以北屬定周縣,河以南屬增食縣。 | 西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西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元鼎六年今縣地稱文蘭峒(土名木蘭峒)。 |
東漢 | 東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東漢分屬定周縣、增食縣。 | 東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東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三國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 | 三國吳分屬定周縣、增食縣。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 |
西晉 | 西晉屬廣州桂林郡龍剛縣 | 西晉屬廣州鬱林郡增食縣 | 西晉屬廣州桂林郡龍剛縣 | 西晉屬廣州桂林郡龍剛縣 |
東晉 | 東晉屬廣州桂林郡龍剛縣 | 東晉屬 | 東晉屬廣州桂林郡治潭中縣 | 東晉屬廣州桂林郡龍剛縣 |
南北朝 | 南朝宋屬廣州桂林郡龍定縣 | 南朝宋屬 | 南朝宋屬廣州桂林郡龍定縣宋、齊,今環江縣地屬桂林郡龍定縣(今宜山縣)。南朝梁、陳屬龍州(今柳城縣)。 | 南朝宋屬廣州桂林郡龍定縣梁朝,今縣地改屬馬平郡。 |
隋 | 隋屬鬱林郡 | 隋屬鬱林郡宣化縣 | 隋屬始安郡 | 隋屬鬱林郡 |
唐 | 唐屬嶺南道宜州 | 唐屬嶺南道邕州都督府歸樂州:縣境地東南部置羈縻恩城州(治今那桃周舊村),其餘境內大部屬羈縻歸樂州。 | 唐嶺南道環州整平郡轄8縣:治正平縣。貞觀十二年置環州,天寶元年置整平郡。唐嶺南道環州治正平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北大環江西岸。貞觀十二年置正平縣。唐嶺南道環州龍源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北水源鎮。貞觀十二年置龍源縣。 唐嶺南道環州饒勉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北。貞觀十二年置饒勉縣。唐嶺南道環州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貞觀十二年置思恩縣。唐嶺南道環州武石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北儀鳳附近。貞觀十二年置武石縣。 唐嶺南道環州福零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南。貞觀十二年置福零縣。唐嶺南道環州都蒙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南。貞觀十二年置都蒙縣。 | 唐江南道黔州都督府那州:治今東蘭縣東北那州。唐置那州。 唐代,今縣境分屬嶺南道和黔中道地域。 |
五代 | 五代[楚南漢]屬宜州 | 五代[楚南漢]屬 | 五代[楚南漢]宜州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 | 五代[楚南漢]屬 |
北宋 | 北宋屬右江道 | 北宋屬廣南西路邕州崇寧五年巴馬境地北部置羈縻文州,後置紹南寨、思陽縣(州、寨、縣治所在今盤陽一帶),屬慶遠府;境地南部置羈縻上隆州(治所在今燕洞),屬橫山寨(治所在今田東縣),隸屬邕州。 | 北宋廣南西路宜州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環州: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北大環江西岸。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鎮寧州: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 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安化州: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 | 北宋廣南西路隆州:治今東蘭縣南。政和四年置隆州。北宋廣南西路那州:治今東蘭縣東北那州。 北宋廣南西路蘭州:治今東蘭縣。北宋廣南西路文州:治今東蘭縣西南。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文州:治今東蘭縣西南。北宋廣南西路宜州羈縻蘭州:治今東蘭縣東南。崇寧五年置羈縻蘭州。 |
南宋 | 南宋屬 | 南宋屬廣西路慶遠府 | 南宋廣西路慶遠府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 | 南宋廣西路隆州:治今東蘭縣南。南宋廣西路那州:治今東蘭縣東北那州。南宋廣西路蘭州:治今東蘭縣。 |
元 | 元屬湖廣省田州路軍民總管府 | 元分屬田州路軍民總管府、思州軍民安撫司:文州屬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上隆州屬湖廣省田州路軍民總管府。 | 元湖廣省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環江上環江洲。元徙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環江上環江洲。 | 元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文州:治今東蘭縣西南。元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安習州:治今東蘭縣西南。元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忠州:當在今東蘭縣境。 |
明 | 明屬廣西布政司思恩軍民府 | 明北部屬東蘭州,南部屬田州府。 | 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河池州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永樂二十二年徙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東蘭州:治今東蘭縣。洪武十二年置東蘭州,以西蘭、安習、忠、文四州併入東蘭州,成化十一年徙治今東蘭縣西南武篆鎮北舊州,嘉靖十四年徙治今東蘭縣。 |
清 | 清廣西省思恩府都陽土司:治今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北都陽鎮。明嘉靖七年置都陽土司。 | 清分屬恩隆縣、百色直隸廳。 | 清廣西省慶遠府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清廣西省慶遠府安化廳: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北明倫鎮。光緒三十一年由思恩縣北境析置安化廳。 | 清廣西省慶遠府東蘭州:治今東蘭縣。 |
民國 | 民國分屬都安縣、萬岡縣、那馬縣、隆山縣。 | 民國廣西省笫5區萬岡縣:治今巴馬瑤族自治縣。民初巴馬境地分屬鳳山、田東和百色縣,1936年6月由恩隆、鳳山、百色三縣析置萬岡縣。 | 民國廣西省笫2區思恩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民國廣西省笫2區宜北縣:治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北明倫鎮。1912年1月安化廳改為安化縣,1914年1月安化縣改名宜北縣。 | 民國廣西省笫5區東蘭縣:治今東蘭縣。1912年1月東蘭州改為東蘭縣。 |
當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1987年12月23日由都安、巴馬二自治縣和馬山縣析置大化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大化、六也、百馬、江南、都陽、雅龍、七百弄、板升八個鄉,棉山鄉的棉山、下皇、吉發、六說、平方、協和、加城等7村;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板蘭鄉全部,鳳凰鄉的那色、京屯、巴、追、巴岩等4村,東山鄉的弄冠村,羌圩鄉的羌圩、坡馬、艾圩、洪籌、那良、古龍、東杠、健康等8村,乙圩鄉的乙圩、常吉、常懷、果好等4村;馬山縣的古感鎮的古感、坡了2村,貢川鄉的龍口、龍馬、城內、等宦、龍眼、貢川、清坡(波)、什隴、龍江、龍勒、紅柳等11村,永州鄉的共和、中良、龍樂、頒桃、皂江、龍亮、水力、古喬等9村。為大化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大化鎮。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1949年12月1日萬岡縣解放,1952年8月11日撤銷萬岡縣併入鳳山、東蘭、田東、田陽四縣,1955年9月21日由東蘭、鳳山、田東三縣析置巴馬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1952年8月11日思恩、宜北2縣合併設立環江縣,1986年11月1日撤銷環江縣設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東蘭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 | |
初置 | 1936年置天峨縣 | 唐置羈縻州縣 | 清置鳳山土州 |
先秦 | 先秦屬西南夷夜郎國 | 先秦屬西南夷夜郎國 | 先秦屬西南夷夜郎國 |
秦 | 秦屬西南夷句町國 | 秦屬西南夷句町國 | 秦屬西南夷句町國 |
西漢 | 西漢屬益州牂柯郡治故且蘭縣 | 西漢屬益州牂柯郡治故且蘭縣 | 西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東漢 | 東漢屬益州牂柯郡治故且蘭縣 | 東漢屬益州牂柯郡治故且蘭縣 | 東漢屬交州鬱林郡定周縣 |
三國 | 三國蜀屬益州牂牁郡治且蘭縣 | 三國蜀屬益州牂牁郡治且蘭縣 | 三國吳屬交州鬱林郡 |
西晉 | 西晉屬益州牂柯郡且蘭縣 | 西晉屬益州牂柯郡且蘭縣 | 西晉屬廣州桂林郡龍剛縣 |
東晉 | 東晉屬寧州牂柯郡且蘭縣 | 東晉屬寧州牂柯郡且蘭縣 | 東晉屬廣州桂林郡龍剛縣 |
南北朝 | 南朝宋屬寧州牂牁郡且蘭縣 | 南朝宋屬寧州牂牁郡且蘭縣 | 南朝宋屬廣州桂林郡龍定縣 |
隋 | 隋屬牂柯郡 | 隋屬牂柯郡 | 隋屬始安郡 |
唐 | 唐屬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峨州 | 唐江南道黔州都督府福州:治今南丹縣西羅富鄉。唐置福州。唐江南道黔州都督府鸞州:治今南丹縣西北二十里。唐置鸞州。 | 唐屬嶺南道宜州 |
五代 | 五代[楚南漢]屬 | 五代[楚南漢]屬 | 五代[楚南漢]屬宜州 |
北宋 | 北宋屬廣南西路觀州 | 北宋廣南西路觀州:治今南丹縣東北。大觀元年置觀州。北宋廣南西路地州:治今南丹縣西南吾隘鄉那地村。北宋廣南西路孚州:治今南丹縣西南。大觀元年置孚州。 | 北宋屬廣南西路邕州 |
南宋 | 南宋屬廣西路 | 南宋廣西路觀州:治今南丹縣東北。南宋廣西路地州:治今南丹縣西南吾隘鄉那地村。 | 南宋屬廣西路慶遠府南宋今縣平樂鄉置有羅博州,是邕州下轄羈縻州,境域包括今縣境江洲、平樂、中亭、金牙、更沙鄉及凌雲縣加尤鄉、邏樓鎮等。其餘屬慶遠府下轄的東蘭州。 |
元 | 元屬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 | 元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福州:治今南丹縣西羅富鄉。元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永州:治今南丹縣西北百二十里岊峨哨。元湖廣省管番民總管思州軍民安撫司地州:治今南丹縣西南吾隘鄉那地村。 | 元屬湖廣省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 |
明 | 明東北境屬慶遠府,西南境屬泗城州,距州府北480里置「天峨甲」。 | 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南丹州:治今南丹縣。洪武七年七月置南丹州。明廣西布政司慶遠府那地州:治今南丹縣西南吾隘鄉那地村。洪武元年地州改置那地州。 | 明分屬泗城府、田州。洪武十二年安習、忠、文3個土州併入東蘭土州為東蘭州後,東蘭州將州地劃分為12個哨級行政建制,統稱內六哨、外六哨,其中外六哨中的本農、鳳山、芝山、長里等四哨部分地域,為今縣境袍里鄉、鳳城鎮、喬音鄉、林峒鄉、長洲鄉、砦牙鄉一帶地域行政設置之始。今平樂、中亭、金牙、更沙四鄉屬泗城府(治今凌雲縣),今江洲鄉屬田州(治今田陽縣)。 |
清 | 清東北和東南境屬南丹土州,西北一部份及西南大部屬凌雲縣。 | 清廣西省慶遠府南丹土州:治今南丹縣。清廣西省慶遠府那地土州:治今南丹縣西南吾隘鄉那地村。 | 清廣西省慶遠府鳳山土州:治今鳳山縣。雍正七年由東蘭土州外六哨析置鳳山土州。 |
民國 | 民國廣西省笫5區天峨縣:治今天峨縣西北向陽鎮。1936年6月由南丹、鳳山、凌雲三縣析置天峨縣。 | 民國廣西省笫2區南丹縣:治今南丹縣。1924年南丹土州改為南丹縣,1931年那地土州撤銷併入南丹縣。 | 民國廣西省笫5區鳳山縣:治今鳳山縣。1926年鳳山土州改為鳳山縣。 |
當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1953年徙治今六排鎮。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 |
推薦閱讀:
※廣西隆林彝族火把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六十三 文筆山
※中越專家廣西探討跨境瑤族經濟與文化交流——中新網
※廣西重型半挂車高速自燃 20輛奧迪被燒毀(圖)
※廣西博白縣東平鎮華尖嶺巨浪公之劉永福支系